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问答 - 养殖环境与管理

发布时间:2013-02-05 07:56: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泥鳅养殖技术问答——养殖环境与管理

26 对泥鳅养殖场所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为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产养殖场所环境的总体要求:水源充足、有进排水系统、电路通畅;养殖区周边35千米内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水质、底质应符合相关标准,环境条件满足养殖对象生产要求。2001年农业部开始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这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适应泥鳅健康养殖工程的不断推进,必须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坚持生态养殖,标准化生产的工作思路,这是保证商品鳅质量安全的根本。因此,泥鳅健康养殖的关键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加强管理。

27 泥鳅健康养殖对环境有哪些要求?

泥鳅养殖场的选址、设计和建设应考虑潜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素。水体环境的化学污染,土壤与水的相互作用对水质的影响有可能对商品鳅质量安全造成危害。土壤的性质能够影响池塘的水质,水的酸碱度等因素与土质也有关。泥鳅虽然适应性强,但酸性土壤易降低水的pH值,并有可能使土壤中的部分金属析出,这会影响泥鳅养殖效果。池塘也能通过邻近的农田、水域或其它途径而受杀虫剂以及其他化学品污染,从而导致商品鳅含有过量化学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养殖场周围一定范围内应无污染源(包括污水、粉尘、有害气体等),池塘开挖前应进行土壤调查,以确定该土壤是否适合于泥鳅养殖。

优质的水产品来源于良好的环境,无公害商品鳅产地环境的优化选择是健康养鳅生产的前提。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包括无公害水产品渔业用水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及渔业水域土壤环境质量等要求。

1.水体环境 一定的水体环境是泥鳅赖依生存的基本条件,水源、池塘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商品鳅的产量和质量。泥鳅对水体环境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在天旱水干或遇不利条件我爱养殖网:http://52-yz.5d6d.com/ 泥鳅、黄鳝、豚鼠、竹鼠、蝇蛆、蚯蚓等的养殖论坛,0广告,大量图片和视频收录,欢迎登录。

休眠期间,就会钻入泥层中,只要泥中稍有湿气,少量水分湿润皮肤,泥鳅便能维持生命,但这种状况不是泥鳅养殖过程中所希望出现的。

水源 养殖场应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供给。泥鳅主养池放养密度相对较高,又必须有足量的饵料鱼供应,排泄物比常规鱼塘要高得多,池水溶解氧往往较低,水质容易恶化,易导致池泥鳅严重浮头,如无法及时加注溶氧量高的新水,易造成水质恶化,对泥鳅生长产生影响,严重时还易造成泥鳅发病或引起池鱼大量死亡。

水源以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为好。这种水溶氧量较高,水质良好,适宜于泥鳅生长。使用井水时,可先将井水抽至一蓄水池中,让其自然曝气和升温,通过理化处理后也可作为水源。

总之,应确保水源水质的各项指标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中淡水养殖水源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最大限度地满足泥鳅对水质的需求,使鳅鱼在相对优越、安全的条件下快速育肥长成。

水质 养殖用水水质要求PH值为78.5,溶解氧量在连续的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应大于5毫克/升,其余时间不低于4毫克/升,总硬度以碳酸钙计为89.25142.8毫克/,有机耗氧量在30毫克/升以下,氨氮0.1毫摩尔/升,硫化氢不允许存在。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或生活污水,往往含有对水生动物有害的物质,没有经过分析和处理,不能作为养殖用水。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见表31)。

31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色、臭、味

不得使养殖用水带有异色、异臭、异味

总大肠菌群(个/升)

5000

(毫克/)

0.0005

(毫克/)

0.005

(毫克/)

0.05

(毫克/)

0.1

(毫克/)

0.01

(毫克/)

0.1

(毫克/)

0.05

氟化物(毫克/)

1

石油类(毫克/)

0.05

挥发性酚(毫克/)

0.005

甲基对硫磷(毫克/)

0.0005

马拉硫磷(毫克/)

0.005

乐果(毫克/)

