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教案完美版

发布时间:2019-05-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课程标准:
本章为高中必修模块的开篇第一章,从实验入手,重点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检验等,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另外,在做化学实验时,取用的药品都是可以称量的,但分子、原子、离子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是难以称量的,为此,引入“物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可将一定数目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与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物质的量及其由此导出的其它物理量如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是中学化学的计算核心,也是进行定量实验的计算依据。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课时
教学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实验安全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有关伤害的事件学生思考、讨论。 非常多,你知道哪些?哪些与化有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学有关?请你说出来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并加以预防。 对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实验安全,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你学习了哪些实验安全问题?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回顾、讨论交流,让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投影
有关一些典型的伤害实例和违学生观看,感受颇深。 规实验操作所发生的伤害。 通过血的事实,告诉学生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要做到实验安全,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总结,交流,相互补充。 学生思考、交流、整理,相互补充,达成共识。
归纳整理






思考交流

思考交流


偶发事件的处理
练一练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实验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水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时,可用水将其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对于危险品,都有特殊的标志,学生回答,相互补充,达成共识。 你知道哪些?请说出来与同学练一练2.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们共享。对你有什么启示? 品图标。装运乙醇的箱子上应贴上的图标是(

缺图

A B C.有毒性 D.腐蚀性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实验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⑴遵守实验室规则 ⑵了解安全措施
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板书

巩固练习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手接触药品
B.用嘴吹熄酒精灯火焰
C.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便丢弃 D.将带有溶液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 2.下列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
C.眼睛里不慎溅进了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不可用手揉眼睛 D.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 3.使用酒精灯时,错误的操作是(

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
D.熄灭酒精灯火焰时,用灯帽盖灭 4.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天平称取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5.下列仪器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A.烧杯 B.烧瓶 C.蒸发皿 D.量筒
6.实验时,不慎把浓硫酸洒在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用水冲洗
C.用布擦去硫酸后,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用布擦去硫酸后,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7.实验时万一碰倒了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这时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A.用泡沫灭火器 B.用书本扑打 C.用水冲
D.用湿抹布扑灭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剩的药品不要乱丢,要放回原试剂瓶里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C.试管和烧杯都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加热 D.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9.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B.未使用完的白磷要随时收集起来,并与空气隔绝 C.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10.已知2Na+O2点燃Na2O2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CO3+O2↑,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干冰灭火剂 B.黄沙 C.干粉(NaHCO3灭火剂 D.泡沫灭火剂 11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怎样检验氢气的纯度?点燃前,为什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备课参考 参考答案:
练一练1AB 2B 巩固练习:1C2D3B4D5C6D7D8D9C10B 11.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若无爆鸣声,说明氢气纯净;若氢气不纯,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前必须验纯。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技能
2.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能完成实验报告,主动进行交流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难点:SO42-的检验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思考交流
教师活动
你能举出几种生活中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例子吗?它们是怎么分开的?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粗盐的提纯,请同学们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想一想:
1.粗盐的提纯实验所用的仪器有哪些?
2.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每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4.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几次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回答,相互补充。


学生思考、交流,正确把握此实验。
实验探究 学生做粗盐的提纯实验




实验反思
你在实验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的操作符合实验要求吗? 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操作不熟练,液体外溅现象严重;
2.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与烧杯碰撞严重;
3.在蒸发过程中,液体与固体的迸溅现象比较严重; 4.有些学生停止加热过早,导致最后无法将溶液蒸干;有些学生停止加热过晚,致使有固体迸溅现象。

你认为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是比较纯的氯化钠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呢?
我们推测在提纯后的盐中含SO42-你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此盐中是否含有SO42-


通过出现的问题,学生立即纠正,养成良好的习惯。


思考交流

学生思考交流,探索检验方法.

实验验证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
⑴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



思考交流
应加入什么试剂?可参考相应物质的溶解性。 杂质 硫酸盐 MgCl2 CaCl2
加入试剂 反应原理



⑵在实际操作中,还要考虑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试剂用量,以及试剂过量后如何处理等。你设计的除去离子的方法中有没有引入其他离子?想一想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除去? 练一练:
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 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置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③④⑤①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 2.某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过滤操作,请将错误之处加以纠正。

缺图
(新学案P2图)

板书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和蒸发-粗盐的提纯 ⑴所需仪器 ⑵操作步骤 ⑶注意事项
⑷使用玻璃棒的做用和目的 2SO42-的检验方法

巩固练习
1.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发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2.某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食盐时,错误的将食盐放在右托盘,而把砝码放在左托盘,称得食盐的质量为15.5g(1g以下只能使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放法,食盐的质量应为( A15.5g B15.0g C14.5g D14.0g 3.将下列某物质加入适量水中,无明显热效应,则该物质是( A.固体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氯化钠 D.浓硫酸 4.下列是有关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做法,不正确的是( A.粗盐提纯操作的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B.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最后停止加热 C.不慎将浓硫酸洒在桌上,应先用烧碱溶液中和,再用湿布抹净
D.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把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5.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玻璃棒 C.蒸发皿 D.酒精灯 6.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生产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A.某溶液+硝酸银溶液生产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 B.某溶液+氯化钡溶液C.某溶液生产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32 D.某溶液+稀硫酸7.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用到玻璃棒的实验步骤有、
8.过滤操作中如何做到“一贴、、三靠”?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9.蒸发食盐水的操作中,什么时候停止加热?为什么这样做?

10.实验室里如何提纯含有少量CaCl2MgSO4的固体食盐?简述实验步骤,并写出除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备课参考 参考答案:
练一练:1B

2.①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②倾倒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巩固练习:1D2C3C4C5B6C 7.溶解;过滤;蒸发。 8“一贴”:折好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蒸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二低”: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倒入的过滤液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时,盛有过滤液的烧杯嘴应与玻璃棒相靠,使滤液沿玻璃棒流入漏斗;玻璃棒末端应与滤纸三层部分相靠,以防不慎划破滤纸;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加快滤液流下,防止滤液外溅,保证过滤顺利进行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能完成实验报告和主动进行交流
2.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难点:分液漏斗是否漏液的检验方法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物质的分离方法是利用了什么原理?对于液态混合物,我们怎样将其分离呢?你能想出一些办法吗? 完成下面的表格: 实验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AgNO3(硝酸银溶液和几滴稀硝酸。
现象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2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 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按课本图1-4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凝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 100℃时的馏分,停止加热。 3.取少量蒸馏出的液体加入试管 中,然后加入几滴AgNO3溶液和几滴稀硝酸。(得到的液体中含有Cl吗?
写出以上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什么是蒸馏?利用的原理是什么?在蒸馏实验中用到了哪些实验仪器? 2.在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时,应怎样通入冷凝水? 3.在蒸馏实验中,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的作用是什么?
4.目前世界各国淡水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海水相对充足,你认为能用海能,你认为这种方法能用吗?

