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酒文化的异同

发布时间:2013-04-30 12:46: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酒杯方面:

中国古代酒器以青铜器、漆器和瓷器闻名。中国酒器以形象优美,装饰众多著称。而且中国古代酒器大多是成套出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青铜酒器中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礼器一应俱全。就像现在的茶具一样。后来的漆器、瓷器上面的花纹也是十分动人。另有一些很奇特的酒器,如:夜光杯、倒流壶、鸳鸯转香壶、九龙公道壶、渎山大玉海等。但现在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酒具都是西洋酒器。

西方酒器多是玻璃制品,讲究透明。这样才能观察出酒的档次高低。西方酒器轻巧方便,现以被大多数中国家庭所接受。西方人注重喝什么酒应用什么酒具。所以他们有葡萄酒杯、白酒杯、红酒杯、白兰地酒杯等。

在酒杯方面中西两方差别较大。而西方酒器现在占明显优势。中国的传统酒器在普通家庭中已十分罕见。

三、饮酒礼仪的不同。

从饮酒礼仪上来看,中西方的酒文化有大差异。仔细琢磨,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西方人饮酒重视的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表示的也是对被敬酒人的尊重。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显然,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品鉴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先饮年轻的酒在饮较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而对葡萄酒器的选择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拼饮者充分享受葡萄酒的要求来选择的。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体充分舒展开的滗酒器、乃至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为品饮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饮酒文化都是为更好的欣赏美味而制定的

 追本逐源,可以看出西方讲究的是个人主义,个人本位,凡事以自己为出发点。自己的快乐很重要,所以有时就会看到有人浅尝独酌。同时他们还信奉人性本恶,所以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控制自己,通过自己努力超越自己;希望有超人来解救自己;凡是向前看,相信未来是美好的。

  综上所诉,中国人喝酒一般是典型的集体主义,呼朋引伴,开怀畅饮,在遇上喜庆节假时尤其如此。除非借酒消愁或者是嗜酒如命,否则很少见到单独饮酒作乐的。人们更倾向于制造饮酒的气氛。而西方酒文化是个人主义,虽然也有群聚而饮,把酒狂欢,却更注重个人对于酒的浅尝独酌;他们注重酒的多样化、个性化。

  3 交际功能与饮酒文化

  (1)抒情与享受:中国,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中国,酒常常被当做一种交际工具,饮后抒发感情的媒介。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在于。如青梅煮酒是为了论证谁是英雄;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为了送别远去的故人;竹林里狂歌的七贤,为的是借酒避难。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意境都可以通过酒来传递出来。

 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当然,在西方葡萄酒也有交际的功能,但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如何尽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

  可以看出,西方的酒文化明显地更注重于酒本身,而我们中国人似乎更注重酒精挥发或升华之后精神上的感受。西方人品酒的习惯是用舌头来品味,而我们中国人更多的是用心和大脑神经来感受酒的真味。

  (2)浅啜与牛饮:中国人讲究浅酌。所谓浅酌既酒杯在手,边饮边啜,浅斟低唱,徐徐而进,旨在追求一种酒趣,追求进入一微醺的境界。所谓的微醺者,即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亦悟亦迷,亦真亦幻,激情与幻觉共生,恍惚与明察,具在一种颇为奇妙的飘飘然的境界。

  酒能助诗情。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欧阳修的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试看这些诗人,他既能对影成三人又能忆天涯万里人,想必都绝非烂醉,想必都又止于微醺。

  而西方人讲究。所谓喝者亦可谓之牛饮,即一瓶酒也罢,一杯酒也罢,通通是一仰脖子喝它个底朝天.只求一醉而不知酒味,更不能知那 浅斟低唱的微醺之味。

  西方人喜欢牛饮,渐至狂欢无度,结果是成千上万以至上千万的酒精中毒,所以英国作家福勒说:溺死在酒杯中的人多于溺死在大海中的人。英国作家乔叟说:醉酒是埋葬人们理智的坟墓。西方人难得微醺之妙处。

  (3)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中国酒文化是偏男性主义的。自古以来,永远都是男人们运筹帷幄、消遣娱乐的幌子。借之力,行意愿之事。曹操以酒试人,浅探刘备。皇叔将计就计,顺酒推舟,谁是真英雄,世人便是一目了然了。醇酒美人都不过是把女性当做男人舒怀、消愁的玩物。当然,伴随着封建伦理道德的瓦解,女性已经不再是男人的附庸,但在多数整理情况下女性对于酒往往还是敬而远之。

  而西方酒文化更多加入了女性主义的因素,偏于中性。在西方不仅有适合男士引用的烈酒,还有适合女性饮用的鸡尾酒和香槟,偏甜或带有果味,其颜色漂亮、鲜艳。女性饮酒被社会所接受,因而总体上趋于中性化。

  4 小结

  酒的魅力在于它总和各种文化相伴相随,也因各自赋予了不同的文化色彩而张显出其各不相同的个性。西方酒文化可以说是葡萄酒,而中国的酒文化是米酒。

  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各不相同。喝酒是喝文化,喝醉了就更有文化了。凡醉,各有所宜。中国人的酒文化实际上是喝酒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西方的酒文化则是喝酒时人与酒的关系。中国是一个极其讲究文化的国度,讲究的是其外在的形式、寓意、礼仪、功能。而西方酒文化更关注酒本身的风格特点和消费主体在饮用过程中的视觉、嗅觉、味觉以及食品的搭配等个性化的内在感受上。这反映出西方餐饮文化观中注重内涵,以人为本的心理情结。

  中国人喝酒一般是典型的集体主义,呼朋引伴,开怀畅饮,人们更倾向于制造饮酒的气氛。而西方酒文化是个人主义,虽然也有群聚而饮,把酒狂欢,却更注重个人对于酒的浅尝独酌。

  总之,中国酒文化与西方酒文化各有特色。只有遵守中西方酒文化的异同,才能更好的了解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与西方民族交往时充分发挥酒在交往中应起的作用,以更好、更快的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争平.《中国酒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7

  [2] 吴克祥.《酒文化与酒水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5

  [3] 江丽容.中西饮酒文化差异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4)

  [4] 王守国.《酒文化与艺术精神》[M].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6,6

  [5] 何菊英.《中西方酒文化比较》[J], 2007转贴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9bd60de28ea81c758f57840.html

《中西方酒文化的异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