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部编版八上文言文字词批注逐句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

发布时间:2019-09-19 23:52: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版八上文言文字词批注逐句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

愚公移山

逐句翻译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字音字形

(chéng)  ()    ()

(hè) 箕畚(jī běn) (shuāng)

朗读指导

(1)/山北之塞。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5)/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重点实词

(1)山北之塞(苦于)

(2)出入之(曲折,绕远)

(3)力平险(尽、全)

(4)杂然相(赞同)

(5)曾不能魁父之丘(削减)

(6)担者三夫(肩负、扛)

(7)寒暑(更替)

(8)固不可(通达,这里指改变)

(9)而不平(愁苦,这里指担心)

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聪明)

(2)始一(,往返)

(3)断焉(,高地)

一词多义

word/media/image1.gif ①年九十(将近

(1)且

焉置土石(况且

word/media/image1.gif置土石(哪里

(2)焉

始一反语气词

word/media/image2.gif①冀州南,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的”

②汝不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之 ③曾不能损魁父丘(指示代词,“这”

④告于帝(代词,这件事

⑤跳往助人称代词,他们

⑥河曲智叟笑而止曰(人称代词,他

word/media/image3.gif妻献疑曰(代词,他的

(4)其 ②感诚(代词,他的

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word/media/image4.gif ①面山居(连词,表修饰

(5)而 ②笑止之(连词,表修饰

③聚室谋(连词,表顺承

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

word/media/image5.gif ①达汉阴(介词,到

(6)于

②告之帝(介词,向

方七百里【指面积

方其远出海门【正当

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汝心之固【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今亡亦死【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古今异义

(1)之北(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通豫南(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今义:曾经)

(5)渤海之尾(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担者三夫(古义:扛;今义:莲)

(7)曾不能毁山之一(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我之死(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0)惧其不(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5词类活用

(1)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朝)

(2)毕力平(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文言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

  2“(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此句中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

  3且焉置土石? 倒装句,疑问代词“焉”提前。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倒装句,定语“三夫”后置。

  5.告之于帝。倒装句,状语“于帝”后置。

  6.帝感其诚。被动句,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重点翻译句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怎么样?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于是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上了山,敲石头,挖土,用箕畚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课文理解

1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几幅图画?是哪几幅图画?

全文共勾画了五幅图画。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一段);第二幅:战前动员图(第二段);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二段);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第三段);第五幅:神灵移山图(第四段)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方法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得到了家人和邻里的赞同,从杂然相许中可以看出。

4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移山的人又老又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其妻献疑是不是不愿移山?

文中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一句语气委婉,充满关切、担心。这里提出移山的困难,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愚公移山,而是提醒愚公及全家人正视移山的困难,并且设法克服困难,从而以另一个侧面反衬出愚公意志的坚决。

6.写孀妻遗男参与移山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细节描写,有两个作用:一是表明愚公此举得人心,开山劳累艰辛,突出愚公一行之坚毅。二是将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

7.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观点是什么?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什么?

智叟的观点是甚矣,汝之不惠;他的根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愚公对待智叟的观点是什么?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什么?

愚公的观点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他的根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9.愚公和智叟的看法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智叟立足于现在,愚公放眼于长远;智叟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愚公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11.故事用神话做结尾是不是封建迷信?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就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方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感天动地。

12.太行、王屋两座山究竟是给谁搬走的?

从表面上看,两座山是由夸娥氏二子搬走的。但这仅仅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实质上不是这么回事。要抓住”“”“三个词思考,是谁?是为什么感其诚是诚心,也就是愚公的精神,所以这个的内涵就是愚公移山精神为什么会?是因为操蛇之神告之。操蛇之神为什么?因为惧其不已惧其不已,说明了愚公精神的威力在于长期坚持不懈。由此可以得出:两座山的搬走,根本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最后一段既是写了事情的结果,同时也是着力写了愚公精神的伟大,具有神话色彩,符合寓言文体的特点。

13.作者把歌颂的人物称为愚公把批判的人物称为智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这里的,没有讽刺的意味,他看似,实则不愚,而是大智。就像社会上有些人说雷锋傻,雷锋在智叟式的人物眼里是,实际上他是崇高伟大的,愚公也是如此。这里的不但没有讽刺意味,还有贬词褒用的作用,从字中透露出顽强、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劲。至于智叟,那是所谓的小聪明,自以为,实则是,他没有克服困难的智慧,目光短浅,智叟有讽刺的意味,是褒词贬用

14你觉得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有远见卓识的令人尊敬的智者。

15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16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呢?

愚公移山的精神指:(1)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2)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3)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发展变化的眼光。

17就这则寓言本身而言有人说移山不合算移屋合算些怎样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有人提出移屋说,意思是说愚公移山不合算,还是移屋合算。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合理的。我们知道寓言的设譬寄寓总是有其特定的范围和特定的含意。《愚公移山》中的困难有它的不可回避性。毛泽东同志曾引用这篇寓言作过类比,他在《愚公移山》一文中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面对两座大山怎么办?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而且并不是移屋。试问中国人民要回避的这两座大山,能搬到哪儿去呢?这和本文说的是一样的道理,更何况,移屋的问题连智叟也不曾提过。

18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智叟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延续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a8f36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2.html

《愚公移山(部编版八上文言文字词批注逐句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