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流口水偏方

发布时间:2017-10-23 12:50: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张涣温脾汤"加味:丁香、木香、半夏、白术、干姜、益智仁、乌药。

另外,还可以用草药单方。如用石斛煮水煎服,如果加青果,效果更佳,可以连服5~7天。或者生姜3克,甘草6克,煎水服用,直到好为止。

栗子、大枣各10枚,茯苓15克,大米50克。将茯苓研细,大枣去核,先将大米煮沸后,下大枣、茯苓、栗子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5~7天。据中医临床所见,流涎日久不止,当以脾虚居多。栗子茯苓枣粥是一个较佳的补脾食疗方。方中栗子(板栗)性温、味甘,入脾、胃、肾经。能健脾益肾、厚补胃肠;大枣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有补脾利湿,宁心安神作用;大米乃五谷之首,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诸味合用,能共奏健脾燥湿、和胃摄涎之功。此方更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流涎症。

脾胃虚寒证主要表现:涎液清稀,多如漏水,下巴湿烂作痒,面白唇淡,四肢不温,啼声低弱,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指纹色淡红

处方一:山药粉20克、鲜茨菇30克、捣烂如泥、红糖适量(以甜为度,下同),加白开水调成糊状,煮服。每日分2次,连服5天为一疗程。

  处方二:鲜茨菇一枚(重约30)、藕粉3克、冰糖适量。用法同上或加入稀粥同服。

宝在2岁至3岁时,若仍然流口水,家长们应注意宝宝是否有脾虚的症状。

    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个治疗宝宝流口水的药方,该药方意在健脾消食,帮助宝宝肠道更好吸收营养,增强体质,仅供参考。

1. 陈皮3g炒白术3g芡实3g炒麦芽3g山楂3g

   方药: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干姜46克,苍术4克,益智仁46克,诃子4.5克,半夏4.5克,陈皮4.5克,炙甘草4克。方中益智仁有良好的摄涎唾作用,是方中要药。此外,熟附片、肉桂、补骨脂、覆盆子、薏苡仁、山药、莲子、芡实、黄芪、龙骨、车前子等可随症加减(方中用药剂量,以四五岁小儿为准,其他年龄可酌情增减)。 

此对于小儿流口水可运用以下治疗办法:   1.生白术9克,益智仁9克,加水煎30分钟,剩一小碗药汁,放入适量的白糖,每日一剂,日服23次。   2.绿茶2克,白术12克,甘草3克。后两味药加水600毫升,煮沸10分钟,加入绿茶,分3次温服,复泡再饮,每日一剂。  3.竹叶7克,陈皮5克,大枣5枚。将上药煎水,分两次服。每日一剂。   4.桑白皮1020克。将上药加水100毫升,煎至60毫升,分23次口服。每日一剂,5剂为一疗程。   5.鸡内金、生黄芪各10克,益智仁、白术各8克。将上药水煎,每日一剂,分3次口服。4剂为一疗程。   6.吴茱萸、盐附片各5克,面粉10克。前两味药研细末,加入面粉,用醋调成干糊状备用。取上药贴于两足心(涌泉穴),用纱布扎紧,临睡前贴,翌日除之。   7.吴茱萸3份,天南星一份。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粉15克,用陈醋调成糊状,敷贴涌泉穴(男左女右),外用纱布扎紧。每次敷贴12小时,一般34次即可。   8.肉桂10克,研细为末,用醋调至糊饼状,贴敷两足涌泉穴,每晚睡前敷药,翌日取下,连敷35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5558abc524de518964b7deb.html

《婴儿流口水偏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