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代诗歌的特征及鉴赏方法
考点分析:古诗词鉴赏是小升初的拔高考点,分值6分左右。重点:掌握诗歌的特征及鉴赏方法难点: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考点:
一、诗歌的文体知识: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要求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诗歌的分类按其标准的不同,大体有如下几种:
1.从内容上,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叙事诗以记叙历史上或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甚至是诗人的亲身经历为主、穿插抒情、议论。如北朝民歌《木兰诗》、杜甫的《石壕吏》等。抒情诗以抒发感情为主,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它是诗人内心生活的表现,这种内心生活还与时代精神、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咏物、送别、相思、边塞、田园等题材的诗歌大部分是抒情诗,如曹操的《观沧海》、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哲理诗是以揭示哲理为主的诗歌,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2.从形式上,诗又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格律诗要求字数、句数、韵脚、对仗、平仄等都符合规定的格式。我国的古典诗歌(包括诗、词、曲)都是格律诗。格律诗还包括今人创作的以旧体诗词形式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词(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等),以及新诗中格律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如闻一多的《死水》等)。自由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的,它打破了传统诗歌形式上的束缚,不拘泥于外在韵律,无固定格式,自由成章,更易于表达现代生活的复杂内容。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3.从诗歌的创作时代上看,可以大致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古典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古体诗、近体诗、词、曲都是诗歌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其中古体诗是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如《龟虽寿》、《观沧海》等。近体诗是指唐初开始形成,逐步成熟的诗体,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现代诗歌是指现代诗人创作的诗歌(包括其中一部分模仿古人诗词形式创作的旧体诗歌)。

二、诗歌的基本特征:1.抒情性
一切文艺作品都需要表现感情,诗歌尤其需要表现感情。强烈的感情色彩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之一。抒情诗中固然充溢着作者的情感,如曹操的《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直接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与天争寿的人生态度,抒发了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读来让人热


血沸腾。就是叙事诗中也处处流露作者的情感,如杜甫的《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饱含作者对如狼似虎的差役的愤怒控诉;“妇啼一何苦”、“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抒发了作者对饱受战乱之苦,家破人亡的老妇人一家的深切同情。我们在阅读欣赏诗歌时,必须正确领悟充溢在诗行中的情感,由此获得全诗的要义。
2.形象性
诗歌中表达的感情虽然也有直抒胸臆之笔,但绝大多数是通过诗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的。形象是指经过作者艺术概括加工创作出来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图景,它可以是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也可指诗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描绘“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图景,让人眼前浮现一位目送友人越去越远,久久不愿离开的诗人形象,表达了对友人的绵绵情意。
3.精炼性
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但由于受篇幅、对仗、平仄、押韵等形式上的限制,对语言的要求十分苛刻。诗歌的语言应该是精炼的,用字要精当,含义要隽永,往往选用准确而富有表现力的字眼,让人回味悠长。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风烟望五津”的“望”字就用得妙,从长安望不到五津,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开阔——既然五津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无须悲伤。
4.音乐性
诗歌的音乐性较多体现在押韵和节奏上。在古代,诗词曲本来都是可以合乐演唱的,词牌、曲牌就是记录乐谱的专门名称。新诗的作者也都十分注意诗歌的押韵和节奏,尽管不像旧体诗那样有严格的句数、字数、平仄、韵脚的规定,但绝非兴之所至,信笔写来。因此,对诗歌必须反复吟咏,甚至能熟读成诵,在其间体会诗歌的节奏感,音乐美。

三、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1.了解诗歌的背景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诗歌也不例外。但是诗歌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所以许多语言精炼而又内涵丰富的诗歌不会像其他文学作品一样,用一定的篇幅去介绍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再者,诗歌含蓄委婉,诗人的创作意旨经常隐藏在诗句的表面意义之下。要想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除了认真分析作品之外,还需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比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对这里的“落花时节”怎么理解?有人联系第三句“江南好风景”,说是杜甫遇到李龟年是在春天,当时百花盛开,有的已开始凋谢。有人进一步联系一、二句,


