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等奖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等奖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________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1 18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是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能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目标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预习:
1、读通读熟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 2、思考课后习题。
3、搜集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贡献、名言等)。 4、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背诵名言警句
2 18


或: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孔子吗?请讲一讲。
孔子他也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背一两句吗? 二、师引入文章
今天我们学的这则故事,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孔子。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文章,注意断句,把课文读通。 三、解题
(一) 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二) 生:两小儿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 (三) 根据题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 师梳理一下问题,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 四、解文
(小组学习讨论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朗读,汇报)
(一)了解两小儿各自不同看法是什么?
1 师:两小儿对太阳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看法是什么呢? 2 生勾画。 3 反馈。
4 师: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根据下面的注释理解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两小儿各自的意见到底是什么?
5 生反馈: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中午 3 18


的时候离人远;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近。
6 师板书:日始近、日中远、日始远、日中近 (二)了解两个孩子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1 师:两个孩子争论的理由有各自是什么呢?你们能找出这一段话吗? 2 找句子。 3 反馈。
4 师:你们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这一段话的意思吗?生分四人小组学习。
5 反馈意思: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盘盂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吗?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比较凉,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手放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热的事物挨得近暖和一些而离得远凉些吗?(注意反问的提示朗读)师板书:近大远小、远凉近热。
6 你对这两个孩子的辩论有什么评价、看法呢?生应了解到两个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辩论的精神。(自以为有道理) (三) 诵读
读出语气,读出韵味,读出对比的感觉。抽读,比赛读,读出互不相让的感觉。
(四) 你们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4 18


.总结归纳: 1 远小近大的原因:
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
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2 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
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五)深入了解孔子,树立孔子形象。
1 师:孔子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两个孩子又怎么样了呢?
2 生反馈:孔子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孔子的知识又很多呢?
3 对孔子的回答,你们怎么想?
4
生:孔子那种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的精神,值得我 5 18


们学习。
5 .总结。学无止境。 五、背诵这个故事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等奖第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课堂实录】
一、从题入手,营造学习氛围
师:带有“日”字的'诗句,你能说出一两句吗?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日照香炉生紫烟。 3:日长风暖柳青青。
师:胸中有积累,出口自成章,好。今天我们学习“两小儿辩日”“辩”字中间是“言”,意思是——生抢答:争辩(辩论 师:争辩什么呢?(板书:?自己读读。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言文 师:读了,有什么感觉? 1:有点拗口。 2:读不太懂。 三、指导学法,读中理解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第一次接触,有难度很正常。听老师读读,感觉感觉。(师范读,生自发鼓掌
6 18


师:谢谢大家。其实,文言文本身就蕴涵韵律美,要是读上十来遍的,也能读出味儿来。
师:你发现跟读现代白话文有什么不同吗? 1:你读得比较慢。 2:停顿的地方多。
师:悟性真好!读文言文就要慢点,要注意停顿。想不想感受感?好,根据大屏幕上的停顿提示,自己读一读。(生各自练读 师:会读哪句了?展示展示。(一生读 师:不错,找到感觉了,跟他学。(又一生读 师:有点意思了。大家读。(评议,互相启发
师:“盂”这个字见得少,怎么读?你怎么知道的?(一生说查字典找到的
师:治学就要这样严谨。不过,我喜欢先猜一猜,上面是个“于”我猜可能读yú。我还猜出了它的意思—— 生:下面是皿字底,可能与器皿有关。
师:对,大胆猜测会让你的阅读更快乐。当然最后别忘了像他一样小心求证。
师:边读边猜,慢慢试试。(生一边读一边理解 师:边读边猜还是有不懂的,那说说。
生:“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是不是我开始出去,太阳就近些? 师: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好啊,看看,这句话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回答
7 18


