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 片段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17 14:32: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爬山虎的脚》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昨天,我们们学习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好不好?(好)请看投影。谁能说一下,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生回答。)

(嫩
师:看来,同学们对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掌握地非常好。

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葡萄和丝瓜都需要搭架子,不然葡萄和丝瓜都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生长,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有脚。

师:关于爬山虎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 (配合板书:样子 怎样爬)
生:为什么爬山虎的脚能抓住墙?
生: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

师:非常好,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大致归纳一下有这么几个问题:

(1) 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2) 它是怎样爬的?
师: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呢?其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反复读书就能解决,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自己动手从书中来找到答案,好不好?()

-----------------------------------------------------------------------------------------------------------------

二、 教学第三自然段
师:自由读第3自然段,然后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同学听。(生自由读)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发现?

相机板书:位置、形状、颜色。

①师问学生读懂了什么?

师:自由读,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我知道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
师: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生: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师:你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板书:(位置:茎上)在茎上的具体什么位置?
生: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生:我还知道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生:爬山虎的脚应该是嫩红的。
师: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生: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②看这段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部分去掉,好吗?比较着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去掉就不知道爬山虎的脚有多细。
师:这里用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比喻。把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

师:大家看过蜗牛的触角吗?(出示图片)(头上有两对触角,在长触角的尖端长着很小的眼)
师: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地描述了爬山虎脚的样子,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③ 师:现在我们发现了爬山虎的脚原来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你们愿意用自己的生花妙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吗?

  生:愿意。(指名两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其他人在本上画。)
画好后,评议学生作品 师:谁说说他画的好不好。(适当引导,加深理解脚的样子。)
师:好,看来同学们都了解了爬山虎脚的样子,那么谁想把这部分给同学们读一读。(指名读2遍)其他同学在他读的时候把文中的好词妙句勾画一下。

师总结,这段话从位置、形状、颜色三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作者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而且抓住了每一部分的特点,我们在读时就要把这些关键词读清楚,让别人一听就记住。谁能把这一段话读一读(指导读)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爬山虎脚的样子,它是怎么爬的?哪个自然段可以找到答案。(4自然段)

教学 4自然段
1.默读。(用标出动词)小组交流

(找到动词:触、变、巴、弯、拉、贴)

这么短几组镜头,作者就连用了个动词,这几个动词颠倒顺序或去掉一个行吗?为什么?讨论
生:不行,假如没有触,它就不可能爬墙。
生:假如不变成小圆片,它就不能巴住墙。
师:这些动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爬山虎长出一只新脚就巴住墙,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它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所以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作者用词多么准确!我们写作文也要注意这一点。

2.师:非常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爬山虎爬墙的动画,大家想不想看?(想)请大家特别注意它爬的动作,细微的变化。
    多媒体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师:好了,课件看完了,同学们是不是对爬山虎的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是)刚才老师想了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那就是壁虎也是在墙上爬的,那么它的爬和爬山虎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壁虎怎样爬?(一步一步的爬)
    师:那么,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能换成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吗?(不能)为什么?
    生:动物的脚爬是不留住的,爬山虎的脚是爬到哪里就长到哪里。
    师:谁还想说?
    生: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师:说得真好。知道小壁虎的脚是不留在墙上的,是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这里用词多准确啊!我们在习作时也要注意用词准确。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同时把文中的好词佳句划出来。(生读)
3 、动作演示:伸出你的胳膊,现在你的胳膊就是爬山虎的一根茎,五根手指相当于六七根细丝,手指尖相当于小圆片,同桌的后背就是墙壁。请你做一做,小组研究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指名演示
师:原来如此,谢谢你给我们表演。

8.背诵。(加动作)

总结:

好了,同学们请坐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举手)先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结合板书谈收获)
    师:现在是四月份,正是厦门木棉花盛开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看过木棉花吗?(喜欢),那么,你们想不想也像叶爷爷一样,认真地去观察一下,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也写一写木棉花的特点呢?(愿意)那好,就请同学们课下认真观察一下木棉花并写一个小片段。(课外作业)

一、分步板书课题,唤起阅读期待。

师:请看老师写字(转身在黑板上写字)。先写一个虎字头,再写一个,这个生字大家肯定会读。

生(齐读):虎。

师: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哪一笔?

