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种类及用途

发布时间:2011-03-24 16:16: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楹联大全]第六章 对联的种类和应用

对联,经过千年的磨砺和沉淀,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门独具体系、种类繁多、规模庞大、内容丰富的艺术品类。大致可分为六大类,即:喜庆类、哀挽类、装饰类、行业类、文苑类、其它类。喜庆类包括迎春联、节日联、婚嫁联、寿诞联、乔迁联;哀挽类包括致挽联、自挽联、墓祠联;装饰类包括风景联、名胜联、寺庙联、官署联、宅第联;行业类包括酒馆联、药店联(附:药名联)、理发店联、戏台联、会馆联;文苑类包括治学联、书斋联、自勉联、言志联、题赠联;其它类包括讽刺联、戏谑联、谜语联、应答联、巧对联、应征联。下面按对联分类举例说明。

一、喜庆类

  凡带有喜庆色彩的对联均纳为此类,撰写喜庆类联,应在联语中透出喜悦、欢乐、愉悦向上的气氛。切忌隐晦、生涩、低沉、平淡之词,联语要求既有时代性,又要有针对性。

  迎春联

  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来临新年伊始之时,人们总喜欢在门上贴一副春联,借以烘托喜庆气氛。春联一般含有迎新春、颂盛世之意。在我国,无论塞北、江南、城市、乡村、机关、军营都有贴春联的习惯。各行各业有各自不同的喜庆联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洋溢着春的气息、时代的气息和喜悦的气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的时代赋予了春联不同的内容和风貌。历史上留下不少好的春联,但随着岁月的沉淀,有的显得陈旧了些,如: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有人将其稍加改动,则显得清新不少:

  爆竹二三声,人间易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一农民在解放前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过年只有两升米

  押岁并无一分钱

解放后,过上了好日子,改革开放后,生活更加富裕,于是他又写了一副对联:

  过年储粮十余担

  押岁存款上千元

时代的变迁,赋予了对联新的活力和内容。

  1921年春节,陈毅同志从欧洲返回故乡四川乐至县过年,曾在自家门口贴过这样一副春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

  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

这是根据一副旧联改动而成的,这副旧联是: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很明显,改动后的对联比旧联增添了积极、进步的思想内容。坚定了克服困难、坚持奋斗和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

  辛亥革命胜利后,国民政府新颁法令:以阳历纪元,提倡男女平等,于是一副很有时代气息的春联便应运而生,流行于世,对联这样写道: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联语通俗易懂,接近口语,却寓意无穷,嚼之有味。

  在旧社会,流传在民间的传统春联虽多有喜庆气氛,但思想多陈旧、缺少生气,然而有一春联却写得与众不同,联曰:

  人因爱富常离我

  春不嫌贫又到家

此联为清顺治年间榜眼陈芳澎所作,陈幼年家贫,攻书刻苦,饱偿世态炎凉,在他未考之前的一个春节,便在自家门上贴出此联。对联与诗同,贵在立意,此联立意新颖、脱俗、不同凡响,令人耳目一新。古人云:诗不厌俗,作者巧在从俗处着笔,上联为平俗之句,老生常谈;下联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好一个春不嫌贫又到家,其中赞美春之无私利,无偏袒之心,跃然纸上。上联写人,下联写春,造成鲜明的对比,作者从俗中求雅,当为大手笔也。

  清代文人归玄恭除夕自题一春联:

  一枪戳出穷鬼去

  双钩搭进富神来

联语诙谐、奇妙、极富生活情趣。有人说此联为一修鞋店联,还倒显得贴切、实际些。

  解放以后,人民当家做主,时代赋予大地新的生机。对联多以歌颂祖国、自由、劳动、团结为主要内容,如:

  翻身全靠*

  幸福不忘毛主席

这些对联近于白话和口号,像这样的对联很多,如:

  听毛主席话

  跟*

  还有较为含蓄些的对联:

  翻身不忘本

  饮水当思源

还有:

  劳动门第春光好

  勤俭人家喜气多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春联也随着时代的鼓点而增添了全新的内容,有这样一副对联:

  举贤任能兴国计

  脱穷致富乐民生

寥寥数字,精到地写出了改革以后,新的社会趋势,一眼便知对联所产生的年代,再如:

  喜鹊登梅唱祖国千秋富贵

  春风化雨催改革万象更新

此联古调新弹、浓艳富丽,把习惯的用语,在立意上赋予新的生机,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下面谈一下写春联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一、写春联的内容要求写吉利喜庆的话,避讳用不吉利的字、词以及同音、谐音。

  第二、写春联要注意用词恰如其分,不要过于浮夸、渲染。

  第三、避免用一些现成的套话、大话、空话。

  第四、春联的内容要新,体现出时代精神。

  第五、行业春联要写出自身特色。

  节日联

  节日联为喜庆联的一种。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除春节外,还有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政治性节日和国际性节日有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有其自身的意义,所以在写节日联时要针对每个不同的节日特点写出与其相关的喜庆联语,切不能张冠李戴或意象混乱,以免贻笑大方。

  请看这副元宵节联:

  灯月灿华筵,留得元宵余景,问当场谁惜千金一笑

  笙歌沸羽曲,果然大地长春,能胜赏再来五夜三更

灯月璀璨,笙歌起伏,此时此景,作者突发异想,向人们提出一个世人极易忽视的问题:问谁惜千金一刻,意在告诫人们时间的可贵,此点睛之笔,余味无穷。能胜赏再来五夜三更,道出了人们对良宵的无限向往。联语意境含蓄,感情真挚,读后令你在冥冥之中倏然得以艺术的净化,以激发人们对人间良辰美景的无限依恋和追忆。

  请看一中秋节联:

  共赏圆月不忘骨肉父老

  喜迎中秋怀念台湾同胞

“情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对联与诗歌同道,要写出深情,方为上乘,此联做到了这一点。同是写中秋,作者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由此想到天涯共此时的台湾同胞。一种渴望团圆、统一祖国的真挚之情跃于纸上。联句在对仗方面虽不甚工,然不以辞害义,可为宽对之例。

  有一副国庆节联:

  四海扬波,万朵金菊迎盛典

  八风送爽,一天丽日耀长安

国庆之际,正是金菊盛开之时,作者抓住这一物象,以抒发人们喜迎国庆的喜悦心情。对工严谨、联语明丽,全联充满节日的喜庆色彩。下联长安意喻长治久安,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深情祝愿。

  婚嫁联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喜庆祝福是婚嫁仪式的内核。结婚以悬联的形式誌禧,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一副热烈、吉庆、幽默的婚嫁联会给婚礼增加无限情趣。过去的婚联多带有低级、庸俗、教条的味道,近代婚嫁联内容不断翻新,除了对吉祥之辞增添新的含量,有人还将新郎、新娘的年龄、姓名、职业、恋爱过程融入或嵌入联句之中。这是婚嫁联的一个创举,不断为人们所接受。写婚嫁联最忌讳庸俗、低级趣味之词,它不但会大煞风景,而且有的还会闹出麻烦。

  这是一副旧婚联:

  白玉壶中凝琥珀

  光杯里斟葡萄

联句虽对仗工整,用字精巧,但寓意低俗,无可取处。

  有这样一副婚嫁联写得别具一格:

