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 - 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9-06-20 19:15: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ロ,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ロ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不独其子 4)货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如外人 事无大小,以咨之

C.矜、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 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行也 长跪而谢

3.翻译下面句子。

1)黄发垂,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阅读下文,回答间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知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紫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

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火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怒己,曰奉壹。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接,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姚《(游眉笔泉记》节选)

【注释】①霁:天放晴。②漎(chóng):流水声。③巂(guī规):鸟名,即子规,杜鹃鸟。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⑦沜(pàn):同“泮”,半月形的水池。何文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姜(jiāng)坞先生”指姚范。⑨就:完成。卒;同“猝”,突然。

1.请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水尤清冽 2)乃记之而

3)被而 4客九人饮于是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翼乎临于溪右。

4.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

5.【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文,回答同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已而夕旧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需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客,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国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同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2)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练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4)请其本(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3.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甲】主要写的是

【乙】主要写的是

4.这两个语段绕一个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两段文字中的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久雨巫山暗,新睛锦绣文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额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タ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释】①选自《诗经・王风》。②埘(shí):在墙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③如之何:如何。④佸(huó):相会,到。⑤桀(jié):鸡栖的木架。⑥括:来到。苟:诚,犹如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df3cf8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10.html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 - 古诗文阅读(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