学生思考交流,达成共识。 练一练:1现有一瓶物质甲与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
( (
(g/cm3

C3H6O2 -98 C4H8O2
-84 57.5 0.93 77 0.90 据此,将甲和乙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1.待液体分层后,你看到的现象有哪些?分液漏斗内的两层液体如何注入烧杯中? 2.这种分离物质的方法利用的原理是什么?
3什么是萃取?萃取的条件是什么?在萃取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是什么?
4.在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实验前,你认为应该干什么?如何操作? 练一练2在分液漏斗里用一种有机溶剂萃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止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是“水层”,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判断。

⑵萃取 ①所用仪器 ②实验步骤 ③注意事项 ④实验报告

⑴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⑵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⑶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止。
⑷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
板书
2.蒸馏和萃取
⑴蒸馏 ①所用仪器 ②实验步骤 ③注意事项 ④实验报告


巩固练习
1.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或用品:铁架台、铁圈、三角架、石棉网、烧杯、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只应用上述仪器或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A.蒸发 B.萃取 C.过滤 D.蒸馏
2.在实验中,为防止下列情况发生,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A.制取蒸馏水时,为防止烧瓶内产生暴沸现象,应先向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 B.在用系列实验装置制取和检验的实验中,尾气污染空气,一定要用水吸收尾气 C.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得的氧气中常带有紫色,应在靠近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 D.在点燃甲烷气体前,为防止爆炸,应先验纯
3.有下列仪器:①烧杯;②蒸发皿;③平底烧瓶;④试管;⑤坩埚;⑥锥形瓶。其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①②④⑤⑥B.②④⑤C.①③⑥D.④⑥
4.有下列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量筒;⑦燃烧匙。其中常用于分离物质的仪器是( A.①③④B.①②⑥C.①③⑤D.③④⑦
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用以分离提纯物质的是( A.萃取 B.称量 C.蒸馏 D.结晶
6.下列关于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中,能够分离KNO3NaCl的是( A.溶解过滤 B.结晶 C.蒸馏 D.萃取 7.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1/3容积的试管加热 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
⑤取用放在细口瓶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立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 ⑥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
⑨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
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A.①④⑦⑩B.①④⑤⑦⑩C.①④⑤⑦⑧⑩D.④⑤⑦⑧⑩ 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配制浓H2SO4和浓HNO3的混酸时,应将H2SO4慢慢加到浓HNO3中,并及时搅拌和冷却 D.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9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的方法是;分离固液混合物的常用的方法是;分离两种溶解度相差很大的溶质的溶液时,常用的方法是;萃取的条件是。
10.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方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液体; F.从分液漏斗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各题:
⑴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AG→→EF ⑵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 ⑶上述G步骤的操作的目的是: ⑷能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 11如何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法,只用酚酞试液就能鉴别出浓度相同的食盐溶液、盐酸和NaOH溶液。简述其实验方法和步骤。

12.用下图的装置制取氢气,在塑料隔板上放粗锌,漏斗和带支管的试管中装有稀硫酸,打开弹簧夹,则硫酸由漏斗流下,试管中液面上升与锌粒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由支管导出;若关闭弹簧夹,则试管中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需要时再打开弹簧夹,又可以使氢气发生。这是一种适用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

缺图

(新学案P6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⑴为什么关闭弹簧夹时试管中液面会下降?

⑵这种制气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备课参考 参考答案:
练一练:1.蒸馏(分馏;原因:(
2.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慢慢放出少量下层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是水层,反之说明上层是水层。 巩固练习:1CD2B3B4C5B6B7A8D 9蒸馏;过滤;蒸发结晶;①某物质在两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差较大 ②两溶剂不互溶(分层 10.⑴CBDAGHEF ⑵使分液漏斗下端颈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让上层液体流出。 ⑶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E操作时漏斗里液体能顺利流出。 CCl4与水不互溶,且碘在CCl4中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得多。
11.各取少量三种未知液少许于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的原溶液为NaOH溶液,另取少许余下的两种未知液于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含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可使溶液红色褪去的原溶液为盐酸,余下的原溶液为食盐溶液。 12.⑴关闭弹簧夹时,反应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液面上的压力增加,所以液面下降。
⑵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过一段时间(过一会漏斗中与试管的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密性良好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使学生知道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是由肉眼不能看到的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同时又是以可称量的物质之间按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由此可见,在分子、原子等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是一种什么联系呢?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分子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内容。
1)方程式2H2+O2=2H2O系数的意义是什么?
2)若生成一滴水(约0.05mL)大约含1.7亿亿个水分子,需要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各多少个?
3)在实验室中生成36克水,你如何实?是数分子个数吗?

问题探究

1)怎样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又怎样知道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呢?

显然,可用确定一个集体的办法,确定一个水分子的集体,这一定数目水分子(粒子)的集整理
体,就把水(可称量物)与水分子(粒子)联系起来了。
归纳

探究 化学式

Fe C12H22O11 H2O C2H5OH H2 O2 CO2 问题归纳整理 学习探究 归纳整理

子质量 56 342 18 46 2 32 44 56g 342 g 18g 46g 2g 32g 44g 6.02×1023 6.02×1023 6.02×1023 6.02×1023 6.02×1023 6.02×1023 6.02×1023

原子或分子个数(
体积 0℃, 101kPa 22.4L 22.4L
22.4L 20℃, 101kPa 7.2cm3 280cm3 18.0 cm3 58.3 cm3 24.0L 24.0L 23.9L 20℃, 202kPa 11.2L 11.2L
11.2L 察表1中左边4信息,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当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式量时,所含相应微粒数都是6.02×1023个。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页至12页中部。

阅读,然后谈谈你对下列名词或数据的认识,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物质的量”“摩尔”6.02×1023
“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微观微粒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学习探究

归纳

现有物质的量、质量、摩尔、安培、kg 时间、mol 发光强度、长度、坎、m米、电流、cd等,请按各自的属类对它们进行分类,并指出各自的属类?
物质的量、质量、时间、发光强度、长度为物理量
整理
电流、摩尔、安培、坎、米为相应物理量的单位。
kg mol mcd为相应单位的表示符号。

