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4061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36卷第6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_36 NO.6 2013年06月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1 Sciences) Jun.2013 徽州三雕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杜怡君 史启新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 要:徽州三雕艺术历史悠久,艺术形式和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是徽派元素中极具代表性的 艺术形式。三雕艺术的发展过程是不同时期居民生活和审美标准的映射,如实地反映了人们在不 同时期的美学观念。它融入现代设计,丰富了现代设计的内涵,使本土设计更具有民族性。 关键词:三雕艺术;民族性;现代设计 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13)06—0005—02 在文化趋向于多元化的当今社会,设计受到国 征。由于这种色彩只有明度,纯度为零,所以被称作 内外各种新思潮的渗透,动摇了原有的传统观念。 “无彩”。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设计发展的方向趋于国际化,现 而呈现“无彩”的根本原因来自于明清时期一系 代设计基本沿袭了包豪斯的现代设计观念,并迅速 列针对社会等级制度制定的建筑色彩规定,这对徽 成为设计行业的风向标。但盲目抄袭和跟风现象使 州古民居的色彩影响十分明显。三个社会等级分别 本土设计逐渐丧失了民族性,如果一味地追寻国际 为:王侯、官员、庶民。针对不同的等级,对住房建筑 化而忽略传统,设计将很难得到长远的发展。徽州 的色彩、层高等均有规定。其中,对第三等级庶民的 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内涵丰富, 规定是,“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 形式多样,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徽州三雕(木雕、 五架,不许用斗棋,饰彩色。”当时,安徽省境内的大 石雕、砖雕)艺术历史悠久,艺术形式和应用范围极 部分现存传统建筑皆属于第三等级,因此建筑在色 为广泛,是徽派元素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彩和架构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只能使用较为简 单的砖木原色——灰色、棕色、白色,不能使用金碧 三雕色彩对现代设计的作用 辉煌的宫廷色彩。伴随着漫长的时间更替,这一制 色彩是表现事物本质特性的显著标志之一,在 度已经渐渐渗透到生活中,这样建造房屋就成为一 现代设计中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徽州古民居中白 种思维定式,曾经的制度也因此变得合理化。 墙黑瓦青砖的统一色调使徽州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 在徽州,中和平静、随遇而安这两个文化特点决 境和人文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如同一幅水墨画卷, 定了“无色系”的大规模应用。[]这种色彩象征着当 依山傍水,独具特色。随着时间的更替,徽州色彩渐 地居民中和平静、与世无争的心态,与从古至今徽州 渐被人们所熟知,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极具个性 人的精神状态相吻合。“无色系”的整体基调渗透出 特征的文化色彩。 徽州的地方味道,形成徽州独具风格的文化色彩。 从外部来看,徽州古民居的建筑色彩单一,由黑 这种色调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重复的黑白视觉冲 白两色构成。岁月的冲蚀使黑、白、灰相融合,形成 击力,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处于徽州文化氛围中。 了徽州地区独特的艺术审美效果。从内部来看,室 随着历史的更替,这种联系已经将色彩和文化 内的三雕艺术作品也都是偏棕黑色,门、窗、梁、枋等 相融合,成为统一体。它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探索传 为栗色,砖地、砖雕均是青灰色,所有的材质均保留 统色彩的无限疆域,通过借鉴传统的色彩组合,在现 着天然色泽和纹理,呈现出徽州特有的“无色系”特 代设计中创造更符合时尚的色彩。[ 传统色彩在现 收稿日期:2013—04—10 第一作者简介:杜怡君(1989一),女,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神话学与神话资源转化研究 2013年06月 
代设计中的运用体现了一种文化心理状态,影响着 
现代设计的发展,并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 追求。 
语言。脱离了对传统色彩的运用,现代设计将会黯 然失色。 
三、对我国现代设计民族化的思考 中国有着千年的文化积累和深厚的底蕴,现代 设计要想走出一条民族化的道路,就必须“立足传 统,面向世界”。三雕的技艺手法及图示纹样,随着 历史的更替日渐成熟。意大利设计师艾托・索特萨 
