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鉴赏 曲十六

发布时间:2019-01-18 15:56: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阅读与鉴赏 曲十六

语文2018.1

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重九

[]卢挚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①?

【注】白衣送酒的典故出自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1这首曲能够突出“重九”特点的意象有哪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2这首曲包含多种情感,请结合全曲进行赏析。(6分)

【答案】1 全曲能够突出“重九”特点的意象:红叶、黄花、长天、雁影、瘦山、衰柳、寒蝉,营造了暮秋萧瑟、冷清的意境。

(意象答对2个得1分,总共3分,意境2分。)2①陶醉于赏黄花之中的快乐;②因秋景冷清油然而生的内心孤独;③年华老去,无知己相伴的愁苦。(6分,每点2分)

【解析】1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景物形象的把握,题干在设问时已呈现出层进的逻辑思维。诗歌重在写景抒情,分析意境(景物形象),就要抓住诗歌中的具有重九(秋天)特征的意象。再根据“红叶、黄花、长天、雁影、瘦山、衰柳、寒蝉”等具有凄寒、衰败特征的意象概括出暮秋萧瑟、冷清的意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试题分析:第一句写诗人闲适地在红叶上题诗让流水带走诗人的情义,观赏菊花后醉卧歌楼,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赏黄花之中的快乐;看到万里长空的雁影稀疏,远山狭长清瘦,暮秋时节到处冷冷清清,使诗人内心孤独冷清之情油然而生;这时节,无人送酒,一起解忧,年华老去,表达了作者无知己相伴的愁苦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双调·得胜乐

白朴

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

1本元曲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4分)

2曲子的最后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秋日傍晚,水天一色,红日西坠,残霞满天,孤独的大雁在远处凄凉地鸣叫。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凄清,冷落的秋日暮色图,为末句的抒情做好铺垫。

2)曲子的最后一句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思乡怀人之情。诗人在凄清冷落的秋暮,听寒雁鸣叫,抱怨大雁怎不把亲人的书信带来,这种怨恨之情表现了诗人的思乡思亲之苦。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赏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先答出诗中写了哪些意象,然后用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用两个词语概括画面特点,最后指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幅绝妙的秋景图:红日照着西天的彩霞,灿烂了半边天,远处水天相接,构成一片动人的绚丽。一行寒雁从空中掠过,呀呀的叫着向遥远的南方飞去。夕阳、残霞、秋水、寒雁,这些冷色调的意象与作者凄凉的心情相呼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这首曲子写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更加浓了整篇作品的凄苦悲凉。古代有鸿雁传书之说,可此时作者却说“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什么它一个字的消息也不给我捎来呢?似乎是对天空飞过的寒雁满含怨气,正表达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反衬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 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 普天乐

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1)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4分)

2)在小令中,作者对屈原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答案】

1)语言清新活泼,通俗易懂,而且还杂用了诸如“快活”“胡来”等口语词汇,很适合民间传唱。

2)这首小令看似否定屈原,表达了寄情山水的消极低沉的情绪,而实际上却是迂回曲折地表达了一个饱经宦海浮沉、洞察世事春秋而无处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的读书人的无可奈何而又悲愤怨恨的心情。

【解析】

1)试题分析:这类题可先结合小令的语言特点,再结合这首诗的内容相结合来回答,就会使答案准确而全面了。本题小令的语言特点清新活泼,通俗易懂,结合本诗还杂用了诸如“快活”“胡来”等口语词汇就很适合民间传唱。答案即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首先,作者借屈原表达了无比的沉痛:满纸辛酸无人解,反让小人得便宜,馋人高涨,贤士无名。那么这就是怀才不遇的第一层表现,要知道,作者在诗中是自比屈子。其次,作者剑走偏锋,出奇不意,对中国文坛流传千古的文化巨人来一句“这先生畅好是胡来胡来”,一句转折道出无奈之下采取的战略:寄情山水诗酒之中,聊以麻醉自己的“尚存之恨”。应该知道,自孔子始,读书人只有在报国无门、雄才难展的时候才会选择归隐,寄情诗酒,李白就是一个明证,同时,对另外一个世界(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的向往,也恰证明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又难以改变,方有此叹。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11分)

【双调】沉醉东风·维扬怀古

无名氏

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①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5“维扬”的今昔有什么不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6“玉箫寒、江上谁家?”一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答案】5昔日的维扬歌舞升平,兴盛繁华;(2分)今日的维扬一片破败景象,耳边充斥悲笳。(2分)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2分)6“寒”字十分传神。(2分)运用通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到箫声后的悲凉心情。(3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89bcbb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b.html

《阅读与鉴赏 曲十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