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小读后感之孙少平(最新篇)

发布时间:2019-05-23 01:00: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平凡的世界》小读后感之孙少平

《平凡的世界》小读后感之孙少平

之所以叫小读后感,因为读完之后我觉得以我现在的水平是无法写一篇综合性概括的文章来描述我心中对《平凡的世界》的感受的,并且我能体会到的作者想通过这本书传达出来的意思也非常有限,以后也许我会再读这本书,当然也会再写读后感慨,我相信将会很不一样的。

开始的时候这本书并不能吸引我,一些文化大革命时候的农村场景,老汉孙玉厚家里的贫穷;13岁就回家主事的少安;还有在学校吃不饱的少平;还很小就很懂事的兰香;嫁给不务正业(务农)王满银的兰花;旧社会愚昧朴实的少安妈;还有患有眼病的卧床的高龄老奶奶,构成了这本书的基本主体,由这个非常平穷的家庭开始写,展开来描绘了七八十年代陕北黄土高原一幅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省级官员,形形色色的人们的生活全景,通过描写书中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来阐述深刻的生活哲理,反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故事从孙少平的高中生活开始,以孙少平回到煤矿走向慧英嫂和明明的场景结束,我想先说说我眼里的少平。纵观书中的少平的人生阶段,诠释了读书改变命运这句经典的话。从高中开始迷上看书,之后和田晓霞关系要好而看参考消息,通过读书他改变了原本身为一个农民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态度,也正是因为如此,让他遇到了这一生中最爱的人。他所想的不再是回去务农,种地然后娶婆娘。这一点在其高中毕业回到家里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不成老师之后,他没有选择在家里种地,虽然那时候的已经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家里需要他这个劳动力;虽然哥哥少安的砖厂经营的不错也需要他这个人手;可是他是想去大城市的,去省城,虽然做什么他也不知道,就是个揽工汉,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也不被人看得起,比不上在家里当个优秀的农民,也比不上在哥哥的砖厂里做工,可是他选择来到省城做一名揽工汉,这或许就是所谓梦想潜在的影响力吧。用少安说的话,弟弟这是读书读多了。

从学生对生活的朦胧到开始主动承担起生活的重任,是从到黄原打工开始,他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一切,哥哥分家出去,他要担负起妹妹高中的生活费,还要惦记着家里的年迈的父母和卧床的老奶奶,虽说哥哥还在村里,毕竟是两家人。揽工的岁月里他渐渐懂得了生活,懂得了他这茬男人需要站起来担负的责任,他在每一方面都做得最好,也正因为如此,他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里遇到了不同的好心人,让他感到世界的温暖。我欣赏他做小工时候背上满是伤痕仍旧继续的吃苦精神,也喜欢他环境恶劣仍然坚持晚上看书,虽然身份低微可是不卑不亢的态度很难得。做人需要有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志气。

少平的情感经历让我感慨万千,也有此感受到了生命中不可改变的一些东西,少平是善良的,从他对揽工时候遇到的被包工头欺负的小女孩,给了她一个月的工资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虽然是一百多块钱,可是对于我们的少平那是用来填饱肚子和寄给妹妹和家里的钱啊;对自己的家人更不必说。从高中开始,朦胧的喜欢郝红梅,原因大概是因为出身相似,有种认同感,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共同语言;之后红梅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转而喜欢了班长顾养民,少平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情感打击,而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做出这个情感的阴影之后,将毋庸置疑的变得更加成熟。我很敬佩他和晓霞的感情,一个是来煤矿挖煤的贫穷的农民,一个是地委书记在省报做记者的宝贝女儿,出身的巨大差别没有阻止他们相爱的脚步,反而爱情因此变得热烈和更加神圣;晓霞心里想的是,遇到的人里面没有一个会像少平一样在感情上有如此的亲切感,从家庭和社会地位来说,他们的距离很大;可是从心灵方面说,没有一个人像少平那样和她如此的接近,所以晓霞选择了少平。而少平自己知道这感情的症结,井下残酷的生活和晓霞的生活相距太遥远 可是他们有古塔山上两年为期的约定!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和晓霞在一起的时候他从没感觉自卑或者拘束,而是恰恰相反。他不会像哥哥一样,为了逃避不可能实现的爱情就匆忙地给自己找个农村姑娘。无论命运会怎样无情,他绝不准备屈服;他要去争取自己的未来,当然,这不是说,他以后就一定能和晓霞一块生活——即使没有田晓霞,他也要去走自己的路!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向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在与晓霞的爱情里,少平又长大了吧!

关于最后少平的命运,我还有自己不成熟的见解。后来和晓霞完全确立关系之后,靠地委书记的权力,或者说单单晓霞以省报记者和地委书记的女儿的身份,就完全可以把少平调出煤矿,在黄原城里寻个体面的工作,之后欢欢喜喜的生活,可是少平拒绝了;再后来晓霞在洪水中为救一个小女孩而壮烈牺牲,少平为了救班里的矿友而受伤住院,这时妹妹兰香和她的男友又提出在城里给少平找个好的工作——兰香男友吴仲平的父亲吴斌是省委副书记,可是少平又十分委婉的拒绝了。和同学杨旭平讨论过,我认为这是孙少平骨子里的一种农民的意识,或者说一种对城市生活的回避,在他的意识里,就是繁重的劳动才能让他充实,或者他思想的温室是在矿上,所以他选择拒绝。这不是说他仍旧思想很封闭很落后,他已经可以说知书达理了,相对于他的出身,他能如此已经是非常让人敬佩的了,只是在我看来他还是有这一点的想不开。当然,或许这正是少平展现人格魅力的地方,在这平凡的世界、纷乱的社会里,给我们展现一些关于理想、关于生活的一些宝贵的东西。不知道路遥先生的本意是什么。在此权作不成熟的猜想。

最后还是想说,少平和晓霞的爱情我认为是这本书里诸多爱情中最美好的爱情,比少安和秀莲的爱情境界高;比兰香和仲平的爱情更加珍贵;比金秀和顾养民的爱情更多心灵的交流;比金波和藏族女孩的爱情更具体现实;比孙卫红和金强的爱情更有热情;比润叶和向前的爱情更多一些爱情的成分。虽然最后晓霞牺牲了,用平姐的话说晓霞必须死,因为这两个人是不可能结合的,原因大概就是我们认为少平心底的一些潜在的东西吧。古塔山,杜梨树下,美好的爱情约定,让人心动,也让人心碎。

附送: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遥。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多是农村题材,担又不局限于农村生活的描写和城市交叉地带发生的人和事。特别是着重表现年轻人的生活,通过他们爱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发生地点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说是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在那段年代里,文化革命结束了,邓小平上台执政带来了改革开放。

里面包含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遥是想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笔法细致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在里面各个阶层不论性格面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路遥的精湛的小说功底,极其严肃的写作态度,使这部小说具备了作为那一段历史最好的辅助教材。

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曾经过的日子,农民现在和未来他们也不会关心。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贷给我们启示和触动。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的现状,在于历史的延续,在于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

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另外一个方面,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 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哪怕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然而,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再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28f5eb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6.html

《《平凡的世界》小读后感之孙少平(最新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