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农民养羊个人事迹

发布时间:2016-06-18 21:21: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篇一:农村养羊的创业故事

本新闻来源:常德日报,2013113日,新农村,新农民版面,主人翁是黑山羊养殖基地创始人-唐佳艳。讲叙的是一段农村创业的励志故事,她是农村百姓养殖的典范,以下内容希望能给在农村的朋友一些启发。

羊状元唐佳艳

□本报记者 帅泽鹏 实习生 帅兵

她养殖的黑山羊走进了全国11个省市、29个地州市,共 212个区县市。

她的生态养殖技术和成果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中央党校教授和国内10多家知名企业、公司的负责人来到她的养殖基地调查研究和考察指导。

她曾获得鼎城区首届“十大杰出农村青年科技带头人”,常德市“十佳农村青年科技带头人”,湖南省“养殖女状元”,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她就是鼎城区养殖行列响当当的女中豪杰——黑山羊种苗繁育基地总经理唐佳艳。

唐佳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女,1982年,她出嫁来到了沧山乡彭家桥村7组。当时,家里条件差,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改变现状,唐佳艳思索着,盘算着,终于有一天,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家边有成千上万亩的大山和青草,何不利用起来开展养殖业?

说干就干。1993年,在耐心说服家人后,唐佳艳便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来“启动资金”,从外地买来7只小黑山羊,在家里搞起了小规模的养殖。没有帮手,她一个人尽情地忙碌着,白天放羊、给水、扫栏、观察、喂药,晚上就看书学知识,学技术。每天都重复着这些事,那时,村里人都叫她“牧羊女”。

唐佳艳做事认真仔细,对小羊照顾周到,黑山羊自然健康成长,很快,黑山羊就从7只变为20只。精明的她抓住好时机卖掉10只,收获了养殖的第一桶金。

实践出真知,经过不断摸索,唐佳艳的养羊技术逐步提升,总结出了一套养殖黑山羊方法。几年下来,她的羊群由200只发展到500只,名气越来越大,每年的收入也是越来越多了,养殖基地也摇身一变成为黑山羊养殖试点示范基地。

1996年,眼看自己的黑山羊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唐佳艳便成立了伟艳黑山羊养殖场。带着自己的养殖团队,她将以前的各类山羊品种优中择优,并进行改良换代,培育出了优良的黑山羊品种和黄羊品种,命名为“伟艳黑山羊”和“湘宴黄羊”,成为了湖南省特有的山羊系列。

有了好的品种,要想羊好,关键在于饲料。唐佳艳和团队专心钻研,培育出了黑麦草、墨西哥玉米草、皇竹草、扁穗牛鞭草等高产牧草,营养极其丰富。特别是他们拿出的山羊食草营养搭配的饲养方案,为山羊摄取多种所需能源,加之圈养与放养相结合,使得山羊长势旺,繁殖能力快,实现了年出栏黑山羊上万头的佳绩。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尝到养羊甜头的唐佳艳,觉得应该带领周围的农户一起发家致富。刚开始,一些村民胆子小,不敢养殖,担心羊多了卖不出去,怕亏本。了解村民的想法后,唐佳艳把养殖工作交给老公,自己整天在外跑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的时间,她总算有了收获,多家羊肉馆和酒店都愿意和她合作。

有了销售渠道,有了唐佳艳的承诺,村民们都放下心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养殖黑山羊的行列。作为领头人的她总是加班加点,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技术,提供帮助,并一对一地进行现场培训,手把手地教。在她的帮助下,不少人都发起了“羊财”,如今,她用心血培植的41个黑山羊养殖场分布在桃江、安化以及周边五个乡镇。

作为一个事业性的“女强人”,唐佳艳有着一颗菩萨心肠。村民汪得胜家中80多岁的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以前,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一年到头家里也没有什么收入,寒酸得很。她知道后二话不说,就让汪得胜到养殖场上班,有了稳定工作,汪得胜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开始逐步改善。

唐佳艳没有满足,目前,她又有新的打算,准备雄心勃勃进行第二次创业。“接下来,我想开展珍稀野生动物的养殖。”说起未来,唐佳艳很是坚定,看来,这位“羊状元”心里早有计划。

看着信心满满的唐佳艳,记者相信不久的将来,她将会闯出另一片天地。祝愿唐佳艳的养殖事业在鼎城,在常德,在神州大地越来越红火!篇二:老龄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老龄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老龄先进个人条件:

1、高热心老龄事业,认真贯彻党的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努力钻研老龄工作业务,并联系当地实际,开创老龄事业新局面,成绩显著。

2、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支持,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关心老年人的疾苦,兢兢业业为老年人服务,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事迹突出。

