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两汉乐府

发布时间:2019-09-21 20:53: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二篇 两汉乐府

一、乐府和文人诗

两汉乐府、文人诗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纷争,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乐府诗成为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景观,呈现旺盛的生命力。它有独到的立意,高超的叙事技巧,且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占比重较大。

汉代文学呈多元文化发展趋势。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古诗十九首》有很大成就, 它叙离别,人生哲理,自身痛苦的体验及独特感受。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二、乐府民歌的采集

《汉书·艺文志》载当时收集的西汉乐府民歌有138首,但留存不多,现存大多为东汉乐府搜集的作品。

《乐府诗集》(南宋·郭茂倩)中包含汉乐府诗的有四类:

郊庙歌辞:为文人制作的朝廷典礼乐章;

相和歌辞:多为江南楚地的民间歌辞;

鼓吹曲辞:是北方民族的乐曲,用于军乐;

杂曲歌辞:指声调已经失传,无所归属的乐曲的歌辞。

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第一类 揭露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灾难和痛苦。

战 城 南 赏析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战城南》:为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鼓吹曲辞

主题:诅咒战争

艺术特色:想象丰富,人禽对话独具匠心;句式自由,杂言,整散句间出;善于渲染各种气氛;场面转换利落,跳跃性很大。

描写战争的残酷性知识拓展: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烽火然不息,
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
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李白《战城南》

第二类 反映劳动人民的穷困生活及对阶级压迫的反抗

东 门 行赏析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àng)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上用沧浪天(苍天)故,下当用(因)此黄口儿(幼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东门行》

描写一个城市贫民因为家庭生活濒临绝境被迫奋起反抗的过程。

全诗不足八十字,描写了人物的生活处境、心情神态及对话,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同类诗歌有《妇病行》、《孤儿行》等。

《东门行》在这里深刻地揭示了人民被迫犯上作乱的社会根源。

诗篇运用多种的表现方法,既有言谈举止的描写,又有复杂心理的揭示,还有简短有力的对话,从而既掲示了人民反抗的正义性,又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必然性。

第三类 反映男女爱情和被压迫妇女的命运

《有所思》 是一首真挚热烈的情诗。采用自述口吻

有所思(乐府铙歌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wei君?

双珠瑇dai瑁簪,用玉绍缭liao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huxi!秋风肃肃晨风飔si,东方须臾高知之!

上邪 shàng yé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ling),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江 南》(相和歌辞· 相和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江南》图

《江南》 赏析(三种说法)

劳动愉悦说(朱东润本)

爱情隐喻说--鱼戏莲

为情爱的隐语,以鱼的多子象征配偶的繁殖功能,可见古人对生殖的崇拜。

民歌中,隐语的例子很多,以鱼代替配偶或情侣的隐语,不过是其中之一。(闻一多《说鱼》)

鱼喻男,莲喻女,说鱼与莲戏,实等于说男与女戏。(同上)

《江南》 赏析

爱情隐喻说--鱼戏莲

古人常以莲象征爱情,以鱼喻女性。(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莲与怜(爱人)同音,鱼与吾音近,即从四面八方与恋人戏谑之意。(吉川幸次郎《中国文学史》

《江南》 赏析

《诗经》中也多以鱼喻配偶,如《国风·召南·和彼秾nong矣》以钓鱼暗写男女求爱;《周南·汝坟》、《齐风·敝笱gou》即以鱼喻伉俪之思。

汉乐府中,还有《饮马长城窟》、《白头吟》等诗中的鱼与男女之情存在着象征性的联系。

南朝乐府中例子极多,如《娇女诗》:

蹀躞越桥上,河水东西流。

上有神仙圣,下有西流鱼。

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

在古代常象征爱情:

《古诗十九首 · 涉江采芙蓉 》便以莲(荷)寄托对爱人的情思;

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乐府诗集·读曲歌 89》第471首均以莲谐,暗含有关情爱的隐微内涵。

③、理论:原始作品中的形象所积淀的某种内涵往往使这一形象带上确定的语义性质,从而使之在文学史上成为经典性意义形象 ,即原型

前代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后代文人对前代作品的继承过程也就是原型承传的过程。如:

--感伤别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

其他如中国文学中梅、兰、松柏、蝴蝶、月亮、渔夫,外国文学中的方舟、橄榄枝等意象都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了特定的内涵,成为经典的原型

向往自由说--鱼戏

是自由的象征,满足了人对自由的向往。(王富仁《鱼,自由的象征》)