0.1

六六六(丙体,毫克/)

0.002

滴滴涕(毫克/)

0.001

土壤环境 池塘的土质以壤土最好,砂质壤土和黏土次之,沙土最差.壤土透气性好,黏土容易板结、通气性差,沙土渗水性大,不易保水且容易崩塌。养殖池的底质应无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无异色、异臭,自然结构。底质有毒有害物质最高含量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中的规定,底质应无异色、异臭,结构自然。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对渔业水域土壤环境质量规定了汞、镉,铅、锌、铬、砷及六六六,滴滴涕的最高限量值(表32)。

32 底质有害物质最高限量

指标(毫克/千克,湿重)

总汞

0.2

0.5

30

150

50

50

20

滴滴涕

0.02

六六六

0.5

泥鳅饵料来源较广,所投饵料也杂,在规模化养殖时,因其放养密度大,饵料投喂量亦大,随着养殖时间的推进,大量的粪便沉积池底,其中大量有机质分解转化消耗大量氧气,易造成缺氧,同时还会产生氨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影响泥鳅的生存和生长。因此,主养池需每年清淤,并保留适量的淤泥(1520厘米),这样既可以减少池底过多的有机物所带来的危害,还能有利于稳定水质,是实行健康养鳅的重要措施。

大气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对大气环境质量规定了4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即总悬浮颗粒物(1’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氟化物(F),浓度应符合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

交通与机电 养殖场所不仅需要生态环境和水源、水质条件良好,还需要交通方便、电力供应和机电配套。交通方便有利于鱼种、饵料和商品鱼的运输和销售,只有电力供应可靠,才能保证排灌、人繁设备的正常运转,以保障生产发展。

随着泥鳅健康养殖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根据高密度集约化饲养泥鳅的要求进行人工配合饲料养鳅,同时根据生产水平和规模相应配套好增氧设备和饲料加工设备及其他机电设备,既有利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推进泥鳅养殖向工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8 泥鳅养殖对池塘条件有哪些要求?

我国泥鳅生产的主要途径是池塘养殖,一些大型渔场通过人工开挖或洼地改造而成,人们可以对池塘加以控制,泥鳅为淡水经济鱼类,养殖池塘一般条件与常规鱼饲养池不完全一样。主要要求是水源水质好、面积和水深适宜、淤泥适量、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底质以沙壤土为好,要求池塘淤泥在20厘米左右,并有一定量的底栖生物和适量的的芜萍等水生植物。良好的养鳅池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池塘形状和周围环境池塘形状应整齐有规则,最好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为好。其优点是池埂遮荫小,水面接受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且夏季多东南风,水面容易起波浪,使池水能自然增氧,有利于养殖对象生长。长方形池塘地面利用率高,施工方便,相邻池塘可共用的池堤量大,其清污、起捕等操作也较为方便。长方形池塘的长宽比以53为宜,这种长方形鱼池不仅外形美观,而且管理操作方便,注水时较易形成全池的池水流转。但需结合当地地形的合理利用、常年风向和水体交换充分程度等。池塘可选择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形状。然而不论何种形状的池塘,都应避免在池塘换水时出现涡流和静水区域。涡流指水流在池中某一区域形成定向的旋转运动,涡流使池中残饵粪便等污物较长时间滞留于池中而难以去除;池塘中静水区域又称死角,此类区域中养殖水体得不到有效交换,残渣污物难以清除,池塘出现死角多是因池塘形状、面积与进、排水口位置及流量不相适应而产生。池塘坡比为12.02.5,塘底向排水口处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便于干塘清池。

池塘周围不宜种植高大树木和高秆作物,以免阻挡阳光照射和风力吹动,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气流对水面的作用,从而影响池塘溶氧量的提高。

