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散文阅读解析版)

发布时间:2020-04-22 16:53: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天津高考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21分)

进入

朱以撒

院子里有一棵朴树,明显是从什么地方移植过来的,已经显出了苍老之相。为了防止倒伏,工人们在树干上钉了许多大钉子,以便木桩撑住。几次下来,一个树干就集中了不少锋利的钉子。早先叫了工人来拔过一次钉子,无奈扎得太深,有一枚钉子的头拔了出来,身子却永远留下里边。这让我很不舒服。一日,见到一架木梯,便找来一把羊角锤,一把老虎钳,由自己来处理钉子问题。当几枚钉子成功地取出,听着从高处扔下来时发出清脆的声响,使我从摇摇晃晃的木梯下到地面时,有了满心欢喜。如果不是一个人感同身受觉得疼痛,对一棵树表示怜悯,那么这棵朴树至死都是身怀钉子。一棵有能力长到摩天的大树,对于扎入体内的钉子,居然无能为力,只能逐渐地壮大,使钉子越发渺小。

钉子是最易于进入对方内部的一种物质,它的尖锐、坚硬,一有来自外在的力量,就突兀而起,紧紧咬住一个地方不放,而要拔出来又特别困难。也许那个钉钉子的人也觉得不妥,想着日后要把它拔出来,但时日一过,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今日的木匠已经不是鲁班的传人了,他们荒疏了榫卯的组合功夫,而借助于钉子。打钉机一梭子过去,木板已相拥在一起,这使真的加快了工作进度。早先请一个木匠到家,管他吃住,把一些曲里拐弯歪瓜裂枣般的木头疙瘩扔给他,让他做这个做那个。木匠不吝惜汗水,却吝惜一枚小小的钉子,又是锯又是刨,又是凿孔,又是做榫头,一个进入,一个含纳,严丝合缝,然后才像庖丁解牛后那般,轻松地坐下,卷一支烟,吸着。

钉子是机械的产物,各种形式的钉子天文数字一般地生产,天文数字一般的房屋正在装修,如果像旧日木匠那般,速度会慢得让人受不了——尽管慢生活会使人放松,但是慢到做了两年还没完结,就会让人怀疑慢生活的合理性。现在参观一些古建筑,讲解员说木料的组合找不出一枚钉子,参观者并不为之感动,更不以为榫卯组合是一门艺术。如此,钉子的盛世就到来了。

越来越多的人用钉子——一枚小小的钉子居然有如此大的力量,它的身体钻入墙里,仅仅露出一个头,就可以挂一个沉沉的镜框,或者一袋重物。一堵墙就是一个储存器。钉子不占地面,又远离了地面的潮湿,使人觉得再方便、巧妙不过。人们会根据物的重量来选择钉子的承受度。粗细和长短是有比例的,各有不同的功能。会用钉子的人,分寸感很强,否则,不是太长打穿,就是太短不起作用。那时每家都有一把羊角锤,正面打进去,反面拔出来。当人们举起锤子时,钉子的价值就产生了。

和钉子不同的是螺丝钉,它不是直接进入的,往往借助螺丝刀,螺旋式地进入。与普通钉子不同,它以慢速度挤入,更坚韧有力,更有耐性,绝不迁移。慢在这个时候显示出了力量,如同一个人徐缓中进展的人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螺丝钉被赋予革命性的含意——每个人都是渺小之至的,但钉在一处就可以产生作用,其中就含有特定的意味。我几十年间服务于一个单位,不生游移之心。其中也受到了这一理论的影响,它肯定了这个职业的价值,自行其道,是很有乐趣的。如今,时时匆匆,把这种观念吹老了,更多的人反螺丝钉的固定而行,不断地弃旧迎新,哪一个槽口也不能留他太久。这也使他们充满探魅的活力,不断探索前路,体验新鲜,感受陌生,挑战角色,直到一把年龄,才乐意稍稍跓足。像孔夫子,五十多岁,历聘诸国十四年,皆在奔走中,直到六十八岁回到鲁国。此时,他坐了下来,捶着已不灵便的腿,不走了。那么,删《诗》、《书》,系《周易》,作《春秋》吧。

