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 《观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8-16 12:59: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观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盐、笼”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会准确美观书写“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抓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关键词句和课后资料袋体会“天下奇观”的“奇”,从而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关键词句和课后资料袋体会“天下奇观”的“奇”,从而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

三、教学流程

(一)从奇引入,齐读课题。

1.播放视频,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绮丽景色。

师:同学们让我们跟随图片一起去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绮丽景色。”

2.点明本节课的主题,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课文走进钱塘江大潮,请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师: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词语的认读情况。”

1.第组词语:“踮脚 屹立 大堤 观潮 天下奇观”

出示,指名读,相机理解“观潮”天下奇观”这两个词不同意思:观看;景象。

2.第组词语风号浪吼 闷雷滚动 薄雾

出示指名读,强调“号”的读音。

3.利用口诀,指导书写。

(1)选取难写的“看视频学方法

:“课前查看大家的预习单,薄字书写问题较多,如何写好薄呢?请看微视频

(2)齐读方法老师范写

:“现在,我们知道了写好薄要注意上窄下宽写紧凑,竖向比例写准确。请伸手和老师一起写。”

(3)学生练写,评价修改

学生在预习单收获栏中写一个,依据口诀同桌评价修改。

(4)方法迁移,以一带多

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确和“同类型的汉字“笼 罩 雾 崩”,书写方法要注意上窄下宽要紧凑,竖向比例写准确。

【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单的情况确立字词教学的重点,关注难点突破,利用口诀指导书写,简单高效

(三)整体感知,概括课文

:“词语大家掌握了,接下来快速自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板书:课文讲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四)品读词句,感受奇观

1.提出核心问题,深入走进文本

:“课文中哪里让你体会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圈画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词句,体会潮的奇特。”

【设计理念】 天下奇观作为核心问题,统领整节课的学习活动,找准了学习切入点

2.交流重点词句,感受潮之奇特

师:现在,咱们就一起来交流,大家读出句子谈体会。”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重点抓以下句子深入体会。

1)潮来时——奇在壮观(课文3.4自然段)

①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感受奇特之处

预设一:“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涌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潮

:“所以你认为是天下奇观,你是从那个词体会到的?”

生:横贯

师:你能说说横贯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

师:这句话谁还想来交流?”

学生交流

师:大家真会读书呀,请同学们找到的这些词,你发现它们都是什么词?”

课件出示:移来 拉长 变粗 横贯

学生交流发现都是动词

师:这些动词让我们感受到潮涌来时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发现潮涌来时不断地变化着

:“对呀,作者就是运用这些动词写出了潮来时不断变化的过程,真是奇观呀。那就请大家抓住动词读出这不断变化的大潮

学生有感情朗读

预设二“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学生交流到两多高体会到浪很高这个特点。

:“两丈多高有多高?”

学生交流

师:对呀,两丈大约有6米多高,超不多两层教学楼的高度,确实是奇观,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学生有感情朗读

预设三“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一部分比喻:

学生交流到千万匹白色战马体会到来时浪很大

:“你真会读书,作者这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体会到浪很大?”

学生交流比喻

:“对呀,作者就是运用比喻让我们感受到的,这句话谁还想来交流?”

在学生交流中从“飞奔而来”体会到浪潮速度很快

:“那就请尝试读出你的而感受”

老师出示浪潮图片并范读:“同学们看,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一起来读

学生朗读

第二部分夸张

:“你还从这个句子中哪些体会到大潮是天下奇观?”

学生交流“山崩地裂体会到声音很大。

:“什么叫山崩地裂?”学生交流

:“真的会山崩地裂吗?”学生交流

:“那这是什么方法?”

学生交流夸张

师:对呀,作者就是用夸张写出了潮来时声音”

读出你的感受

第三部感受壮观

师:大家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潮来时这壮观的景象。”

教师引读:不信,你看,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不信,你听,那声音如同

②回顾总结,明晰写作方法

:“潮来时壮观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大潮是天下奇观,那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

课件出示课文三四自然段

:“你发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课件把顺序变色

学生交流由远到近

:“看作者写出了什么?”(课件把声音的句子变色

学生交流:写出了声音的变化

:“来看作者又写出了什么?” (课件把形态的句子变色

学生交流:写出了形态的变化

总结:“作者正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抓住潮来时声音和形态的变化写出了潮来的壮观景象”

③直观感受,感情朗读并积累背诵

:“现在咱们就去亲眼看看这壮观的景象”

播放视频

:“潮来时壮观的景象让我们忍不住地发出赞叹,这真是天下奇观。”

师生合作读三四自然段。

:“现在只看提示,你还能说出这潮来时壮观的景象吗?”