3、上级老龄组织布置的各项工作,完成出色

热心老龄事业 洒下一片深情

--中共扎赉特旗委书记刘振财同志抓老龄工作先进事迹

刘振财同志自xx年担任中共扎赉特旗委书记以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关注老龄事业的发展,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他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上心上手,亲力亲为,始终把老龄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创造性地开展老龄工作,切实解决老龄问题,坚持不懈地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使全旗的老龄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在扎旗老龄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倾注了心血和汗水。

一、用战略的眼光看待老龄工作,建立老龄工作保障机制

二、用务实的精神推动老龄工作,积极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他热心老龄事业,关心老年人,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受到老年人的广泛赞誉。今年他及时组织召开旗委常委会和相关会议,形成了启动社会福利院和光荣院的决议,目前社会福利院和光荣院正在筹备中,“两院”的建成将有效解决扎旗养老问题。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待遇:一是对90岁以上高龄老人每人每年发放600元的生活补助金;二是对60岁以上老人发放老年人优待证;三是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医疗保险,乡镇以上医院均为老年人开设专门的门诊,设立专门病室和病床;四是在农村低保工作中,优先照顾生活困难的60岁以上老年人。特别是扎赉特旗属于国家贫困旗县,在地方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入100多万元改建和扩建了全旗敬老院。以上种种措施使老人们最低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三、用积极的态度开展老龄工作,大力弘扬尊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做好老龄工作,加强宣传动员,增强全民的老龄意识、养老意识和依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尤为重要。刘书记特别重视老龄工作的宣传,近在他的动议下,将《老年法》和《条例》的学习纳入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范围,将老龄宣传纳入精神文明创建的活动组成。通过广播、标语、板报、座谈会、文艺演出等多种宣传方式,向全旗群众广泛宣传人口老龄化,宣传老年人的重要社会价值。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上尊老、养老、助老的先进事例,谴责社会上歧视、虐待,甚至伤害老年人的不良现象,在全旗树立起了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营造了敬老维权的良好氛围。

四、用丰富的文体活动助推老龄工作,充实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焕发老年人青春、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刘书记要求全旗各级干部和老年协会工作人员,大力鼓励老年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常年组织老年人开展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活动,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我旗现有老年秧歌队、门球队、柔力球队,只要有重大节日,都有老人们身着彩服,载歌载舞的身影,展示了老年人的风采,舞出了老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一年一度的全旗各乡镇“农家乐”杯和各村嘎查的“村村乐”杯门球赛以及柔力球、太极拳、大秧歌表演,已经成为全旗老年活动的品牌赛事。目前194个嘎查村已有70%建立了老年人体育组织。

在老年人文化阵地的建设上,刘书记也舍得下大力气投入。新建1050平方米的活动大楼,极大改善了老干部的活动环境。中心设有棋牌室、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健身房、门球场和网球场等各类文体活动场所10余个,可同时容纳400人活动。内设书画、棋牌、乒乓球、门球和综合文艺5个委员会。坚持做到“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每年举行12次以上的大型比赛。近年来,扎旗老干部门球队在全盟门球赛中多次获得冠军,曾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老年门球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年思想政治工作,我旗以做实、做细、做活、做深为原则,每年至少三次组织老人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农牧民法规知识读本》等内容,通过开展政策、形势、民主与法制,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增加了法制观念,划清了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引导老年人在全旗经济社会建设进程上发挥余热。

他一直把关爱老年人、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为了落实“老有所医”,我旗每年给老人们出钱做定期体检。对于患病老人,我旗都进行慰问探视,病情严重的,我旗还积极组织捐款,为解决医疗费出力。同时每逢重阳节、春节等节日刘书记都要下基层走访慰问老年人,送去慰问金或慰问物;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养老场所,让更多的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环境。

在刘书记的关心支持下,如今的扎赉特已形成了深厚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大爱无声—追记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任建林“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你把它放在群众利益的天平上,就能掂量出它的分量。”

20年一如既往,20年兢兢业业,这需要一种怎样的精神?我们从任建林仅仅50岁的生命轨迹里找到了答案,那是对老龄事业的忠诚、对老年人执著无私的爱。

1987年,30岁的任建林调入山西省晋城市老龄委工作。尽管许多朋友劝他换单位,但他笑道,工作哪有贵贱之分?干任何工作都得有一种精神和一个好的态度。

任建林是一个专心的人。初到老龄办时,领导安排他从事文字材料写作工作。然而这让“先天不足”的他犯了难,因为1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要拉扯6个儿女长大,他不得不在15岁时离开学校到工厂上班。尽管后来在部队自学了一些文化知识,但他对公文写作接触得不多。为了胜任工作,他自费购买书籍学习。有时,为了写好一个材料,通宵达旦,反复修改,眼里常布满血丝。那时他刚结婚不久,每当妻子甘贺荣有所抱怨,他都耐心解释。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任建林的努力就得到了认可,他撰写的经验材料经常被国家级或省级老龄刊物发表。