  一阳初动,二姓克谐,庆三多,具四美,五世其昌征凤卜

  六礼即成,七贤毕集,奏八音,歌九如,十全无缺羡鸾和

此联巧用数字对,把一个婚嫁场面写得红红火火,一阳,有春来婚喜之意;二姓,指结缔婚姻的男女双方;三多多福、多寿、多子孙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五世,典出《左传》,是说懿氏占卜择婚卜辞中有五世其昌等吉语;六礼,古代缔结婚姻的六种手续;七贤,指魏晋竹林七贤八音,指古代的八种乐器;九如,是祝贺福寿的吉词;十全指事物完美无缺,十全十美。值得一提的是,十个吉祥的语句,均有出处,选典构句,恰到好处,联句陈而不腐,自然贴切,平仄对仗,工整协调,声韵并茂,为婚嫁联中屈指者。

  如果说上例婚嫁联写得典雅的话,那么下例联则写得十分诙谐幽默了,请看:

  十八年前不谋面

  二三更后便知心

显而易见,此联是一副旧年婚联,上联写出因包办婚姻显现的情状,下联写出了新婚夫妻的亲昵之情。也有人说这是一对新婚夫妻的对话。联句对工精巧、朴实。生活气息尤浓。

  再请看下联:

  爱情如几何曲线

  幸福似小数循环

这是一位数学教师的结婚贺联。这位教师正逢十年浩劫,因出身问题而受迫害,婚事一直拖到平反昭雪之后,历经磨难的一对恋人终于如愿以偿。联语形象地运用了数学名词反映了恋人的坎坷经历,并祝福他们的幸福生活。韵味浓郁,耐人寻味。

  写婚嫁联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提倡宣传婚姻法。倡导婚姻自主,反对包办婚姻。

  第二、要宜传节俭办婚礼,优生、优育等新时尚。

  第三、勉励新婚夫妇,互敬互让,努力学习,共同进步,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四、注意用词文雅、大方、不可用庸俗、戏谑之辞。

  第五、写婚联要注意结合时令、姓名、职业等来写,能给人以贴切、新颖、亲切的感觉。

  乔迁联

  人们在喜迁新居时,往往要写上一副对联,以渲染喜庆气氛,这种对联我们称之为乔迁联。历史上的乔迁联发现的不多,大概是近代派生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乔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此,乔迁联在楹坛中将占有一定的位置。

  在过去,乔迁联主要写一些雍容尔雅之辞,如:

  吉星高照

  福地呈祥

  水如碧玉山如黛

  凤有高梧鹤有松

再如:

  择居仁里和为贵

  善与人同佳为邻

此类联在遣词造句上别无挑剔,但却少有新意。

  看下联:

  华堂锦乡江山添异彩

  甲第祥和农户乐重光

此联不但洋溢着乔迁的喜庆之气,还歌颂了国家的昌瑞,农户生活的美好,全联对仗工整,用词热忱,平仄和谐,不失为一副佳作。由此可见,无论什么作品,只要它融入了时代精神,表现时代的真实风貌,自然高出一格。

  笔者曾为一乔迁之家写过一副联:

  凭天时,创业正历改革日

  合地利,迁居又逢泰运时

写对联,同其它文学创作一样,贵在出新,此联句不仅写出了乔迁的喜庆气氛,而且重在写出了时代的大背景,透过对联,可使人看到在改革之年人们以喜悦的心态步入小康、走向富裕,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过去写乔迁联,多以颂扬乔迁之家地势之佳妙,房屋之宽敞,装饰之华丽,生活之美满等等,不免泛泛之辞。写乔迁联也应同写婚嫁联同,多结合人物、季节、职业等特点加以描述,融入或嵌入联中,将会产生全全新的效果。然而最重要的是要将时代精神与时代特征融入联中,但要避免说大话、空话和一些套话。

  寿诞联

  为庆贺父母、长辈或亲朋好友的生日而撰写的对联叫寿诞联。寿诞联应在寿字上做文章,寿诞联要尽力去表达欢愉之情,应选热烈、积极、具有活力的字句入联,主要以歌功颂德、评价业绩、祈祝康健等方面入笔,有的寿联还切入时令、年岁或身份等。

  最早的一副寿诞联应为北宋孙奕《履斋示儿篇》中所载:黄耕庚夫人314日生,吴叔经作联贺道:

  天边将满一轮月

  世上还钟百岁人

联语诗味犹浓,且立意精巧,笔致含蓄、自然,比喻得法,韵味无穷。

  写寿联多借助比喻手法,并多以长寿之物以咏之,如:

  汉柏秦松精神

  商彝夏鼎气概

下联是将寿者的岁数切入联内,加以发挥。请看:

  数百岁之桑弧,过去五十,再来五十

  问大年于海屋,春华八千,秋实八千

联中桑弧即用桑木做的弓,这里寓指男子当立志四方,大年指长寿,海屋为古人祝寿之吉辞。此联笑傲人生,大度浪漫,用典贴切,想象丰富,乃寿诞联中之精品。

  也有的将寿者的职业、身份切入联内的,请看紫金山天文台献给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先生的一副寿联:

  测黄道、赤道、白道,深得此道,赞钰老步人间正道

  探行星、彗星、恒星,戴月披星,愿哲翁成百岁寿星

张钰哲原为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从事天文工作六十多年,为天文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联语巧嵌这两延伸性极强又与天文相关的字,层层展开,把张老的职业、品格、姓名、精神等融会贯通,以烘托赞颂、祝愿之辞,联语比喻得体、一语双关、文精意深、构思奇妙、立意深刻、令人折服。

  也有自作寿联者,请看郑板桥自寿六十岁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作者以豁达的笔触,写出自己六十生日的出世心境,我们不妨将其看作是他辞官后的养生之道。

  作寿联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根据寿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构思遣词,不要面面俱到,而忽视了主要方面。

  第二,联语要与寿者的身份、年龄、职业、功绩等相当,用典要恰当。

  第三,联语不要使用那些陈腐言辞;

  第四,寿联用语要分清性别,不可混用,而致使意象面目皆非。

 

二、哀挽类

  凡凭吊古人,追悼死者的对联都属此类。哀挽类联大多是评价逝者的功业,或颂扬其业绩,或表彰其情操等等。自清代以来,还出现了一种自挽联,也入此类。

  挽联

  人们用以对先人、死者表示缅怀、寄托哀思的对联为致挽联,这种对联,主要在字上下功夫,以表达人们对死者的景仰之情。

  请看挽国学大师章太炎联:

  经学驾唐宋之上

  其人在儒侠之间

联中对章太炎一生做了概括性的评价,上联赞学问,下联颂人品,字精意穷,大气磅礡,笔墨传神。

  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被杀后,其父谭继询(时任湖北巡抚兼湖广总督)闻讯无尚悲哀,即撰一联挽之,联曰:

  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

  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联句着墨不多,却寓意深远、含蓄。作者虽未对死者做正面评价,然言外之意已甚明白,非大手笔莫及也。据传,戊戌八月嗣同居北京绳匠胡同浏阳会馆,此时,大刀王五愿保其出门逃往日本,谭不肯,恐累其父,甘愿受死。嗣同死后,其父即被革职,若嗣同逃,罪也不过如此。故嗣同死实伤父心,使国失栋梁。惜哉,痛哉。

  请看姚克与美国友人斯诺挽鲁迅联: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副对联,给鲁迅先生以很高的评价,中国何人领呐喊一句,明确了鲁迅在我国文坛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的辞世,使文坛从此感彷徨。在联尾还自然地嵌入了鲁迅的两部作品《呐喊》和《彷徨》,更显得珠联璧合,巧夺天工。

  近年来,广大农村在移风易俗方面有了新的改观,村上死了人,写一副挽联已是常事,这表现了农民文化素质有所提高。笔者曾写过这样一副挽联

  白手起家经甘苦

  黄泉寄梦问稼穑

一看便知,这是追悼一老农的挽联,此联语言朴实,真切感人,不见悲哀之辞,却发悲哀之声。

  为人写挽联要注意:

  第一,称颂死者功绩要实事求是,不要随意拔高;

  第二,不宜用华丽辞藻或空话、套话,以免以辞掩意。

  第三,注意挽者与死者的关系,用词要得当,感情要凝重。

  挽联

  在哀挽联中,自清代起又出现了自挽联,多属文人游戏之作。或叹身世之悲凉,或叹世态之苦寒,或情痴今世,或神往来生,不一而足,多突出一个字。从此可见作者旷达、风趣、从容不迫,表现了其人视死如归的乐观心态。

  把死看作是一次远游,这样的人是不多的。晚清文人杨绍基在临终前写过这样一副自挽联

  枉读十年书,叹今朝黄土埋文,当日悔抽人似茧

  休灰千里志,待再世青云得路,那时豪吐气如虹

上联叹人生短促,读书枉费。下联笔锋一转,寄予再世,其中饱含酸甜苦辣之情。个中之味,读者从字里行间定会咀嚼一二。

  请看下联:

  我愧无能,册载功夫,可谓谣焉,终难活贫者病根,富家钱癖

  人死何知,五尺棺木,亦云足矣,更毋须经忏损产,苫块伤身

联语带一腔正气,为不能治好世间贫富之病而成为憾事。下联嘱其家人丧世从简,莫劳命伤财,颇有进步思想,仁者之心,跃然纸上。

  墓祠联

  墓祠联,属于哀挽类的范畴,用以缅怀古人,启迪后人,弘扬正义,鞭挞邪恶。

  杭州西湖,有一岳庙,庙中有一联:

  王业偏安,叹息北征将士

  精忠报国,伤心南渡君臣

此联以咏史之笔触,鲜明地表达了人们的爱憎,游人可从此联中获得启发,从中激发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湖南省岳阳市周瑜墓有楹联曰:

  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

  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此联以叙事见长。上联是说周瑜不但有熟通音律的才华,更有卓绝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以佐孙权破曹。当时吴国流传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谣。下联是说周瑜过于好胜,心地狭窄,最后被诸葛亮三气而死。这里以饮醇酒而喻处世,说明有雅量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请看浙江绍兴风雨亭联: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此联是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时为民主革命时期爱国女杰秋瑾而作。联语感情真挚,同志之情溢于言表。可谓此联中之佼佼者。

  安徽安庆市徐锡麟烈士纪念楼联,写得尤为动人,联曰:

  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

  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徐锡麟为民主革命烈士,在谋刺敌人时被捕、遇害,此联气势雄浑,一气呵成,大有与江水争流之势。

 

三、装饰类

  装饰类联是指长期题于园林、名胜庄园、官署等建筑物上的对联,自宋以后,人们将联句多题于建筑物的楹柱上,由此楹联一名始出,因其经久性较强,对联的内容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类对联,传世之作颇多,这不仅在于此类联的经久性强,主要的是古人在作联时,把握得当,立意深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多为大家手笔。

  风景联

  风景联多用于名山大川、园林别墅等地,这种对联与名胜联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管采用何种手法,均不涉及人物、历史、典故等,只是在写景上做其文章。

  请看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这样一副联:

  万顷湖平长似镜

  四时月好最宜秋

  此联采用了嵌字手法,联句中在不同处散嵌平湖秋月四字,因联句未见景外之物,只是在写景上延伸开来,以,以,给人以美好意境,空灵可爱,是一副很不错的风景联。

  有人为秦岭题联曰:

  障南阻北

  拔地分天

  此联仅用八个字,便把一个巍峨连绵三千里的秦岭活脱脱展现在人们面前,真乃惜墨如今,恰到好处。拔地分天一句,令人触目惊心,拍案称奇。一个字格外传神,远胜力劈华山之势。

  湖南长沙岳麓爱晚亭有一联,写得朴实别致,联曰:

  晚景自堪嗟落日,余晖凭添枫叶三分色

  春光无限好生花,妙笔难写江天一色秋

  此亭原称红叶亭,又称爱枫亭,这副联概括了爱晚亭周围枫叶艳红的美景。上句以实处入题,下句以虚处落笔,一实一虚,便把江南胜景描绘的一览无余。

  新疆天池,也称瑶池,风景十分优美,据传说是王母娘娘的住地,有人为此撰写长联,联曰:

  飞鸿映天光,秋妍冬灿,屋脊冰场舞翩跹。锦雉低翔,银峰奇幻,天山竟美诗情艳,何须筑王母九苑

  巧艇掀池浪,春媚夏葱,花丛野筵唱珑玲。金鳞荡漾,林涛歌喧,池水微寒浴兴欢,胜过那西湖三潭

  联语详细地写出了天池四季的美丽风光,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而且,以上联的天光天山对下联的池浪池水,形成嵌字格式,透出天池二字,作者用心,可见一斑。

  名胜联

  名胜联,多用于亭台楼榭、殿阁寺庙,名山大川等古迹处。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名山、古迹琳琅满目,不胜枚举。这些古迹与中国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楹联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但为山水增色,美化了环境,又是游人吊古凭史的场所。既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又得到了大自然的享受。名胜联就创作手法而言,可分为写景、咏史、叙事、抒情、议论等。

  清代刘坤一为滕王阁写过一副名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此当年风景如何

  这是一副极富哲理的楹联,作者立于滕王阁上,目睹古楼新葺,世事兴废,感慨万千,这一道出了此地湖山历经风雨沧桑而依然无恙的景观,同时也悄然渲染了滕王阁风景之佳丽。黄鹤楼有一佳联更是令人叫绝,联曰: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此联化用鲁班筑黄鹤楼,吕祖吹箫跨鹤的民间传说,兼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于一炉,形象地描绘了黄鹤楼美丽、壮观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再请看扬州二十四桥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此联以写景入笔,上联写日景所见,云影、水光、秋色构成一副美丽的图画。下联写夜景所闻,从箫声起处想到月下美丽的姑娘,给人以美好的遐思。下联化用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句,古意新翻,颇有情致。

  寺庙联

  题于寺庙中,用佛道精神教化人们的对联叫寺庙联。

  杭州某寺有一联,这样写道:

  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曾无了局

  终年坦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

  此联写弥勒佛。弥勒佛总是一副笑口常开、胸怀坦露的模样,给人以慈爱、坦荡、无忧无虑的感觉。一,字里行间,有心人不难悟出联中真谛。与那另一副写弥勒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一副倒坐观音联这样写道:

  问大士缘何倒坐

  恨凡夫不肯回头

  此联用问答式手法,生动、风趣地刻画出撰联者对那些执迷不悟者的愤恨与无奈,劝导人们要诚心信佛、回头是岸。

  宗教联多是用庄重的口气教诲人们,但散见各地的城隍庙联却多出奇不意,另开蹊径:

  我有什么灵,连自己断肢脱皮,都难治好

  汝又何必敬,请医生开方用药,倒是正经

  此联用假称手法,借城隍之口道来,诙谐、怜恤,虽自己肢体残破,对善男信女仍不失一副救苦救难的面容。听来真挚有情,道破了迷信的荒谬,有力地讽刺了那些求神拜佛、烧香进贡者的迷信活动。

  湖南某地观音殿神堂的一副联更是快言快语,直言了当:

  座上菩萨,全是朽木污泥,有何灵验

  堂中信士,不必焚香化钱,空费精神

  观世音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位救苦救难的好神,历来受到人们的礼拜,此联却是一反常态,大刀阔斧,直抒胸臆,用平白的口吻向人们道出,神仙本是朽木污泥雕塑,何必虔诚膜拜。联语用劝世者口气,告诫人们不要祈求菩萨赐予幸福。此联堪称一副破除迷信的妙联。还有一联,曰: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庙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此联也用假称法,用菩萨的口说出破除迷信的道理,揭露了神的虚假,讽刺了迷信者的愚昧和无知。