面积和水深 就鳅鱼养殖来说,池塘面积不论大小都可以。但主养鳅鱼池面积过小,虽有利于提高饵料鱼的密度,增加鳅捕食机会,减少其体能消耗,提高鳅生长速度,可水体环境不容易稳定;面积过大,所投饵料鱼不容易被鳅鱼吃到,同时产生吃食不均等现象,且池大受风面大,容易形成大浪对池埂造成影响,对其它管理也不方便。根据目前的管理水平,面积一般以0.10.4公顷较为适宜,鱼种培育池面积可相对小些,以0.060.2公顷为宜(几百平方米也可)。养殖池深度100120 厘米, 底层要有淤泥2030厘米, 水深保持在4060厘米,具体视饵料品种确定,以配合颗粒浮性饵料为主时,宜选浅塘,因为泥鳅是在水面摄食,摄食行为快速、准确,塘浅一点利于泥鳅抢食和减少体能消耗;以商品饲料作为饵料时,池塘可深一些。但池塘也不是愈深愈好,如池水过深,深层水中光照度很弱,浮游生物数量不多,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也很少,并且受力所形成的对流作用也极小,而有机物残渣的分解需大量耗氧。尽管由于泥鳅的游动能造成部分上下层水的对流,但深层水还是经常缺氧。因此,池水过深对泥鳅养殖是不利的。另外,每个池塘宜设置一个鱼溜,鱼溜即池底的集鱼坑, 比池底深3035 cm, 面积约为池底的5%, 其外沿可用预制水泥板围成,或砖石砌成。设置鱼溜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泥鳅养成后集中捕捞方便。

池塘布局。池塘改造应根据选址环境或原有池面积大小、形状以及历史情况等进行设计,可改造为单个或多个池,多个池又可分种苗培育池、商品养成池,或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合理布局。

池塘布局应因地制宜,有利于灌排水、生产、运输,以并联方式为宜。并联指每个池塘直接从引水渠中取水或排出,注水一次性使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容易控制池塘水质;同时,池塘间彼此独立,对防止病害的交叉感染和药物的施用较为有利;因起捕鱼等原因断水也不影响其他池塘,生产中凡条件许可时均应采用并联布局。

低洼地改造。泥鳅养殖的池塘应根据洼地地形条件和进排水流向开挖,因地制宜,以水面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为前提,不一定拘泥于某种形状。如洼地或池塘达不到上述要求,就应加以开改。改造池塘时应按上述标准进行,大改小;不规则改规则;并将池底周围淤泥挖至堤埂边,贴在池埂上,待稍干后拍打夯实,这样既能改善池塘条件,增大蓄水量,又能为种植提供优质肥料。除新开池塘外,其他池塘经过一定时期的养鱼后,因死亡的生物体、鱼的粪便、残剩饵料等不断积累,加上泥沙混合,池底逐渐会积存一定厚度的淤泥,对泥鳅养殖弊多利少,养鳅池塘要求有一定淤泥、淤泥深度在20厘米左右,因此每年冬季或鱼种放养前必须干池清除过多的淤泥,并让池底日晒和冰冻,改良底质,最好用生石灰清塘,每公顷用生石灰15002250千克,一方面杀灭潜藏和繁生于淤泥中的鱼类寄生虫和致病菌,另一方面中和土质,使池底呈弱碱性,有利于提高池水的碱度和硬度,增加缓冲能力。

进排水设施 整个设施分进水控制闸、排水控制闸、导流通道及启闭装置等部分。其结构、位置的确定,应保证池水的交换充分以及生产的安全性。一般池塘进水口高出水面20cm, 排水口设在池塘正常水平面相平处, 排水底口设置在池底鱼溜底部,进、排水口要用密眼网包裹以防止泥鳅逃跑。

防逃设施 泥鳅有较强的适应环境能力,只要条件适宜也能为避开不利环境而逃逸,一般主养泥鳅的土池四周池坡边设置防逃设施。防逃材料必须高出水面40 cm, 其材料可以选择网片、水泥板、硬塑料板、土工布等, 也可用纱窗布沿池塘的四周围栏,防逃材料下埋至硬土中2535cm

29 泥鳅养殖用水怎样管理?