探究

实践

归纳整理
学习 使用摩尔时必须是微观微粒,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

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错在何处?
1 molO21 molH2SO41 molFe3+1
2mole- 0.3molSO42-0.5NA 0.3mol 1摩尔H2O1 mol盐酸⑩1 mol铅笔
指导阅读教材12页下半部分

探究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尔质量。
整理
摩尔质量是一个具有单位的物理量,要和质量区分开。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归纳之间具有如下关系:n实践
应用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
2、阿伏加德罗常数: 3.摩尔质量:
定义: 单位: 表达式:n=



巩固练习:

1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什么是摩尔质量?其单位是什么?

m
M写出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
Fe___________, H2SO4_____________, CO32-______________, K+___________ m
M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0.012Kg12C中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C.1molH2O中含有2 mol氢和1mol D. 1molH2O中含有3 mol原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的摩尔质量是2 g B. 1molH2O 的质量是18 g 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 mol D.2g H21mol H 3.比较1.0mol N21.0mol CO的下列物理量:①质量 ②分子总数 ③原子总数,其中相同的是 A.B.①②C.①②③D.②③
4.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目最多的是 A.CH4 B.NH3 C.H2O
D.HF 52.5 molBa(OH2中含有 Ba2+,含有 OH5molNa2SO4溶于水电离出Na 个;含SO420.6molAl2(SO43 中含Al3+mol
60.1 molL1Na2O放入 克水中才能使溶液中NaH2O的个数比为1100 7.请你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字,完成这幅关系图。
微粒数( )氢原子
6.02×1023个水分子
微粒数( )氧原子 质量( H2O 849g H3P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1.5 molNaOH的质量是多少? 物质的量( H 1 mol H2O 物质的量( O 9在求相同质量的SO2SO3所含硫原子的个数比时,不同的同学用了不同的解法。 解法1:设SO2SO3的质量均为mg,每个硫原子的质量为ag
mg3232mg64:805:4mg32:mg325:4 agag6480解法2:设SO2SO3的质量均为mg
mgmg236.0210:6.0210235:4 1164gmol80gmol解法3:设SO2SO3的质量均为mg
mgmg:5:4 1164gmol80gmol这几种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差异?你倾向于使用哪一种解法?为什么?

10.血液中的血清素(摩尔质量为176gmol-1)在人体中起着镇定情绪、解出忧虑的作用。血清素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8.2%,所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82%,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9%,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08%。请你尝试写出血清素的化学式。

备课参考
参考答案
1.AC 2.BC 3.C 4.A

5.1.505×10243.01×10246.021024 0.4 6.361.8g 7.

8. 0.5 mol
60 g 9解法1先求出硫元素的总质量(以质量为计算基础)再比上一个硫原子的质量求硫原子
解法2先求出硫元素的物质的量(以物质的量为计算基础),再乘以阿佛加德罗常数求原子个数
解法3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求解. 倾向于解法3,简洁易懂. (此题可各抒己见 10.C10H12N2O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知道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认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将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联系在一起。那么,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1.


化学式
问题
Fe

探究 C12H22O11 H2O
C2H5OH H2 O2 CO2 归纳整理

子质量 56 342 18 46 2 32 44 56g 342 g 18g 46g 2g 32g 44g 6.02×1023 6.02×1023 6.02×1023 6.02×1023 6.02×1023 6.02×1023 6.02×1023

原子或分子个数(
体积 0℃, 101kPa 22.4L 22.4L
22.4L 20℃, 101kPa 7.2cm3 280cm3 18.0 cm3 58.3 cm3 24.0L 24.0L 23.9L 20℃, 202kPa 11.2L 11.2L
11.2L 1信息,1 mol固、液、气物响?
1)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物质所占的体积: 固体液体气体 2)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近似相等而固体、液体却不相等。 3)压强相等时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温度相等时气体的体积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问题探究

2
集状态

微观结构 微粒紧密排列,粒间的空隙很小

微粒运动 上振动,不能自由移动







宏观性质 有固定的形态,



归纳整理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有三个因素: ①物质粒子的多少 ②物质粒于本身的大小 ③物质粒子之间距离的大小


为什么有上述规律?完成下列表格的空白后请你推测,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决定固、液、气物质的体积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学习探究

板书设计
阅读教材1314

二、气体摩尔体积 (Vm 概念:( 单位:L/mol 表达式:n=看书后谈谈你对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
V
Vm


巩固练习:
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 molBaCl2的溶液中Cl数为0.2 NA B.22 g 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C.11.2L 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D.常温下NA Cl2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为22.4L 2.标准状况下,两种气体的体积相等,则 A. 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 B.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C.质量一定相同 D.密度一定相同
3.标准状况下,32g某气体的分子数目与22 g CO2的分子数目相同,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A.32 B.32 g/ mol C.64g/ mol
D.64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0.05 NA CO2分子所占的体积是1.12L B.氨气的摩尔质量和NA 个氨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C.常温常压下,32g氧气和34 g H2S分子个数比为1:1 D.标准状况下, 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L 5.同温同压下,已知O2的密度为ρgL1,则NH3的密度为
A.32171732 gL1 B. gL1 C. gL1 D. gL1

173232176.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NO另一个盛有N2O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分子总数 D.质量 7.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2CO下列叙述:1)质量相等 (2密度相等 (3所含分子数相等(4)所含碳原子数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A.(1(2(3(4 B. (2(3(4 C.(3(4 D.(3 8.今有H2CO(体积比为12的混合气体V L当其完全燃烧时,所需要 O2的体积为
A.3V L B.2V L C.V L D.0.5V L 9.如果a g某气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b,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A
阿伏加德罗常数)
A.22.4bc/aNA L B. 22.4ab/cNA L C.22.4ac/ bNA L D. 22.4b/acNA L 10.下列数量的各物质:10.5molNH3 (2标准状况下22.4L(He34C9ml40.2mol磷酸钠,所含原子个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某温度时,一定量的元素A的氢化物AH3,在恒温密封容器中完全分解为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压强增加了75%,则A单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AH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参考
参考答案:
1AB 2.B 3.C 4.BC 5.A 6.AC 7.C 8.D9.A 10.(1(4(3(2 11.A44AH3=A4+6H2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以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难点:有关应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进行的计算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要使用溶液。溶 39度的白酒,你知道39度”的含义吗?
液的浓稀程度我们用浓度来表示。表示溶液浓度 5ppm的硫酸铜溶液,ppm表示什么你知的方法有多种,在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便是其中的一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道吗? 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4页的有关内容
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 某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为nB液的体积为V,若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cB表示,请写出用nB V表示cB的式子。