认为李龟年过去是“岐王”、“崔九”等王公大臣宠幸的歌手,如今却流落江南,这里是说他到了艺术的“落花时节”了。还有人从杜甫方面考虑,说杜甫少年时在文坛已崭露头角,但满怀抱负始终无法施展,辗转漂泊,如今垂垂老矣,“落花时节”是对自身不幸的慨叹。又有人认为,唐朝经过安史之乱,贞观、开元以来的盛世一去不复返了,像杜甫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怎会无视于此呢?所以“落花时节”还包含着对国家残破、民生凋敝的无限感慨。这些理解都没有错,但深浅大不相同。究其原因,正是对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了解的深浅不同所致。
因此,鉴赏诗歌,必须有一定历史知识的储备。对于历史著名的诗歌作者必须了解其生平经历、思想抱负、风格气质等。对于非著名作家,还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预习提示、书下注释等。
2.品味诗歌的意境
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但诗歌中的感情又不是直白地显露出来的,而往往借助于某种具体可感的形象传达出来的,我们鉴赏诗歌时常提到“意境”,就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鉴赏诗歌,就是透过字面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去深入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过程。
如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其中的“日暮”“烟波”,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波涛浩渺的空旷悲凉图画,置身其中,人很容易感到自身的渺小和无所归依,因此自然而然地触发了思乡之愁,发出了“乡关何处是”的追询。诗句中,情与景和谐地融合了一起,产生了撼人心魄的共鸣。
另外,在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还必须了解一些传统的审美习惯,把握诸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流逝”等符合我国传统民族心理的审美特点。这样,品味意境时,才会更深入诗人的内心。
3.咀嚼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炼和富有表现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读诗时,要善于咀嚼语言,把握诗句的字面含意和言外之意,进而感受诗中塑造的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和哲理。
诗歌的语言为了适应格律的需要,在形式上主要有两大特点:①有大量的省略跳跃。有较多的倒装语序。这两种情分别要加以补充想像和调整为正常语序才能很好地理解诗句。当然还要反复吟咏,深入把握字里行间的深层含意。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字面浅显直白,可细细咀嚼,大有深意。离家时风华正茂,归来时垂暮之年,在对比中已暗含了诗人人世沧桑之感。诗人还特别提到“乡音未改”这一细节,隐隐流露出他以为故乡人会把他当作自己人的美好期待,可没料到会出现“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喜剧场面。“儿童


笑问”表面上增添了这个场面的欢乐气氛,实则更反衬诗人内心希望落空后的悲凉,他久客伤老的感情也就表达得更为真切动人。
4.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抒情方式,二是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除了直接抒情外,更多的是间接抒情,其中情景交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悠久传统。诗歌的表现手法内涵十分宽泛,仅举几个方面为例,以此举一反三。
对比。如杜甫的《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的“一何怒”、“一何苦”,差役的凶暴蛮横和老妇人的凄苦无助如在眼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以动衬静。如辛弃疾的《西江月》中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鹊惊飞的声音,蝉的鸣叫更显示出农村夏夜的宁静。
互文。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应理解为“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用典。诗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赏析典故的作用,必须熟悉典故的来历。如陈毅的《梅岭三章》中“此头须向国门悬”,就是用了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前发誓要抉目悬挂姑苏城门目睹越军从此门而入的典故。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死不暝目,死后也要目睹国民党反动派灭亡的信念。
此外,鉴赏诗歌还必须注意作品的不同风格,仔细体会不同诗人作品的风格差异。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艺术手法。
以上所讲的诗歌鉴赏方法,主要以旧体诗词为例,对新诗的鉴赏要求和方法基本上和旧体诗词相同。欣赏新诗要注意反复诵读品味,仔细分析鉴别,展开联想和想像去感受诗歌的形象,进而体味意境,把握主题。
【随堂练习】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理解有误的是(
A.带月荷锄归(扛着)B.故人具鸡黍(备,置办)C.青山郭外斜(与“直”相对)D.还来就菊花(靠近,引申为欣赏)2.对下列各句所运用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是(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对比)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拟人、对偶)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偶)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对偶)


3.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荡胸生层云(远望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激荡)
B.齐鲁青未了。(泰山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C.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
D.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就变得宽阔了)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A.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B.谁家新燕/啄春泥C.山重/水复//无路D.常记/溪亭/日暮
5.关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以“沉舟”“病树”与“千帆过”“万木春”作对照,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B.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怅惘但又表现了达观的人生态度。C.形象地描绘了眼前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陶醉忘情的心态。D.通过眼前景物的描写,揭示了客观事物新陈代谢,发展变化的规律。6.默写。
1)何当共剪西窗烛,2,夜泊秦淮近酒家。3)问渠哪得清如许,真题演练:
(读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一词,然后答题。
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6“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7、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0、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1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布置作业
(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初唐四杰”指四位诗人。
2.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3.诗中写友情的千古名句是4.诗的颔联是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究竟好在哪里?(二)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这首诗是(
A.七律B.民歌C.七绝D.古体诗2.“花满蹊”的“蹊”解释为(
A.小路B.小河C.院子D.3.三、四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A.对偶、比喻B.比喻、拟人C.4.这首诗描写的是(
A.初夏景象B.阳春景象C.
台阶
拟人、夸张D.初秋景象D.对偶、拟人早春景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965233d69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2.html

《古诗词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