  官署联

  官署联多指旧社会悬于朝府县衙等各级官府门庭的楹联,这类对联多有施政演说的味道。因官员的处世态度不同,所撰楹联内容也迥然不同。有装点门面的,有沽名钓誉的,也有警世言志的。

  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每赴新任,都要以两块高脚牌做为行队前导,两块木牌上写就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

  求通民情

  愿闻己过

联语简明、精到,很好地表现了他的官风和政愿。似乎告诉人们,与民通情,其官必正。

  下联是福建福安县衙的一副对联:

  什么叫好官?能免士民咒骂足矣

  有何称善政?只求狱讼公平难哉

人们知道,在旧社会,几乎无官不贪。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便是旧官衙的真实写照。但也不乏清官廉吏,这位作者则要做免士民咒骂好官,行狱讼公正善政,实在难能可贵。如真落到实处,当是此地百姓的造化。此联采用自问自答的疑问句式,用提出了为官的最低标准,同时也道出了为官的最高标准,使人品出为官清廉的难处。

  下联是山东金乡县令王玉池自撰的县衙大门联:

  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地步

  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

联句写得很富人情味,读之令人心动。据传,王县令在任期间,赈济灾民,断案公允,生活清廉,博得县人爱戴,在旧社会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也有不少贪官好沽名钓誉,为自己脸上贴金,分明是婊子,还要立牌坊,有一个贪官在自己大堂上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得半文,天诛地灭

  听一情,男盗女娼

这副对联看上去是一副绝妙的清廉衙联,别无挑剔。实则不然,此县衙贿赂者、说情者络绎不绝,县令全部笑纳。有亲近人提醒他:你难道忘了大堂上那副对联?县令说:没有忘啊,因为我得的不是半文,听的也不止一情。此联关键问题在得半文听一情二句上。其句用了偷换概念,半文一情谓之极少数,它给人们的概念是,极少数的钱,再小的情都不受理,再多的钱再大的情就更不会受理了。谁知他却踢开了同一律,来个急转弯,从另一处落笔,用语狡猾。这是说,除了半文钱,得多少钱也不会天诛地灭了。下联亦同理。此联具有浓郁的讽刺意味,多被后人当做笑话传于世间。

  宅第联

  宅第联,也称厅堂联,常用于大门、内门、后门、中堂等处,它属装饰联的一种,以装饰环境、烘托气氛,联语多以祈祝祥瑞、借物抒情、规范品德、激励功业、闲情逸致等内容为多。因宅第联用的时间较长,所以写作这类联时不应趋时,要具有概括性和说理性,同时,应体现出主人的性格特点。

  如这副宅第联:

  好山入座清如洗

  嘉树当窗翠欲流

联语清新宜人,且对仗十分工整,令人想起槛外远山排闼绕之句来,意境幽美,多发联想。

  请看郑板桥写的一副宅第联:

  一庭春雨瓢儿菜

  满架秋风扁豆花

本联立意奇巧,构思怪异,作者将常见的两种意象凝入一句之中,使读者不禁生发奇思妙想,一幅活生生的农家风物倏然跃入纸上,给人以美的感受。

  邓元白自题宅第联更显得豁达、洒脱:

  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可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

说联句文辞奇妙,不如说作者思想超凡,无深远的心境,很难写出如此好句。

  我们看下面这副宅第联:

  无狂放气,无道学气,无名士风流气,方称儒者

  有诵读声,有纺织声,有小儿啼哭声,才算人家

上联以裁成复辞句,形成排比,点出儒者的礼仪之风;下联以的复辞句形成排比,描绘了想象中的农家景象。此联是说儒家修身养性,持家为人的具体模式,手法出奇制胜,用字俗中见雅,堪称联中佳品。

 

四、行业类

  行业类联在我们的生活接触的很多,现在一些市井、肆店之联多属此类,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不胜枚举,这里只介绍其中之一二。在作联时,可举一反三,只要领会行业之内容,不惜巧出新意,定会写出好的作品。

  酒馆联

  中国的酒文化闻名中外,酒与中国古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千百年来,不知醉倒了多少文人墨客,也许酒馆联多少受了中国酒文化的薰陶,它像一瓮浓郁的美酒,陶醉着一代代炎黄子孙。

  有一家酒馆联这样写道:

  酌来竹叶凝杯绿

  饮罢桃花上脸来

此联对仗工巧,以竹叶桃花竹叶酒、桃花腮,如此形象、新奇,可见作者用词之独到,见情见智,明丽隽永,赏联之余,犹如在饮着一杯醇香的佳醴。

  福州广聚楼联写得别有情趣:

  美酒可消愁,入座应无愁里客

  好山真似画,倚栏都是画中人

据说,此联是一位名叫区菊泉的人所撰。作者立意精湛,出手不凡。上联之意为:人说借酒浇愁愁更愁,这里却不,何也?除了美酒,能有何功》下楼说到楼美,到此地如同人在画中游,真是似人间,不似人间

  下联与上联相比,倒显得豁达、直白了许多,给人一种亲切之感: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力苦,劳心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这是成都的一家酒楼联,联语自然天成似脱口而出,近于白话,细心品味,人间苦乐情状,可谓淋漓尽致矣。

  兰州五泉山酒仙殿的酒店联这样写道:

  酒当吃醉时,笑也真,说也真,露出真机,便带几分仙气

  仙到修成后,天可乐,地可乐,得来乐趣,岂止一个酒狂

这副联写得淋漓洒脱,不遮不掩,将酒醉后的真情坦露无余,言外之意是在说,人间真情是在酒醉之后。也许,饮酒与成仙有关,但人能修成仙就不是像醉酒那么容易了。此联还采用镶嵌法两嵌酒仙二字,更是锦上添花。

  药店联

  顾名思义,药店联是宣传药物性能、医道医德方面的对联,药店联形式各异,有的以药名成趣,有的则直书胸臆,有的转类,有的嵌字,有的谐音,有的拟声,手法不同,各具千秋,不一而足。

  请看一药店联: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此联立意高妙,不同一般。上联巧用生地、熟地二味中药,自然贴切,言及祖国处处有亲人;下联言外之意,有妙手回春之方。再说,药店百草飘香,药到病除。联语亲切可爱,顺理成章。

  过去有个医师叫程道周,他在自家的药店题了一副对联: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文如其人,从联语中人们会感悟到:程先生一定是一位心地善良,慷慨为人的好医生,简直与菩萨不差上下。与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有异曲同工之妙,顿时便缩短了药家与顾客的感情和距离。

  有一家药店这样写道:

  药有人参酒,人勤历业举

  店售和血丹,和睦万事兴

此联巧在联中嵌有药店人和人和为三才之一,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该店主注重和气生财之道,此联见地不凡,堪称妙对。

  近年,有人在药店联中这样写道:

  湘子吹箫,齐歌四化

  天女散花,同贺三春

此联采用借代法,巧妙地将神曲降香二味药名以湘子吹箫天女散花代之,增添了对联的文学品味,联语上下段句,衔接自然、浪漫、欢畅。绘出了一幅歌舞升平、盛世无疆的画面,富有时代感,是一副很难得的佳对。

  附:中药联

  中药联要求以药名成对,意在造成一种奇趣和意境。因中草药种类繁多,药名五彩斑斓,且多含双关语意,故近代多有佳作流传于世。

  请看下联:

