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反思、回答《青山处处埋忠骨》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
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通过课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二是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青山处处埋忠骨》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为了在课堂上落实第四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扎实训练学生的感悟、表达
能力,我在这节课上,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是段落研读,在两个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在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后,在交
流汇报中,引导学生通过读毛泽东同志的心理活动有关语句,体会他矛盾而又艰难的心路历程。通过抓重点词“默默吸烟、不由自主站、望等的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描写,通过朗读体会感悟,体验主席情感变化,提高表达能力,加强朗读训练,深刻体会人物情感,采用对话与交流的方式,通过师生的互相交流碰撞、相互启

迪,让重点句子的内涵留在学生的心田,使伟人形象屹立在学生心中。
二是以读促悟,读中带悟。在反复读中、想象品读中、师生引读、接读中,
体验毛主席情感的变化和情感和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三是及时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第一部分作者先抓住
了毛主席的吸烟的动作,再展开联想,最后又抓住了他的心理、语言和神态,表现悲痛之情。作者通过这些人物描写方法,把我们拉进毛主席的内心,感受他作为一个普通父亲无以名状的悲痛、以及常人的情感。第二部分抓住了毛主席的动作、神态、语言表现他面对责任时做出的艰难抉择、内心的矛盾。
备课时,我想既然课文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与毛主席有关,要体现毛泽东既平凡又不同凡响的人格魅力,就得让学生从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毛泽东的个人事迹和有关诗词入手,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是必须。这是了解创作背景、时代背景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课堂的高效,导入新课,以直观的形式,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孩子门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的录像,截取了《跨过鸭绿江》电影片段,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讲解时代背景,让学生走进文本。最后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缅怀革命英雄时的讲话,把课内与课外、与新时代有机衔接,升华主题,让学生明白,时代在前进,英雄精神永垂不朽、代代相传。
关于布置作业,推荐阅读一本书——《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读整本的书,扩展阅读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因此,作业不仅仅是做练习、做《优化》,课外阅读也很重要。阅读与文本内容有关的书,很重要。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答教师问
——开课后互动交流
问:这节课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答:回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孩子对句子的领悟进步很大。我们师生的朗读水平都有待提高,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下阶段我应多加强朗读训练。
其次,通过细节描写(神态、语言、动作)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博大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一大特点。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我觉得在这块的处理比较好,首先让学生找到这样的句子,前面已经有了读的基础,初步感受到了主席的情感,再理出这些句群,体会作者展现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学生就更容易接受。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毛主席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再回顾这节课的教学,学生有通过抓重点词--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描写,通过朗读体会感悟,体验主席情感变化,提高表达能力,加强朗读训练,深刻体会人物情感,学生理解了重点句子,伟人形象屹立在学生心中。
在课堂上,我努力落实第四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一是通过课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二是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扎实训练学生的感悟、表达能力。
当然,每一节课都是有遗憾的。如果现在我还要重上,我想我一定从学生熟知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入手,营造出学生对英烈们无限敬仰的情

感。让他们在敬仰中揣摸毛泽东同志的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伟人的博大胸怀如果有时间,我会在课堂上进行片段练笔,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在课堂上及时练笔,及时反馈,才会更有效地提高习作能力。问:课后问题,如何落实解决?

答:课后问题,非常重要。解决的方法,应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的可以课后去完成。课后问题有三个:分别写什么?是关于内容的理解。体会内心世界,课堂交流品读中,指导有感情朗读,培养了朗读理解能力。对诗句的理解,也让学生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表达理解。
问:请问,你是如何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
答:2019年【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而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因此,如果课堂上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安排一个片段练习,我会把阅读与作文指导联系起来,让学生课内运用作者的方法来写一写主席在这天晚上的一系列表现。因为课文最后写道“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泪水打湿的枕巾”。我们可以引领学生想象:当你读到电文稿下是泪水打湿的忱巾,请展开想象,想象那个不眠的夜晚,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在课堂上及时练

笔,及时反馈,才会更有效地提高习作能力。
本来有安排片段动笔,但时间不够。有些遗憾。
问: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习作能力?
答:结合课文教学,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建议。
在两个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在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后,在交流汇报中,引导学生通过读毛泽东同志的心理活动有关语句,体会他矛盾而又艰难的心路历程。通过抓重点词“默默吸烟、不由自主站、望等的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描写,通过朗读体会感悟,体验主席情感变化,提高表达能力,加强朗读训练,深刻体会人物情感,采用对话与交流的方式,通过师生的互相交流碰撞、相互启迪,让重点句子的内涵留在学生的心田,使伟人形象屹立在学生心中。
二是以读促悟,读中带悟。在反复读中、想象品读中、师生引读、接读中,
体验毛主席情感的变化和情感和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从课文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如何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的变化,怎样表示人物性格描写,在本文中我们可略见一斑。如: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哀,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身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在进行人物刻画时,我们总是要求学生不要忽略细节描写,其实就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内心世界的外在流露,课下无妨让学生进行一下小练笔,写一些人物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c0031c8be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2b.html

《【原创】教学反思、回答《青山处处埋忠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