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慎其所处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选自《孔子家谱》)
【注】商:卜商,字子夏。赐:端木赐,字子贡。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鲍鱼,咸鱼;肆,店铺。漆:墨漆。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则商也日益________赐也好不若已者________即与之化矣化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孔子认为不知其人,视其友,而刘禹锡的陋室中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从中我们能看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
4)从文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这个成语是________【答案】1)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趋向一致2)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3)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解析】【分析】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每天,一天天。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是以”“”“处者等字词的翻译。
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题干要求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词语作答。可用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答案。作答前可分析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一句。故答案为: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趋向一致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是名词作状语,每天,一天天也。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是以:因此;与处者:与自己交往的人。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一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二是抓住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分析。三是从文章整体内容上在人物形象。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归纳要点。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文段强调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选择适合的词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合适。【附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渐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作坊,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也是环境影响的!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有仙则名________斯是陋室________谈笑有鸿儒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B.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C.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赞扬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主人品德高尚,陋室就不

陋。
【答案】1)出名;这;博学的人
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C
【解析】【分析】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年代:唐。
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是名词用作动词,出名,著名鸿儒是指博学的人2)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句中的上、入两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云、何、陋、有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句式倒装。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典故,是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据此,选项C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故答案为:(1)出名;这;博学的人;(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C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回忆注释和译文,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可以提取实词的含义,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比如,本题,A项,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鸿儒,泛指博学之士。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先理解句子,找出句子成分,分析成分之间的关系,根据语言主谓宾顺序来停顿。另外注意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本题根据入则”“出则两个假设短语,可将它们断开。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本文通过寓言故事讲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那就是找出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事情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参考译文】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山门圮于河________阅十余岁________转转不已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答案】1)倒塌;经过;停止
2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3D
【解析】【分析】(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停止是古今异义词,经历的意思。2句中的是、柿、岂、携、去几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然则、但、者、臆断、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D项,文章中讲学家只是提出了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来越深的看法,并未盲目采取行动。据此,答案为D
故答案为:(1)倒塌;经过;停止
2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3D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回忆注释和译文,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可以提取实词的含义,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比如,小题,阅,属于一词多义,义项有:看;检阅;经历,句子中的意思是经历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回忆注释和译文,可以提取句子的意思,翻译时注意

特殊句式,通假字等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省略成分也要翻译出来。比如,本题,是非,古今异义,现代汉语里的意思指对错,句子中要分开理解,是,代词,这;非,不是。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写作特点和人物形象的能力。ABC三项都是写作技巧考查,D项分析人物形象,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再具体分析即可。【附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曹玮用兵
曹玮尝出战小捷,虏兵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注释】虏兵:敌军。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縻():束缚。少选:一会儿。几:接近。痹:麻痹。阑:残,尽。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可以为师矣B.遂弃牛羊而还肃遂拜蒙母C.歇定可相驰矣愿驰千里足D.若乘锐便战关山度若飞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B.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C.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D.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4)结合文章,分析曹玮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里?【答案】1B2C
3敌军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赶快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劳了,故意用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
4)曹玮假意贪图牛羊之利,使军队表现出军容不整的样子,诱敌深入;敌人追至,避敌锐气,假意不想乘人之危,让敌人休息修整,使敌人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了,人气残尽,最后一击击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阅读。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年代:北宋。
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军队/老师;B项:于是;C项:驱马进击/赶马快跑;D项:如果/好像。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人气也残尽了。据此可以判断出答案应为C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从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可知曹玮的目的是诱敌深入;从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可知其善于抓住有利的时机。故答案为:(1B2C
3敌军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赶快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劳了,故意用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
4)曹玮假意贪图牛羊之利,使军队表现出军容不整的样子,诱敌深入;敌人追至,避敌锐气,假意不想乘人之危,让敌人休息修整,使敌人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了,人气残尽,最后一击击败。
【点评】(1)一词多义,指的是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含义,所以理解一词多义要

结合具体语境。学生平时在总结一词多义时,一定要注意语境。
2)断句多是在主谓之间,句首发语词之后,等;还要注意读句子,弄懂句子的含义,也是做题的关键。
3)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直译的原则,字字落实;其次要把句子中的关键词翻译出来,这是得分点。
4)理解文章内容,首先要会翻译文章,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去做题。【附参考译文】
曹玮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
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于疲劳极了,都很高兴,使军队严整地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人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阅十余岁________竟不可得________2)翻译下面语句。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