师:你从哪个词知道孔子去问原因?“故”就是原因,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注释中写了。
师:看注释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四、重点研读
师:两小儿辩日,孔子问其故,不能决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组合作学习
师: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生:是关于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
师:对这一问题,两小儿的看法截然相反、针锋相对!说说。 生: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到中午离人远。 师:“去”就是——
生:“去”就是距离,注释中有。
师:现在,你掌握这个方法(指看注释了。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应该说“日中时去人远”,说意思时,你能比照前文添上,不错。比照法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继续说。
师:能用课文中的句子亮出双方的观点吗?找到了吗?齐读。 师:一大一小,请用轻重读出太阳的变化。要据理力争,反问句要读出自信。
师:另一小孩呢?(教学同上,略
师:辩得热闹,我们分两大组辩一辩。(师根据板书用手势提示关键词
8 18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动画,想请大家配配音,有信心吗?自己试试。(生背课文 五、深化理解
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孔子不能决的难题已不成其为问题。课前不少同学查了相关资料。我用文言文来提问:孔子不能决,汝能决?你能用文言文作答吗?试试。 生:吾能决也。
师:从感觉难读,到能用文言文对答,为自己喝彩吧! 师:一日之中,远近一也。多简单!孔子还号称什么“多知”呢!你有不同看法吗? 生:因为孔子那个时代没有望远镜之类的仪器,科学没这么发达,他当然不可能知道。
师:哦,你的意思是看问题要联系当时的历史条件看。有道理。 生:可以说学无止境吧,因此才会有多知的孔子也不知道的事。 师:有见地,我领教了。我真得重新考虑了,我想起孔子曾说过“知之为知之——生抢答: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他做到了! 师:那对于你们的同龄人“两小儿”,你怎么看? 生:两个小儿能够去观察、去思考,还敢于辩斗。
师:正所谓“疑则进也”!正因为有当日他们的“不知”,才有后人的探索,才有今日我们的“知”。说得好啊!你们从刚开始的难读,到读出这么多感悟,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9 18


六、拓展作业
师:走出课堂,我们还大有可为。(出示练习你来选做: 1.乐于分享的你,可将故事讲或背给周围的朋友听; 2.善于积累的你,可结合大家的发言,记下你的点滴感悟; 3.善于表达的你,可坐上时空穿梭机,当一回孔子之师; 4.爱思索哲理的你,去读读《列子》(如: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版吧,那里有更多寓言故事。 【评析】
这堂课对我们语文教师如何上好文言文将有颇多的启迪,至少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正确把握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总目标的第二条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就是实现这一条目标的一个途径。《课标》还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刘老师这堂课中学生的表达最后用文言来回答,可以看出这堂课是比较成功的。
第二,把读落到了实处。语文课堂就要有朗朗的书声。现代白话文尚且离不开朗读,何况是学生没有一点基础的文言文呢?我认为,只有读到了位,语感训练才会落到实处,学生在一堂课中才会有收获。据统计,这堂课中不同形式的读共有22次之多,学生读得兴趣盎然,自然也就收获不少。
第三,注重了课程资源的运用。学生读了这篇课文后,自然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呢?刘老师让学生事先 10 18


查找资料,这样,学生豁然开朗。刘老师没有忘记语文课的特点,不像有的教师那样把语文课上成太阳知识汇报课。这是很难得的。 第四,注重了学法指导。如教“盂”时,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去猜,猜读音、猜意思。再如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帮助理解文言文等。不过,我认为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要发挥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在板书中,刘老师先设计“故”与“不能决”,再把“远”和“近”插进去,这是好事。但是,之前有一个学生在谈感受时已经说出了这个问题,我想教师如果适时把“远”和“近”板书上去更好,不一定要严格按自己的设计进行,可以随机变通。 【对评析的评析】
这个评析,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一是用课程标准去衡量一堂课。让教者与听者知道如何用课程标准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像这次评析,用课程标准中文言文的相关要求去衡量。这样,教者与听者也就会明白课到底好不好,好与不好表现在什么地方。
二是体现学科特点。在很多评课中,我们常常发现游离于学科特点之外的评课,如讲普通话如何、板书如何、教态如何等。虽然这些也是评析的内容,但不是主要内容。它们是每一堂课都应达到的要求,是共性而非个性。这次评析,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要重视读,以提高学生的语感的观点,对教者与听者都是有启发的。
三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不足之处。当然,不管是什么样的看法,都要言之在理。这就要求评析者自己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不然,提出的看法不服众,对于教者与听者也就没 11 18


有好处了。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等奖第3 【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关注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特别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设计特色】 乐读趣学 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引课激疑
在上课之前老师迫切想了解一个问题:咱们班是女生聪明还是男生聪明(板书:辩
大家辩论的非常激烈,老师发现我国的汉字非常有趣,大家看这个辩字,中间是个什么部首,两边像是什么?是谁聪明,事实胜于雄辩咱们在下面学习课文时一见高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篇有关辩论的故事,看到这个辩字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 (由辩这一中心词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定向研法
12 18


