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三、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长沙过贾谊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沙过贾谊宅》是统编本九年级上册的一首课外古诗。这首古诗是新选入人教版教材的,因此不仅对于学生而且对于老师而言,都是较为生疏的诗歌,加之其为怀古诗,难度就更大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读,在多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再辅以作者经历和写作背景的介绍,深入地体会诗情。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默读等方式,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 通过知人论世,分析文本,感知诗人情感。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赏析诗歌的习惯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诵读、默读等方式,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通过知人论世,分析文本,感知诗人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余秋雨: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一首怀古诗——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 二.诵读 1. 教师配乐范读 2. 学生自由练读 3. 指名朗读,学生点评 4. 教师总结后生齐读 过渡语:诵读情感不充沛,大体是因为我们对诗歌的内容、意思不了解,对诗人的情感体会不充分所致。因此赏读诗歌首先必须要名诗意! 三.解读 1. 让学生将老师标注出来的诗歌中的重难点字词句借助注释和思考解释出来。 2. 让学生在解读出重难点字词句的基础上,将诗歌改写成现代汉语。并标注出疑难。 3. 齐诵诗歌大意: 1 3





贾谊被贬长沙居留三年,千年万代只留下他的悲哀。 人去后满院秋草衰枯,寒林里只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情,凭吊又有谁知? 江山沉寂,草木摇落,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四.品读 1. 让学生默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拜访贾谊宅第时心情的是哪个字? 明确:悲(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悲怆忧愤。 2. 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批文悟情,从文本中探寻答案) 诗人因何而悲? 3. 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讨论成果。 4. 教师点评并总结: 首联:交代贾谊身世遭遇,贬谪三年,如鸟敛翅,政治失意,郁郁而终,万古留悲。历史已逝,悲情犹在!(板书:贬谪三年,万古留悲——史悲) 颔联:“秋草”“寒林”“日斜”渲染故宅萧条冷落景色。本带着仰慕孤身前往探望,却寻寻觅觅,只见人去楼空,斯人不再,这满眼的斜阳衰草,寒林空寂的景象,怎能不让人寂寞兴叹、怅惘悲凉?(板书:斜阳衰草,寒林空寂——景悲) 颈联:都说汉文帝是有道的君主,可怎知有对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屈才。湘江水非人,无情尚可容忍,可君恩如此凉薄,怎能不让忠臣心生凄凉与惆怅?(板书:君恩凉薄,湘水无情——人悲) 尾联:不禁让人想到荒村日暮、江山衰微、人事飘零,饱含着作者对贾谊不公遭遇的控诉,对屈原贾谊命运的同情。(板书:江山摇落,怜君_____ 存疑:作者难道仅仅是“怜”屈原贾谊吗? 出示写作背景: 刘长卿(约726——约786年),唐代诗人,字文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本诗是第二次被贬经过长沙时所作。 出示资料卡: 1 3





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可见,本诗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宅时的悲凉心情,表面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的抒发自己被迁谪的悲苦、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补充板书:怜君悲己——情:贬谪的悲苦、怀才不遇的愤懑 五.再读 1. 总结诗歌主题: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古人古事,实则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又含蓄蕴藉,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 2. 再读课文,注意情感拿捏。 六.拓读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沙过贾谊宅》这首怀古诗,知道诗人是溯古思今,借古人故事来抒发自己怀抱。同时,老师也希望大家在这节课收获赏读诗歌的一些方法:一走近作者,知人论世,方可与作者产生共鸣;二走进文本,与文本接触对话,才能解诗意,方可感事情! 【教学反思】 1. 注意时间分配和把控。在“解读”环节可以适当简省。这样就不会造成时间分配不均,导致后部分讲的仓促,且有拖堂现象。 2. 对学生答问时的表述,要有一定的要求和训练,养成用完成句子答问的好习惯。 3. 小组合作气氛不够浓,注意小组成员的组合分工。 4. 对贾谊这么重要的历史人物要适当介绍,身世遭遇也要介绍充分,这样学生会对于刘禹锡因何借贾谊抒发自己感慨,以及寻求两者共鸣,方能体会本诗歌写得如此之好,如此动人感人的原因。
1 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4bfa72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87.html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三、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