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高考加分政策

发布时间:2021-04-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谢湘中国青年报原副社长
观点:作为一个国家的政策,通过政策性加分的方式对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定程度的倾斜以保证教育公平,还是很有必要的。
罗列最多的恰恰是各种各样体育项目,好像是学生正在进行一场全国性的体育奥林匹克赛。 采取综合评价制度比唯分数的单一评价制度显然更为科学、合理。 :高考加分政策加剧分数崇拜 应逐步取消 本期话题:高考加分该不该取消? 采访嘉宾:中国青年报原副社长谢湘 加分政策多且滥违背初衷 加剧了分数崇拜
网易教育:给予升学加分奖励的初衷是鼓励学生不为分数是重,致力于全面发展。这一初衷是否符合如今所高扬的素质教育和多元化选拔人才?
湘:从高考加分的历史来看,涉及加分奖励的面很广,鼓励学生不为分数是重,致力于全面发展仅仅只是众多名目中的一条,事实上还有要对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子女的照顾政策、对见义勇为者、英烈英模子女的奖励政策等等,自然还包括部分学习成绩特别优异,在国际、国内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取大奖的优秀学生。在我看来,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实行高考加分政策时,初衷的确包含有多拿几把尺子衡量学生,鼓励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和多元化选拔人才,但是事实上,高考加分政策承载的不只是只有考核、比较、发现学生学业成绩和特色这一条标准,还承载了其他许多与国家政治、历史相关的因素。譬如2003年非典期间,上级部门临时发布了一条新规,在抗击非典一线表现突出的医护人员的子女可以获得高考加分的奖励。我有一个在外地医院工作的亲戚,他的儿子当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就从单位开出了这样一张证明。还有一些地区,把高考加分列为吸引人才的地方政策,甚至某个领导人在观看了某个竞赛项目后随意发表的一句感慨都可能被纳入高考加分项目的理由,这样就使得高考加分政策显得多且滥,并承受了其本身所不能承受的压力之重。
网易教育:既然升学给予加分的初衷是好的,那么为什么现在又沦落到人人诟病的地步呢?在其发展中和实施操作中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湘:为什么会沦落到人人诟病的地步?我想无非是两个,一个是高考加分政策多且滥,各地标准不一,缺乏法律依据和应有的严肃性。多标准即等于没标准,况且很多标准与学业本身、与高智商人才选拔无关。譬如高考本来是智力的奥林匹克赛,应该通过学科考试和加分政策选拔那些学习成绩优异且在某些专业方面有突出表现和潜质的优秀人才,然而人们实际看到的是,加分政策中罗列最多的恰恰是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好像是高考学生正在进行一场全国性的体育奥林匹克赛,这就显得十分可笑,也很难让人信服。 分!分!学生的命根!一些高考加分政策轻易一加就能获得20分,其间巨大的利益诱惑导致政策提出者原本期望推进素质教育、多元化选择人才的初衷不但不能实现,反而迫使事物走向反面,无数的人千方百计从加分政策中寻找捷径,由此进一步加剧了分数崇拜。
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目前所处的转型社会,严重缺乏自律、诚信、公开和社会监督。高考加分政策给一些特殊部门和掌握特殊权力的人创造了黑箱操作的空间和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变更民族身份、伪造获奖证书等等,在高考加分政策的名义下占到便宜,获得好处,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引起了老百姓的反感和不信任。
政策性加分应倾向贫困地区 弥补教育不公
网易教育:有评论称:加分政策本身就体现着不公平。理由有三:.加分政策是在又一次强化起点的不公;.加分过程埋下特权的种子;.在考试之外制造不公平的加分,使许多靠自己的学生考不上理想的学校 您是否认同?
湘:我既有认同也不完全认同。我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实行高考加分政策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应该对现有的加分政策进行必要的梳理。在幅员如此辽阔的中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教育在起点上很难说是公平的。作为一个国家的政策,通过政策性加分的方式对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定程度的倾斜以保证教育公平,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以绝对的高考成绩来1 / 5

