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课文《咕咚》

发布时间:2023-04-21 17:28: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精读引领课——《咕咚》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识字,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2.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大自然中有许多声音,你注意听过吗?下大雨的声音(哗哗),刮大风的声音(呼呼),当我们十分口渴,大口喝水的时候是什么声音?(咕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咕咚”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咕、咚”两个字。(二)初读课文猜认生字
1.借助连环画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图画和形声字特点进行猜读。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总结猜读生字的方法。1)“鹿、象”借助图画猜读。
2)“吓、拦、领”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读。
3)“掉、逃、命、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读,也可以组词语区分。(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
1.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7个自然段配了4幅图画。图文对照,朗读课文。1)观察图画一,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找一找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1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相机识记“熟、掉、吓”3个生字,学习书写“吓”。
指导书写:“吓”左高右低,口字旁接近竖中线,最后一笔横靠近横中线,第四笔起笔与“口字旁”齐平,第五笔竖较长。
2)小结朗读方法。运用方法学习第二、三、四幅插图的内容。先观察图画,后找到相对应的课文内容,最后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师重点指导: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利用关键信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四)借助插图,理解故事1.图文结合,学习1~2自然段。
1)仔细观察图画,找关键要素:兔子、木瓜、湖。“咕咚”是什么?从文中找答案。
2)读课文找关键词。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看图理解“拔腿就跑”一词,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这个动作。读出兔子害怕、慌张的心情。
3)小结:第2自然段讲听到咕咚声,兔子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师生合作读第2自然段。
2.图文结合,学习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声被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听见了,它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对照第二幅插图读读课文,圈圈画画。
2)出示句子,全班交流: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
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7c409b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4.html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课文《咕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