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汇

发布时间:2020-06-23 00:51: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歌鉴赏——达技巧 总汇

主要内容:

第一节:修辞技巧

比喻;拟人;隐语(谐音)、双关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列锦;迭字

第二节:表现技巧

1. 抒情方式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2)抒情手法分类:直抒胸臆;情景交融;

3)乐景与哀景的关系:以乐写乐;以哀写哀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4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

5移情

2. 描写技巧



1)烘托与对比(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点面(5)细节描写

6)色彩的渲染(7观察角度的变化8)白描(9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10)诗中有画



3. 表现手法

1)象征(2)联想和想象(3)抑扬关系(4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

4. 诗歌结构模式

1层层渲染、铺垫渲染2伏笔、照应伏笔3结构对比4卒章显志

引入

以动写静、写乐景写豪情《沁园春·长沙》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上的对比;同学少年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迭韵,反复呤唱《无衣》;

移情《离骚》;

铺陈排比的手法、起兴和尾声《孔雀东南飞》;

今昔对比的描写《越中览古》;

用写景寄予感慨《石头城》;

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登高》;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蜀相》;

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融情入景的写法《雨霖铃·寒蝉凄切》;

虚实相生《雨霖铃·寒蝉凄切》;

烘托和映衬《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诗歌的情致理趣《鹊桥仙》;

清新的,细腻的风格《一剪梅·红酥手》;

词中用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扬州慢·淮左名都》

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第一节:修辞技巧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字,一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字似无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2拟人 请看下面两首诗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题〗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系,请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甲〗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晚春时一派百芳争春的景象。  

〖点评〗百芳争春一词过于笼统,不能揭示拟人手法的妙处。  

〖答案乙〗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点评〗对拟人手法的运用作了具体分析

  

3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着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杜牧的《赤壁》: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石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再举几个例子:

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

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盛的代表,所以后世用作其它朝代的代指,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

阳关”“折柳寄托离别,

鹧鸪”“杜鹃寓有悲愤;

石壕村代穷苦百姓,

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5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赏析题。(6分)

江南春绝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翰林修编杨慎(升庵)在《升庵诗话》(卷八)里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清朝人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对杨慎的意见作了反驳: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请结合这两则评论对《江南春绝句》的一、二两句意象及意境进行合理的赏析,200字左右。

1).例文一:贵在想象我不赞成杨慎的观点,我觉得何文焕的观点是正确的,诗贵在想象。假如用杨慎的观点,用细节分析、科学剖析的话,那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不能成文啦,白发怎么能三千丈五尺就不易啦!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来了,怎么才有一枝呢应改为多枝,那么还有意境、想象可言吗十里蛙声出山泉,为何光画蝌蚪就境界全出,因为画面富有想象力;万绿丛中一点红,为何脍炙人口,因为它对比鲜明,诗味盎然;飞流直下三千尺,为何流芳千古,因为它表现了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诗贵在酿造想象的境界,欣赏者也要善于理解、玩味。文学与科学在形象思维方面是具有天壤之别的。

例文二:意境是诗的灵魂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大都是讲究意境的。短短几行古诗,名家高手往往会创造出绝妙的艺术意境。杜牧的《江南春》就是例子。千里四百八十寺等等跨越时空的词语,给我们创造出了江南春色的美好境界。然而让杨慎一改就索然无味了。倘若按照他的观点,还有诗吗一唱雄鸡天下白怎么讲得通呢天下白,难道没有的地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难道真是一千里路被冰覆盖诗贵在有意境,可以用夸张、渲染、烘托的手法。小桥流水人家是用名词展现的意境,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用夸张描绘的风采。意境是由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的。

2).何文焕的话说得有道理。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因为所谓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指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不必拘泥于见闻,可以写意中的虚景,也可以把眼前的实景和意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杜牧就是把自己的实感和想象揉合在一起,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像杨慎说的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这两句诗写了七种意象。莺啼是从听觉上感受的,春风是从触觉上感受的,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是从视觉上感受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容易把读者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静景动景构成对比,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所有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规定情境相适应,统一构成意趣盎然的江南春图

  

6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7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8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9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10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1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

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

点化前人语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运用历史故事,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再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附、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了解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楼兰指建功立业。如:从军 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具体分析,为何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这技巧上的妙处。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本诗写景有何特点本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简析颔联、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比作,又将比作,表这了诗人和对友人的。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着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阅读许浑《谢亭送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字在写景抒情上有何作用?

