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上古诗词鉴赏汇总(列表)

发布时间:2019-10-24 09:14: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 诗 词 鉴 赏

一. 读诗的基本方法

1.看题目:辨题材

2. 看作者:了解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作者经历、风格

3.看注释:作者、背景、字词

4.看意象:题材、情感

5.看重点词:出题方向

二.常见意象汇总

月亮---代表思乡之情,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杨柳---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松、菊、梅---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

登高、凭栏---多传达想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梧桐、萍、芭蕉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

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的郁郁不得志。

鸦、杜鹃、猿、蝉---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鸿、雁、青鸟、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三.分析意境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和情调。它包括景、情、境(景物所营造的氛围)三个方面。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3形象的意义---情感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拨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五.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已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昌齡的《出塞》表现了将士们忠心报国,献身边疆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角,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绵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9.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10.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11.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风波

古诗中常见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

古诗常见题材

1咏史诗

特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

情感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

抒发昔胜今衰的感概,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诗名

诗句

手法

情感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叙述

“自将磨洗”“认”显示出诗人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

反说其事

诗人认为周瑜取胜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特别是有孙权的信任,字里行间有对周瑜的一丝不屑和嘲讽,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2咏物诗

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往往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方法上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方法: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3.写景(山水田园诗)

特点:山水诗以描写自然山水、自然风景为主,表达诗人对山水的鉴赏审美。田园诗多以农村景物、田间劳作、农民、渔夫、牧人等的劳动为题材。常常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白描、衬托手法

情感

描绘山川美景,抒发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喜爱赞颂和喜悦之情,表达对美景的陶醉留恋、流连忘返。

表达归隐田园、渴望退隐、热爱田园生活,寄情山水

厌弃官场黑暗、向往自由,表现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诗名

诗句

内容

情感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词人在短浆轻舟的节律中,充分领略到西湖的美好:春水碧绿,流传绵延;长堤芳草,笙歌隐现;水面无风,光滑如镜;船动不觉,沙鸟惊飞。

在这湖光波影中,词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融为一体。动静相随,人禽互窥,如梦如幻,令人陶醉流连。

可以感受到作者当年美好的心境、惬意的强怀。

感叹于作者细入毫芒的观察力和写景的细腻。

诗名

诗句

画面

情感与写法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人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像解。

从大处落笔,交代游踪,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莺和燕,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一个是早莺,一个是新燕,都是早春景象。

“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尚是乍暖还寒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

都是早春景象,生机勃勃。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写花和草,是植物。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

“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行不足”说明余兴未阑。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

诗名

诗句

内容

情感与写法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身处“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的追问下去,颇有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

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了全篇的淡泊、闲适的情感基调。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见”写无意看山,山却进入了眼帘

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抒发了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连飞鸟都知道归林,人为什么还要留在官场上呢?抒发了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真意”自然的意趣。

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诗名

内容

欣赏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了人物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其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猎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得禽鸟归来。

颔联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颈联写人、写动态、近景。这些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喜悦,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在这田园的生活中,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很陌生,使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首尾呼应,抒发情感

王绩的归隐,不如陶渊明那么彻底,不能“忘怀得失”;对田园生活,也不如陶渊明那么热爱,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

4.战争诗(边塞征戍诗)

(1)基本主题:

杀敌立功的豪情;报效祖国(舍身保国)的决心;前线大捷的欢欣;山河沦丧的痛苦;

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久居边关的乡愁;思妇忧亲之苦;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诗名

诗句

画面

特点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傍晚,边塞上号角长鸣,声音震天动地战斗正在进行,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进,步步进逼;守军士气高昂,顽强抵抗,战斗从白天进行到黄昏,在晚霞映照下,大块大块鲜红的血迹,凝结在大地上。

“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鼓角齐鸣,杀生干云,战争是残酷的。“秋色”又是美丽,将反差极大之事凝于一句,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雄浑壮烈之美。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

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易水”正是燕、赵慷慨悲歌之地。再加上“鼓寒”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

诗句

手法

情感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又切合古人“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

抒发了舍身保国之情。

诗名

诗句

内容

欣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交代事件和事由。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表现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抒发内心感受。自己像“征蓬”随风飘出汉塞,又恰似“归雁”进入胡天。

传达出了漂泊不定的内心感受。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茫茫沙漠,烽火台上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期间,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那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更衬托大漠之苍茫。

境界阔大,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称为“千古奇观”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与首联呼应,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遇见前线统帅,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军正在前线呢。

诗人情绪高涨起来了,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感慨。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2)意象大漠、烽烟、黄沙、风雪、长城、关山、明月、羌笛、刁斗、瀚海、楼兰、单于等。

(3)景物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4)常用典故

李广的典故: 李广,汉朝大将,善骑射,在历次战斗中,勇猛杀敌,屡立战功。被称为“飞将军”,后成为建功立业、英勇杀敌的代称。

燕然的典故: 燕然:山名。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玉门关的典故:代指边关

楼兰的典故: 边境之敌

塞上长城的典故:代指戍守边疆的爱国将领

5羁旅怀人诗

内容特点: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生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等),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