划分,那么在高考中占优势的必然是城市里的重点示范校的学生,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学生往往因基层的教育质量差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没有机会上线。问题是我们如何从高考管理上切实加大监督力度,避免有人钻政策空子,真正做到让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学生因高考加分政策而受益。
第二,我觉得要把政策倾斜上的加分和学业成绩的加分区别开来,学业成绩的加分不应该提前计入总分。 第三,高考成绩之外的加分主要提供给学生志愿所报考的学校参考。 港校只认裸分 捍卫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网易教育:在广东最新出台的招生方案里,从2014年开始,高考加分项目有了很大的变化,加分项目由原来的23项减到现在的本科3项、专科6项;分值也由原来的最高20分减为5分。广东省的加分方案这一次可以说是改革很彻底,也有网友评论说是过于一刀切,对此您怎么看?
湘:清理高考加分项目是必要的,减少加分项目也是必然的。从宏观政策来讲,在与大多数人利益相关的事情该一刀切的时候就必须一刀切,不能允许有那么多的特例。但是,可以给学校扩大一点自主权,让他们招收那些天资聪明、基础扎实、学有专长并与学校办学方向、专业特色较为接近的学生。 网易教育:港校在内地招生的政策明确说明是只认裸分甚至表达了无法理解内地林林总总的加分政策,认为有艺术或体育特长的同学应该去报考相应的艺术类或体育类高校,而非是在普通的高校招生中将其作为加分的筹码。对于港校的这一内地招生政策与说法,您怎么去解读?2 / 5

湘:不用解读,我非常赞同。显而易见,香港学校在内地招生的政策只认裸分,体现了的价值导向就是要坚决捍卫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个铁定的、神圣不可动摇的原则。林林总总的加分政策,会形成一些错误的信号,影响对人才的判断和选拔。本来有艺术或体育特长的同学,你就应该去报考相应的艺术类或体育类高校,干嘛还要通过加分的方式抬高分数拼命往清华、北大这样一些研究型大学去挤呢?所学非所长,所学非所用,会造成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对人才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不利。
网易教育:我们在呼吁高考公平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呼吁高校招生录取时应该提供偏才怪才相应的绿色通道。如果取消了加分政策,是不是就相当于把绿色通道给封死了呢?
湘:在我国教育已经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的时候,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应该基本保证每个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相比之下,所谓的偏才怪才只可能是极少数。全国统一高考是针对全体考生公平选拔的重大政策,没有必要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某个加分项目,规定统一的加分级别与具体分数、分值。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人的个体差异性。解决偏才怪才的绿色通道,最好的办法是把人才选拔的权力交给学校,由学校自主地来进行选拔和甄别。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武汉大学在刘道玉校长的主导下实行开放式办学,招收了一些偏才怪才的学生,不仅如此,还通过插班生制的办法,吸纳了社会上一些学有专长的青年人进入大学充电,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彰显。历史证明,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也是可以复制的经验。还有中国科技大学首创的少年班,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创新之举。对低年龄的智力超群者,学校在人才选拔上有一套严格的测试标准,为了学校的荣誉和学生的未来,中国科技大学一直坚守着教育的底线,并不断探索着超常人才的培养规律。这样的学校,值得尊敬! 网易教育:两会上,有一种声音是:高等教育的硬件条件已经逐步完善,京沪等地的高考录取率也在逐年提高,高考加分原本应有的鼓励作用已经弱化,逐步取消一些加分项目已经具备了条件。对此您怎么看? 湘:我认为这种声音是理性的,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我感到,我们现在有必要强化一种区域的概念。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曾说过,到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去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没有必要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地仔细筛查,但凡家庭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长一定会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省里、县里、去上学,最差的也会送到镇上去。最后留在本地动不了窝的,基本上就属于最弱势、最贫困的人群。
而同在北京、同在上海、同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这个区域间的教育资源相差不是很大,受教育环境也相差无几,还有什么必要实行少数民族加分、海外华侨加分、英烈英模加分这样一些政策性加分项目,人为制造一些新的不公平。在条件基本具备的地方逐步减少加分项目,应是大势所趋,也是在为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逐渐创造条件。
我衷心希望国家能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在教育的起点上尽最大的努力消除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校与校之间的差别,在公平的起点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为自己未来的多样化发展打好基础。
加分受益仅属于少数人 文体类加分该取消
网易教育:之所以取消加分的呼吁声如此强烈,成为大势所趋,是不是因为加分属于少数人能够享受的福利?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呼吁的取消加分是否依旧具有可借鉴性呢?
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加分的受益者的确是属于少数人、特别是一些有权有势者,还有一些所谓的文体特长生,也是家长出于功利目的用特殊方法锻造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呼吁取消加分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有它的合理性的。但是,任何事情的发展、消亡都有一个过程,大起大落的效果一般都不太好,我还是赞成小步快跑的渐进式改革。
网易教育:大家呼吁取消高考加分的理由是还考生一个公平,可是如果彻底取消了加分,裸分制就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了吗?
湘:裸分只能是一次书面考试的卷面成绩,并不一定能测量出一个考生其他方面的特长和能力。而且人的成长与自身的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关系密切相关。任何一个高考制度在落实到对人的评价上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只有当每个人获得了他自己喜欢的教育、合适的教育才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网易教育:若取消加分,是否会退回到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窠臼?
湘:我想,不会。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改善,随着高考人数的减少,高考竞争环境的松动以及一些新型高职院校的创办,人们逐渐知道了什么是好的教育,越来越多明智的父母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发现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上来,有些家长甚至选择了用脚投票,让孩子放弃在原有体制内的学习。学生的个体意识、自主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总而言之,这些变化或多或少对应试教育的模式都会带来冲击并促使学校文化的转变。在历史的长河中,实行全国统一高考不过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而已,而且终究会终结。当高等教育资源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学生有了足够多的选择机会的时候,想倒退到应试教育也很难。我觉得,这种情境距离我们应该也不会太远了。不少发达国家乃至中国的宝岛台湾,已经出现了高等教育供大于求的状况。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持谨慎乐观态度的。
网易教育:在您看来,高考等升学考试取消加分是否应该实行?如果实行,是应按步骤缓行,最后全部取消?还是将其分成很多项目,有些项目取消,有些项目保留呢?比如对于像含金量很高的竞赛类别,是否也应取消加分呢?
湘:在我看来,高考等升学考试取消加分应该实行,我认为应该按步骤缓行,最后全部取消。我主张要考虑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对那些贫困落后区域实行总体性的阶梯加分政策,但没有必要细分出名目众多的加分项目。对文体类的加分项目,应该坚决取消;对那些含金量很高的学科竞赛类别,可以保留加分,但这个加分不计入总分成绩,主要用于学生在同等情况下选择专业的优先权。