(2)、本诗二四句写景的色调不同,人物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悄感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阅读李货《南园》,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园十三首(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就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段赏析文字。

20、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阅读文天样的《金陵驿》,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陵驿(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那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

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词的最后两句麦达了诗人怎样种思想感情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3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阅读下的诗,回答问题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面说,有什么表这效果,

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0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31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32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3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4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5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较难理解的几种修辞:

  

1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就是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两词互文见义。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互文见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灿烂互补见义)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当句互文

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0).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1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凡指互文: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13)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2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凝炼美。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如: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辽阔宏伟的图画: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强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撕杀,从语法角度分析,诗人虽然剩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练,意境开阔。

简远美。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如:岳飞《满江红》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全部运用名词连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两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有对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挚爱,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的高大想象便凸现在读者面前,辞约而意丰,言近而旨远。

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受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如:《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篇书写的是恋人之间的离愁别恨,他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的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3:迭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有些拟声词就属于迭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第二节表现技巧

  

抒情方式

(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其它的艺术,则小说、戏剧、电影、绘画,也有这个问题。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它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这叫做情景陪衬情景交融。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析: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

风人松(题酒肆·)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析: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不深入讨论。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跳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题: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说明两首诗歌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技巧指要]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也叫直抒胸臆。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山里的小诗〉:鸟儿出山去的时候我以一片花瓣放在它嘴里,告诉那住在谷口的女郎,说山里的花已开了。这算是一首表白爱恋的情诗,直接抒情,但含蓄、耐人寻味。间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如上文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三)、乐景与哀景的关系: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

1、以乐写乐比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

2以哀写哀

比如:《小重山》(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

蓼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比如:《清平乐》(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附坠。绿酒初尝入易醉,一枕小窗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绿酒初尝、沈睡小窗,这种恬淡清婉、淡淡闲愁,从诗的细腻的笔触里娓娓而来,上片写了睡晚醉眠,下片写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觉。艳花凋零之状,夕阳西下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双燕句则又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成双结对伴的燕子不仅反衬出词人的孤单、寂寞,还暗示出词人的某备战相思。特别是昨夜微寒,既写出了天气特点,还暗示出词人孤眠的冷清——愁景。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3以乐写哀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4以哀写乐: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

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茅盾的《白杨礼赞》,借中原地区常见的白杨树来表现解放区广大军民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

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陈子昂的许多感遇诗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或借助香兰杜若、或借助珍禽翡翠来抒写心中的怀才不遇之慨。

  

(四)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读了上文,大家会发现,这托物言志与比喻修辞好象有些联系,与咏物抒怀有些联系,其实,它还与象征、比兴有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比如:垂 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几句诗,看看他们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借景抒情)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托物言志)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比较刚才四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各题: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问题:《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技巧指要]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咏物言志法。咏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即所谓应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龙》)。它要求作者选择的客观事物与他想表达的主观志趣必须契合交融,能给人以艺术感染和思想启迪。 《菊》、《画菊》都是通过对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五)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

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描写技巧

1烘托与对比 

A、概念: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映衬,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反衬也叫反映,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对雪景的描写可谓一绝,用的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正是寒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却下得紧了,这是从正面入手,直接突出雪大风猛;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那间草亭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是从侧面入手,通过写草屋的摇振、倒塌,火种的浸灭来间接突出风雪之猛烈。两种描写手法的结合,使风雪的特点更为突出了。  

