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工作

发布时间:2020-04-09 16:18: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工作
作者:梁素娟
来源:《广西教育·D版》2019年第11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要素之一,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民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基本前提。对于扶贫工作而言,推广普通话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印发的《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2020年,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应全部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和应用能力,现有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当地普通话普及率明显提升,初步具备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为提升造血能力打好语言基础。根据上级部署,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罗城)将推广普通话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县情的推普助力脱贫攻坚新路子。

        一、罗城所辖地域的语言及经济背景

        罗城所在地在1952年前分天河、罗城两县,天河县始建于唐贞观4年(公元630年),罗城县建于宋开宝5年(公元972年)。1952年,天河、罗城两县合并称为罗城县。19838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罗城县建制,在原行政区域成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于19841月正式挂牌成立。

        罗城位于广西西北部,河池市东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东北与融水苗族自治县相邻,东南与柳城县相交,西南连宜州区,西北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2 658平方公里,辖7个镇4个乡,总人口38.6万,居住着仫佬族、壮族、汉族、苗族、瑶族、侗族等12个民族,其中仫佬族人口13.4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4.8%,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

        基于上述背景,罗城的本土语言环境较为复杂,全县各片区均存在各自的方言,主要有桂柳话、仫佬话、壮话、客家话、土拐话、瑶话等。在大范围推广普通话以前,罗城本地各片区居民基本都是以说各自的方言为主,说普通话的基础较为薄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93795e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d.html

《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工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