  栀子牵牛犁熟地

  灵芝背母入常山

全联用六种药名成对,每种为一个成语,背母贝母常山既是药名又是县名,联中只缀入二字,做为谓语把他们组成两个拟人化的生动句子,栀子灵芝做了拟人化处理,在对仗方面牵牛背母是动宾词组相对,熟地常山是偏正词组相对,结构工整,平仄无差。

  下联写得更是富有情趣:

  益母丹参桂子

  五加桑椹红花

此联由六味药名组成,不掺驃别字,而且更妙的是在联句谐音中转出新意,即可读成:

  一母单生贵子

  五家双送红花

此联可解释为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孩子,亲戚、朋友、邻居相送红花以庆贺。联语中既宣传了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倡导移风易俗,勤俭节约,喜事从简的新风尚。五家言其多,非是定数。送红花解为大家在祝贺这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同时,又衬出敬佩、效仿之意,思想健康,颇有时代特色,是一副难得的好联。

  药联多用拟人手法,但要内容贯通,无斧凿之痕,并非易事,在这方面,下面一副药店联实属难得。请看: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分别嵌入九味中药名,这么多的药名组成联语,却毫无堆砌杂乱之感,反而自然贴切,相得益彰,不闻草药味,倒像是分别描述一位历经沙场的老将军和一位待字闺中的少女的不同形象,老将战功赫赫,威风八面,少女雍容娴雅,貌若天仙。此外,做为串连中药的几个动词用得准确生动,为联语增色不少。对联构思奇特,独具匠心,对仗基本工整,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理发店联

  理发店联,在行业联中别具一格,不乏许多名联杰作。好的理发店联多立意独到,寓意无穷,或一语双关,或出奇制胜,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请看一家理发店联:

  操天下头等大事

  做人间顶上功夫

此联巧用双关语,将常用口语头等大事顶上功夫巧入联中,使人有出奇不意之感,作者把一个普通的行当魔术般地升华到最高层位置,不能不说煞费了苦心。

  下联也写得很巧:

  提起刀人人没法

  拉下水个个低头

此为旧日理发店联,联语采用了谐音双关法,上联在字上大作文章,粗读没法,即没有办法,这里却指没有头发的意思,说的是理发的过程,下联虽无谐音字,依然一语双关,拉下水会被人误解为受人贿赂、动摇思想之意,这里则是说洗头,品味此联,一定会对我国汉字的妙用叹服不已。

  文如其人,太平天国首领石达开对理发行业赋予了另一种境界: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传说石达开部下有一将领叫李文彩,原是剃头师傅,太平天国将领冯云山为他的理发店拟撰一联: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石达开后来改成上联,联语中似乎在向顾客夸耀自己的手艺,实则是隐含着一个反抗者横刀立马的勃勃雄心,锋芒毕露,气度凛然。在幽默的字里行间闪动着刀光剑影,内容十分切合人物身份。

  下联与此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请看:

  握一双拳,打尽冲冠英雄,谁敢还手

  持三寸铁,削平肮脏世界,无不低头

  近来,有人为一家美容店撰写一联,则显得风和日丽,联曰:

  十美容颜,五分造化,五分妆成

  两倾品貌,一半生成,一半饰成

此联用先合后分手法,在后面的分述部分,两个段句各具特色,出句言及生相美,对句言及装饰美。文理自然,相辅相成,可视为一副很好的广告联。

  戏台联

  戏台联语,是楹联的一种,多蕴含戏理和人生哲理,集文学与戏曲艺术为一体,闪烁着特有的光彩。

  在戏台联中,下联可称为佼佼者:

  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

  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此联好在居今鉴古,借己证人,以戏情洞察人物,其中之哲理妙在不言中。

  请看下联:

  铁板铜弦,高唱大江东去

  琼楼玉宇,细听水调歌头

  这副联则是写表演风格和观众审美感的联语,它巧妙地讲出戏曲舞台的诗情画意和戏曲表演或雄健豪放或秀隽清雅的不同风格。

  戏台联,往往在述说戏剧中让人豁然领悟主题之外的道理,请看下联:

  满场都是闲人,袖手旁观,听戏不如做戏苦

  凡事终须结局,从头演起,上台容易下台难

此联妙在对句上,一句上台容易下台难,不知诸君会有何等感想。

  下联则是写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特色的:

  你一枪,我一刀,虽杀未恼

  轿上来,马上去,非走不行

联语幽默,展示了戏曲演员虚实结合的表演形式,揭示了舞台上时空自由的美学原理。

  下边一联写得甚妙:

  做戏何如看戏乐

  下场更比上场难

这是旧社会某戏院联,上联是说唱戏人不如看戏人,看戏的人多是豪门富绅,逍遥自在,唱戏人则是下九流,被人歧视凌辱。下联说上场难,下更难,是说难在艺术上,下场难,难在现实生活中。然而这里的下场难又分明是说人间的失落落魄之境况,一语双关,言浅意深,令人拍案,联之高妙,就在于此。

  会馆联

  会馆,是旧中国都市中同乡或同业的封建性组织,但由其而派生出来的一些会馆文化,却凝聚和包藏了中国古文化之精华。其中以会馆联和戏台联较为明显。请看,济南浙闽会馆联:

  同是南人,四座高风倾北海

  来游东国,两乡旧语话西湖

中国是一文化古国,几千年来,人们生活在浓郁的古文化氛围中,喜怒哀乐无不被古文化包围的五彩斑斓,就是异地的游子,仍不忘用文化这一妙方去慰藉自己,抒发胸襟,言语之中读者会品味出作者思乡、爱国的游子之心,赤子之心。一个东国,一个北海,一个西湖,一个南人,以鲜明的对比,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古老而凝重的空间,让人们浮想联翩。

  保定浙绍会馆戏台联写得别有情致:

  别馆接莲池,谱来杨柳双声,古乐府翻新乐府

  故乡忆梅市,听到鹧鸪一串,燕王台作越王台

联语以别馆故乡莲池梅市杨柳鹧鸪乐府王台新乐府越王台,北国风物对南国风光。可以说,对仗只是一种手段。作者只是通过对仗形式借以抒发游子久别故乡的眷恋之情。让人读之百感交集,肝肠欲断。一种不可名状的心情会在字里行间油然而生。好一个燕王台作越王台,多么高妙的联想,那是只有游子才能体会的情感。

  会馆联多是通过故乡和异地的鲜明对映,或歌古国之风貌,或赞人文之景观,或畅宏图之高远,或忆乡邦之情感。给人以凝重、深沉的遐思。

  北京四川会馆联这样写道: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锦水涛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东坡文,太白诗,升庵科等,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上联以家乡的自然景观入联,向人们自豪地展示了故乡之美。下联以家乡名人入题,像是在夸耀天府之国人杰地灵。会馆联在楹联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同名胜联一样被人们所喜爱。读一读会馆联会使你感受到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火热情怀。

 

五、文苑类

  文苑类联为古代名人、墨客的即兴及应酬之作,其特点是作品的文学色彩较浓,多具有凝重、洗练、含蓄的特点。这类对联在楹坛上占据一定的位置,联语以警世、教诲、策人内容颇多,这类联寓意深远,令人玩味,多数联可为人们的座右铭,是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滋养品。

  治学联

  治学联多为文人所作,犹如座右铭,或悬于壁室,或题于书页,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治学心境和立学态度。

  陆游晚年壮志消残、宏业未酬,但读书之嗜好依然如初,他写过一副治学联,表达了他的治学思想:

  万卷古今消永昼

  一窗昏晓送流年

相比之下,林语堂的治学联显得积极上进,有一股叱咤风云的豪气:

  两脚踏中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联语立意深邃、气势恢宏,道出了作者博大的出世立身志向。