任建林是一个用心的人。挑起大梁后,他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礼拜天,一年里有200多天在基层、在老年人家中度过。他走遍了晋城市的6个县区,70多个乡镇,1000多个行政村,走访过几千户老年人家庭。每到一地,他都要同党政分管领导交换意见,同老年人促膝谈心,同当地老龄干部探讨工作。经过不懈努力,他探索性地提出了“五有”、“两地”农村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模式和标准:在小康村要建立“五有”,即有老年活动室、有尊老敬老制度、有养老补贴金制度、有老年福利基金和老年创收基地;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村,要建立“两地”,即有老年活动基地和养老创收基地。

他还在实践中建立了检查、验收、考核奖励制度,解决了农村老龄工作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这一制度的提出和推行,使基层老龄干部理清了思路,老年人得到了实惠,基层老龄工作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晋城的经验得以在全省推广,当时的全国老龄办领导对此高度评价道:“这是农村老龄工作的创举!”

献爱心敬老一条街、趣味游园活动、医疗助老活动、孝心经验交流会??为了营造尊老敬老的氛围,任建林东奔西走,找政府、进企业、拉赞助,做到了每年一项大活动,年年都有新花样。

任建林还是一个有心人。他身上总装着个小本子,把工作中的问题、难点、经验一一记录下来,20年竟有了几十本。他编撰出了反映晋城老龄事业20年发展历程的《晋城老龄工作》(一、二),并创办了《老龄问题研讨》,编发晋城老龄工作信息。

“干老龄工作必须带着感情。大凡老人找上门来,都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如果我们态度不好或将他们拒之门外,就是伤了他们的心,也就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任建林对老年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20年来,经他亲自接待和处理过的上访老人就达100多起,没有一件搁置,件件都得到了落实。1996年,阳城县气象局一位老同志因房产问题与儿子闹得不可开交,把儿子告上了法庭。任建林闻讯,立即驱车找到了这位老同志。倾听了老人的诉说后,他把老人的儿子和其他亲属召集起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事后,老人逢人便说:“是任主任给我晚年生活带来了幸福!”

特困老人的冷暖一直牵动着任建林的心。在一次慰问泽州县一位特困老人时,看到老人居住的危房和破烂不堪的被褥,他眼里涌出了泪水,回头对乡里和村里干部说:“不能看着老人挨饿受冻。”临走,他悄悄从自己身上拿出300元钱塞给老人。乡里村里的干部随即召开会议,将老人作了妥善安置。为使晋城救助特困老人形成长效机制,他争取领导支持,建立了高龄特困老人救助基金,并列入了财政预算,市级为20万元,县级为10万元,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一次性救助固然能解决老人的燃眉之急,但如何能使困难老人脱贫?经过较长期思索,一个“造血”方案在他的脑子里形成了。于是,一个“开发式”扶贫助老的方案开始在全市启动,在陵川、高平、泽州、阳城、沁水等县(区)实施了种植土豆、养兔、养羊、栽桑养蚕、养蜂等项目,并为困难老人家庭扶助两只成年母羊,母羊生小羊,这项工程使老人有比较固定的经济来源,从而达到脱贫的目的。

任建林成了老年人特别是困难老人的家中常客,他经常和同志们讲,尽管老龄办没权、没钱,甚至在许多人眼里无足轻重,但我们不能自暴自弃,要为老年人多办实事好事,才能体现出我们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在任建林身体力行的带动下,晋城老龄办的同志们都把老人当作亲人对待。xx8月,在省老龄办组织的《老年法》执法检查中,检查组对晋城市的老年维权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晋城老年维权走在了全省前列,成为全省老龄工作的一个标杆。

“轩儿,你到爸爸的办公室把那些荣誉证书拿回家,那是爸爸最贵重最珍贵的东西,这也是爸爸留给你最好的财产。”篇三:个人事迹材料

坚定信念 用奉献谱写绿色华章

该同志扎根林业基层一线,二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艰

苦奋斗,用真情和汗水践行了“服务家乡、造福乡亲”的人生诺言。

赤胆忠心,他是百姓的至爱亲人

工作在艰苦山区的李凤军,没有自暴自弃和怨天尤人。有

多少次机会,组织要选派其到条件更好的局机关工作,都被婉言拒绝了,用他常说的话“职位高低不重要,事业尊卑无所谓,只要有利于地方发展,踏踏实实为山区百姓做点实事才是根本”。多年来,他走遍了村村寨寨,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群众拿他当亲人,他拿自己当群众。2006年经过全面的调查分析,为了更好发展林果业,为百姓谋福利,他建议将四道沟乡作为全县果树基地专业乡,从果树栽培的技术指导到棵棵苗木的精心管护,他坚持做到不放松、不懈怠,用百姓的话说:“他对待这些果树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已建成总面积超2万亩的果品生产基地,年均产果品2000余万公斤,远销北京、天津、广东、上海等地,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农民年人均果品增收2600元,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四道沟乡也成为全县果树示范基地。

