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晏殊)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13 09:20: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案

【学习目标】

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

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

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学习重难点】

把握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擅长小令,其词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晏词造语工巧,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2.诗词故事

有一次,晏殊途经扬州,在大明寺稍作休息。他从寺墙上题满的诗词中发现了一首佳作,赶紧把该词作者——江都尉王琪找来一起吃饭,席间两人谈诗论词,非常投机,饭后在湖边散步,晏殊说出他写的一句妙语“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没能对出下句。结果,王琪应声而对:“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很高兴,就把王琪留在自己身边。他把这对千古名句写进了他那首著名的《浣溪沙》词中。

3.文题背景

新社,指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社日是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社。古代上层妇女是不劳动的,但平常也要做些针线活。每逢社日,就可以放下针线活,从事游玩。清明在春分后十五日,是古代上坟祭祖的日子,也是妇女们可以出门踏青游玩的日子。从春社到清明,都是春光最好的时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自序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词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唐代,繁盛于宋代,北宋初期以晏殊和欧阳修为代表的婉约词,格高调远,清新脱俗。

二、专题导语 

“格高韵远”的北宋前期词,在风格和内容方面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令、中调为多。晏殊、欧阳修工令词,柳永、张先工慢词。小令、慢词双峰并峙,丰富了北宋前期词坛。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探讨北宋初期的晏殊词。

三、整体感知

1.上片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明确:上片选取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等意象,组成了一幅春暖花开、燕语莺声的美丽春景。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春光融融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欢愉之情。

2.下片塑造了怎样的闺阁少女形象?

明确:下片塑造了闺阁少女朝气蓬勃、天真活泼、纯洁无瑕的形象。

四、品味鉴赏 

1.上片是如何写景色的?

明确:词的上阕情景交融,借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等众多秀美明丽的意象,运用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来写美丽的春色。

2.下片在塑造少女形象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运用白描手法,没有细致动作、色彩等工笔描写,选取相逢、疑怪、斗草、笑等几个典型动作。从神态(笑:巧笑→笑从双脸生) 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场面(斗草)几个方面表现了女孩活泼天真的个性。 虚实结合手法:实写少女在路上相遇;虚写春梦和斗草的游戏,展示了少女纯洁的心灵,洋溢着一种欢乐地气氛。

3.本词能体现北宋词“格高韵远”的特点吗? 

提示:唐五代的题材有何特点?本词有发展吗? 

明确:“格高韵远”即格调高远,指北宋词的内容和形式在唐五代词基础上的发展。写女子是承袭唐五代词“艳词”(绮艳华美,婉约柔媚)之风,写清新活泼的采桑女是发展创新,体现格高韵远。

【课堂小结】

这首词不仅描绘了初春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还刻画出古代少女的生活片段,反映出少女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 这首词不仅是一幅独具特色的田园风景画,还是一幅与古代劳动妇女生活有关的地方风俗画。

【当堂练习】

1.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传神地绘景,生动而鲜活,明媚秀润。 

B.“三四点”、“一两声”或为写实地,更透出幽静与悠长。 

C.词的下片写少女嬉戏,活泼天真,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D.整首词语言通俗,激情昂扬,境界阔远。

答案: D (明丽清婉,秀润无伦

2. 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6分)

答案:《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也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寄寓了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

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课后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2题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晏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可看出,当是初春或是初秋时节,渲染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

B“高楼昨夜西风”,昨天西风袭来,一叶落而天下秋,高楼远望,良人未归,写出一个女子的深深思念和浓浓的悲意。

C“歌长粉面红”这是对女子歌声和面容的描写。“歌长”写出了女子的不忍分别。女子的深情,在这两个字上表现得一览无疑。“粉面红”三个字,写出了女子的美丽。

D“微凉渐入梧桐”又看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悼亡的隐喻。梧桐,也寄寓着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

答案:A(A应该是晚春至秋初的这段时节。)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来赏析本词的写作手法。(6分)

答案:(1)上片“求得人间成小会”,“歌长粉面红”,写出主人公对相聚的渴盼,“试把金樽傍菊丛”,展现了主人公的想象和憧憬,是虚写。

(2)下片写主人公与情人的短暂相会,内心千言万语倾诉不尽,只得在信笺里写下诗词歌赋,以传达不尽的思念之愁是实写。

(3)上片由“燕子欲归”和昨夜秋风叶落恋人高楼独倚,引发主人公对相聚的憧憬,下片在短暂相聚的感慨中表达了主人公千言万语诉不尽,唯有托词排遣自己的愁思,渲染不舍离别之情。运用虚实对比,将感情表达得真挚细腻。(每处3分,写出两处虚实即可得满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a7bc3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c6.html

《破阵子(晏殊)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