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感想

发布时间:2019-09-12 03:30: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道德经》读后感

读过老子的《道德经》一书,我被其中深邃的思想强烈地震撼了。老子的思想看起来高悬于虚幻,实则立足于实地;看似提倡“无为”,结果是“无不为”;看似主张“守静”,实则“制动”;看似“居后”,反而“占先”。

“无为而治”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所在,对此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三十七章中进行了更明确的阐述,他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无为而治”的方式方法,其关键就体现在一个静字,要想悟到大道,就要有宁静的心灵。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道”永远是无所为而又无所不为的。侯王如果能坚守它,万物就会自我化育。在自我化育的过程中会有贪欲萌生,我就要用“道”的无名质朴来镇服它。无名的质朴,就是要人们不起贪欲。不起贪欲就宁静了,天下就自然正常了。这里老子是在告诉我们守道可使万物自我化育,宁静可使天下自然正常,充分强调了“守道”、“宁静”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正所谓“守道自化,宁静自正”,这是老子无为而治哲学的精髓所在。  老子在这里讲了政治之道和管理之道,以“无为”来进行统治和管理,其结果就是社会的“自化”与“自正”,这样就能形成一种淳朴和谐的社会风气人们才会觉得清静和幸福,进而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和进步的力量”至始至终以“无为”作为根本原则,但是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无为”和“无不为”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无为”并不是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做,不要按照个人的意愿、个人的心计去做,而是要按照顺其自然的法则来做。“无不为”恰恰是指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也就是说只要你不去恣意妄为,那么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成功。可见,“无为”与“无不为”前因后果的关系
  在老子看来,最高明的管理就是“无为而治”。一个高明的领导,如果他“无为”了,那么得到的结果恰恰是“无所不为”,什么事情都办成功了,原因就是他是遵循了天道规律而不是出于个人的意愿。这样人民就会自我化育、自我成长,他们会自然而然、自觉自愿地去努力工作,他们的自我潜能就会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的自我价值就会得以实现,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价值。这比管理者用强硬的手段,用法律法规去指使下属、限制员工所起到的作用要好得多。
  孔子主张的是“德治”,老子主张的是“无为而治”,法家主张的是“法治”,这三种主张对现代管理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它们并不矛盾,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关键是要看自己的组织是处在什么状态之下,缺什么则补什么。“无为而治”与“德治”、“法治”并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无为而治”是治理的最高境界,可以达到使民众自化自正的境界,而“德治”和“法治”则是治理的具体法则。只要是从实际出发,不按个人的意愿私欲,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处境进行有效的“德治”或“法治”,这也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其结果都是可以达到“天下将自正”的效果。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9c6e55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9.html

《道德经感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