学生看提示背诵三四自然段。

2)潮头过后——奇久(课文第5自然段

:“潮头过后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学生交流,交流不全的情况下鼓励其他学生继续交流老师相机板书很久恢复平静。

师总结:“大家真会读书,潮头西去,江面还是风号浪吼,很久才恢复平静,确实是奇观。读出你们的感受”

3)潮来前——奇在平静(课文2自然段)

师:潮来前的钱塘江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往东越宽,雨后的阳光下,笼罩一层蒙蒙的薄雾。”

学生交流:平静并交流自己的体会

:“江面不止平静,还越往东越宽正是这平静潮来时的壮观做好了铺垫

【设计理念】以核心问题统领全文,一线贯穿,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奇观之“奇”,明晰写作方法对核心问题的把握,以师生对话生成课堂,通过师、生、文本的两两对话升华学习主题。通过指导朗读、视频渲染、补白、诵读积累等多种方式递进式反复体会潮水的雄奇壮观。

3.资料袋综合性学习—奇在地形

:“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形成平静壮观再到很久恢复平静这样的天下奇观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后资料袋,结合地图了解形成这奇观的原因。”

学生阅读交流,在交流中明白形成这天下奇观的原因在于奇特的地形。

【设计理念】 教材中的“资料袋”,给学生提供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资料袋”这一课程资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验,拓宽学习的途径,起到丰富阅读积累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小古文《浙江之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设计理念】文白对照,降低学生古文阅读难度感受古文语言的精妙;同时再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壮观。

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板书清晰指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之处,用板画的形式直观地再现了形成奇观的原因——喇叭状地形。

《观潮》学情分析

《观潮》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因此可以利用预习单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一定的自主预习,以此达到对生字和课文初步掌握的目的,与此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上依据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学生易错的生字,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身在北方的孩子未曾观过潮,为此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学情,安老师将教学重难点成:抓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关键词句和课后资料袋体会“天下奇观”的“奇”,从而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在课堂上以核心问题统领全文,一线贯穿,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奇观之“奇”,明晰写作方法对核心问题的把握,以师生对话生成课堂,通过师、生、文本的两两对话升华学习主题。通过指导朗读、视频渲染、补白、诵读积累等多种方式递进式反复体会潮水的雄奇壮观。

《观潮》效果分析

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合理,且教学目标完成度较好。

安老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单的情况确立字词教学的重点,关注难点突破,利用口诀指导书写,简单高效天下奇观作为核心问题,统领整节课的学习活动,找准了学习切入点

以核心问题统领全文,一线贯穿,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奇观之“奇”,明晰写作方法对核心问题的把握,以师生对话生成课堂,通过师、生、文本的两两对话升华学习主题。通过指导朗读、视频渲染、补白、诵读积累等多种方式递进式反复体会潮水的雄奇壮观。

教材中的“资料袋”,给学生提供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资料袋”这一课程资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验,拓宽学习的途径,起到丰富阅读积累的作用。

《观潮》教材分析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阵阵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观潮》自主学习任务单

、字词部分

1.我能将下面的词语读正确并给加点的生字上拼音。

笼罩 雾 屹立 昂首 沸腾 横贯 依旧 霎时 脚 若隐若现

齐头并进 雷滚动 水天相接 山崩地裂 天下奇观 风号浪吼

2.我能借助字典查出多音字“读音并组词。

( ) ( )

3.我能借助字典或网络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天下奇观

山崩地裂

横贯

闷雷滚动

4.我能将下面的生字抄写正确。 课上收获栏

、课文部分

1.我能将课文出声朗读3遍,标出自然段,做到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通顺。

2.画出大潮的词句,多读几遍,旁边写写你体会到什么。

《观潮》课后反思

、图文并茂,朗读中文字转化成画面

钱塘江大潮这一奇观离学生生活较远,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老师顺势出示大潮的图片和视频,学生的朗读便声情并茂在朗读中将文字转化成画面

二、巧用资料,用“语文方法答疑解惑

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让学生感受颇深,我国的潮很多,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就比别的地方的潮更壮观?这个问题是孩子们单纯阅读课文所解决不了的,课文中潮来前的“平静往东越宽”这两个词是简单介绍了地形,但单纯这两个词并不能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更加壮观。因此安老师大胆地将潮来前放到交流的最后,当学生读完越往东越宽直接抛出问题:“问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奇观?”让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并引导学生边读边利用插图去寻找原因学生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提取重要词句,从而明白了原因就在于喇叭状地形,所以钱塘江往东越宽,所以潮来时如此壮观,所以即使潮头回去了,江面很久恢复平静。资料最后的引入让学生茅塞顿开,可谓是用语文的方法去答疑解惑

三、回归本真徜徉在文字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本节课,老师没有夸张的语言,没有牵着学生,唯有学生此起彼伏的交流,当学生交流不到位时,老师一句句谁来帮帮他?谁还想交流咱们再来读一读”让学生们一次次走进文字,一步步深入,我想,这就是语文课的真谛—让学生在不断地阅读与交流中,老师的适当点拨、引领,让学生的阅读思维不断深入!

《观潮》课标分析

《观潮》是鲁教版年级下册的一课文,属于第二学段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要求对于识字和阅读有以下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依据以上标准,安老师确定了《观潮一课中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会认“盐、笼”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会准确美观书写“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抓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关键词句和课后资料袋体会“天下奇观”的“奇”,从而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

课堂上以核心问题统领全文,一线贯穿,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奇观之“奇”,明晰写作方法对核心问题的把握,以师生对话生成课堂,通过师、生、文本的两两对话升华学习主题。通过指导朗读、视频渲染、补白、诵读积累等多种方式递进式反复体会潮水的雄奇壮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aa5eb0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0e.html

《小学语文 - 《观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