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图册 - 地球与地图

发布时间:2019-11-05 19:41: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常见矿产 常见工业门类

  常见农作物 常见气候类型



太阳系

天体系统 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 银河系正视图

太阳系模式图

2006824日,北京时间晚920分。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五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确认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行星新定义:一是必须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按这样的划分,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八颗。

读图记要

宇宙中的天体

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即天体组成的。按天体的体积、质量、温度、成分、形态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它们划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等。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质量比太阳小,本身不发可见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会产生“流星雨”。

彗星是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并在各自的位置上不停地高速运动着。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地球是存在生命的行星。

人造天体是人类探测宇宙的工具。

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太阳、八颗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及星际物质组成。

太阳

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是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辐射能量。太阳辐射以短波辐射为主,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的圈层结构 由内向外亮度逐渐降低,温度不断升高,厚度逐步加大。

八颗行星

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 八颗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颗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轨道成椭圆形;倾角相差不大,近乎在同一平面;自转、公转周期各不相同;水星、金星没有卫星。

记住八颗行星的位置关系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局限于太阳系的宇宙观

中国西周时期的“盖天说”;

东汉张衡的“浑天说”;

古希腊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

波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英国牛顿的“万有引力说”。

20世纪后现代宇宙学

目前影响最大的是“大爆炸宇宙学说”。

人类对空间的探索

1957年人类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苏联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太空,到2003年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成功进入太空,人类对太空进行了多次成功的探索。应了解并掌握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记。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读图记要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日冕太阳风极光、磁暴等

色球耀斑日珥无线电通信、短中波中断

光球黑子可能影响气候等

太阳活动以黑子和耀斑为主,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地月系运动 月相的成因 潮汐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读图记要

太阳与地球的比较

太阳的几个数据

半径

万千米

体积

质量

表面重力加速度厘米/

平均密度/厘米

太阳是地球的倍数

万倍

万倍

万倍

地球

地球的形态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地球仪是便于人们认识地球的地理

地球大小的数据 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上适于生物生存的条件 地球在太阳系中“恰当”的位置,地球自身的体积、结构和运动等特点的“巧妙”组合,利于生物的形成和发展。

外部条件:

①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稳定的光照地球能量的源泉

内部条件:

①适中的日地距离产生液态水

②适中的体积、质量地球表面存在

③地球磁场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月球

地球唯一的卫星。月球自身不发光 全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中国古代记时常用月相。月球上有几百万吨的,能为人类提供上万年的能源。

了解人类的探月工程。

日食和月食

熟悉发生日食或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

潮汐

潮汐是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和地球运动造成的。熟悉潮汐与月相(即日期)的关系。



地图

经纬网 经度和纬度

高、中、低纬的划分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各划分为低纬度,有回归线通过;为中纬度;为高纬度,有极圈通过。北纬度用代表,南纬度用代表。

读图记要

经线和纬线的比较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指定方向

南北

东西

长度

相等

不等(赤道最长,越往两极越短)

形状

一条经线为弧线,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圆

各自成圆

相互关系

会聚两极点

相互平行

注意:经度的距离是截在纬线上的,由于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所以在不同纬线上每的经线距离是不相等的,在赤道上经度的约为千米。

纬度的距离是截在经线上的,由于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所以纬度每的距离都相等,约为千米。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读图记要

经纬度的判读

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自西向东),数值增加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伸出右手大拇指指向北,其余四指并拢回握,“回握”方向若是东经度,则数值增加;“回握”方向若是西经度。则数值减小。

常见地图经纬度的判读方法

判读地图上的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以指向标定方向。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定方向。

②根据经纬度或特殊经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线判读数值,并确定在哪个半球的经纬度。

“抽象”地图经纬度的判读方法

这种地图基本上是非常简约的半球图:

①确定是哪个半球的,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定;

②找出特殊经纬线,判读经纬网格的差值;

③利用左面的三幅示意图进行判读;

④检验数值“合拢”,不要被半球图的“边缘线”所迷惑。

地图比例尺

地图上比例尺愈小,则同等大小的地图图幅所表示的范围愈大,而表示内容愈概略。

会三种比例尺之间的换算和改写,书写要规范。

地图图例

图例是一系列用以代表地面上各种天然或人工景物的符号。

熟悉常见图例符号。

会根据人们对色彩和事物象形的“习性”认识,设计图例。



地球运动

黄赤交角示意图 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球公转近远日点

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春分日(321日前后)直射赤道;夏至日(6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923日前后)直射赤道;冬至日(12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次年春分日(321日前后)直射赤道。完成一个周年的回归运动。

晨线和昏线

地球自转经过此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反之为昏线。晨昏圈是平分地球的大圆,任何时间它都平分地球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纬线(圈)之间关系示意

1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得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纬线(圈)之间的夹角随之发生变化。

2.晨昏线(圈)与经线(圈)之间的夹角在之间变化,该角度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3晨昏线(圈)与纬线(圈)之间的夹角在之间变化,该角度的大小决定了极昼和极夜的纬度范围。

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北半球四季划分示意图



地球上的五带

读图记要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阳光照射示意

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线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线



昼长随时间的变化线 昼长随纬度的变化线

太阳日和恒星日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地球自转惯性离心力

地球自转方向 地球自转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世界时区的划分 国际日界线

两种日界线区别示意图

附表:

人为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0点线)

界线

日界线经线附近,是固定不变的

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

钟点

钟点不固定,从024

钟点固定,0点或24

日期

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

日界线的西侧,为新的一天

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

日界线的西侧,为旧的一天

①国际上规定,以经线作为“国际日界线”简称“日界线”。

②“国际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开始和旧的一天的终结。

③由东12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要减去一天;由西12区向西进入东12区,日期要加上一天。

④实际上的“日界线”并不与经线完全重合,而是有几处折曲。

读图记要

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此图为以北半球为例的示意图。假定地球不自转,物体沿经线自南向北作水平运动(即自),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顺着经线到达点。但是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当物体从点向点进发时,经线的空间位置移到,而这个运动着的物体并不能到达点,而是到达点,这是由于处的自转线速度大而处的自转线速度小,因惯性作用,由点出发的物体保持处的自转线速度向北进行,于是就到达点,这样,因此,当观察者面向运动方向时,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偏转。

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移示意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我们可以用右手代表北半球,左手代表南半球。掌心向上,大拇指张开约角,四指对准原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便是物体的偏转方向。

地转偏向力对河岸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

运动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公转

自西向东

1恒星年=3656小时910

近日点大,远日点小,平均约101天。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平均约30千米/秒。

造成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自转

自西向东

1恒星日=23小时564

除两极外各地相同,大约/每小时。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产生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移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产生昼夜更替;

产生不同的地方时;

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产生偏转;

使地球变成一个椭球体。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季节更替;

五带。

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晨昏线分析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两天地球上各地昼夜平分。

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离北回归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北极圈内极昼,南半球各地夜最长,南极圈内极夜。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离南回归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南极圈内极昼,北半球各地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地球自转与公转联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f1bc62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e.html

《高中地理图册 - 地球与地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