问题探究

归纳整理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其中,B表示各种溶质 表达式:c(B
nB
V
单位:mol/L1(mol·L1
实践应用 归纳整理
这就需要根据n(NaCl=
1.23.4 g 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 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此题已知溶液的体积V250 L0.25 L,据c(NaCl=n(NaCI 还须知道n(NaClVm(NaCI 算出NaCl的物质的量。
M(NaCI解:23.4 g NaCl的物质的量为 n(NaCl
23.4g0.4 mol 58.5g/mol因此,可算出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NaCl0.4mol 1.6 mol·L1 0.25L
答: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 mol·L1

实践应用
归纳

2.配制500 mL0.1 mol·L1NaOH溶液,NaOH物质的量是多少?质量是多少?
[分析]
解:依题意:n(NaOHc(NaOH·VNaOH(aq]=0.1 mol·L1×0.5 L0.05 mol 整理
0.05 mol NaOH的质量为 m(NaOHn(NaOH·M(NaOH0.05 mol×40 g·mol12 g 答:配制500 mL 0.1 molNaOH溶液需NaOH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质量为2 g
练习1:配制500 mL 0.1 mol·L1Na2CO3溶液,需Na2CO3多少 g? 问题探究

1.342 g C12H22O1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342溶解在1 L水中,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为1 mol·L1? 2.1 L 1 mol·L1C12H22O11溶液中取出100 mL取出的溶液中C12H22O11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1.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且不同物质(尤其是不同状态的物质的体积是没有加和性的。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所取溶液的体积大小无关。(可比喻从一坛醋中取一勺,其酸度是相同归纳

整理
问题探究
整理

初中学过质量分数表示浓度的溶液的稀释问题,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浓度的溶液如何进行稀释呢?
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体积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均不变。为此,在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我们可用下面的式子来进行有关计算:

归纳
[板书]c(·V(=c(·V( 知识实践 整理归纳
[分析]本题可依据上式进行计算

解:设配制250 mL(V1·1 mol·L1(1HCl溶液,需要12 mol·L1(2HCl溶液的体积为V2 c1·V1c2·V2 V2=
配制250 mL 1 mol·L1HCl溶液,需要12 mol·L1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1mol/L0.25L =0.021 L21 L 12mol/L
答:配制250 mL 1 mol·L1HCl溶液,需要12 mol·L1 HCl溶液21 mL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 表达式:c(B
nB
V
单位:mol/L1(mol·L1 2 浓溶液的稀释 c(·V(=c(·V(
.

巩固练习:
1. 100mL0.3mol/LNa2SO4溶液和50mL0.2mol/L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2mol/L (B0.25mol/L (C0.40mol/L
(D0.50mol/L 2. 3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g溶质,现欲配制1mol/L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A14 (B15 (C21 (D23 3.下溶液中c(CI- 50mL 1mol/L 氯化铝溶液中的c(CI- 相等的是 (A150 mL 1mol/L 氯化钠溶液 (B75 mL 2mol/L 氯化铵溶液 (C150 mL 1mol/L氯化钾溶液 (D 75 mL 1mol/L 氯化铁溶液
4.今有0.1mol/LNa2SO4溶液300 mL0.1mol/LMgSO4溶液200 mL0.1mol/L Al2(SO43溶液100 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

(A111 (B322 (C 323 (D 113 5实验室要确定一瓶盐酸的浓度,进行了下列试验:25.00 mL盐酸溶于锥形瓶中,加入两滴酚酞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向锥形瓶中慢慢滴加0.1000 0 molL1NaOH溶液,当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时,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24.50 mL。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6.在标准状况下,350体积氨气溶于1体积水中,得到密度为0.92gcm-3的氨水,求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已知溶质为NH3

7106 g碳酸钠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与1 molNa2CO3溶于水稀释成1L溶液相比,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等?为什么?

8.现有一种泉水样品,1.0L这种样品含有46.0mgMg2。那么,该泉水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含1.0 mol Mg2的这种泉水的体积是多少升?

9.①20g NaOH溶于水形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标准状况下,44.8LNH3溶于水形成1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配制500mL 0.5 molL1的盐酸溶液,需要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多少升? 备课参考
参考答案 1.C 2.A 3.D 4D 5.0.098mol/L 6.14.13mol/L 7.不相等,前后两种溶液的体积不一样.
38.1.9×10 526.3ml 9.①1 mol/L 2 mol/L 5.6L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1 量分数溶液的配置。 2 析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所需确定的量。




问题探究 归纳整理 学习探究
分析配制200 g 5%NaCl溶液,需要哪些实验用品和进行什么样的操作? 仪器:天平(含滤纸、药匙、玻璃棒、小烧杯、量筒、胶头滴管 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配制500 mL 1 mol·L1Na2CO3溶液需要多少克Na2CO3固体?能否知道所用水的量?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首先需要算出溶质和溶液的量。此题需要的原料是Na2CO3和水。
归纳
溶质的量为:m(Na2CO3=n(Na2CO3·M(Na2CO3c(Na2CO3·VNa2CO3(aq·M(Na2CO3
=0.1 mol·L1×0.5 L×106 g·mol15.3 g 显然,我们根据题中条件无法算出水的量(质量或体积)。即我们不能通过用一定量的水和Na2CO3混合来配出所需的Na2CO3溶液。那么,如何配制此溶液呢? 展示500 mL的容量瓶

探究
学习归纳 容量瓶有哪些结构特点? 使用容量瓶要注意哪些问题?
1.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上面标有:容量、刻线、20℃。
整理
2.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3.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4.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1 cm2 cm时,须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学习实践 归纳整理 问题探究
所用仪器: 实验步骤:

1.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2.为什么要将洗涤后的溶液注入到容量瓶中? 3.为什么不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 (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体积
4.转移溶液时,玻棒为何必须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下? 5.为什么要轻轻振荡容量瓶,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充分混合? 演示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15的要求和实验步骤配制100 mL 1.00mol/L NaCI溶液。
归纳整理


分析误差时,要围绕操作行为对nV的影响来分析。
探究

问题若在配制操作中有以下行为,将会对配制结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1.称量时,物体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 2.容量瓶内壁存有水珠。 3.定容时仰视读数。
4.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5.溶质溶解后,没有恢复至室温转移。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读溶液体积偏小。 7.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板书设计
3.物质的浓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 2)所用仪器:
天平、药匙、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自我测评题
1.某学生计划用12 molL1的浓盐酸配制0.10molL1的稀盐酸500 mL。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 mL,应选用的量筒规格为。 2)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规格为。
3)配制时(除容量瓶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主要有、、和试剂瓶。 2.配制100g 20%碳酸钠溶液,需要碳酸钠 g,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配制100 mL 2.00 molL1的碳酸钠溶液,需要碳酸钠 mol,用到的和中不同的仪器有。
简述完成该试验所需要的主要操作步骤: a.
b
c ……
……