生:横钩别忘了。

师:对,这一钩就是老虎——

生:尖利的牙齿。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学生书空)

师:给组组词看。

1:猛虎。生2:狐假虎威。生3:狼吞虎咽。……

师:你们的词汇真丰富。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词,爬山虎(在前面板书爬山),齐读。

师:见过爬山虎吗?生:没有。师:听说过吗?生:也没有。

师:那就听老师介绍一下,爬山虎不是动物,而是一种藤类植物,它能牢牢地巴在墙上,往上爬。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爬山虎有关。——爬山虎的脚(板书:的脚)

师:有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看了课题就知道文章会写些什么?

1:写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

2:写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师:课文到底是不是写了这些内容呢?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读好一次,伸出一个手指头表示一下,然后别停下,继续读。读好两次,就伸出两个手指头。比比在同样的时间内,谁的读书效率高。

师:停,我看到了,最快的同学已经读了三遍,大多数同学也已经读完两遍。建议大家要向读得快的同学学习,提高阅读速度。

【师:本课多音字较多,下面是带有多音字的短句,第一组开火车读读看。

(生开火车读)

师:再齐读一次。

(生齐读)

师:这些多音字中,哪个字的读音最特别?

生:爪(zhǎo)

师:(指着爪子)这个词我们以前怎么读?

生:爪(zhuǎ)子。

师:是的,譬如小鸡的爪子。什么时候读“zhǎo”?

生:很凶的时候。

师:对,凶猛的兽类和禽类的脚就是爪(zhǎo)子。哪些动物有爪(zhǎo)子?

1:老虎。师:老虎的爪子。

2:狮子的爪子。生3:猎豹的爪子。生4:鹰的爪子。】(飞飞:这个多音字可以随文教学。。哈哈)

师: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生:35自然段。

师:那么12自然段是写什么?

生:写爬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多。

师:因此,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

四、学习第二段,感受叶美

师:既然课文是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默读,划出表示叶子特点的词句。

1、品

师:谁来说说

1:爬山虎叶子长得很快,不几天就长大了。

2:爬山虎叶子长得嫩。

3:爬山虎嫩叶颜色很美。

师:读读句子,圈出带的词语。

(生圈出嫩红、嫩绿、嫩芽三个词)

师:齐读这三个词。

师:连用三个,你感受到了什么?

1:我感受到爬山虎的叶子太嫩了,太美了。

2:我感受到爬山虎的叶子嫩得可爱,让人顿生爱怜之情。

师:(对生2)你很会读书!你来读一读。

2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师:你的声音嫩嫩的,真好听!女同学一起读。

2、品齐、密、匀(静态美)

师:叶子还有什么特点?

生:叶子长得均匀。

师:均匀得没有——

生:重叠起来的。

师:也不留——

生:一点儿空隙。

师:是裂缝的意思,你见过吗?

生:见过,墙上,很细很细,就像一条细线。

师:从不留一点空隙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叶子密

师:叶子密得——

生:不留一点儿空隙

师:还从哪儿看出叶子密?

生: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铺就是……

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吗?

生:(点点头)

师:我们平时说铺——1:地毯。

师:铺——2:床单

师:这儿用,就是说叶子好像给墙铺上了——生(齐):地毯

师:铺上了——生(齐):床单。

3:铺上了绿锦缎。

生:我还体会出叶子长得整齐,一顺儿朝下

师:看课文插图,这就是一顺儿朝下的叶子,叶尖全部指向——

生:地面。

师:没有一片朝其它方向,这就叫——

生:一顺儿。

师:现在同学们全部面老师坐着,这也叫一顺儿。就这么一句话,你们就读出了这么多的内容,真会读书,来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师:这里,作者从什么方面观察描写了爬山虎?此时的爬山虎是处于什么状态的?