方法?
【答案】1)经过,经历;终了,最后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4)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的意思是终了,最后
2)此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尽量直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3)要注意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加以概括。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两人的讲述,可知,寺僧与学者分别考虑了水流推力,沙性石性等因素,而老河兵经验丰富将影响石兽位置的水流,沙性,石性等因素都考虑到了。
故答案为:(1)经过,经历;终了,最后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4)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点评】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原则,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6阅读下面文言文
(一)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二)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鄣(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经日,乃厌倦不堪,绐(骗)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一)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A.写老父见多识广,他的主意十分好。B.写鲁人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C.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D.写愚人只要虚心好学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2)(二)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A.死读书本,只会一叶障目,看不清事物的真相。B.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祸。
C.读书必须联系实际,否则就会把事情搞坏。D.书不可不读,但不可读得太多;书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答案】1C2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1)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2)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祸。
故答案为:(1C2B
【点评】中心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有删改)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有删改)
【注释】本:根。体:体悟。虚受:虚心接受。实:充实,充满。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亭亭净植________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贞以立志________
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甲文从莲的生长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甲、乙两文都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________________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
5)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甲文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你喜欢什么花?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
【答案】1)竖立;亲近而不庄重;坚定,有节操;种植,栽培2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3)环境;外形香气;性直;心空4)象征;描写;议论;议论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示例一:我喜欢兰花,兰花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默默无闻地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二:我喜欢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平时要注意积累并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熟记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做题时要结合句子判断词语的意义,考虑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意。2同,和……一样;予,我。性,本性;倚,偏倚。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文言文的语言较为简洁,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时需要认真辨析。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句话,既写出了莲的外形和香气,又写出了莲的高洁品性。而乙文中对竹的归纳,则可从原文中找到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节贞等关键词语进行概括。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文言文的表现手法和现代文基本一致。两文的相同之处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因此它们的共同点是象征手法。不同点是甲文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乙文则主要是议论。在填空时,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辨析。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并以个性化阅读的方式考查表达能力。可以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中,以自己比较熟悉的花为内容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能以花喻人,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则更好。
【点评】翻译句子,首先要把握句子中的重点实词;其次要忠于原文,通达顺畅,富有表现力;最后要注意句子的句式,在翻译时补充原句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使翻译后的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哉!

孙权劝学(略)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恐已暮矣。________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尔
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4)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有很多,你能写出两句吗?【答案】1)迟、晚;怎么
2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只是应该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4)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的意思是怎么2)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广泛浏览群书。往事:了解历史。
3)回答本题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示例: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学有所成,可知到孙权善于引导;吕蒙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晋平公的善哉可知他热爱学习、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师旷善于引
4)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即可。
【点评】(1)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2)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何泽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

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庄宗大笑,为之止猎。
(选自《新五代史》)
【注释】一天下:统一天下。休民:使人民休养生息。1文中数践民田中的的意思是________2)请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使耕?3)通过选文,可以看出何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1)多次,屡次
2)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
3)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
【解析】【分析】(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践民田:曾经多次践踏百姓的田地。:多次,屡次。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译为:这让老百姓拿什么交纳租子,官吏又怎么督促百姓耕作呢?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两个意思之间划开。注意句式结构的对称。
3)可分析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的动作描写,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等语言描写,即可分析出何泽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故答案为:多次,屡次
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
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按照现代语法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本题考查文章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结合其主旨进行分析理解。【参考译文】
何泽担任了洛阳的首令。唐庄宗喜欢打猎,曾经多次践踏百姓的田地,(于是)何泽(为了劝谏庄宗)于是藏在草中等候庄宗。在马前直谏道:陛下没能够一统天下来使人民安康,却暴敛穷苦的百姓来供应部队。如今田里庄稼将要成熟,为什么要践踏农田来害庄稼呢?这让老百姓拿什么交纳租子,官吏又怎么督促百姓耕作呢?陛下不听我的话,希望你让我在马前死了吧,来让后世知道陛下的过失。庄宗大笑,为了这件事停止了打猎。

10阅读理解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炳烛:点燃蜡烛。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喑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恐已暮矣________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3)找出《孙权劝学》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解释。4)孙权与师旷均劝学成功,但劝学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答案】1)到,等到;晚;推脱;怎么,哪里
2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了。怎么有当臣子却戏弄他的君主的呢?
3)示例:吴下阿蒙: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4)示例:孙权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有的放矢,注重实效;平等对话,坦率真诚;师旷委婉,巧妙设喻。
【解析】【分析】(1)本题中,是形容词,理解为是一个副词,表示反问语气,理解为哪里”“怎么
2句中,是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句是一个反问语句,翻译时保留原句式;表转折关系,解释为
3)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中可知吴国大将吕蒙原来是一个没有学问的人,因此成语吴下阿蒙就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从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答话中可以想象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

之快之大。因此成语刮目相待就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4)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可见孙劝劝学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继而现身说法,指出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可见孙权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整个对话之中,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可见孙劝是在平等对待吕蒙,态度坦率真诚。而师旷劝学比较委婉,他采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少年好学比作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比作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比作蜡烛的光明,而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仍旧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这样运用比喻,很形象,让人们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
故答案为:到,等到;晚;推脱;怎么,哪里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了。怎么有当臣子却戏弄他的君主的呢?
示例:吴下阿蒙: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示例:孙权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有的放矢,注重实效;平等对话,坦率真诚;师旷委婉,巧妙设喻。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成语的运用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注意其一生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思路,结合文章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乐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乐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