池塘养鳅是我国商品鳅生产的主要途径,养殖用水大多取自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可见能够用作泥鳅养殖场所的水源还是很多。但目前水体状况不容乐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量工业有毒污水、生活污水向江河、湖泊等水域无度排放,不仅造成鱼类资源枯竭,而且对养殖用水亦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养殖用水管理是生产环节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包括水源管理、池塘水体自身污染的处理和其它卫生管理工作。

30 水源水质管理有哪几方面的工作要做?

江河、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摇篮,应该说它有着天然鱼类生存最好的外界环境,但由于诸多因素,渔业污染事故常有发生,在规模化健康养殖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严格监控外源水质。绝对禁止有污染的水体进入养殖场所,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和损失。

对引用水进行初级处理。目前多数生产单位生产用水直接引自江河、湖泊, 由于每年汛季(也是生产用水高峰季节),江河、湖泊水体中泥沙含量较大而混浊(浊度一般在180左右),程度较轻时可影响养殖对象正常摄食,增加池中泥沙积存,挤占池底空间,造成池底淤平,严重时可导致养殖对象因呼吸障碍或淤塞排水通道。因此,在使用含泥沙过重的长江水从事泥鳅养殖时,一般须进行初级处理,将来水导入处理池中经沉淀或流经湿地处理后再输入养殖池。沉淀或初级处理区示意图见图31

初级处理区 排出处理

21 沉淀或初级处理区图

常用的沉淀或初级处理区,是将水源来水进入沉淀区后由上升坡而跃起形成反向流动,能量消减致使流速降低,通常流速降至40厘米/秒以下时较大颗粒的沉沙即从水流中分离而滞留,流速降至25厘米/秒以下时小颗粒沙可由水体中沉淀而出,因此,排沙池应有足够的面积以使经过该池的水流减速到所需要的流速。来水经沉沙后引入池塘(或养殖区)。促使泥沙沉淀除利用减速法外,还可在沉淀池内密植水生植物(建造水底森林),不但能有效地沉积水中泥沙等杂质,还能发挥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功能。养殖用水排出时也必须通过相应的处理程序,经净化处理,在水质达标后方可排出。

31 养殖用水自净处理有哪几种方法?

水是构成鱼类身体的主要成分,是其生活的空间,它参与其机体营养物质的输送和吸收,能量的摄取和代谢物的排泄等重要的生命活动。水环境的质量和状态直接影响其生命的各个阶段和生活的各方面。因此,满足健康养殖需要的水体不但要有充足的水量,而且要有适合其生理特点的理化性质的水质。所以说要实施鳅鱼健康养殖,首先要有一池有益鳅鱼健康生活的水体才行。如何有效地控制养殖水体自身污染的过程、保护环境已成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内容,在生产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不同情况对池塘水体和养殖后的废水采取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处理方法。

32 养殖用水的物理处理方法是怎样的?

养殖用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栅栏、筛网、沉淀、过滤、挖掘移走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定时进换水等工程性措施。其中微流水是一个很好的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养殖用水和废水处理有四种方法:

栅栏:通常用在养殖区域水源进水口,目的是为了防止水中较大个体的鱼、虾类、漂浮物、悬浮物以及敌害生物带入养殖区域水体。栅栏用竹箔、网片组成。

筛网:在水源进水出口的栅栏一侧安置筛网,作为幼体孵化用水,以防小型浮游动物进入孵化容器中残害幼体。工业化养鱼废水处理,也用筛网清除粪便、残饵、悬浮物等有机物。

沉淀:在养殖上一般采用沉淀池沉淀,沉淀时间根据用水对象确定,通常需要沉淀48小时以上。

过滤:过滤是使水通过具有空隙的粒状滤层,使微量残留的悬浮物被截留,从而使水质符合养殖标准。

33 养殖用水的化学处理方法是怎样的?

