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心整理)小学“变废为宝”主题班会

发布时间:2019-08-16 00:53: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变废为宝”主题班会

知识目标:

1.用废字组词,并理解它的含义。

2.知道废品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种,了解哪些废品可以回收再利用。

3.发挥想象变废为宝。

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2.在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杜绝浪费的习惯。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知识技能:

1.学会收集整理材料。

2.提高学生亲自动手能力及开动脑筋发明制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用废品制作的手工制品。

设计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是个什么字啊?生答:废。

2、那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字组成词语呢?

(生:废物、废品、废纸、废铁、废话)

3、同学们的词汇可真不少,那你能说一下这个“废”字的含义吗?

(生:丢弃不用的,没有用处的)(失去原有效用的东西)

4、它们真的没有作用了吗,带着问题我们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

1、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出示课件)

师:通过观察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盛废品的垃圾箱,有两个,一个是可回收的,一个是不可回收的

师:为什么要分开,谁能说说?

生答

师: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丢弃的废品,有一部分还能够再回收利用,对不对?生答

师板书:废品不可回收

可回收

3、大家想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废品哪些是可以回收的?

生答师板书

可回收废纸(纸箱)

废铁(铁丝、铁条)

废塑料(泡沫、矿泉水瓶,饮料瓶)

废铝(易拉罐)

废玻璃(酒瓶)

4、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大屏幕(出示课件)

师:看到这里,我们大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不要把可回收的废品放到不可回收箱里

师:不错,本来啊,矿泉水瓶还想再为大家做点贡献呢,结果因为你放错了,结果就把它丢弃了,它才伤心的哭了,为了环保节约,我们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5、刚才我们大家都说了有哪些废品可以回收再利用,那现在我们大家能不能动动脑筋,想想主意,用这些可以回收的废品制作成我们生活中能够用到的物品,变废为宝呢?

师板书课题:《变废为宝》

6、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

生答用易拉罐制作烟灰缸、用报纸作小衣服、用挂历做成珠帘用塑料袋做裙子

师:老师的这条裙子美不美?

生答

师:有没有哪位学生可以上台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啊?

生上台展示

师:大家说她表演的好不好?

生答

师:既然她表演的这么好,大家给她鼓励一下好不好?

生答

生:用塑料瓶作花篮

师:这个老师也会做,看着,我要大显身手了。操作。大家给评价一下,这个花篮,老师做得怎么样?

生答

师:大家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不过啊,我相信同学们能够做出更漂亮、更精致的作品,有没有这个信心啊?

生:有

师:大家表一下决心好不好?

分组呼口号

7、下面时间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小组要制作什么东西,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8、分小组说一下自己小组的想法

9、根据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制作自己小组的活动计划。

师从旁辅导

10、各小组上台展示

三、总结

刚才各小组说得都不错,课后大家就根据分工,分别去找材料,然后分类整理,小组成员合作制作作品,到时我们大家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作品更好。

《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8页例5,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我对我班学生也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我班有13名学生,人数不多,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掌握简单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 类应用题。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重点;把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五.本节的教法和学法:

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

1.观察发现法,通过观察电脑课件的演示,突出单位“1”这一重要知识点。

2.动手操作法,通过动手画线段图,感受文字与图形的转化统一。

3.尝试发现法,让学生尝试自己画,自己去列式,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4.最后运用概括总结法让学生概括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流程

依据本节课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围绕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程序安排如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说”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我们身体由什么组成的?”学生交流汇报,然后紧接着向学生交待:我们身体里最重要的组成成分是水,很自然地引入到例题的情境中来。

第二环节:帮助学生“悟”解决第一个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分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1.理解题意,找出单位“1”的量。

2.回忆分数乘法画线段的方法,尝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尝试列出量关系式。

4.根据等量关系式尝试列试解答。

以上四个步骤都是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前提下,然后指名汇报,同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出完整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

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如果说解决第一个问题由教师的扶到学生的悟,那么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完全做到放,让学生通过自己刚才的发现,独立去完成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发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这样的学习方式出现在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个体人格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第三环节:组织学生“用”

本节练习我以“智慧屋”的形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呈现了我精心设计的,层次不同的,由浅入深的四个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学生在以上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已初步建立把文字转化成图形的思想方法,这几道题的设计目的是给学生提供难易适宜的思考空间,让每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

第四环节:指导学生“想”

这是全课的总结,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用“难、比较难;容易,比较容易”等词语来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进行自我评价,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回忆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再次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在本节课结束前,我还安排了一定的作业时间,既当堂检验了教学效果,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并在作业时,我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辅导,让后进生对知识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既概括了本课的知识要点,又做到了结构清晰,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

数学广角——优化

教材分析

1.教材由一个生活情境来引出问题,并给出沏茶的各项工序及所需的时间。这些工序有先后顺序,有些顺序可以改变,有些不能改变。如洗茶壶、接水、烧水、沏茶顺序不能改变。但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在烧水的时候可以洗茶杯、找茶叶等,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这里的方案可以多样化,但最终要实现最优化。教材这里用流程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来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中找出最优的方案。这里重点要突出优化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体会优化的作用。教材通过烙饼问题:怎样烙最省时间让学生体会优化理论。教材给出不同的方案,学生通过计算和讨论,找出最优的方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硬币等物品来摆一摆、试一试,记录下结果,通过操作来发现。解决烙三个饼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扩展到4个、5个……10,让学生探索奇数个饼和偶数个饼的烙饼方案有什么规律,实际也是一种化归的思想。

2.优化思想也就是运筹思想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运用了,比如战国时期的“田忌赛马”就是对策论的应用。对策论是优化的一种,它研究的是竞争的双方采取怎样的策略能战胜对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育比赛中像乒乓球团体赛时,如何安排选手的上场顺序,就要用到对策论的方法。教材由“田忌赛马”的故事来引入对策论的应用问题,这个故事学生都听过,但并不是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的,这里就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教材利用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或经典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由于这些思想方法比较抽象,必须借助一些具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这些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典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只要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学生一看到问题就都能从优化的角度给出最优的方案。另外老师在教学中也不要使用运筹、优化和对策论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课时安排

1 烧水问题..........................................................1课时

2 烙饼问题..........................................................1课时

3 田忌赛马问题......................................................1课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c27b63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c3.html

《(最新精心整理)小学“变废为宝”主题班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