3.实验室需要0.1 molL1NaOH溶液100 mL,现有2 molL1 NaOH溶液。
1 计算所需2 molL1 NaOH溶液的体积。 备课参考
参考答案

1.(14.2 mL 10 mL (2500 mL (3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1)①20 g②量筒 、烧杯、玻璃棒
202 mol 容量瓶 胶头滴管
操作步骤略

3. 5ml

(2①计算 ②量取③配制 ④装瓶(详见课本后边学生实验)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4)根据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用及其发生的条件;
5)通过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6)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浓度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阅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所需要的商品
2. 实验教师能从药品室中顺利地拿到自己所需用的试剂或用品 提出问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哪两种
阅读教材第20页至21页有关内容 化学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各类物质都还可以再分类)
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四种基本类型


思考提出问题:请尝试对所学的化学物质交流 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归纳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整理 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思考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组成、能讨论 否电离、结构)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化合物(根据组成)化合物(能否电离)化合物(根据结构)

混合物


纯净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从有无固定
思考
组成和结构、有无固定熔沸点、化学讨论
性质等方面
有固定组成和结
有固定熔沸点 保持该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无固定组成和结
无固定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
学习

探究


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
归纳
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总结
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

学习探究

归纳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总结 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 化合物的分类 2. 化学反应的分类 3. 交叉分类法 4. 树状分类法

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uO+H2C.Fe2O3+3CO2 Cu+H2O
B.C+2CuO2Cu+CO2
Fe+CO2 D.Fe+CuSOFeSO+Cu 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2CO+O2C.C+H2O2CO2B.CaO+H2OCa(OH2 CO+H2 D.CO2+Ca(OH2CaCO3+H2O 3.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①水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A. B.①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
A.氧化物 B. C. D. 5.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

A.NaOH B.Na2SO4 C. Na2CO3 D.K 2CO3 6.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A B C D
7.下列物质:①H2O NaCl H2SO4 Ca(OH2Fe3O4 CuSO4·5H2O HNO3AgNO3NaHCO3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 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 8.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我们已经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如氯化钠、氧化镁、硫酸铜、碳酸钙、金属钠、氯气、氢气、氧气、硫酸、金属铜、硫单质、二氧化硫、硫酸钙、氯化铁、硝酸钾、二氧化氮、氨气、二氧化硅、碘化钾等。
(1 请从多角度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你的分类标准。

(2 制作物质分类的示意图,再举出一些你知道的种类别的具体物质。 备课参考
1. 练习答案:1.C 2.AC 3.C 4.B 5.C 6.D 7.①⑤④③⑦②⑥⑧⑨ 8.3Fe+2O2Fe3O4 H2OH2+O2
纯碱 烧碱 苛性钠 苛性钾
盐酸 硫酸 醋酸 碳酸
烧碱 食盐 石灰石 苏打
酸性氧化物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三氧化硫
Fe+2HClFeCl2+H2 HCl+AgNO3AgCl+HNO3 2. 备课资料: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了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不是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或曰未能出关)。公孙龙说:“白马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
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论断,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把“马”“白马”说成两个概念,从逻辑上讲是偷换概念,但从分类方法上可以说是颜色和形状分别对物质进行分类而得到的结论。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 认识丁达尔效应
3. 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
4. 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及其主要性质 难点:丁达尔效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指导阅读
教师活动
1. 从学过的溶液组成导入 2. 从纳米科技简介导入
提出问题:什么是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

归纳整理
阅读教材第22页有关内容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叫分散剂。 分散质 气体 液体
思考讨论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的能使方式有哪些,并各举一两例
固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气体 液体
分散剂 气体 气体 气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固体 固体
举例 空气 云、雾 烟灰尘 泡沫 牛奶、酒精溶液 糖水、油漆 泡沫塑料

学生活动

小结

学习
探究

思考
讨论 归纳 小结 实验 探究 归纳 总结


实验探究
固体
分散系具有多样性
分散系的分类(按分散质粒子的大
三种分散系性质的比较: 分散系 浊液 溶液 胶体
分散质粒子大小 >100nm <1nm 1~100nm 主要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 均一、稳定 均一、介稳定
固体 有色玻璃、合金

粒子能否通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
粒子能否通过滤纸 不能
举例 泥浆水 盐酸 蛋清
1. 溶液是常见的一种分散系,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
2.
油状物质分散到水中可形成乳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悬浊液
操作1: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FeCl3液,继续煮沸
现象:体系变红褐色
操作2用激光笔分别照射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与CuSO4溶液,并进行比较
前者:体系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后者:溶液中无光亮的“通路”
Fe(OH3胶体的制备:指导操作
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内部产生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1.将上述得到的Fe(OH3胶体和泥浆水进行过滤
Fe(OH3胶体过滤后得到的液体与原体系无明显差异;泥浆水过滤后得澄清透明的液体
2.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过滤后得到的液体:有丁达尔效应
阅读教材、 课后查阅资料
与上表结论对比: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
思考讨论 指导
1. 日常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
2.
如果没有丁达尔效应地球上将是什么情形? 纳米科技与胶体化学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 分散系:
2.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 3. 丁达尔效应
4. 纳米科技与胶体化学简介
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1.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不没有带电荷
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3.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4.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向胶体中加入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 B.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分子通过 D.胶体能够吸附阴离子和阳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5.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带电荷,所以会产生电泳现象 C.胶粒能透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6. Fe(OH3胶体带正电荷的原因是(
A.在电场作用下,Fe(OH3胶粒向阴极定向移动 B.Fe3+带正电荷
C.Fe(OH3带负电荷,吸引阳离子 D. Fe(OH3胶粒吸附了阳离子 7. 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显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但不能透过滤纸 C.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D.电泳实验说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8. 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A.豆浆中加入石膏做豆腐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出现堵塞 C.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