化学方法:即正确选用药物。药物是调整水域生态平衡的一个手段,合理、有效、适度地使用药物是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环境,进行健康养殖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清塘、消毒可使用生石灰等外用药物,按其性质、时效等进行配制,或采取对池塘、养殖用水进行预先消毒处理方式,但滥用药物会导致水域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水质恶化,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生产上常用的有以下五种方法:

重金属去除法:采用钠盐去除水中重金属,其原理主要是钠盐与水中其他金属离子结合,会形成新的稳定的络合物,大大降低水体中金属离子浓度和对幼体的毒害作用。

氧化还原法:在养殖生产上最常用的是空气氧化法,可有效消除因缺氧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通过采用水质改良机械,翻动池塘淤泥或干池曝晒,能够使淤泥中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有毒物质氧化为无毒的硝酸盐。

采用地下水或深井水作为养殖用水,可用增氧机曝氧、增氧,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向水中增氧以供养殖用水需要,同时还可除去水中铁的固态物。

混凝法:主要通过加投明矾或者硫酸铝或者三氯化铝或者三氯化铁或者硫酸亚铁或者聚丙烯酷胺等混凝剂去除在自然沉淀中不能去除的悬浮物质胶体颗粒,可大大提高悬浮物和浊度的去除率。混凝剂的使用应由温度、pH、土壤性质确定。明矾和硫酸铝适宜温度范围2040℃,pH47时去除有机物效率高,pH57.8时清除悬浮物较好。明矾、硫酸铝的优点是:腐蚀性小,使用方便,卫生条件好。其缺点是:混凝剂呈酸性往往需加碱性助凝剂,低温环境效果差。三氯化铝不受温度限制,pH适宜范围58,可去除浊度、色度、重金属和细菌。三氯化铁和硫酸亚铁,可用于pH较高、水温较低的海水。聚丙烯酰胺可用于含泥量较多、pH7以上的养殖用水中。

消毒法:主要是杀灭对养殖对象和人体有害的微生物,降低有机物的数量,脱氮、脱色、脱臭。水体消毒剂有生石灰、漂白粉、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氯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和二氧化氯等。

脱氮法:脱氮的目的就是将水中氮降到最低点。工厂化育苗和养殖大多通过脱氮来达到改善和控制水质的目的。

通常地面水经沉淀、混凝过滤处理后或一些清洁的地面水,加氯量为11.5mg/L;对未经过滤的地面水,加氯量为1. 52.5毫克/升。

34 什么是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即利用水生生物吸收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

植物修复是近十几年刚兴起的,并逐渐成为生物修复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土壤修复中利用适当的植物种类不仅可去除环境的有机污染物,还可以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并且植物修复适用于大面积、低浓度的污染位点。在富营养化地表水体的修复中,组建常绿水生植被也是很有前途的水质控制与净化技术。由于植物修复有其一系列优点,近年来有关的研究很多,有的已进行了野外试验并已达到商业化的水平。在目前的研究中,开发具有超量积累金属倾向的天然作物,植物主要通过三种机理去除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即植物直接吸收有机污染物;植物释放分泌物和酶,刺激根区微生物的活性和生物转化作用以及植物增强根区的矿化作用。

根据我们近几年来进行的微流水养殖试验表明利用植物对环境进行修复即植物修复(Photo remediation)是一个既经济、又适于现场操作的去除环境污染物的技术。植物具有庞大的叶冠和根系,在水体或土壤中,与环境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在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高等水生植物净化养殖用水的特点是以大型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经过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同时对重金属元素也有去除效果。研究人员已经建立了由伊乐藻、菹草等耐寒型深水、常绿型水生植被等。另外,还可通过筛选突变株或基因工程物种获得更强修复能力的植物品种。

35 有益微生物种群的繁育对养殖用水的调节有什么作用?

