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武伯问孝

发布时间:2020-04-16 12:46: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父母只能为你的疾病担忧。

子女应保持自己的健康,不让父母担心。如果无法左右自己的健康状况,就要有健康的面貌,让父母只能为自己的疾病担忧而不用顾虑其他。

问:父母唯其疾之忧。的言外之意?

不要让父母因身体之外的事情为他操心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现在讲的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对于狗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能发自内心地孝顺父母,那养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手法:对比

如何理解?

作为子女,不能只是赡养父母就可以了,更要怀有恭敬之心,敬重、敬仰、敬畏父母。精神上关心父母,细致周到,急父母之所急,想父母之所想。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父母在世,为人子女的不应出远门,如果不得不远行,必须有明确的去向。

1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行为准则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这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

1)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在日常的听命侍奉上,关心父母的衣食冷暖,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2)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依然可行,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子女即使远游也可日行千里地返回。重要的是子女心中要装着对父母的牵挂和惦念,经常回家,并尽可能多陪伴父母。所以,穿行于现代时空中的男女,仍然应该把父母在,不远游记在心间。

2、孔子提出的父母在,不远游这一观点与当代青年远游闯天下的志愿是否矛盾?谈谈你的见解。 答:(1父母在,不远游谈的是孝心,好男儿志在四方谈的是理想,两者是在两个范畴提出观点,(2)如果在现实中出现了表达孝心和实现理想的矛盾,孔子也提出了折中的方案:游必有方。游学也好,游历也好,方向要明确,这样父母心中才能安稳,好男儿可以为理想打拼,父母也会祝福支持。(3)问题的关键在于子女是否心中有孝,有所牵挂。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翻译: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记住。一方面要为父母年寿的增长而喜悦,一方面要为父母年事已高、来日不多、身体的衰老了而担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

翻译;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

你怎样理解“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

答:巧言令色的人只会顺情说好话,不敢说逆耳之言,只是花言巧语,假装和善,这种生命的病态和假象,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相爱。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翻译: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作伴。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始终把义放在首位来做选择。不义之物不取,不义之财不获,不义之名不居。而小人只重私欲。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为什么君子会“坦荡荡”,而小人会“长戚戚”呢?

1)君子以义为前提处事,内省无疚,心底坦荡无私,自然神清气爽。堂堂正正,高高兴兴,是君子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2)小人则与此相反,小人贪图私利,欲望无止,永不知足,所以小人总是眉头紧锁,愁云满面。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能强加给别人。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在现实生活中,与同学们相处,我们一定要将心比心,不强加于人。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苛责,尊重他人,多为他人考虑。如:自己不希望被同学起外号,就不要给同学起外号;自己不希望被同学揭短,就不要揭同学的短等。

1、本文谈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两者有什么关系?

答:(1)行孝,立德;(2)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立德的首要条件是要行孝。

2、从前四则来看,孔子认为孝敬父母应该做到哪几点?

答:(1)不要让父母为除了疾病之外的东西操心。(2)要真心对待父母,从精神上关心父母。(3)应该尽量在父母膝下承欢尽孝,如果远行,要告知父母去向。(4)要关心父母的年龄身体,为他们的长寿而喜,为他们的衰老而忧。

3、综合后五则来看,说说“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孔子认为应该做哪些才能称为真正的君子。

答:第一问:有道德修养的人;第二问:(1)稳重坚定,不夸夸其谈;(2)重义轻利,明辨是非;(3)心胸坦荡,堂堂正正;(4)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4、“孟武伯”和“子游”同样问孝,为什么孔子的回答不一样?这体现了孔子一贯主张的哪种教育原则?

答:(1)孔子对弟子的回答都是有针对性的,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育。孟武伯行事错乱,所以孔子教导他不要让父母因身体之外的事情为他操心。子游为人公正方明,但有些不拘小节,所以孔子教导他要注意表达对父母的恭敬孝顺之心。

2)这正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5、孔子所说的“义”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有何区别?

答:(1)相同点:都是指正义的行为举动。(2)不同点:古代的的范围很广泛,凡是符合道义、正义的行为言论都属于的范畴,而现在人们心目中的约定俗成地缩小为大义的倾向,即重要的原则,如民族大义。

6、你认为如果立志做21世纪的君子,应该继承什么,发扬什么?

答:(1)如果立志做一位21纪的君子,应继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为人。(2)还应该赋予君子以时代新内涵。如:应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面对人生的磨难和挑战,善于接纳新鲜事物和理念,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善于把握机会、显现才能。

7、请简要谈谈孔子的“义利观”。

答:孔子认为:义,是道义真理之所在,义者,宜也。凡事先问是与不是,对与不对,遵循事理,明辨是非,然后再决定做与不做。利,是人情之所欲。君子通晓大义,小人只懂得私利,君子始终把义放在首位来做选择,是出于内心的需要,而不是外部的约束,这是很高的道德境界。

8、用你自己的话谈谈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答:君子懂得义,小人只懂得利;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心胸狭窄。

9、找出两个由本文沿用下来的成语,并加以解释。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心地平坦开阔,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150da4214791711cc791793.html

《孟武伯问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