B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对比——对比手法鉴赏,我们要注意它的特点,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这里不多讨论,仅举一例:

南园十三首(其一)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析:小白长红指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落的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感慨。作者正值青春年华,犹如越女,然而因避父讳却不能为朝廷所用,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其悲戚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全诗悲剧气氛浓烈。嫁与春风不用媒说得轻松,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

C赏析:例: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问:(1)、《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陆游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技巧指要]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如《采莲曲》,这首诗歌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逻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反衬也叫反映,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如陆游诗,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诗人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的有声,好处是以寂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回答课后问题。   

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写作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技巧指要]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所谓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上面七绝,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语中带情。(桑无叶,土生烟)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雨心忧如焚之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亨乐,一样,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提问:(1)、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也开启了下句中的“”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

提示:(1)、解行舟;人已远。

(2)、前者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着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虚实结合

A、定义: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B、概念: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再看看诗歌中的。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划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C、关系: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一: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

[技巧指要]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适合于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

D“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为实。对中学生的考试,不会太难,因此,能注意这几点区分就行了。

比如:题龙阳县青草湖(唐)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程千帆说西风吹老洞庭波有三奇:秋城的到来,不从草木变衰而从湖水兴波见出,一奇也;湖波能老,二奇也;湖波之老,是由于西风之吹,三奇也。其实这首诗还有一奇,那就是只此一句写实,其余三句均为虚。一夜句是想象中有夸张,醉后句哪来实景满船更在梦中。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3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为声,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例:简析下面诗歌的写作技巧。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技巧指要]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手法之一。如《山居秋暝》,对景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既有自然风景图,又有田园生活图。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比如: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打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这里为声衬静,用了衬托,也用了对比。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衬静)

  

4点面;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前冠之以数量词”“,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蜀相》一首是杜甫的七律名作,由诸葛亮的祠堂写到这位蜀汉贤相的一生事业。其颈联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之所以显得格外厚重,就是因为它所包容的内容异常丰富:前一句,抵得一篇《隆中对》,后一句,抵得两篇《出师表》;从三顾茅庐到白帝托孤,他与先主刘玄德的君臣遇合,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他治蜀的政绩和北伐的功业;天下计言其宏图,老臣心表其忠贞;……。老杜以外,哪个诗人曾有过这样的笔力类似这种手法,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5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着的效果。

如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再如元稹的小诗《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喝叹有情(纪昀)。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谈资以消磨时光。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下列小诗,都是以细节描写为中心组织全篇,显得摇曳多姿,昭畅述情,各显其妙:

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张佑《咏内人》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欣欣夹道迎。

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皆以陆为名。——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

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龙钟七十强。

犹有嫁时尘埃镜,东涂西抹不成妆。——陆游《阿老》

析:李端的《听筝》,以时时误拂弦的细节,传达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情态;

张佑的《咏内人》,以剔开红焰救飞蛾的细节,表现了宫女幽居深宫的哀怨;

刘禹锡的《乌衣巷》,通过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陆游的两首小诗,运用细节使诗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气息,大有奇趣;

特别是张籍的《秋思》,运用细节描写,更是平中见奇,有点铁成金之妙。

《秋思》表现的是行客思念故乡的常情,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在平庸的叙述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然而,最后结出行人临发又开封,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致使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6色彩的渲染 

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

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绿水比美,红掌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7观察角度的变化;  

如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在描写紧十八盘时,运用的便是这种手法:远眺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仰望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近看新砌的石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俯视低头望着新整然而长极了的盘道------”

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问: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仰视,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低头,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8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上文两句诗,即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例: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题: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灸人口的名句。它的语言结构有什么特点它集中地表现了什么内容怎样表现的

[技巧指要]这句诗的语言结构特点是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

  

9

1) 以少总多: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唐朝刘知己《史通·叙事》\"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王安石\"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概括性:所表现的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必然性,能够启发读者的联想。\"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二是具体性:指所表现的事物具有个性、偶然性,体现为感性的,能够限制读者的联想。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溅欲迷人眼,钱草才能没马蹄。\"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景物增加了个性,使我们知道这是早春,不是暮春。