二、三雕形式对现代设计的作用 
三雕艺术是中国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源于 宋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三雕艺术多应用于徽州 民居中的门窗与横梁上,雕刻能够点缀建筑,使民居 斯认为:“保持传统并非是单纯地重复传统。”这就 要求我们必须根植于传统,做到古为今用、融会贯 从整体上看起来丰富和生动。 明朝初期,木雕已经初具规模,但雕刻的风格不 够细腻,大多以浅浮雕手法为主,强调对称,缺乏写 实的透视变化。明朝中期,木雕艺术逐渐向精雕细 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到了清 代,因受到新安画派的影响,构图和布局都重视美 感,雕刻工艺愈发细腻复杂,雕刻手法有所改变,以 深浮雕和圆雕为主流,镂空雕刻的手法开始流行。 有些雕刻作品中的镂空层次多达十多层,飞禽走兽、 山水树木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前后关系错落有序, 技艺已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艺术意境, 不禁使人感叹雕刻工匠的技艺精湛。 这些雕刻作品中的纹样是当时美学标准的表 现,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雕刻的纹样多为 情节化的人物和故事,如神话典故、戏曲故事、民间 传说等。动物的图案雕刻生动,多为动态的造型, 如:跳跃的、翻腾的、奔跑的……植物的品类繁多,多 以独枝花卉、缠枝花叶等形式展开。 三雕的题材注重吉祥的寓意,例如:多子多福、 富贵永久、长寿安康等。雕刻的纹样采用谐音象征 和寓意象征,例如:以蝙蝠喻“福”、以鹿喻“禄”、以鱼 喻“余”的谐音手法,以松鹤喻长寿、以鸳鸯喻嫁娶、 以牡丹喻富贵的寓意手法。此类元素组合的画面, 看似杂乱无章,但细细品味就能知晓其蕴藏的寓意, 耐人寻味,是功能与审美的统一。这种审美很大程 度上体现了庶民对现实不足的补偿性理解和追求, 可以将其归纳为一种精神的慰藉。 三雕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传统文化的 发展脉络,对现代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徽州三雕 的艺术造型充分体现了民间艺人在审美上的主观能 动性,雕刻极富装饰味,他们用艺术的语言为作品注 入灵魂,因而雕刻的作品精致典雅,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视觉盛宴。传统艺术元素对现代设计有着很好 的启示作用,在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的同时,也要 注重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 通,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l_ 从明清时期徽州三 雕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的确如此。如果一味地重 复传统,没有创新,那么设计也就不会得到发展和提 高。正因为三雕艺术有着深层的寓意,所以任凭时 光流逝,依旧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推敲、 研究。三雕艺术的发展过程,是不同时期居民生活 和审美标准的映射,如实地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期 的美学观念。 艺术和审美是在不断发展的。如果将明朝初年 的三雕作品等同于2O世纪80年代的海报作品,那 么明清鼎盛时期的三雕作品便可等同于现今的海报 作品了。这个类比意在说明,三雕作品的发展历史 和当今设计的发展历史是如出一辙的,也间接说明 了继承的重要性。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几千年文 明史留下了多姿多彩的艺术宝库,但如果一味地重 复传统,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那么我们的设计也只 是单纯地奉行“拿来主义”,将会导致民族传统艺术 发展的停滞,最终只是不断复制的过程,称不上设 计。如果失去了传统,现代设计就失去了赖以生存 的土壤,因此,继承传统文化非常必要。 继承并发展一切优秀传统是设计创新的前提。 当然,我们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寻找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 势和独特风采。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形式上的 简单模仿,应着力于民族的审美意识及审美心理,以 新的姿态在国际设计舞台上展现时代风采。 参考文献: [1]时少波.徽州古文化色彩与现代品牌色彩设计[J].美术大观, 2009(10). [2]尚华.包装色彩创作的源泉与启示[J].包装工程,2005(3). E33寻胜兰.源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 版社,2007. 责任编辑叶利荣 E—mai:yelong@126.com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aa98663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2.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