百折不挠,他是事业路上的拼命三郎严要求、重质量,狠抓工作不放松。工作以来,就没一刻

闲暇过,组织退耕还林、防沙治沙、中德合作造林等国家重点

工程项目十几项,累计完成造林达20余万亩。在项目建设过程

中,他始终工作在一线,生活在一线,服务在一线,从造林项

目外业调查设计、整地栽植到苗木起运,全程跟踪,全程监控,通过务实高效的努力工作,所属区域造林合格率达100%,造林

成活率均在85%以上,工程建设全部达到了技术标准,创建了重

点示范造林工程12处。2007 年组织指导的合作造林工程示范

区建设,被评为省级示范工程;2006年省、市、县领导和专家,对其组织完成的容器育苗造林示范工程给与了高度好评; 2007

年组织实施柠条饲料林工程,面积9500亩,为农民脱贫致富舍

饲圈养奠定了基础;2011年至2013年在种畜场指导完成合作造

林工程2300亩,辐射带动了区域工程建设发展,被列为精品示

范工程。

勤谋划,创新举,大步迈进推发展。“三位一体”,林业发

展新思路。发展林业产业,是推进全县林业建设重要要求之一,是强县富民的有效途径。他一直把学习当工作抓手,边学边干,边干边思考,时时刻刻不忘创新理念,积极探索发展林业产业

新思路,创立了“三位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即,林苗一

体化。以栽植果树为主,油松、樟子松容器为辅,在果树未达

到盛果期以前,培育出售油松或樟子松城市绿化苗木,实现经

济效益无间隔。林畜一体化,通过林下养禽、林下养畜等有效途径,建立协同发展的新途径。近年来,发展扶持养猪户5户,新建60平方米圈舍四处,整修50平方米圈舍一处,养猪142

头,架设围栏1450延长米;发展养羊户2户,建圈舍2200

方米,养羊300只,架设围栏1300延长米;支持养鸡户3户,养殖1500只。林产一体化。在适宜经济发展地带打造经济沟,建设采摘园,栽植樟子松、油松、云杉、桦树及各种花灌木,

真正实现林业产业综合协调发展。“五技术六模式”,植树造林

看新招。该同志在全县率先推广了截干造林、地膜覆盖、使用

保水剂和生根粉、品质型定点技术等五种新的造林技术,创造

了灌草混交、乔灌混交,大密度栽植灌木、草田林网等六种造

林模式,率先试用推广了油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在治理干旱

阳坡及贫瘠地块上收到显著效果,已在全县普及推广。特别是

针对所属区域的荒山绿化现状及立地条件,创造性的探索和总

结了补植型封山和生产型防护林两个造林模式,实践证明,这

两个造林模式不但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使各树种之间的配臵

更合理化,而且提高了造林成功率和造林成活率,更加有效地

发挥了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换来了群众的满意,

该同志2004年度被评为“河北省林果技术能手”;20042005

2009年度分别被县政府授予“三等功”; 2009年度被政府授

予”二等功”;2011年度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森林草原防火先

进个人”;20072012年度被县政府授予嘉奖;2013年度被评为“第四届道德模范”。

坚守使命,他是国家资源的守护神

为管护好国家森林资源,该同志以鲜明的森林法制为依托,

以强劲的管护举措为手段,组建了一支120人的专兼职护林员

队伍,形成了乡、村、组、林农一体化的护林网络体系。有群

众反映清明节上坟烧纸引起了坟边草地起火,虽得到及时扑救

未造成事故,但这却引起了他高度重视。怎样解决野外植被迅

速恢复与预防上坟烧纸引发火灾的矛盾,令他寝食难安,经过

调查研究,最终他提出了秋冬割灌和上坟登记制度,即秋冬季

及时割灌,同时,上坟前先登记,村、组派人监护,方案一经

实施,成效显著,在全县推广实施。治理乱砍滥伐、滥采滥挖、滥捕乱猎行为,该同志更是严肃处理,毫不留情,近年来,先

后制止林业违法行为16起,处理违法人员21人,教育了群众,震慑了不法分子,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多年来辖区内

从未出现大的林业违法行为,连续12年无森林火灾发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769417bf524ccbff021844b.html

《十佳农民养羊个人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