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9. 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硫酸钠溶液不易发生凝聚,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体粒子直径约为1~100nm B.此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C.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凝聚 D.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2Mg2
10. 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中施加含氮质量相同的下列化肥,肥效最差的是
A.(NH42SO4 B.NH4HCO3 C. NH4NO3 D. NH4Cl 11. 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_______离子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 12.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__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_,用此分散系进行下列实验:
(1 将其装入U型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2 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 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参考
1.练习答案:1.A 2.B 3.C 4.A 5.D 6.D 7.B 8.C 9.B
10.C 11.SO42 凝聚或聚沉 12.红褐 胶体 1)加深 胶体粒子带电荷 电泳 2产生沉淀 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凝聚 3)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开始加入稀硫酸时,胶体发生聚沉生成Fe(OH3,当酸过量时,又将Fe(OH3沉淀溶解 2.备课资料
胶体的凝聚:胶体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由于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电荷,同一种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得脱粒不容易聚集,胶粒所作的布朗运动也使胶粒不容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但如果给予一定的条件使胶体中的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就会形成从分散系中析出。这个过程 叫胶体的凝聚。通常使胶体凝集的方法有: 1
加热:可使胶粒布朗运动速率加快,胶粒相互碰撞的机会增多,从而使之聚集成较

大颗粒而沉降。
2
加入电解质:往胶体中加入某些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电离生成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使胶体聚集生成沉淀析出。
3 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不同的胶粒吸附带不同电荷的离子,如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吸附阳离子,使胶体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粒吸附阴离子,使胶粒带负电荷。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也会因胶粒所带电荷发生中和,而使胶体凝聚。
第二节 离子反应
( 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 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3.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 新课导



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有一类反应大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请大家回忆是哪类反应?并思考参加这类反应的物质的组成特点。 .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投影:
1. Cu NaOH KNO3 、蔗糖在下列三种情形下能否导电,为什么? 固体__________ 水溶液(Cu除外_______ 熔化_________ 2. HCl H2SO4 、酒精在下列情形下能否导电,为什么?
液态(纯净物___________ 水溶液_____________
回忆初中所学物质导电性实验,针对题组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并小结发言: Cu在固态或熔化时都能够导电,因为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 NaOHKNO3 在固态时不导电,因为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因为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HClH2SO4作为液态纯净物时,全部由分子构成,不能导电;当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而能够导电。
而蔗糖和酒精在上述情形下都不能够导电,因为二者既不存在自由电子又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1.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思考:CuNaCl溶液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

⑴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指的都是化合物,应为纯净物 ⑵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溶于水或熔化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电离及电离方程式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6有关NaCl电离的介绍内容及图2-9 投影: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后填写投影中的空白:

酸、碱、盐或电解质

溶于水或受热熔化,与通电无关 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解质溶于水或熔化时离解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情况是怎样的呢?其电离方程式如何书写?
每位同学分别列举酸、碱、盐各三种,小组交流之后分类汇总,然后选三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一组写所列举的酸、组写所列举的碱、一组写所列举的盐。 分别书写三种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写完之后在小组内互批互改

将分类错误的予以更正,并从每类中选取三种能够完全电离的物质让学生书写电离方程式
更正学生板演电离方程式中的不当之
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
讨论: 酸、碱、盐的电离有无共同点?
. 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 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可让学生判断右题以加深对概念的理
2已知NaHSO4Na+H+SO4,据此判 NaHSO4属于哪类物质?

电解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与其它溶液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投影: 今有100L1mol/L Al2(SO43
Al2(SO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阳离子数目为_________离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为___________,负电荷总数为_______________

4. 电解质溶液的特点
导电性(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中性(电荷守恒

第二节 离子反应
.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1. 电解质: . 酸: 非电解质: . 碱: 2. 电离及电离方程式 . 盐: 电离: 4. 电解质溶液的特点 电离方程式: 导电性(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中性(电荷守恒


巩固练习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 氯化镁晶体

化钾
2. 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 石墨棒

B. 固体氧化钾

C. 盐酸


D. 熔融氢氧化钠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氢氧3.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A.

B. 食盐
C. 硫酸
D. 蔗糖
4. 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A. KOH

B. KNO3
C. NH4HCO3
D. 酒精

5.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的是(

A. HCl

B. NaOH
C. Na2CO3


D. 蔗糖
6. 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2 A. H2SO42H+SO4 B.NH4NO3 NH4+NO3
2C.Na2CO3 Na2CO3 D. Ba(OH2Ba2+2OH
7. 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观点是(
A. 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B.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 C.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D. 在熔融和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8.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Ca(OH2 Ca2+2OH

2 B. H2SO4 H2SO4B. FeCl3Fe2+3Cl

2 D. Al2(SO43 2Al3+3SO4

9.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2mol/L Ba(NO32溶液不正确的说法是(

A. 500 mL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3NA B. 500 mL溶液中NO3离子浓度为0.2mol/L C. 500 mL溶液中Ba2+离子浓度为0.2mol/L D. 500 mL溶液中NO3离子总数为0.2NA
10._______中或在_______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全部是_____的化合物叫做酸;生成的________离子全部是________的化合物叫做碱;生成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叫做盐。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 H2SO4NaOH NaCl CaO CO2CaCO3H2

备课参考:
1. 练习答案:1.D 2.B 3.A 4.C 5.D 6.C 7.C 8.D 9.B 10.水溶液 熔化

电离 自由移动的离子 氢离子 氢氧根离子 金属离子 酸根离子 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与碱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11.②③④⑤⑦ 2. 备课参考
(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定义 化合物类
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强碱、盐,强极性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极性共价化合物,弱极性共价化合物、大多数有机物

能否直接电离 通电时的现象 实例 相同点
溶于水或熔融时,能直接电离 溶于水或熔融时能导电 H2SO4HFCaOCaCO3
强电解质
溶于水或熔融时,不能直接电离 溶于水或熔融时不能导电 CO2SO3NH3CH4
弱电解质
(2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都能导电,与溶解度无关 完全电离 不可逆过程
电离方程式用“===
电离方程式用“形式 实例
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
绝大多数盐:NaClBaSO4 强酸:H2SO4HCl
强碱:Ba(OH2 Ca(OH2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弱酸: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Cu(OH2 极少数盐: 部分电离
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
电离程度 电离过程 表示方法