多用意象“鸿雁、西楼、高楼、故园、落日、冷月等意象

主题情感

1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2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绵绵乡愁以及对亲人的眷恋与思念。

3 抒发谪居他乡,不被朝廷信任,郁郁不得志的幽怨之情

4 凝聚人生感概,流年易逝的苦闷

思乡的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诗名

诗句

内容

欣赏

《黄鹤楼》

崔浩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写现在的鹤去楼空,黄鹤飞走了,“一去不复返”,诗人似在极目远眺,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漂浮的白云,这些白云都是这样悠悠闲闲地浮动着。

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两个“空” 字写出了诗人的落寞、孤独和怅惘之吊古伤今的感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州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不觉已是傍晚。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白日里可一望千里,历历在目;但现在凝眸远望,已不知乡关何处。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惹动满怀愁绪。

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

5.闺怨诗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闺怨诗:

1 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

2 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3 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4 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

题名

诗句

《庭中

奇树》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写叶绿花盛。

本事春日佳景,但一人独赏,反动思念之情。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攀枝折花,欲寄远人。此花若能寄到,也是一种安慰。

此花若能寄到,也是安慰;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然天长地远,相思何处可达?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

愁绪百结,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此花虽美,不能相赠,有何可贵,不过更增添思念之苦罢了。

思念之苦

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值台,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6.送别诗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诗名

诗句

内容

欣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国游览。

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山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脱离群山的束缚,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州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写行舟观景时的感受。前句化静为动,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使景物富于动态。后面写江水仿佛流入辽远无际的荒原,显得视野辽阔,境界高远。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静观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明月映照下的夜景。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境;第二幅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第一幅写出江水与江上空气的澄净明澈。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

抒发了思乡之情。

7.爱情诗

内容和情感

1 爱情的坚定执著或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被弃的怨情

借男女之依恋来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或借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

常见意象: 红豆、 比翼鸟、连理枝、 磐石、蒲苇、比目鱼、青鸟

8.人生感慨

1 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 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

3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

5 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

6 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

7 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诗名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何种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一个“归”字,好像她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千辛万苦又回到天帝的身边。

不仅回到了“帝所”,还听到天帝对她讲话,关心她要回到哪里去,多少心愿,终于得到诉说的机会。

这大概是她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潜意识促成的吧。

自然引出下阙。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所走的路很漫长、天色却已黄昏,前程遥远,难以到达。

一个“嗟”字生动传达出了作者对日暮路远的叹息。

这一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个弱女子,能有什么作为呢?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这一句有怨嗟,有感慨。

渔家傲

李清照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看,大风刮起来了,那搏击长空的大鹏正乘着风振翅高飞。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她大声疾呼:大风啊,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去吧

她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这正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正是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和向往。全诗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名

诗句

内容

情感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在明媚的春光里,诗人聆听新曲,品尝美酒,过着优雅的生活。想到风物依然而时光飞逝,他不仅悄声暗问:“夕阳西下几时回”

面对眼前美景,一种由光阴流传,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惆怅也轻轻袭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既流露了对繁华易尽的“无可奈何”,也传达出看见旧时重来的欣喜

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透漏出某种哲理: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即使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但同时仍然会有新的美好的事物再现。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人独自徘徊,似赏景,亦似沉思。

诗名

诗句

写法

情感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对比手法,“山上松”和“谷中风”较量

衬托,“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

“一何”加以咏叹

赞美了松柏的劲拔。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

赞美松柏的“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一问一答

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质。

全诗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堂弟给予了无限的期望

9.民生疾苦

1 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2 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

诗名

诗句

内容

赏析

《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触目惊心呢!

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两种解释:一种是诗人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兵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慌马乱中如何度日,他怎么能不见花开落泪,闻鸟鸣而惊心呢?另一种移情于景,感时连花都落泪,恨别连鸟都惊心。

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其中“感时”承上,“恨别”启下。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烈,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

用“抵万金”来形容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见。

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悲己所致。

诗名

诗句

内容

情感与写法

相见欢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身处“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的追问下去,颇有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

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了全篇的淡泊、闲适的情感基调。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见”写无意看山,山却进入了眼帘

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抒发了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连飞鸟都知道归林,人为什么还要留在官场上呢?抒发了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真意”自然的意趣。

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诗名

诗句

内容

情感

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

千里殊风雨

开篇写自然现象

提醒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如实记录了百姓流离失所的困境:三国乱世,人民有家不能居,只好逃到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

慷慨激愤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

进一步抒发感慨,深化了主题。

10. 哲理诗

古代哲理诗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读哲理诗要注意:

1 注意形与神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

2 注意情与理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诗歌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

3 注意理与趣。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我们应在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艺术趣味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fca095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5.html

《部编八上古诗词鉴赏汇总(列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