看老师写课题。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那么,你认为这节课我们还应该做几件事?(引导学生来定向: 背诵 译文
这几件事如何去完成? 自学释疑 1范读
好,让我们先来把课文试着读上两遍,看一看能读懂些什么。(感觉如何,有什么收获? 读不通顺就是收获,因为你已经感觉到了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谈想听老师读读吗?好,老师读时请你认真听听是怎样停顿的,你认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笔画一画。(师范读听懂些什么吗? (必要的范读和领读放在学生悱愤状态下进行,效果会更好。 2领读试读
来,先跟着老师读一遍(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领读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几遍,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摇头晃脑地读,前俯后仰地读,都行,开始吧。(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 3讨论读法→练读→评读
读,已经通顺了,我们先来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懂了吗?(鼓励生畅所欲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收获真不小,看来多读确实是个好办法。
(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13 18


4合作译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把原文翻译一下吗?大胆地告诉老师译文中有什么困难? (刚才大家纠出了一群小坏蛋,这是我们译文中的拦路虎,害怕?好,下面我们就封杀拦路虎!老师已把文章和注解搬到了屏幕上(课件。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谁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试着嘀咕嘀咕,自己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可以和同桌商量解决。 男读女译→女读男译→师读生译
(一遍遍不同形式地翻译,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合作汇报
好,老师还有一个难题,(发表生看看难不难,但老师的要求可有点难,请注意看要求(课件
四人一小组合作填写,共同汇报。但四个人必须用四种方式填写表格:1 用一个字填写;2用现代语言填写;3用原文填写;4 口头叙述。
理由
(小组合作一表四填,一举多得,既有读文译文的检测,又有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还是合作创新的体现。
14 18


诵读表演
师生分角色→分组分角色
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女生扮一小儿,男生扮另一小儿,老师读旁白,咱们看看哪一小儿读得好。男女生不分上下,我们再分级分角色比赛比赛。
(此环节是朗读的基础,重点指导语气
读得不错,下面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其它同学呢,任务就更重了做导演。既然是导演,就要认真看演员表演得怎么样,并及时给予指导。好,老师演孔子(孔子本身就是老师吗下面我再代表《两小儿辩日》电视剧剧组在你们中间招聘两名优秀演员和一名解说员,有意者速来报名。(指名并征求分工完毕
第一次排练我们先用现代话演,这叫《新两小儿辩日》,其它同学别忘了你是导演。当演员语言、动作等表演不到位时你可以随时叫停,给予指导。注意,排练开始! 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先小组试一试。 (表演时揭示写作特点与顺序,为学生背诵做铺垫。
现在,谁能把这篇课文背一背呢?不要急着说自己不行,先试着嘀咕一遍,试试再说吗。
好,谁敢站起来跟老师一起背一遍。
(使朗读表演相辅相成,理解背诵相得益彰。
如果你是孔子,你会如何回答?(到底一日内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无变化?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有何办法?谁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对两 15 18


种现象做出科学解释,或者用老师这儿的太阳(篮球和地球(乒乓球来做以解释。 自评自结
学了这篇文言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其中孔子是一位什么人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使学生从故事和人物身上受到启发,由所查资料初步了解孔圣人,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回忆这堂课,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忘情地七嘴八舌地说一说: 1本课学习重点是什么? 2这节课学习过程有几个环节? 3 本节课的重点你掌握得如何? (有总结才会有发展,及时的反馈强化有助于知识的形成与方法的掌握。 探究作业:
1《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并考考他们。(
2试着翻译下列句子:(努力做
(1 三人行,必有我师。 (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 温故而知新。 (4 学而时习之。 (5 (简单古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等奖第4 一、谈话导入
16 18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音画出来。 2、报名,分小节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来读。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点拨。 4、背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两个小儿会有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17 18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作评委,结合学生的评义,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加点拨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5、教师就抓住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了解孔子为“万世之师”的道理,而不能让学生错误理解为被两个孩子的问题难倒。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六、指导学生有韵味背诵。



18 1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b28f555f7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4.html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等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