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论文《遍地风流》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6-25 00:44: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遍地风流》读后感

在本次的课程论文之前并没有阅读过《遍地风流》这本书,只因在80篇参考阅读书目中多看了这个书名一眼,便觉得《遍地风流》这个书名虽然颇为不羁,却始终让我觉得其中必然大有值得品读的地方。先去了解了作者,阿城先生,原名钟阿城,籍贯重庆江津人,出生于北京,他是一个传奇人物。阿城十二三岁时遍览了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奥斯特洛夫斯基雨果等中外名家的著作,到了高一的时候恰逢“文革”被迫辍学,后来下放山西插队,并开始学画,然而为了到草原写生,到内蒙古插队,随后到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在云南期间结识画家范曾成莫逆之交。文革结束后经范曾推荐,《世界图书》破格录用阿城为编辑,1979年回北京。此后帮助其父钟惦裴撰写《电影美学》。钟阿城先生的处女座是《棋王》,曾获得“20世纪最好的华文100部小说等一系列荣誉,而其中包含3个中篇《棋王》、《树王》和《孩子王》,尤其是《孩子王》,曾被导演陈凯歌拍成电影,并且前往戛纳电影节参加竞赛单元角逐金棕榈。钟阿城先生还著有许多知名小说、散文和剧本等。剧本有画皮之阴阳法王《大明星》《月月》《大明星 棋王芙蓉镇《飓风行动 《孩子王》等。小说有《棋王、树王、孩子王》,和这次阅读的《遍地风流》,散文有《威尼斯日记》《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闲话闲说》,《常识与通识》等等。特别是《常识与通识》这本书,是他1987年至1993年的演讲稿的合集,主题是围绕中国世俗和中国小说进行的发挥,因为是演讲稿,所以现场感极强,在这本书的书背上是这样介绍钟阿城的,说他是不仅在小说上造诣极深,在随笔上的创作也是极品,特别是这样的一句话很诚实的描述了他,“在中国文字的运用上已臻化境,可谓是天生的文体家。”阿城先生的确是个奇人,中国文人大都刻板老实,厚的不仅是镜片,还有脸皮,虽开的起玩笑,却也不喜自谑,阿城先生却是个例外。例如,他说自己小时家穷,买不起书,总是到书店站着看,所以养成个驼背水蛇腰,是个腐朽文人的样子。又比如说到了美国,因为美国的书价实在太贵,所以只好拿着书在店里读,可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却没人欣赏,至少书店老板娘是不欣赏的,当时店里的老板娘是这样说的,大陆来的人最讨厌,买嘛买不起,都是站着看,而且特别爱看那种的。阿城也不气,毕竟也是事实,随机放下手中的《迷园》,倒也不忘端详老板娘两眼,“这老板娘一身上下剪裁合适,气色灵动,只是眼线描得稍重了。”可见阿城先生是个极其乐观的人。中国作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王安忆是这样评价阿城先生这个人的:“阿城是一个有清谈风格的人。现在作家里面其实很少有清谈风格的,生活很功用,但是他是有清谈风格的,他就觉得人生最大的享受就是在一起吃吃东西,海阔天空地聊天。法国人也有清谈风格。”

那么对钟阿城先生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下面要介绍的是《遍地风流》这本书以及我对这本书的一些感悟。《遍地风流》是在1999年出版的,其篇章分别有《遍地风流》、《彼时正年轻》和《杂色》三部分,虽然是1999年出版的书,但其实阿城先生在7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写这些文章了,由于散文当中包含着批判文革的内容,在当时不可以发表。但是,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时代因素和政治背景,阿城先生写出来的《遍地风流》才更加尖锐与更具激情,对文学真实性的追求和时代思想的压制和束缚造成的反差诞生了这本《遍地风流》。在《彼时正年轻》当中叙述的是红卫兵、知青生活等,而在《杂色》当中,写的是右派艺人、知识分子、复员军人等,涉猎文革的点点滴滴:上山下乡、接见、批斗等等。在书的一开头,有这样的一段话,“年轻的时候狂起来还算好看,25岁以后再狂,没人理了。孔子晚年有狂的时候,但他所处的时代年轻。”作者在这里写的这段话是为了表达一些感慨的,意思就是年轻时有年轻时的状态,年轻一过,即使你文学积累的再多,人生经验再丰富,辞藻再华丽,文字的表达发挥的再极致都好,都写不出那种感觉了。虽然我没有写过什么好文章,我也没有过25岁,但对于阿城先生这样的说法我是极为赞同的,就好比如说你知道一个婴儿是如何卖萌的,你也可以研究他的动作和表情,但无论你怎么模仿,你都不可能带给人婴儿的感觉这样的意思。又比如在开头还有这样的一句话,也是让我印象很深刻的,“青春这件事,多的是恶。这种恶,来源于青春是盲目的。”盲目的恶,即本能的散发,就好像老鼠的啃东西,狗见到人会吠。这样的话多是要上了年纪的人才能说出来的,他们有足够的经验,我们正年轻,即使正处在盲目的恶当中,也是浑然不觉的,不过我仍然很赞同阿城先生说的这一句话。但是,对每个人的青春来说,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善的,那就无所谓对他人来说是恶是善了,或许,我的这个观点也是盲目的恶吧。那么这本书第一部分是《遍地风流》,叙述的是一些山、草、马、鹰、雪山等等较为清新的意象,其中《溜索》这篇著名的文章就是出自这部分《遍地风流》,书中都是散文的形式,因此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不过倒也看的轻松,故事毫不相连,倒像是一直在拾掇不一样的果实,各种口味,其乐无穷。《溜索》讲的是生活在怒江岸边的一个马帮是怎样仅靠一条绳索横渡怒江的,一个个身体精壮的汉子毫无畏惧利用绳套划过怒江,然而,仿佛他们就是怒江的“弄绳儿”,然而牛马们早已屎尿尽泄,瘫软在地上半晌挪不动腿。阿城先生的描述是极具现场感的,看完这篇文章不比看到一部纪录片差。再到后面的部分吧,看到一篇是比较震撼的,这和刚刚开头所说的“盲目的恶”多少有点联系,题目是《春梦》,写的是一个叫安直的男孩在小学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同班的女生晓霞,后来安直度过了初中、高中,但对晓霞同学还是念念不忘,直到当上了红卫兵的安直同志在抓人的时候碰上了晓霞同志,在货车后边强奸她,后来被人发现了,然后晓霞同志就被打死了,罪名是“勾引腐化红卫兵”。看完这一篇我感触挺多的,在当时,盲目的恶是被提倡的,甚至说,盲目的恶就是正义,这简直让人心寒!在那个无法的年代,到底人们是跟随着什么的规律来贯彻自己的道义呢?

《满地风流》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当然这得益于阿城先生丰富的知识和极其形象的表述。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真的获益良多,感触良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20d5b7eaa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7.html

《读后感 论文《遍地风流》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