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花之歌》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1-22 23:12: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名师课《花之歌》教学设计

《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上和追求光明。

本文语言清新,哲理隽永。全文无一“花”字,却句句在写花。作者以第一人自述的方式,运用奇特的想象,为花描绘出一个个积极向上的形象,营造出丰富雅致的诗文意境。此外,作者连续使用大量结构整齐的句式,使本文语言富于节奏感和音韵美,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层次清晰地将作者的想象一一铺陈开来,使画面丰富而有气势。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

针对本单元“从阅读的内容想象开去”的语文要素,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具备有进阶式的能力训练过程:二年级上册对于想象有“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三年级下册“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四年级上册“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都已经为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示,在此基础上,了解文章内容。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总体设计说明:本篇课文是本册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依据统编教材编写意图,略读课文主要是将精读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尽量避免段落的逐步分析和讲解。因此,整篇课文教学设计一方面需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体现学生自主 、探究的学习策略。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把握“放手”的方向和标准,注重提供给学生一些具有现实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学习策略或建议,通过适时点拨、启发、引导组织教学。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指导,让学生在大声朗读和实践中,把文本读通,读熟,感受散文诗独特的音韵美。

根据学习提示,本课设计三个学习活动:一是朗读课文读懂作者描绘的花的各种形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二是感受、交流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三是拓展阅读《杨柳与水莲》,进一步感受不同作家笔下奇特的想象。

以下设计都是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调控运用,已达成教学目标。

板块一:读懂文意,把握内容,理清脉络

1.音乐激趣引入。

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梅花三弄》、《茉莉花》、《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在倾听中想象,交流听曲的感受与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2.交流资料,介绍作者。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纪伯伦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总结,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创造情境能帮助阅读教学更好地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其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教师采用音乐引入的方式,调动学生对于花的想象与情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同时通过学生参与到收集作者资料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及创作背景的兴趣,为接下来了解文本做铺垫,也使学生对于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碰到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预设难词:

[苍穹]天空。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泛指帽子。

[祭献]祭祀供奉。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朋,伦比。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或思慕之极。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孤,单独。孤芳,单独的一枝花。

(2)朗读展示。

①指名个人朗读。

②小组合作朗读。

③老师学生对读。

【设计意图】整体初步感知课文,解决字音字义,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4. 再读课文,问题驱动。

(1)默读课文,一边思考一边简单批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用“读到……时,我仿佛看到花儿……”的句式,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教师相机出示关键句,进行指导。言之有理即可。

(4)小结: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

板书: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诸元素之女 礼品

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设计意图】以问题来驱动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

5.精读课文,厘清思路。

小组讨论: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①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②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这部分对花的形象展开了描绘,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贡献。

第二部分(5—7自然段):这部分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绘花的形象,分别写了“我”的一天如何度过,“我”怎样和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以及“我”在享受着世界无私地给予的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和行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6.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新流畅的语言风格。

板块二:发散思考,对比感受,奇特想象

1.结合经验,想象开去。

(1)如果你也来想象花的形象,你会想到“我”是什么?“我”还会做什么?

(2)对比自己的想象与作者的想象,找出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小组交流。

(3)总结奇特想象背后的修辞手法。

预设:

①比喻:“我是大自然的话语”、“我是星星”、“我是诸元素之女”、“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②拟人:“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③排比:“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知奇特想象背后优美句子的特点,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2.反复朗读奇特想象的句子,感受结构整齐的句子营造出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的同时继续想象。

(1)把“我”改“花”行不行?为什么?

预设:作者其实是在借花表达自己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用“我”来描述能使文章显得含蓄而有趣。

(2)小组交流,读懂精神:哪一个花的形象最打动你?能概括一下花的精神么?

预设:向往光明,积极向上。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板书:和谐共处、无私奉献、远大追求、积极向上。

(3)联系背景,读懂诗情: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这首散文诗以花的口吻,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大自然画卷,赞美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追求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对文本的思考。

板块三:延伸阅读,读懂意图,交流感受

1.默读“阅读链接”中的《杨柳与水莲》。

(1)找到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2)同桌交流:说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全班交流小结: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认识奇特想象的好处,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合理运用。

2.思考:面对同样的夜,杨柳与水莲的感受为什么会不同?作者想要借此表达什么?

预设:用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美好。

六、板书设计

花之歌

大自然的话语 和谐共处

星星 无私奉献

诸元素之女 追求光明

礼品、冠冕、祭献 积极向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451c501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4c.html

《名师课《花之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