有益微生物种群的繁育:这有助于调整、维护与改善水体及水产动物体内外环境,如光合细菌的应用,在增加水体的溶氧,吸收、降低水中的氨态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消除它们对水体的危害,净化水质等方面有着较大作用。如微生物净化剂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将水体或底质沉淀物中的有机物、氨氨、亚硝态氮分解吸收,转化为有益或无害物质,而达到水质和底质环境改良、净化目的。生产上常见有以下几种:

光合细菌:为水质改良净化剂。能降解水中有机物和总氨氮;能抑制有害细菌生长,防止疾病发生;可作为幼体的优质饵料。细菌效价3XI0。八让活菌,育苗池:首次用量10毫克/升,5天后5毫克/升,以后每隔52毫克/升。鱼池首次用量15毫克/升,以后每隔112毫克/升。

(2) 活水宝:为水质、底质改良剂。能快速降低水体和底泥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降解藻类及微生物毒素,消除池底污物。用于鱼、虾、蟹、鳖、贝、蚌养殖池。定期改良:12千克/(1米水深),每10151次;底质改良:22.5千克/(1米水深)3天后500/(1米水深)

(3) 好水素:为复合微生物制剂。清除水体中的有机污物、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改善池底底质及水质,减少养殖生物疾病发生机会。用于海淡水养殖水体,尤其淤泥较多的老池。首次用量:500/(1米水深),以后每隔10天施用95/(1米水深)

(4) EM:含有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光合细菌及多种复合氨基酸等活性物质,为水质、底质改良剂。可促进有益藻类快速繁殖,使水色保持活而清爽;迅速分解氨氨、亚硝酸盐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平衡酸碱度;改善池底,使淤泥、泥鳅粪便呈线状,消除养殖水体臭味;有效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繁殖,减少水产动物疾病发生。每亩(1米水深)用量0.51千克,全池泼洒,每月12次。

(5)驱氨净水宝:为水质净化剂。泼入水体后能迅速吸收水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有机碎屑、无机污物和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净化水质。每亩用量250(1米水深),稀释1000倍全池泼洒,隔天后再泼洒一次。

(6)肥水素:为肥水水质改良剂。富含浮游植物及水中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能快速促进养殖水体藻类和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成鱼瘦水池,每亩500(1米水深);虾蟹:每亩5001000(1米水深);育珠池:每亩5001000(1米水深),每151;育苗池:每亩1000(1米水深)7101次。

36 浮球式生物滤法是怎样的?

浮球式生物滤法是采用集物理过滤和生物处理为一体的浮球式生物滤器,进行分级过滤。一级粗滤在循环沉淀池进行,通过集污沟、排污阀及时排除池中残留饵料及粪便。二级过滤则利用双层浮球式生物滤器下层直径4毫米塑料浮球,过滤粒径小于30tma的污物及胶质组成的挥发性悬浮物,可有效降低BODNH矿~N含量。养殖循环水体在使用15天保持水体清澈透明,还可充分发挥双层生物载体在生物除氨氮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使养殖水体处于良性循环。适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37 养殖用水的卫生管理工作有哪些?

泥鳅在养殖过程中的生活、生长情况是通过水环境的变化来反映的,各种养殖措施也都是通过水环境作用于鱼体的。因此,水环境成了养殖者和鱼类之间的桥梁。良好的水环境只是养殖场所的硬件,也还需通过管理,即通过人为地控制和维护,使它符合泥鳅生长的需要,才能让环境发挥更好的效能。其卫生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定期对水源、水质、空气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控检测。

做好池塘清洁卫生工作。经常消除池埂周边杂草,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随时捞去池内污物、死鱼等,如发现病鱼,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以免病原扩散。

掌握好池水的注排,保持适当的水位,经常巡视环境,合理使用渔业机械,及时做好水质处理和调控。

做好卫生管理记录和统计分析,包括水质管理、病害防治以及所有投入品等情况,及时调整养殖措施,确保生产全过程管理规范。

我爱养殖网:http://52-yz.5d6d.com/ 泥鳅、黄鳝、豚鼠、竹鼠、蝇蛆、蚯蚓等的养殖论坛,0广告,大量图片和视频收录,欢迎登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3a139fdf705cc1755270977.html

《泥鳅养殖技术问答 - 养殖环境与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