第二节 离子反应
(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 初步学会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3.
将实验探究与讨论交流密切结合,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加深对离子反应概念及其反应条件的理解
4. 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书写三组电离方程式: HClH2SO4HNO3 NaOHKOHBa(OH2 KNO3NaClAgNO3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引导分析混合液中的离子数目有无增减,并引导讨论原因
1. 若将100mL 1mol·L1 KNO3溶液与100mL 1mol·L1 NaCl溶液混合,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将100mL 1mol·L1 AgNO3溶液与100mL 1mol·L1 NaCl溶液混合,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归纳
1种情况中,混合液里含有K+NO3Na+Cl四种离子各0.1mol,说明这些离子在溶液中是共存的,相互之间没有反应;而第2种情况中,溶液里仅存NO3Na+两种离子各0.1mol原因是0.1mol Ag+0.1mol Cl恰好结合生成了难溶的AgCl沉淀
如上述2中在溶液中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之间所发生的反应
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 指导阅读
提出问题:什么是离子反应
提出问题: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探究
1.向盛有5mL 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 无明显现象
NaCl溶液
2.向盛有5mL 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 有白色沉淀产生
BaCl2溶液
总结归纳
CuSO4溶液与NaCl溶液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是CuSO4电离出来的Cu2+SO42NaCl电离出来的Na+Cl的混合;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则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BaSO4沉淀:
CuSO4+BaCl2CuCl2+BaSO4
CuSO4Cu2++SO42
BaCl2Ba2++2Cl
CuSO4+BaCl2CuCl2+BaSO4 Cu2++SO42+Ba2++2ClCu2++2Cl+ BaSO4
SO42+Ba2+BaSO4
学习探究
进行学法指导
总结归纳 思考讨论
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时,Cu2+Cl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SO42Ba2+之间则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就是SO42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如上式
提出问题: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学习探究 要求写几个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试写它们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KOH+HClK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2KOH+H2SO4K2SO4+2H2O 离子反应方程式都是:
H++OHH2O 总结归纳 学习探究 实验探究 归纳总结
上述四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离子方程式却都是相同
的,酸碱中和的实质是酸电离出来的H+与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了H2O 从上例四个中和反应引导

Na2SO4溶液+BaCl2溶液 Na2CO3溶液+HCl溶液 NaOH溶液(酚酞+盐酸
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放出气泡 溶液红色消失
结论或解释 Ba2+SO42BaSO4 CO32+2HCO2 H++OHH2O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 离子反应: 2. 离子方程式:
3.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1. 下列各组反应中,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盐酸分别与NaOH溶液、Ca(OH2溶液反应 B.硫酸分别与NaOH溶液、Ba(OH2溶液反应 C. 硝酸分别与Na2CO3溶液、K2CO3溶液反应 D. 锌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2. 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的是( A. Na2CO3+2HCl2NaCl +CO2+H2O B. NaHCO3+HClNaCl +CO2+H2O C. K2CO3+H2SO4Na2SO4 +CO2+H2O D. K2CO3+2HNO32KNO3 +CO2+H2O 3.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H++OHH2O C.碳酸钙与稀硝酸:CaCO3+2H+2Ca2++ CO2+H2O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Cu2++SO42+Ba2++2OHCu(OH2+BaSO4

4. pH1的无色为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Mg2+SO42ClB. Ba2+K+OHCl C.Al3+MnO4SO42ClD.Na+Cu2+ClBa2+
5. 对四种无色溶液进行离子检验,检验结果如下,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 SO32OHClK+ B. Na+NO3OHClC. K+Na+NO3Cl











D. K+CO32 H+Ba2+
6. 将两种物质的溶液相混合,有魄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消失并有气泡生成,再加入AgNO3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则这两种物质是( A.MgCl2Na2CO3 B.K2SO4BaCl2 C.NaOHCuSO4 D. K2CO3Ca(NO32
7. 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现该离子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某溶液中可能存在下列阴离子:ClSO42CO32中的一种或几种 (1 当溶液中存在大量H+时,________________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 (2 当溶液中存在大量Ag+时,________________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
(3 当向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 为了进一步确定的溶液中存在哪种离子,可继续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通过观察 _______________再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备课参考
1. 练习答案:1.B 2.B 3.A 4.A 5.D 6.A
7.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Na2CO3+2HCl2NaCl +CO2+H2O 8. (1CO32(2ClSO42CO32 (3SO42CO32至少有一种;稀硝酸;沉淀是否部分溶解或全部溶解或都不溶解 2. 备课资料: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 生成难溶物质或微溶物:如SO42Ag+SO42Ca2+CO32Mg2+等生成微溶物导致离子反应发生
(2 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OHH+与、CO32HCO3S2HS

SO32HSO3等之间发生离子反应
(3 生成弱电解质:H+CH3COOCO32S2SO32F等生成弱酸;OHNH4+Cu2+Fe3+等生成弱碱;H+OH生成水(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2.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 (1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2 拆:将化学式中易溶于水且能完全电离的物质拆写成阴、阳离子符号;而难溶于水、难电离、气体、水、单质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3 删:删去方程式等号两边重复的离子
(4 查:检查是否满足元素原子守恒、反应前后电荷守恒等。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3、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与研究,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 2、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3通过网上查询,调动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并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二重点难点:
知识重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过程方法重难点:实验观察、比较分析
三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实验探究—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四分组实验准备:白色滤纸玻璃皿 滴管 淀粉溶液 氯水 饱和NaI溶液 饱和NaBr溶液
五教学思路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对氯、溴、碘元素间置换反应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本质、宏观判断特征,能根据特征判别氧化剂和还原剂。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宽,重新建构学生完整的知识网络。

具体思路: 回顾初中知识
多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化合价变化识别氧化剂和还原剂
观察氟、氯、溴、碘元素间置换反应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表现特征
练习判别化合价变化特征学会用双桥线、单线桥中的一种表示电子转移
得出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定义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
复习回顾: 引入课题 深化课题 实验探究:

类反应,有何特点?
板书: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引导:1)对于此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与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关系?
2)反应后哪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3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是否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问题一:初中学习过哪些基本化学反应类型?请各举一例。
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并讲评。 板书:一、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问题二:从得失氧的角度还学习过什么反应类型?请判断
练习写出各类反应并判断类型。

讨论分析得出此反应不是置换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别从得失氧、升降价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通过归纳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去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升高,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方法。 分析,得念。


还原反应?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探究填写实验设计记录表。

一下。 氯水和饱和NaI溶液、饱和NaBr溶液步骤 现象 结论 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是何种反应类型,
请用提供实验用品设计实验证明之。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讨论

能力。



将几名学生的实验结果投影并讲评。



问题三:在氯水和溴化钠溶液的反应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为 回答。 什么会发生变化?

小结:通过同学的回答,从分析可知:倾听体会

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故此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将初

中阶段学习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

识得以拓展,延伸。


板书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
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投影练习判断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 应,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 有所改变。
练习判断氧化还原的特征。

的实质。











设问: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即化
合价的改变与什么有关呢?初中学过

在反应中粒子间发生重新组合,元素的

化合价发生变化,必然与原子结构有密

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什么?

