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刘亮程《柴禾》

发布时间:2022-12-19 19:32: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解读刘亮程的《柴禾》
刘亮程喜欢写自己生活了多年的村子,写村子里的虫子、老狗、胡杨树、逃跑的马、挣断缰绳的牛,“太阳将这里的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照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柴禾》就是叙述了一个关于梭梭柴老去的故事。
首先,柴禾属于过去。过去是家力的象征,但如今已经被人们当做没用的东西乱仍在院子里。在文中第四自然段开头处的“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柴禾“在院墙呆了20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柴禾的辉煌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其次,柴禾身上承载着“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无论是“我们”曾经的辉煌还是成长的骄傲。即文中提到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以及“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柴,接着是我、三弟……”。劈柴让我们长大,也可以说柴禾引领我们成长。
再次,柴禾身上还寄托了“我们”对于过去传统生活方式的追忆。“我们心里需要它们”“再搬一次家都会带上它们,它们是家的一部分”柴禾已然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这种需求也许正如作者写“扛着铁锨进城”的农村青年,只要感觉肩上扛着铁锨,便什么都不怕了。这些村庄的事物,充满家的气息的物件让一个恐惧而又焦虑的心灵得到了抚慰。
最后,柴禾向我们诉说了生命消亡的历程。柴禾从繁盛走向腐朽,家力丰足的象征到成为无用的东西,最后变成一堆灰。柴禾的生命历程是每一个生命的必然历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众生是平等的。经历过生命辉煌的柴禾被当作无用的东西,作为一个生命体来说,..这正是其命运的悲哀。柴禾最终“独自”呆在这个家的墙角里,呆了20年之久,有谁能..体会到这样一个生命的孤寂。无人诉说,无人理解。甚至最终只能“静悄悄地自己朽掉”..


静静地等待着生命的终结。这是对生命消逝的无奈,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生命的无力感...
二十年的等待,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柴禾似乎早已看到自己生命的归宿。沉静而又坚忍地等待!这是怎样一个孤独而又深刻的灵魂!
而“我”不仅是一个旁观者,更是柴禾生命消亡过程的见证者。从“我”拉回柴禾,搬家时带上它,到我看着它们一点点朽掉,最后变成一堆灰。“我”虽然心里需要它,却没有去管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柴禾生命一点点的消逝。对于柴禾生命的消亡,“我”无力去改变,“孤独、痛苦、衰老、死亡、生命之中应有之义,没有人可以逃避,且只能独自承担”正如自己的生命一样,只能宿命地走向那个结局,“我”能做的唯有平静地陪伴着、守候着..柴禾一起走向生命的终结。看着柴禾生命的消逝,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生命的归宿。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观照,是一个卑微者对另一个卑微者的悲悯与抚慰。生命的脆弱与悲凉让任何一个潸然泪下,但刘亮程面对这样的悲情人生,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叙述着自己的切身感受,“以一种平静的步伐解释着一个村庄的哲学,其中不乏悲悯的情怀”
因此“我”不仅是柴禾生命的见证者,更是柴禾生命的陪伴者与守候者“我”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悲悯之情。
“我”看似冷漠,冷冷地看着它们变成一堆灰,冷冷地说着“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表面上和“当我死的时候”冷漠的人们一样。但细看是不同的,文章中“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可是,我不会说”,言下之意,“我”表面上与冷漠的人们一样,但实际上是不认同。对于社会的冷漠,作者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叙述。这正是刘亮程对待世间事物常有的态度,洋洋洒洒的文字不见批判的烟焰,而表面的认同却隐喻着不认同,合理成了不合理,沉默成了反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5dd4f5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2.html

《解读刘亮程《柴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