以前我觉得树木是大地的钉子。它的生长是天意的,也许是风把种子刮到这里,或者飞鸟把粪便中的种子排泄到那里。它们生长起来后,抽枝散叶越发茂盛,风雨是撼不动的。就算雷劈火烧,也是原地生原地死。后来我的想法变了——拔钉子的人来,先挖坑,接着动用吊车,即便一棵树再蟠龙奇崛,虬干坚实,也抵不过吊臂的伟力,有如旱地拔葱,那些隐秘的地下根须,带着泥块,裸露在眼前。此时,任由人去摆弄了。

当然,大地最大的钉子是建筑,无数的水泥桩钉入地下,几十米,几百米,许多高层在这些桩上矗立起来,可扪星月。这些巨大的钉子展示了一个城市的繁华,人居其中感受到它的富足,还有拥挤、嘈杂,尤其是它的坚硬,使城市的柔和大为削弱,婉曲不再。人们在坚硬中生,坚硬中长、长居,已成了必然,就是见了电梯作垂直起降的坚硬气味,也习以为常。外出,到偏僻山乡欣赏老房子,全木质结构,气息安和,让人觉得和祖先近了,说好啊好啊。可是黄昏来了,回去的心就急切起来,没有人愿意住下,觉得还是城里的坚硬更让人快活。

我少年时,脚板被钉子扎过。当时没有穿鞋,光着脚到处奔跑,有时被锈蚀的钉子扎了,更多的时候是被到处疯长的植物刺痛的,奔跑时一脚踩下,尖锐的刺立即进入皮囊。人顿时哭叫起来。时至今日,有时手不经意抚过,里边一阵痛楚。不由得想到立足的大地,有多少坚硬的钉子正在深深地钉进去,又有多少钉子,正在拔出来。夜静更深,万籁阒寂之际,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声音。

(选自《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一自然段,既照应标题,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B.文章写为朴树取出钉子,主要目的是表现作者的怜悯。

C.在大多数人眼里,榫卯工艺已经跟不上现代生活的节奏。

D.文章有四处使用破折号,其作用都是突出语意的转折。

E.作为文章的线索,“钉子”引发了作者丰富的联想。

【解析】选BDB项,“主要目的是表现作者的怜悯”错,主要目的是表现钉子尖锐、尖硬,容易进入对方内部。D项,“其作用都是突出语意的转折”错,第一处是语意的转折,后三处都是解释说明。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答:

答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动作描写),(1分)表现木匠工作的细致,对榫卯组合技术的娴熟,(1分)表达了木匠对自己技艺的自得,(1分)以及作者对木匠技艺的赞赏。(1分)

3.写出螺丝钉“革命性含义”的具体内容。(3分)

答:

答案:人很渺小,但只要不急躁,(1分)坚韧有力,有耐性,绝不迁移,(1分)就有价值。(1分)

4.作者写孔子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4分)

答:

答案:写孔夫子在周游列国奔走之后,删《诗》《书》,系《周易》,作《春秋》,是为了说明人不一定像螺丝钉一样,仅仅钉在一处,(2分)也不妨体验新鲜,不断地弃旧迎新。(2分)

5.请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意蕴。(6分)

答:

答案:通过评述现代木匠用钉子替代榫卯结构的现象,表达对传统手工技艺没落的伤感。通过对树木疼痛的感同身受的描写,表达对自然遭受人类伤害行为的同情,和人类破坏自然的不满。通过现实生活中人们身心不一的表现,表达作者对朴素简单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对非自然的城市生活的排斥和回归生命本身的反省与思考。(每点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f23616b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a.html

《2020年天津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散文阅读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