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发布时间:2019-11-09 23:22: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山居秋暝

王维

一、作家作品

王维(700?~761)字摩诘,祖籍山西省祁州(今山西祁县)。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连累,贬为济州同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执政,他被任命为右拾遗,后迁监察御史。天宝十五年(756)安史叛军攻入长安,他被判军所俘,被迫接受伪职。长安收复后,降为太子中允。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转为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不仅能诗善画,而且精通音乐,擅长书法。他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其田园山水诗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两家之长,以观察细致、感觉敏锐著称。其诗常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创造出耐人回味的艺术境界。

《山居秋暝》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秋天傍晚雨后美丽的山村景色。“山”指长安城南边的终南山。“秋暝”指秋天的黄昏。

文体:选自《王右丞集笺注》卷七,是一首五言律诗。

二、背景简介

诗人在其中年以后,随着政局的恶化,曾在终南山和蓝田辋川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逐渐对世事淡漠(但尚未到"万事不关心"的地步)并致力于田园山水诗的创作。这首诗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即表达了作者隐居山中的意愿。

三、疑难词句

1、 空山新雨后。

空山:幽静的山,也指幽深少人的山林。

2、天气晚来秋。

(来:是语助词。一说,来用作词尾,表示一段时间,相当于"的时候"。晚来,即傍晚的时候。)

3、竹喧归浣女。

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4、随意春芳歇。

 随意:任凭,任随。歇:尽,消失。此指花草凋谢。

5、王孙自可留。

 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指诗人自己。

6、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中春天的花草任凭它衰竭、凋谢,自己仍然乐意留在山中。

四、结构层次分析

这首五言律诗共四联:

首联,点题并写出山区的时令。这两句是描写山间秋瞑的整个画面和总体氛围,写得比较概括,作者立足于自我感受,突出了山之宁静与秋之宜人。这两句不仅高度概括地点明了题目,而且为全诗的景物描写在时空上、色调上作了一个总的规定。

颔联,写山村月夜幽美的景色,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片秋光,环境更显清新。

颈联,由物及人,描写山村人物,无论是浣衣的女子,还是捕鱼的渔夫,他们都生活得怡然自得,其安宁纯朴,令人心旷神怡,更使人感到生机盎然。

尾联,作者借景抒情,表明山村春芳虽已衰歇,但自己仍乐意长留山中的心愿。

五、主要思想内容

主旨:这首山水诗描绘了山村秋天傍晚一场新雨过后的幽美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悦之情。

  作者在本诗中,描写秋天傍晚雨后的山村景色。虽是秋景,但无衰飒之感,显得清新、优美、恬静而充满生气,给人以美的享受。诗的尾联,作者特意表白自己乐意隐居山中的心愿,其中不免含有躲避现实的消极情绪,但也有着远离官场、洁身自好、不同流俗、值得肯定的另一面。

六、写作特点

1、运用白描写意手法,描绘景物。

《山居秋暝》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抓住山村秋天傍晚特有的景色,用简约之笔进行勾勒,如实地勾画出山村景物(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竹喧、莲动)和人物(浣女、渔翁及诗人自己)的情态面貌。

2、描写景物,显示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特点。

此诗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描写,“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态描写。“明月松间照”、“莲动下渔舟”,是通过视觉写诗人所见,而“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是写诗人所听到的。

  颔联上句“明月松间照”写无声静态,下句“清泉石水流”写有声动态;上句写空中,镜头由远而近,下句写地上,镜头由近而远。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刚好和第二联相反:上句写有声动态,下句写无声动态。上句写岸上,由远而近,由隐而显;下句写水下,由近而远,由显而隐。这种镜头的远近交错,使画面的景深显出层次;而又静中有动,动中有声,无论景中有人无人,都赋于画面一种真实而浓烈的生活气息,使人感到如临其境。构成了深远宁静而又清新活泼的优美意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e177df6a8114431b80dd80d.html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