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10-06 23:24: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春节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20xx年春节期间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形式,询问长辈。

2、跟爷爷奶奶准备、干活,亲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3、查阅资料,了解春节习俗。

四、调查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爷爷早早把我叫起来,我们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彻底清扫一遍。我问爷爷这时打扫有什么讲究呢?

爷爷告诉我说: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再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爷爷忙着贴春联和福。

“爷爷,‘福’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哈哈,这是因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爷爷,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你呀应该多读书了,等会儿我给你一本书,你自己好好!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春节贴“福”,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点心应有尽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奶奶说,你这孩子,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还要守岁呢!

“守岁什么意思?快给我说说。”

爸爸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我们有说有笑的吃着年夜饭。“妈妈,苹果我们总吃,今晚你怎么还摆一大盘呢?”“这你不懂了吧,这叫作‘平平安安’这桌上的瓜果可都有说法”。

“年夜饭这么有讲究?”我缠着奶奶给我说道说道。

原来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现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看晚会,谈笑畅叙。

4、放爆竹

12点的钟声刚敲响,爸爸就去点响了鞭炮,“啪”“啪”……声音真大,我赶紧捂住了耳朵。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制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炮,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声总是连绵不断。

5、拜年

初一那天,我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妈妈、奶奶也打扮得整整齐齐,我们出去拜年了。我之所以这么积极早起,是因为这一天我会收到好多的压岁钱。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了拜年的许多知识。新年的初一,人们穿戴整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五、调查结论

我们中国春节的这些习俗,其实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关于春节的调查报告春节的调查报告

一、 办年货

1. 调查地点:家里

2. 调查内容:特色年货

灌香肠了!妈妈先准备了薄如蝉翼的小肠皮,再把猪肉切碎。接着就是靠真本事的时候了:妈妈在碎猪肉里掺上盐、味精、料酒和各种调味品,再搅拌着。然后用灌香肠的专用工具,在小的那头套上小肠皮,大的那头往里面加上猪肉。这个工艺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用力均匀,用料均匀,这样子做起来的香肠才好看。

香肠做好了!看着这红白相间的精美的香肠,我谗得直流口水!

二、送年礼

1 调查地点:小姑家

2 调查内容:小屋面貌

一大早,妈妈就拉着我起床,说是要去小姑家拜年。我兴高采烈地,恨不得立即就坐飞机去小姑家。

妈妈把饼干和牛奶等礼品放在车踏板上。不一会儿,就到了小姑家。我乐呵呵地想:小姑看见我和妈妈来她家,肯定会吓一跳吧!“叮咚——叮咚——”一阵门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小姑打开大门,定睛一瞧:是我和妈妈,果然顿时怔住了,30秒过后,才反应过来。连忙叫我们两个人进门,还边走边“责怪”:来我家怎么也不通知一声?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我和妈妈只能在后面偷笑。

进了屋,妈妈叫我把“年礼”拿出来,送给表弟。弟弟傻笑着,开心地把我拉回房间吃饼干去了。妈妈也和姑姑互报祝福。整个小屋里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我们被幸福包围着。

再来看看这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不豪华但令人心情愉悦;桌子上换上了新的桌布,冰箱里买了好多蔬菜水果……一切都意味着:新的一年来临,我们要焕发新的活力!

三、 美化居室

1 调查地点:我家

2 调查内容:卫生工作

新的一年又向我们招手了,除了买年礼、办年货,是不是应该做一做卫生来迎接新年呢?

光说不做假把式,我们一家三口立刻“武装”起来了:妈妈穿着围裙,拿着【威猛先生】——她的工作是打扫厨房和卫生间;爸爸左手拿拖把,右手拿扫帚——他负责客厅及阳台;我则手提水桶,准备抹布—&mdash

;因为我的管辖区是两间卧室。

“滴答——滴答——”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三个人脸上沾满了汗珠,但各自的“包干区域”也差不多可以收工了。看:窗台上一尘不染;地面几乎是一面光滑的明镜子一样;桌面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就连客厅的两盆幸福树也被我们把上面的枯枝剪掉了……真是费了不少力气!不过现在看着这屋子里窗明几净、清清爽爽,心情便跟着舒畅起来了。

是什么让我们挥洒汗水,辛苦劳动呢?我想是新春的动力,要我们改头换面。春节,我们将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它

小学生“春节的习俗”调查报告春节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春节期间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形式,询问长辈。

2、跟爷爷奶奶准备、干活,亲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3、查阅资料,了解春节习俗。

四、调查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爷爷早早把我叫起来,我们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彻底清扫一遍。我问爷爷这时打扫有什么讲究呢?

爷爷告诉我说: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再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爷爷忙着贴春联和福。

“爷爷,‘福’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哈哈,这是因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爷爷,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你呀应该多读书了,等会儿我给你一本书,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春节贴“福”,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点心应有尽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奶奶说,你这孩子,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还要守岁呢!

“守岁什么意思?快给我说说。”

爸爸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我们有说有笑的吃着年夜饭。“妈妈,苹果我们总吃,今晚你怎么还摆一大盘呢?”“这你不懂了吧,这叫作‘平平安安’这桌上的瓜果可都有说法”。

“年夜饭这么有讲究?”我缠着奶奶给我说道说道。

原来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现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看晚会,谈笑畅叙。

4、放爆竹

12点的钟声刚敲响,爸爸就去点响了鞭炮,“啪”“啪”……声音真大,我赶紧捂住了耳朵。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制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炮,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声总是连绵不断。

5、拜年

初一那天,我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妈妈、奶奶也打扮得整整齐齐,我们出去拜年了。我之所以这么积极早起,是因为这一天我会收到好多的压岁钱。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了拜年的许多知识。新年的初一,人们穿戴整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五、调查结论

我们中国春节的这些习俗,其实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0cd2cd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0d.html

《春节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