  纪晓岚是清代大文学家,他身居要职,游离朝野之间,性情不为宦海所困,一生甘于诗书为伴,他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浮沉宦海为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虫

此联把自己一生追求学问、敷衍官场的两面性格披露的淋漓尽致。两者相比,其书痴形象的刻画更显得执著、沉重。

  林则徐一向治学严谨,他写的治学联更显得与众不同:

  家少楼台无地起

  案余灯火有天知

上联写幼时家境之清贫,下联写治学的刻苦精神,发人深省。

  自古以来,治学联倍受文人、墨客们的喜爱,并出现了许多质高的治学名联,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才知源海文始伟

  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些治学名联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弘扬,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治学准则。再看下联: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时改写学者胡居仁原联的一副对联,旨在勉励自己在学业方面要持之以恒,逐渐积累,并对忽冷忽热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出警戒,这是对待学习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与他的治学精神不无关系。

  书斋联

  文人墨客喜好在自己的书房悬挂一副对联,或以自勉,或以抒情,或以明志,这种联称为书斋联。书斋联多以文采见长,在内容上与厅堂联有所区别。

  有一书斋联很富韵味:

  认天地为家休嫌室小

  与圣贤共语便见朋来

寥寥数字便向人们展示了一片博大的空间,吞天地气,读圣贤书,联意与室小乾坤大,寸心天地宽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斋联写得出色者可推清代邓石如题的碧山书屋联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集瀑布等自然景观,描就了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万里长卷;下联以离骚等艺术品类汇成中华文化的洋洋大观,气派非常,内蕴丰厚,可称传世佳作。

  包世臣自题书斋联很有自己的风格

  幸有两眼明,多交益友

  苦无十年暇,熟读奇书

语言朴实,说理性强,作者意在道破人生求知的艰辛。确属一副难得的佳联。

  自勉联

  中国人识礼仪,懂自勉,重修身。以自勉为修身之妙方。古往今来,一些文人达官,写出了许多自勉佳联,为后人受用无穷。然自勉联含义不仅在于自勉,更益于勉人。

  下联是一副妇孺皆知的自勉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联句以宝剑梅花;一金一木,一刚一柔,形成对句,宝剑的锋刃是由人的磨砺而出。梅花的幽香是忍受了自然的严寒而生,作者言及两种平常之事理,道出了人生事业之艰辛。以物喻人,风格独特,极富哲理,感人至深,为联中之佳构。

  明代诗人、画家陈献章写过一副自勉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作者从事物的两个方面着笔,上联言事宜知足,下联言人贵无求,两者应是立身处世之准则,看似易举,却属难事。联语花开两朵,却写得浑然一体,自然天成。贵在作者将联中知足无求使其内核巧妙铺开。贴切,又近于情理,为此方显其作品之高雅。

  下面这副自勉联写得更是妙趣横生:

  欲知世味须尝胆

  不识人情只看花

  一眼可以看出,这是对旧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现象的写照,上联用语泼辣,以味喻世味。也许这是作者的真实体会吧。下联写自己苦于世道无情,只有深宅紧闭赏花解闷,联语虽揭示了旧社会之丑态,但其逃避现实,不理世事的态度不免有些消极的成份。联句语意工美,一,生机盎然,起到画龙点睛之功。

  请看清代乾隆进士彭元瑞写的一副自勉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上联借用比兴手法,点出了春杏秋桂乃人间动人之物,从而引出下联,正美景良宵,是读书治学的好时光,应倍加珍惜,不可虚度。联语意境撩人,语言清丽,读之心潮澎动,倍受人们喜爱。

  下联是张大千所作:

  人到万难须放胆

  事当两可要平心

  此联不仅言简字工、精练空灵、立意深远,充满哲理色彩,具有很高的警策启迪作用,且以平俗之辞见高远境界,乃立身立世之大格言。

  警世联

  警世联,其语句不但可为法式,而且言简意赅,古人常用语言组成对联以警人,我们把这种对联称为警世联。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他的压纸铜条上刻了这样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联语先议后叙,匠心独运,巧用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两个成语典故,抒发自己发愤攻读、著述,成就事业的远大志向。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多

此联语通俗如话,却寓意深邃,发人深思,告诫人们学习要有刻苦精神,文章要从实处着笔。

  革命烈士李甲秾曾经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吃苦是良图,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

  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费人

此联是对人生生活经验的总括,富有生活哲理,上联连用五个字,最后以字透出;下联连用五个字,最后推出一个字,用心独到,说明人世间苦尽甜来、光阴难买的深邃道理。

  题赠联

  题赠联属于社会交往的范畴,题赠联的内容又多属自勉、共勉、治学、警世、言志等方面。有时在分类方面也有十分明显的区别。

  请看下面这副对联: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这是一副咏炭联,写得极为形象,很像一副谜语联,上联写炭在未烧之前风骨犹存的气节,下联笔锋一转,深刻地刻画出炭焚烧后形骸殆尽的残状。其实作者并未写炭,而是以炭喻人,作者立意若何,是愤世?是讽官?是警人?还是自警?已莫衷一是。但我们不管做何种解释,都是不过分的。

  下面是龚自珍赠魏源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联语应用迭字手法,巧用二字,但更巧在立意。上联是熟语,并不惊人。作者在下联中峰回路转,从的时空悠然回到上,此有石破惊天,气魄崩云之感。似乎是在告诫人们成就事业的捷径,但此捷径何为易事?

  清末文人王闿运赠友人王叔文一联,历来被世人称道。对联这样写道:

  才大须知难作吏

  心虚何患不能文

联语直抒胸襟,不遮不掩。或许作者体察世态颇深,或亲身经历之感悟。便道出了有才学者未必能作官,作官者未必就有才的道理。肉食者鄙,自古皆然。只要虚心向学,必能成文,反之便了无成就。联语似一句格言,颇寓哲理。

 

六、其它类

  其它类包括讽刺联、诙谐联、谜语联、应答联、巧对联、应征联等。这类联特色不一,各具风采,我们将它们归于此类。

  讽刺联

  在浩如烟海的联语中,讽刺对联以它独特的风格和奇异的魅力,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它或嬉笑怒骂,或批评规劝,往往使人读后或捧腹大笑,或目瞪口呆,或如鲠在喉,或芒刺在背,心境不同,感受不一。

  清代有个叫蒋伯生的人,在外做官时搜刮了许多钱财,回乡后建成一座园子,十分自得。其弟对兄的行径极为反感,便在园子的门口贴上一副对联:

  造成东倒西歪屋

  用尽贪赃枉法钱

历史上有一个叫吴奇才的知县,爱财如命。一年春天,好事者在他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写道:

  奇术也无双,牛角攀攀轻四两

  才能君第一,鸡蛋摸摸少三分

联语用先扬后抑,欲擒故纵的笔法,遣词幽默,用语自然,把知县贪财眼红,揩油手长的丑态揭露的体无完肤。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有人却发国难财,捐钱买官,头戴花翎,曾有人作联悬于街头:

  头上有情飘翠羽

  胸中无策退红毛

联语对仗工整,对比强烈,讽刺辛辣。红毛指外国侵略者,翠羽指清朝官员帽子上用来装饰和区别品级的鸟尾羽毛,也叫花翎。一般为绿色,翠羽红毛,文思出众,美不胜收,可见作者功力。

  下联是章太炎嘲讽康有为的对联:

  国之将往必有

  老而不死是为

上下联分别集《左传》、《论语》中句。上联句尾隐去妖孽二字,下联句尾隐一字。联面尾处现出有为二字,意指康有为乃国之妖孽,是。康有为实行维新变法,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变法失败后,却逃亡海外,组织保皇会反对革命,被世人所唾弃,这也许就是章太炎写此联的初衷吧。此联在技巧上应用了隐切、嵌名。作为集联,能达到如此严整,可见作者功夫之老成。学者究之,必有裨益。

  下面是《红楼梦》中的一副妙联:

  纵有千年铁门槛

  终须一个土馒头

此联来自宋代范成大《重九日行营藏之地》一诗: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铁门限铁门槛,比喻人生寿数之大限;土馒头指坟墓。曹雪琴匠心独创,安排贾府经营铁槛寺馒头庵,其深意正是来自这副对联。此联是针对那些贪污受贿,利令智昏者而言。读懂此联,是否会对私欲者大有裨益呢?应该说此联确是一副不可多得的警世妙联。

  我的老师关贞全是一位省级画家,他在与我闲谈时说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那是在六十年代中期,他所用餐的食堂卫生极差,盛饭不用饭叉而用手抓,就餐者喝不到汤,只能喝屉下的废水,他便有感而发,即时写下了这副对联:

  假卫生,饭叉成废品;

  真偷懒,屉水变高汤。

作者巧用二字,以白描的手法将炊事人员不讲卫生,对职工的健康不负责任的态度刻画的不偏不倚,十分得体。

  明经略大臣洪承畴引清兵入关,统领十万大军灭明,至武汉,淮北闫乐梅与洪为旧友,谒洪于汉上,洪问其境况,闫答道:

  一驴亡命三千里

  四海无家十二年

洪又问近有何作,闫答曰,有《阅李陵传》句云:

  不引单于来入塞

  李陵还是汉忠臣

此为讥讽汉奸卖国贼之联句,上联为有感而发,运用戏谑、隐语之手法。旨在遣责唾骂洪之行径,下两句诗引其作品之句,发痛惜江山沦亡之慨。似有规劝之意,却为时已晚矣。

  戏谑联

  戏谑联,一般来说,多无大意义,其主要作用是引人发笑。此类联多使用俗语或日常生活用语,或以笑话铺衬,或以文字游戏,达到一种戏谑效果。

  请看唐寅为一丝绸老板写的门联: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子,群进群出

  柜里铜钱,犹如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据传,原来唐寅写的不是这副联。先写的对联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财主觉得太简单,唐寅看出了老板的心意,便提笔写了这副对联,致使老板苦笑不得。联语形象生动,幽默可笑,让人读后为之捧腹喷饭。

  再请看下联:

  天不怕,地不怕,就是老婆生气也不怕

  骂何妨,打何妨,即便床头下跪又何妨

这是一副别具风格的俗语巧对。相传上联是一位怕老婆的丈夫在友人面前说的大话,下联为他人有意的戏谑。上联用俗语口语,形象而流畅。用了三个不怕,像是在说他并不怕老婆,可再去看下联,便知道这位丈夫原来是一个凶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他的宣传,只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而已。下联的三个何妨,把一个怕老婆的妻管严刻画的维妙维肖。全联工巧自然,互相逗捧,活泼可爱,至于有的词性,平仄失对,无须挑剔,应属于宽对范围。

  下联是明天历太监孙隆与一位穷儒生的一副对联:

  手执夏扇,身着冬衣,不识春秋

  口食南禄,心怀北阙,少样东西

  据说孙隆当年任苏州提督织造,此人颇为骄横,每出行必前呼后拥。一天,一位穷儒生误撞其仪仗,当即被押下。孙隆经审讯知其为一介生员,便突发奇想,即出此上联以戏谑,让穷儒生对下联,否则决不饶过。穷儒生稍加思索,即出下联,从此二人还交了朋友。太监的上联是说穷儒生穿戴不合时宜,这分明不识春秋,但春秋一语双关,又指《吕氏春秋》。这样上联春夏秋冬全囊括进去了。下联穷儒抓住了太监的特点,说享受的是南国俸禄,心中所思念的却是北方的皇上,只可惜身上少了样东西。这里是指太监被阉割。东西也同春秋二字一样,也是双关语,别有寓意,相对无缝。对句与出句相比,更高一筹。

  谜语联

  将谜面化入对联之中,在字面上造成一种意境,这样的对联为谜语联。虽实用性不及其它类联,但一些好谜联也倍受人喜爱,世代相传,耐人寻味。

  请看下面这副谜联:

  明月半依云脚下

  残花双落马蹄前

这是一副十分成功的字谜联,作者将对联与谜语两种文学语言艺术的特点融为一体。把文字的笔画、结构,巧妙地藏进联语内,此联的谜底是字。这副谜面联谜趣盎然,对仗工整,自然流畅,毫无做作之感,俨然是一副美妙的风景佳联。

  清代大文学家纪晓岚的一副谜语对也十分风趣有味,联曰: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狸狗仿佛,既非家禽,也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作者采用析字、隐目等手法,将谜底巧妙地串于联内,谜底是猜谜二字。

  请看下联:

  白蛇渡江,头顶一轮红日

  乌龙卧壁,身披万点金星

这也是一副谜联,上下联各射一物。上联为油灯,下联为杆秤。灯草未燃时为白色,入油中犹中白蛇过江,点燃后火苗成红色,像一轮红日。杆秤属黑色,挂于墙上,好似乌龙卧壁,秤星点点,闪烁万点金星。作者将静态变成了动态,构思巧妙,比喻恰当,字字珠玑,令人拍案。

  1785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开千叟宴,赴宴者达3900多人,其中一老叟141岁。乾隆便出上联让纪昀对,上联是: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纪昀略加思索,便对出下句:

  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按古纪年法算,一个花甲为60年,花甲重逢是两个60年即120年,三七岁月即21年,正好是141岁。可以说,对句是相当难的,可纪昀却信手拈来。古稀为七十年,引于人生七十古来稀诗句,古稀双庆即140岁,更多一度春秋,也正好是141岁,对得堪称千古绝妙。

  应答联

  应答联多由两人对答而得,此类联多为即兴而发,或友好问答,或调侃对答,或相谑巧答,或传情应答,这类联应用范围很广,名联佳作比比皆是。

  请看下联:

  万马无声听号令

  一牛独坐看文章

此联背后隐一则故事。据说清代某年浙江大考,朝廷派去了一位姓牛的主考官。此官向来以出怪题出名,考生们为此暗自叫苦。这次果然出了一个很怪的考题,像是一个对联的出句:

  万马无声听号令

  这句话化自欧阳修的一首诗:万年不嘶听号令,考生们对原意不熟,所以无处下笔,这时一位考生大声说道:诸君不必苦苦思索了,下句我告诉你们吧!他以对联的形式对出了下句:

  一牛独坐看文章

这句下联显然是在讥笑主考官,这位考生将考题做了出句处理,峰回路转,出其不意,这是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作品,也属难得之作。

  乾隆年间,有一次会试,陕西人王某夺得榜首,学子们有些不服气,于是他们决定出一难对的上联,要王某属对,想借此揶揄一番,最后决定出此联:

  泰岱千峰,孔子圣,陵园子贤,自古文章传东鲁

  谁知,那位王某也不是等闲之辈,他见上联大出特出山东人物,于是便挥笔对道:

  黄河九曲,文王谋,武王烈,历代道统出西秦

下联针锋相对,黄河对泰岱,以文王、武王对孔子、孟子,势均力敌,有理有据,令人咋舌。

  从前有一位梅氏,夫因在外而亡,她带一个儿子独自生活,儿子长到七岁,要给儿子请一位塾师,后有一位姓朱的中年男子应聘,当天梅氏出联试探塾师的水平,出句是:

  弯腰桃花倒开花,蜜蜂仰采

  那先生即口便出:

  低头莲蓬偏结子,鹭鸶斜观

  梅氏很满意,当即决定聘用。梅氏平时在生活上很关照他,时间一长,便传出了一些二人的闲话,梅氏家族为此告到官府,说是梅氏与朱先生私通。县官是一个开通的人,他见二人一身正气,端庄忠厚不会做出这种事来。当问及当初聘塾师的经过后,县官说:你们二人既然都会对对子,你就一人写半句联作为答辩状吧,男先女后,马上写来!