前二句为兴起,构成了鱼戏的美的背景和鱼戏的明确的方位感。

几个方位词排比使用,加强了读者对鱼的自由性的感觉,鱼没有任何固定方向的限制,没有客观强制性力量的迫使,没有主观的目的性的制约。

对鱼戏的敷衍铺排的表现方式造成动态感,与鱼的自由、活泼的形态感统一在一起。

四、两汉乐府赏析

陌上桑赏析PPT

《陌上桑》(相和歌辞·相和曲)

《陌上桑》母题:

产生于《诗经·魏风·十亩之间》的桑间濮上

更富于浪漫性与诙谐性:

罗敷之美--海伦之美(《伊利亚特》)

丈夫之美--使君之丑

以夫妻关系的伦理爱否定邂逅的浪漫爱,顺应正统道德观,满足普通人的好美心理。

《孔 南飞》赏析

1 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与《木兰诗》、《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2 内容提要

3 社会主题

4 人物形象:

刘兰芝:勤劳、美丽、善良、坚毅、极其自尊、自信;

焦仲卿:善良、孝顺,但受封建礼教影响深,缺乏独立意识,极其懦弱、无能;

诗意图1

诗意图2

诗意图3

诗意图4

诗意图5

诗意图6

诗意图7

诗意图8

《孔 飞》

关于焦母的解读

东方文化中的母子一体现象:

马斯洛的爱与归属理论:两性间最本质层次的需求即占有与归属,爱到极点即为归属。

人总要通过各种方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人格,因此便不断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力量的挫败。

在古代东方,女性爱情普遍受到压抑,无法张扬,于是将爱的力量注入儿子身上,而这种爱一般都伴随着对其自由意志、独立人格的剥夺。

关于焦母的解读

弗洛伊德式的分析

俄狄浦斯情结的倒置,将压抑在潜意识深处的力比多从一个对象改道注入另一对象,寻找一种替代。

这是源自潜意识层面的不自觉的、无法摆脱的性嫉妒。

对《孔雀东南飞》主题的重构

主题:人的生与死 、人的命运

在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中,记录、再造了焦刘夫妇的悲剧故事。

焦刘的无爱婚姻

刘自遣的话语(积愤、自己的价值、对焦的失望);焦的懦弱、自欺欺人(同情、安慰、为己辩护);分别场面(同舟共济的感情、焦的愧疚);刘许婚后的最后相见及自杀(对人生的绝望、报复、懦弱灵魂的最后挣扎、对自己的谴责)。

主题:人的生与死 、人的命运

刘的死并不主要为殉夫情,而为保卫自己的生命尊严而死,以死抗议无爱的人间。

焦的死也不主要为殉妻情,而是为证明自我的存在,找回自己的独立意志和价值。

本诗表现出对两性爱情关系的向往,说明传统的封建礼教总是以维护家庭婚姻的和谐美满为自己的职责,但真正造成婚姻的不幸和家庭解体的,恰恰是封建礼教制度本身,焦刘的悲剧即是例证。

人格的独立自由平等的爱情幸福的婚姻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风格

Ⅰ、语言风格:

语言朴素但极其符合人物的微细心理变化和其独特表现形式,如刘的话语总有几种解读方式,常用赞扬的语汇表达对对方的不满,用顺从的方式表示异义,以尊敬的言词表示蔑视

Ⅱ、长诗总体为写实,但铺排描写及结尾却颇富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此诗的艺术成就极高,被称为长诗之圣(王世贞《艺苑后言》)、古今第一首长诗(沈德潜《古诗源》)。

五、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艺术成就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如《东门行》、《妇病行》等,在后代逐渐形成中国诗歌的一种显著特色:反映民生疾苦;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具有缘事而发的特色;写作技巧很成熟,出现了第三人称叙述,歌、行体分类影响了后代叙事诗等。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艺术成就

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接受了楚文化传统的熏陶,又在更广泛的方面和更强烈的程度上表现出来,即感于哀乐的特色。

面对生命短促,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的愿望。

《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另一类诗强调了努力奋发向上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表现了生动活泼的想象力

如《战城南》、《上邪》、《薤露》等诗。

其造语之精,用意之奇,有出于《三百》、楚骚之外者。奇则异想天开,巧则神工鬼斧。

--陈本礼《汉诗统笺》

使用了新诗型:杂言体和五言体

杂言体:完全自由灵活,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一篇中句式变化很大,具有特殊的美感和艺术表现上生动的特点。到唐代发展成为“歌行体”,独具一格。

五言体:适应了社会语言的发展。便于把单音词和双音词组合起来,寓变化于整齐之中,并扩大了诗歌内容的含量。五言诗发展的过程是同汉代文人诗相互影响、作用而形成的,(如《古诗十九首》全部为较成熟的五言诗。)并逐渐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最主要的形式。

六、五言诗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you.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80bacf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8.html

《第二篇 两汉乐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