网易教育:具体来说,阻碍高考加分政策改革进程的因素都有什么?
湘:因素很多,技术已不是问题,难在社会管理。首先,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又处在快速发展急剧转型的时期,多方矛盾相互制约,从政府的思维来讲,求稳怕乱是第一位要考虑的问题。其二,多头管理,在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了少部分人以权谋利、以权获利的利益集团。体育特长生、达标运动员的证书由体育部门分管;民族身份由民委管;户籍由公安部门管、小小发明家、学科竞赛由科协管……教育部门也有难言的苦衷。其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教育部门不愿意主动放弃这方面的权力;其四,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缓慢;其五,不同地区居民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而引发的不满情绪……等等。 同题问答:人才选拔不能以分数论英雄 网易教育:您最关注的一项高考改革措施是?
湘:异地高考。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人口劳动、工作的自由流动、自由迁徙已基本实现,唯一不自由的是高考的权利还被一纸户籍所束缚,成为成千上万的高考学生和家长的心头之痛。此事已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权益问题,政府应该尽快加以解决才好。
网易教育:西方其他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中国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湘:我以为西方的人才选拔采取的是综合评价的制度,而不是单一看分数。譬如美国,它有学生各个学科的水平考试;可以有多次考试的机会;资深人士、专业人士负责任的举荐;以及个人服务社会的经历、团队合作的态度以及个人才艺等等。采取综合评价制度比唯分数的单一评价制度显然更为科学、合理,这个指挥棒能够引导和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值得借鉴。 网易教育:您理想中的高校录取方式及制度应该是怎样的?
湘:我理想中的高考录取方式及制度肯定不是现在实行全国统一高考,而是由每个人可以自由而快乐地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大学校园、专业和老师,满怀信心地去报考,同时也接受学校的挑选。在没有完全把握一次考上的情况下,后面还有再考试的机会,最终实现大学梦想。 网易教育:高考给你的人生带来的影响是怎样的?
湘:我是1977年邓小平拨乱反正提出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批参加高考的学生,人称“77在参加高考之前,我曾下农村当知青,后来到工厂做工人。高考给我的人生带来的影响无疑是积极正面的,不仅让我在大学期间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结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优秀学子,还使我站到了中国青年报这样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观察中国,观察世界。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94ea0ee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4.html

《取消高考加分政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