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望》

发布时间:2019-11-26 14:08: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人春望”“的是什么?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韵译:

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怅恨别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烽火,早有阳春三月。一信万金,家中音讯难得。   

愁绪缠绕,白发愈搔愈短。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

现代文译文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赏析:

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一个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字,令人满目凄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答案: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国破山河在"""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2、“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3、“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4、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是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得。

5、“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30634451711cc7931b71649.html

《古诗《春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