  朱先生写到:

  竹本无心,偏生许多枝节

  梅氏看了上联,挥笔写道:

  梅虽有蕊,不染半点风尘

通看全联,是一篇很好的答辩状,上联嵌竹(与朱谐音),下联嵌梅,等于二人同时签上姓名。

  再看下联:

  挖莲郎,盘根摸梗寻佳藕

  采桑女,摘叶留心等后生

这副联是一副择婿对,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农家女,不仅貌美,而且聪慧大方。到了该出嫁的时候,父母免不了催促女儿的婚事,女儿说:我的婚事你们就别操心了,我出一对子,谁能对上,我就嫁给谁。此事传开后,前来应对者不断,但姑娘多不中意,后来一位朴实英俊的青年农民对中,原来这位青年人是姑娘早年的心上人,只是当着父母面不愿说出口罢了,联语一语双关,摘叶留心,本是采桑技巧,用于此处,则有留心之意,后生字面是指待生之叶,这里则双关心上人,手法高超。对句从字面上看也是劳动场景描写,这里巧用谐音法,巧饰佳偶,读来自然贴切,含而不露。

  巧对联

  巧对联出句往往比较刁钻、险奇、难度较大。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以巧对炫耀自己,或流于文字游戏。但其中也不乏妙笔佳句,在浩瀚的楹联沧海中,工巧联以其独特的风采流传于世,受到人们的厚爱。

  北宋史学家刘攽曾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一次宰相王安石有意难刘,即出上联,让刘出对,不料刘未被难住,反而精致巧妙地对出下联:

  三代夏商周

  四诗风雅颂

对句即不能言三,又必须嵌入三个字以出对,当然难度很大,巧在刘从《诗经》分类中找到蹊径。风雅颂中的雅又分大雅、小雅,故称四诗。雅是对大雅,小雅的浓缩,但不失其意,乃绝妙之笔。

  又如下面一副对联:

  五行,金木水火土

  四位,公侯伯子男

这是几个秀才合谋出句难丘机山的对联。丘机山,宋初人,以滑稽闻名于世。丘出奇致胜,巧对此联。下联巧借孟子话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一位四位对五行,不可多得。

  还有下联更是对工精妙,也属巧对之列:

  重阳谷

  端午桥

此联乍看是一副地名对,其实是一副姓名对。端午桥原名端,号午桥,他任直隶总督时,正好有一个旗人名重阳谷的,他发现后觉得很有意思,说重阳谷可与我端午桥作成一副佳对。这副对联有几个巧合之处:首先是均为旗姓。拆开看,重阳端午都是节日名,一个重阳九月九日,一个端午五月五日,九五相配,正合九五传统阳数。《易经》: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可见重阳、端午暗含九五大吉之数。再者均属地理名词,连相辅相承,三者上下联平仄协调,完全符合联的一般要求,因此,从技巧方面看,这确是一副难得的姓名佳对。

  应征联

  应征联,也叫征联,从广义上来讲,即一方悬出上句,一方作出对句,而合成的对联即为征联,一般多指官方、团体、厂矿、个人,或为庆祝节日或为弘扬精神,或为宣传产品,悬以难联,或通过新闻媒介出出句,向社会征集对句。征联极具社会性,其社会反响较大,至于个人之间的私下邀联,则不属征联的范畴。

  有这样一副征联: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此上联是民国初年上海一家酒楼在报上悬赏征对句,结果应对者以无情对夺魁,此事轰动一时,酒楼因而生意兴隆,上联以三星限酒名白兰地。”“三星似是数字对,但未确指,不同三光日月星之含义,下联以五月而释黄梅天,正符合节令气候特点。以五月三星白兰地黄梅天,词性对得极工,只是对句的在平仄上犯了孤平的病,但作为巧对,我们则不应挑剔过甚,此联还有一个妙处,就是黄梅天不仅在说天气特征,而且它还是一道南方菜名,这就给此联增添了无限的品味,玩味此联,趣情盎然,实属难得之妙联。

  下联也是征联中成功的一例:

  万家乐用万家乐,万家都乐

  九州同吟九州同,九州大同

此联是广东省石油燃气用具发展有限公司于1989年所征之联,从句子的结构上看主要用了重音、镶嵌和转类,需说明的是,复句中的两个万家都是虚指,为主语。中间的万家乐为企业产品的名称,为专用名词,作宾语。第二分句的万家都乐是从侧面描写、宣传了产品的优点,征联要求句尾二字嵌以地名。都乐是广西柳州名胜地,著名影星赵丹逝世于此,他生前曾留下墨宝天下都乐。这些为应征的下联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下联为台湾省陈怀所撰,作者巧化了陆游《示儿》诗中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以九州同铺开,格调豪迈,雄浑苍劲,抒发了祖国人民盼两岸统一的心情。作者为台属,所吟之句别有情致。对句既关联政治,又有文化,有历史,境界高远,至于出句仄声偏多,对高难度的巧对联而言,是允许的。

  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也对一下联为:

  千字文成《千字文》,千字异文

  此联巧妙地以古代启蒙识字课本《千字文》对万家乐,文词通顺,顺理成章,前后贯通,毫无牵强之感,亦是难得的佳对,只是后两字如按地名要求稍显不工。

  《中国青年报》曾征一联,出句是: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当时入选下联者甚多,但词性音律能与出句璧合者甚少。上联中上海乃地名,自来水乃物名,为动词,为趋向动词,为名词,为方位词,对句要求与上联词性相同。应征者有北京输油管油输京北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西湖绿柳堤柳绿湖西长城计算机算计城长山西长生树生长西山等。

  前些年,澳门楹联学会两位会员曾联合悬赏,出句是: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此联相传为清代乾隆大学士纪晓岚所出,原联无字。尔后有好事者为增其难度和情趣,又在句首增一字,遂使其成为历时三百年来未获佳偶的绝对。征联甫出,海峡两岸楹友躁动,惜未发现匹配者,只是评出了六条较佳下联。有直臣罹铁网,官官子直令狐綯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等数条,因而澳门楹联学会不得不从以前的六千港元奖金提到三万港元,再次悬赏征联,后来有人对句:长空飘瑞雪,霏霏翔宇周恩来。但不足之处在于诸葛亮复姓单名,周恩来单姓复名,并忽略了孔明诸葛亮这一字与姓名的巧妙组合。不但相互之间词意相关,丝丝相扣,而且与纱窗这一特定事物关照熨贴。金伯弢先生后来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撰出此联对句:

  清风沐凤阁,处处常清上官正。

  凤阁:唐高宗、武宗、玄宗三朝曾将掌军国之政令佐天子而执大政中书省改称凤阁。上官正系宋代开封人,复姓上官,单名正,字常清,曾平西川有功,累官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这条对句的大意是:假若国家最高权力决策机构能沐浴在清廉之风中,制定颁布政令处处时时坚持清正廉洁,那么位居百姓上属的官吏们也不能不正派清廉。以清风明月凤阁纱窗处处个个上官正诸葛亮,对工整齐,寓意合理,只是在词性上略显小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ad4684acf84b9d528ea7acb.html

《对联的种类及用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