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中的情感

发布时间:2020-08-01 02:10: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杜甫诗歌中的情感

赵俊平

【摘 要】[摘 要]结合杜甫的诗歌从自然之情、亲朋之情、同情关心人民疾苦之情和忠君爱国之情去体会诗人极丰富、极真实、极深刻的情感世界,有助于我们还愿一个有血有肉的感情丰富的诗人形象。

【期刊名称】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期】2012(000)002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杜甫 情圣 诗歌 情感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被尊称为诗圣。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梁启超在《情圣杜甫》一文里,针对道德标准第一的诗圣提法,首开以西方文论中的真善美标准论杜诗的风格,并封杜甫情圣的徽号。梁启超在文中说:“因为他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能比得上。杜甫由于仕途的失意,走向了更广阔的民间,也拥有了更真切更深沉的感情,本文拟结合他的诗歌从自然之情、亲朋之情、同情关心人民疾苦之情和忠君爱国之情等方面加以论述。

自然之情。杜甫有不少描写景物的优秀诗篇。如《登高》中通过对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羁旅愁思;《春夜喜雨》中对春夜雨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这些诗都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杜甫还有一些写景诗更多的体现出一种纯然的自然之情。比如《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首写景小诗描写了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全诗无一句抒情,都是写景,但景中又无不寓情,诗人欣赏这春花满枝的美景,倾听着黄莺啼叫的动人歌声,那种心旷神怡、轻松愉快的心境,洋溢着一种健康愉悦的兴致,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感觉。作者借描写春光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绝句》(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一句一景,为我们描绘了四幅阳光明媚、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光美景图,也体现出了饱经离乱漂泊之苦的诗人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中的喜悦心情。《绝句》(其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也是一句一景,晴空万里,白鹭成行,春回大地,绿柳成荫,黄鹂成对,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层次分明的自然画卷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全诗无一句抒情,但是读者却能体会到诗人欢快明朗、轻松愉悦的心情。不论是杜甫的借景抒情之作还是纯自然的写景之作,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也正是由于这种热情使得杜甫诗中拥有了一种生机盎然的生活情趣。

亲朋之情。中国古代诗歌里表现的感情世界是不很健全的。诗言志,基本上用于表达志向抱负;诗言情,多是表现男女之爱,人间最为普遍的血缘亲情反倒写得很少。在唐代诗人中,论诗在诗歌中表现友情、亲情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无人可以和杜甫相比。杜甫的诗歌真实的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动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但是,一般人读杜诗的兴味远远超过读史,还因为它感情真挚,同情人民,关心朋友,热爱妻子儿女和兄弟姐妹,具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能以情动人,富有人情味。杜甫常年漂泊异乡,颠沛流离。艰难考验真情,在这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的诗歌中表现了真挚而深刻的对于妻子儿女的爱,对兄弟家人的思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只这两句就写尽了杜甫在战乱期间对家人的无限惦记。《月夜》这首诗没有直接抒发自己对妻子儿女的思念,表面上只是悬想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和不懂得思念的年幼儿女,实际上诗人的心早已飞到家人的身上了,其中的感情是很深沉的。杜甫在诗中还多次提到了他的妻子,比如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等,这些诗中都流露出了杜甫对妻子的深情。杜甫对兄弟也是非常牵挂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悲切之情表现了杜甫的手足情谊。《杜诗镜铨》评价说:“公寄弟忆弟诸诗无不佳,以其从真性情流出也。同时他还是一个非常重视友情的人。他和李白、高适、岑参等都有深厚的情谊。如他对郑虔的感情十分真挚感人,曾经为他写了《醉时歌》、《题郑十八著作故居》、《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等诗,流露出了杜甫对郑虔的同情、牵挂、怀念。但是相比之下,他对李白的感情,更是细致入微,魂牵梦绕,写下了《梦李白二首》、《赠李白》、《春日忆李白》等诗,表达了对李白的思念、关心之情,对朋友的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令人感动。杜甫的这些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和谐完美、亲善友好的情谊,他的真情不仅打动了梁启超,也打动了我们每个人。

关怀民生疾苦之情。杜甫正好生活在安史之乱,由于仕途的失意,使诗人有机会接触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也看到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行。安史之乱爆发之后,诗人颠沛流离,在逃难的路上他看到了各种惨象,他为人民忍受妻离子散而痛哭流涕,为处处鬻男女的惨境而痛心疾首,他的心时刻和百姓在一起,尽管他自己的生活也很困顿,也因战乱而到处漂泊,但是他时刻担忧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从而写下了《春望》、《羌村》、《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三吏、三别等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对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深切关心人民疾苦,他的爱民不是口头标榜的大话和空话,在《又呈吴郎》这首诗中就有体现。杜甫把自己的居所让给一个吴姓亲戚住后,那亲戚为了防止他人入园偷盗,在房子周围插上篱笆。一个贫苦的旧邻寡妇因此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到屋前打枣吃了,杜甫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隆重其事的写了这篇书信体的诗歌,委婉的劝说吴姓亲戚准许寡妇打枣。从这首诗中看出了杜甫对人民的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了解了杜甫忧民情怀的博大、深细。他时刻关注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并且走到了他们中间,与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在诗中写到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枣熟从人打等。这个阶层的悲惨状况和情绪,也只有他才能够替他们反映出来和传达出来,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当时社会的最真实的反映。因此在人民被奴役的时代,要做关怀人民疾苦的诗人,这一点杜甫已经做到了,无愧于伟大的人民诗人的称号。

忠君爱国之情。杜甫的忠君,不但同他的爱祖国的精神分不开,也同杜诗的人民性分不开,也就是说他虽然接受了儒家的忠君思想,但他的忠君是从爱国爱民出发的。因此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主题。杜诗最大价值在于以半写实派的手法真实的描写出社会状况,讴歌出时代的心理。他的写实诗,完全站在第三者的地位观察事实,客观直写事实,把那些事实写得真切,并且完全没有一丝的评论,只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领悟内中的真意。杜甫的这些写实诗,让人联想到了梁启超所处的时代,当时正是军阀混战的时期,读这些诗就会读者心理起反应,因为人类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批评,是有共同心理的。杜甫的这种半写实、写实的手法,在真情流露与客观描写之间取得平衡。他的作品能够写出丰富、真实、深刻的情感,被梁启超称为情圣,他常用直率的语句表情,但不是毫无节制的情感宣泄,所描写的社会黑暗与人生痛苦,试图使大众与自己得到情感的抒发与心灵的抚慰。

研究杜甫作品中的情感,有助于我们从的角度认识了一个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感情丰富的杜甫的形象。

[参考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五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丁启阵.诗歌与人生[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3]施蛰存.唐诗白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李春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9a59020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7.html

《杜甫诗歌中的情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