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文本探究(红色笔抄问题,黑色笔抄答案)

发布时间:2020-02-12 14:35: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孙权劝学》

——文本探究(红色笔抄问题,黑色笔抄答案)

第一组问题探究:

1、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孙权劝学;吕蒙(辞学、就学);鲁肃赞学(大惊的神态描写、结友的行动描写)

2、课文详写了哪些情节?略写了哪些的情节?

课文详写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并赞学两个情节;略写了吕蒙辞学、就学的过程。

3、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着重详写了孙权劝学,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这样安排紧扣题目,既可以突出孙权的话,也可以突出孙权的善劝;又可以表现出孙权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其主公的身份。

4、孙权第一次怎样劝学的,吕蒙是怎样做的?(用文中原话)?

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5、孙权第二次劝吕蒙学习,吕蒙是怎样做的?(用课文中原句回答)?这次劝说有什么特点?

“蒙乃始就学”;接着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降低吕蒙学习的难度,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然后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6、“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若孤”若改为“谁也没有我的事务多”,效果有什么不同?

(一)反问句,强调了说话人言辞恳切,表明孙权要吕蒙求学的心情迫切。

(二)改为陈述句,语气平淡,表现不出说话人的急切心情,效果一般。

7“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去掉“耳”字,语句含义有什么变化?

“耳”字语气词,“罢了”的意思,表明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气很委婉。

去掉,语气很生硬,劝说的效果也会减弱。

第二组问题探究:

1、你认为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学有所成的原因是?

吕蒙在孙权善劝的基础上,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勤奋学习的结果

2、课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形象,请体会鲁肃与吕蒙对话的情味?

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有调侃意味;表现了鲁肃对吕蒙的情不自禁的赞叹和吕蒙学有所得的自得与坦然;显示二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3、从文章哪几处看出吕蒙的学有所成?

第一处:鲁肃对吕蒙的夸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第二处:鲁肃和吕蒙结友而别“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用这个情节结尾有什么作用?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交代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侧面描写突出了吕蒙就学的成就。

5、课文是如何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作者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的学习成效的?)

通过对鲁肃的神态(大惊)和动作(结友)描写,以及他对吕蒙的评价及行动印证了孙权劝学的效果;课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6、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读书对人大有好处(开卷有益);虚心听取别人的好建议;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

7、孙权和鲁肃对你有什么启示?

孙权给我的启示:运用好方法才会有好收获;鲁肃给我的启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变化的人或事。

8、人物的形象。

孙权:吴国国君、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以身作则、循循善诱 ,耐心教导,待人坦诚。

吕蒙:吴国名将 ,知错就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虚心好学,机敏精干(人物的特点: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勤奋好学)

鲁肃:吴国军师,豪爽而不失去风度 ,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9、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10、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面对联的。

上联:孙权善劝显才智

下联:吕蒙勤学成将领

第三组问题探究:

本文写作特点:

1、选材详略得当; 2、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3、侧面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492839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6.html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文本探究(红色笔抄问题,黑色笔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