FLASH动态模拟:溴化钠与氯气反应的

微观电子得失过程 体会理解

分析:从微观结构分析化合价出现变化

的本质原因?


[讲解]1.在2NaBr+Cl2==2NaCl+Br2画出反应前后微观粒子的
的反应中, 溴离子失去最外层的1结构示意图,比较分析得出 (说明氯水的主要成份为Cl2







电子成为 溴原子,化合价由-1价升高0价,被氧化; 给出的1个电子成为
原子得到溴离子
而带负电,氧化还原发生的本质。 倾听体会
解释溴化钠为什么不能和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碘化钠反应。
板书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
转移(得失或偏移)

过渡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地理解氧化
还原反应这一概念,下面就用双线桥来

表示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
分析: 2Xe-
思考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什么是氧化剂?什么是还原剂?
思考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中分别表示什么性质?起何作用?

2NaBr + Cl2== 2NaCl+Br2
2Xe-
还原剂 氧化剂

失电子物质 得电子物质 电子转移失e e 结论: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定义:凡是有电子转移(得失、偏移)的反应。 板书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补充)
讲解1)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的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
2)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叫两个学生上台练习其他同学下面分析氧化还原反

应原理。 本质。

剂,前者子总数,守恒的。




2NaBr + Cl2== 2NaCl+Br2投影练习双线桥和单桥线注明电子
用双线桥法和单桥线表示下列氧化还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并指出通过练习原反应。
学会使用 氧化剂和还原剂。
至少一种电子转移

加热 CuO + H2Cu + H2O


Fe +CuSO4 == FeSO4 + Cu 学生思考与交流:
1、有人说置换反应,H2 + Cl22HCl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评述将学生的练习讲评,纠正其中的 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错误。 部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 板书4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类型。
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 反应的关系 的理由。
投影小结1)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2尝试画出化合反应、问题解决 反应。 2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与氧化 反应。3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部分是 还原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 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图,并列举具体的化学反应
反应与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肯定是加以说明。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得出此反应不能进问题四:在刚才的实验中,生成的碘能不行。 能和溴化钠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阅读课本51面拓展视野
行跟什么有关? 讨论得出氧化还原反应能思考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否进行跟氧化还原性强弱 中本身所发生的反应是什么?所含元关系。 有关。
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如何?在反应中

如何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小结投影: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思考、讨论
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所含
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应用拓展 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或
弱。
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练习书上的“问题解决”


升高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交流:生活中有哪些是氧化知识总结 都有广泛的应用。 还原反应?你了解人体疾
图片展示并介绍:①金属的冶炼;②燃病、老化与化学中氧化原理将化学知
料的燃烧;③光合作用;④生理氧化;的关系吗?

2e-
应中化合价的变化关系,

⑤酿酒工艺;⑥光氧化技术等。
总结:我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经历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再到电子转移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要重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学会从有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用单线桥或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作业]第512346 以《生活中的氧化剂》或《生活中还原剂》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识应用于实践的意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
七、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 2Xe- 2NaBr + Cl2== 2NaCl+Br2 2Xe- 还原剂 氧化剂

失电子物质 得电子物质


e e

4.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八反馈练习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高温CaO+CO2 BNa2O+H2O=2NaOH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4HNO3(4NO2+O2+2H2O 2.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
B.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剂在反应中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
4.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aClAgCl BH2OO2
CKClO3KCl DMnO2MnCl2 5.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变为游离态(单质),则该元素(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6.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ClO2是氧化剂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7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指明氧化剂还原剂。(选做) ⑴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⑵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⑶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 ⑷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参考答案:1D 2C 3C 4D 5C 6AC 712H2O2
2Cu(OH2 CuOH2O
3CuOH2 CuH2O (4 HCl+NaOHNaClH2O
2H2O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程标准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索,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钠、铝、铁与氧气的反应,掌握金属钠、铝、铁的主要化学性质。 2.通过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和钠加热时氧化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钠的氧化反应
难点:氧化钠与氧化钠稳定性的比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地球上的绝大多数金属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还是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为什么?
1)人类发现和使用金属是按金、银、铜、铁、铝的顺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思考交流后回答:
规律?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观察并分析教材图3-2的四个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铜、铁与氧气的反应,推测钠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剧烈程度。 1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较大块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观察钠的表面。 2)用小刀从中间切开,观察钠的“真面目”:颜色、光泽,感受钠的硬度,并注意观察切面的颜色变化。 3)观察完毕,将钠块全部放回原试剂瓶中。


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切面的变化________①通过实验了解了钠的哪些物理性质? 生成了________钠保存在煤油中,②由常温下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说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 ____________,常温下钠与氧气反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坩埚钳夹持坩埚放在三角架的泥三角上,用小切切下绿豆粒大提示:①切下的钠块不易太大,剩余的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煤油后放入钠块放回原试剂瓶。 坩埚中。
②钠块开始燃烧时,立即撤掉酒精灯。 2)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3观察现象并记录留下的固体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
钠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通过实验分析Na2ONa2O2种物质更稳定?
2有时钠块燃烧后残留物边缘会呈黑色,为什么?
阅读教材40页“科学视野”,了解过氧化钠的用途。





过氧化钠是一种供氧剂,该物质还具有哪些用途?


氧元素的价态 生成条件 H2O反应 CO2反应 主要用途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你认为铝能否与氧气反应?若能,反应的理由是什么?若不能,不反应的依据是什么?


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并轻轻晃动,观察现象。 2重新取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加热,观察现象。
_________ _________ 氧化膜熔点高,加热时氧化膜包裹着的内层铝熔化而不会滴落。
1)怎样才能观察到铝的燃烧?
2)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铝箔加热时,现象为何相同?
3)金属是否都能形成氧化膜?不同的金属其氧化膜有无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讨论后回答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下:4Na+O2=2Na2O 加热条件下:2Na+O2=Na2O2 板书设计
小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光泽,熔点低、硬度小、密度比煤油大。 2.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2Al2O3 金属氧化膜的作用:致密的氧化膜对内层金属起保护作用。 巩固练习
1.金属钠是_______色固体,质地__________,将钠放在空气中一会儿,会发现金属钠的表面变暗,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钠放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的颜色是___________色。 2. 保存金属钠时,应放在(
A.水中 B.煤油中 C.棕色瓶中 D.酒精中 3.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 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 D.钠在氧气中燃烧更为激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0ca95d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d1.html

《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教案完美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