2) 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了窗中观景的艺术趣味,通过有限联想到无限,\"物小蕴大\",意趣无穷。同样,竹中观日、镜中映景、水中倒景,同样具有这种艺术效果。

特点:

一是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的境界,所谓\"以小景传大景之情\"如:\"梅花落地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这是小景,风吹初开柳叶,--联想,东风驰荡,春意盎然的春天景色。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二是写社会生活,也是借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绝句尤适宜用这一手法。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任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命运\"小事,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大事。

  

10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就是在写景诗歌中,运用工笔手法,描写出一个个画面,表现一种意境。苏东坡称道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这评语十分中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总是勾勒一个画面,透着一股空灵微妙的意蕴,我们读着徐虎的《春游湖》,也不难体味到这一点。

例:阅读下面宋词,然后按要求赏析。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燕蘸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荫来。

问题: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春天游湖所见的四种具体可视的美景,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生动优美的画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写景诗歌的特点。请概括四种具体景物,并写出其特点。

[技巧指要]这首诗歌描写了诗人游湖时所见的双飞燕子,夹岸桃花,春雨断桥、柳荫小船四种具体美景,体现了中国古代写景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 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答: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表现手法

  

1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例如《白杨礼赞》的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

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操作数·咏梅》);等等。

  

2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藉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该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又如李贺的《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在诗人的眼中茫茫中国大地上的九州岛成了微不足道的尘烟九点,浩淼无边的东海成了杯中之物,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抒写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

  

3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欲抑先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例:《红楼梦》中《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性格。《过泰论》对陈涉的描写也是贬陈涉行军用兵不及向时几国,实则褒其用兵出奇制服。

  

4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臣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影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际老臣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相》杜甫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抑扬。《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毁教夫婿觅封侯。先写少妇不知愁,后写”——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

《琴诗》(苏轼)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从这两个形象入手,通过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体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四、结构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结构模式有:

(一)层层渲染、铺垫渲染是用各种表现手法着重描写,以加强气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题,是描写技法之一。

1)渲染的对象。渲染的对象主要是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

2)渲染的手法。渲染的手法主要有反复、排比、层递、摹写等。

3)渲染的原则。在于应围绕一个中心进行铺陈,不应过度追求浓词艳藻。渲染的方式有正面直接摹绘及侧面间接烘托。

4)渲染的种类有景物渲染、环境渲染、气氛渲染、细节渲染、情绪渲染、行为渲染、语言渲染等。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描写手法之一。

1)铺垫的特点。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

2)铺垫的作用。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3)铺垫的原则。要引而不发、自然合理。

4)铺垫的种类

1)从情节发展的方向来分,有正铺、反铺之别。

正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又叫正面铺垫。

反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乎意料之外,又叫反面铺垫。

2)从铺垫手法来分,又有伏笔铺垫、悬念铺垫、衬托铺垫(又叫垫衬)、铺陈铺垫(用铺陈事物的方法,渲染气氛,制造声势)之别。宝玉挨打是伏笔铺垫,《红楼梦曲》就是一种悬念铺垫。

如:江南可采莲作者: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此为汉代民歌,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 【田田】叶子浮出水面相连接的样子。

江上看山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伏笔、照应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戏剧、曲艺创作称为抖包袱。伏笔,是文章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

1)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

2)交代。交代是文章中,为同后面所写的内容相呼应,而在前面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又叫伏笔。伏笔是用预示、重复等方法,埋伏下情节发展的线索,为人物的出场和事件的发生准备条件,以叫到结构严密、情节跌冗起伏的艺术效果,又叫伏线,在相声艺术中叫包袱。

3)照应的种类。

1)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2)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

3)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三)结构对比: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如: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析: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四)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还有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欲扬先抑的技巧等等,只要我们在训练中认真总结,归结模式,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2f3cd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16.html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