像初升的太阳的光明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把一样明亮,点上火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观劝学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寨答邢词日: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蔽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精骑集》)
【注】暗疏:默写。滑稽:巧言善辩。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惩艾):惩戒。囊(nǎng):从前。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勒:编辑。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故虽有强记之力\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而常废于不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而聪明衰耗\结友而别
D.庶几以此补之\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之。3)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简要说明。【答案】1B
2)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普忘/庶几以此补之。
3)秦观现身说法,说明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致后来常因善忘而影响学业的情况,告诉我们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而不应终日玩耍,以致荒废学业。
【解析】【分析】选自《精骑集》,作者:秦观,年代:北宋。(1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都是介词,在。C项,表转折;表顺承。D项,介词,用;连词,相当于。故选B
2)根据句意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或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知应划分为: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普忘/庶几以此补之。
3)阅读全文,了解大意,可以看出本文是秦观对自己学习得失的一个总结,从文中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可以看出其优点之一是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可以看出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他读《齐史》,中可得出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来提升自我的优点。由

此可见作者目的在于以此文来劝诫后人,要勤奋学习,善于吸引前人的智慧,方能有所成就。
故答案为:B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普忘/庶几以此补之;
秦观现身说法,说明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致后来常因善忘而影响学业的情况,告诉我们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而不应终日玩耍,以致荒废学业。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附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太大的错误。然而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十天一个月之内,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我)非常勤奋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一二。每看一件事,一定从头到尾翻寻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
唉!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等到读《齐史》,看到孙寨答邢词中有这样”“”“”“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许多条,编辑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或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束氏狸狌宋濂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甕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以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噫!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者,其亦狸狌哉!
(《宋文献公集》)
【注】狸狌:野猫。甕(wèng):瓮,一种盛东两的陶器,腹部较大。

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束氏日市肉啖之愿为市鞍马
B.竟不知世之有鼠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C.沿鼠行不敢下求之下流,固颠D.鼠度其无技关山度若飞
2)参考词典解释,说说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古代汉语词典》:与与:威仪适度的样子。熙熙:和乐的样子。如也: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甕,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4)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上联: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下联:狎狌________【答案】1A
2与与如也,熙熙如也是对狸狌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描写,与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的对比。
3)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猫回去(捕鼠)。4)每日啖肉见鼠而出
【解析】【分析】B竟不知世之有鼠:竟然;竟不可得:最终,最后;C:沿鼠行不敢下:跳下,下去;求之下流:下方,下游D:鼠度其无技:估计;关山度若飞:越过;A项相同意思是买,故选A
食己,与与如也,熙熙如也意思是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吃完了就是懒洋洋的,一副柔顺和乐的样子。内容上写狸狌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结构和写法上与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的对比。
南郭:城南。士:读书人。病鼠:家里发生鼠患。堕甕:掉进瓮里。句意是: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猫回去(捕鼠)。
文章以老鼠的事例告诉人们:养尊处优的生活会让人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失去的。缺乏锻炼,长期不锻炼业务,必然丧失专业技能。根据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对出下联:狎狌每日啖肉见鼠而出。故答案为:A
与与如也,熙熙如也是对狸狌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描写,与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的对比。
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猫回去(捕鼠)。

每日啖肉见鼠而出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明确题目中这个词所有的解释或用法,探究每一项中正确解释或用法得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赏析句子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修辞或写作手法、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精彩巧妙之处。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附参考译文】
卫国有个姓束的人,全世间的东西都不爱好,只是爱养猫。猫是捕捉老鼠的动物。他家养了一百多只猫,这些猫把家周围的老鼠都抓得快没有了。猫没吃的,饿了就大声嚎叫。束氏就每天到市场买肉喂猫。几年过去了,老猫生小猫,小猫又生了小猫。这些后生的猫,由于每天吃惯了现成的肉,竟然不知道世上有老鼠了;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吃完了就是懒洋洋的,一副柔顺和乐的样子。
城南有个读书人的家发生鼠患,他家的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甚至掉进缸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一只猫回去。束家的猫看见那些乱窜的老鼠耸着两只耳朵,瞪着两只眼睛,黑如亮漆,赤色的胡须,一个劲儿地吱吱乱叫,竟然以为它是怪物,在缸沿上随着老鼠转来转去,却不敢跳下去捉那老鼠。这家的主人见状不由得发怒,就将猫推了下去。猫害怕极了,对着老鼠大叫。过了好久,老鼠估计猫没有别的本领,就咬它脚,猫用力从缸中逃了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a364a065a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0.html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