生:形态,描写了爬山虎的静态美。

3、品绿 颜色美)

生:叶子还很绿。

师:一开始就是绿色的吗?

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师:是呀,作者观察的多仔细,将叶子颜色的变化都注意到了。我们读课文一定也要仔细观察。

师:那么,你知道哪些绿?

1:嫩绿。生2:深绿。生3:浅绿。生4:墨绿。生5:翠绿

师:同学们词汇真丰富。课文中说绿得那么新鲜,怎么理解?

1:就是很绿很绿,绿得要滴下油来。

师:苍翠欲滴。

2:看了让人非常舒服。

师:令人心旷神怡的绿。

3:让人眼前一亮的绿。

4:叶子很干净。

师:毫无杂质的绿。

5:好像很有生命力的绿。

师:生机勃勃的绿,苍翠欲滴的绿,让人看了非常舒服。男同学齐读。

男生(齐读):那些叶子绿得那么鹇,看着非常舒服。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觉得非常舒服。

师:这里作者从哪个方面来观察描写爬山虎?

生:颜色。

4、品动态

师:看着看着,忽然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好看得很就是——

生:很好看。

师:为什么要写成好看得很

1:好看得很,就是比好看还好看。 2:强调了好看,好看的程度很深。

师:看来你们聪明得很。让我们去看看好看的风吹叶动。 (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师:你看到了什么?

1:我看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在向我们摆手,好像在打招呼。

2:我看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好像在随风舞蹈。

3:我看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好像跳芭蕾舞的姑娘,那裙子一上一下舞动。

4:我看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好像波浪涌向远方。

师:老师看到这画面,不禁想起李清照的一句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多美的意境。谁能把它读出来?

1一阵风拂过,一寺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学生把好看得很读得很重)

师:你为什么要这么读?

1:叶子太好看了。

2:一阵风拂过,一寺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学生将好看得很读得很轻。)

师:看来你是陶醉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一部分学生将读成了。)

师:能将读成吗?

1:不能,用力。

2是轻轻地擦过。

3:就像妈妈抚摸孩子。

4:爬山虎的叶了很美,风也喜欢它,所以轻轻地拂一下。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风亦有之呀!来,把喜爱之情读出来。

师:所以这一句,作者从哪个角度来观察爬山虎的?

生:作者对动态下的爬山虎进行了细细的观察。

师:是啊,在这一段中作者从爬山虎的形态、颜色,对爬山虎在静态中和在动态中的样子进行了仔细地观察。难怪能将爬山虎的叶子描绘得如此美丽。

师:让我们再一次去欣赏那墙爬山虎。(生齐读第二段)

五、拓展阅读,再度唤起阅读期待。

师:同样是写爬山虎,同样是写叶老家的那墙爬山虎,同样是写爬山虎的绿叶,另一位作家却是这样写的:(出示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的两个语段)

(教师先自己读,然后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过之后,感受到了什么没有?

1:爬山虎的叶子很绿,绿匆匆,绿得沉郁。

2:爬山虎太绿了,绿得让阳光都变成了绿色。

3:爬山虎很有活力。

师:这绿绿的爬山虎,这充满活力的爬山虎,太美了!我们再来读一读,男生读第一个语段,女生读第二个语段。

(生读)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读的这两段话就选自我们这本书的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生满脸的兴奋)

师:同学们,同样的爬山虎,同样的绿叶,在不同人的笔下却呈现出不同的韵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同,但又是都在用心观察。下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观察绿叶背后的爬山虎的脚。下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5edf5ec6294dd88d0d26b40.html

《爬山虎的脚 片段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