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

发布时间:2020-08-01 03:10: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

朱婷婷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年(),期】2019(000)001

【总页数】1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世人也称其为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所创,此时苏轼正是因受到乌台诗案所牵连,而被贬居于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一职,且此时的苏轼已有47岁却遭遇了政治生涯上的重大变故,正是处于心中忧郁难消又无处诉说的情况,便在游览黄冈赤壁时有感而发,从而创作了这首词。

一、景物分析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开篇之中便向人们呈现出了一幅气势磅礴、雄浑壮丽的江景图,其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描写出了滚滚的江水向东翻涌流去的壮阔场景,不禁使人心神一荡,而接下来却写出了大浪淘沙一般将千古的风流人物都淘尽,便将人带入了另一场景之中,结合前文的江水及后面的人物,方可看出其中所描写的不仅仅是江水,而应是一种比喻,将江水比作了时光,其代表的是历史的长河。在接下来的词句之中,便写到了苏轼立于赤壁一旁所见到的景物,其中对景物描写的词句便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其中所描绘出的场景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高耸入云天的乱石,是对形的描写,惊人的巨浪拍击着岸边,是对形与声的描写。而其中卷起千堆雪则采用了比喻的写法,用千堆雪的白色与飞扬,写出了浪花在岸边飞溅而出的景象。在这一句词之中,仅仅是短短的十三个字便包含了对静态、动态、声音、色彩及景象的描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词句变为活的,让读者感受到峰峦的高耸及在岸边飞溅而起的朵朵浪花,其中的每一个字都运用的恰到好处,使赤壁之景跃然纸上,沁入心间。

二、人物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之中,在对人物进行描写时,是着重于对三国时期周瑜的塑造,也因在赤壁边上,自然而然便能够联想到此,这从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之中便可看出。在词中苏轼对于周瑜的描写,是以历史史实作为创作的基础,经过反复的琢磨仅仅用简单的素材,便将人物的个性凸显出来,使周瑜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出现在读者的脑海之中。其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字公瑾,其在建安三年被授予建威中郎将一职,与孙策一同攻打皖城,并于战役胜利后娶到有名的美女小乔。而在赤壁这一地点之下,联想到赤壁之战,则发现赤壁战起时小乔已经嫁与周瑜十年之久,用小乔初嫁了来形容则明显不符,然而经过仔细的分析便可发现,苏轼是以年轻貌美时的小乔来衬托出周瑜的年轻潇洒,使人深感羡慕,加之赤壁之战的胜利,使得东吴大败曹军占据江东,一片大好的形势,使人更能感受得到周瑜的年少有为,也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的清晰。此外,从这两句描写人物的此中来看,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则是对周瑜仪容装束的刻画,体现出其在战役之中胸有成竹的洒脱形象,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则是对战役情况的形象描写,凸显了曹军溃败迅速的场景,更进一步向读者呈现了周瑜的胜利,使人物的形象及整体的故事场景更加丰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0b74d76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3.html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