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坟赏析

发布时间:2014-10-10 13:10: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汝坟赏析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⑴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注释:惄(nì),或云为“飢意”如毛传,如《尔雅·释言》及《说文》;或云为“思”为“忧”,如郑玄笺:“惄,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又《尔雅·释诂》:“惄,思也。”《说文》“惄”字注:“一曰忧也。”从诗意看,似以“思”为胜。调,《传》云:“调,朝也。”《笺》:“如朝饥之思食。”《韩诗》作“朝饥”。

全诗三节,第一节先起兴,亦象征:极其想念对方。接着直抒胸臆,未见到君子,心中的渴望如同早上的饥饿那样强烈!二节结构与首节同,其二句仍以“伐条”起兴。接着咏唱终于见到君子,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不用说,这是非常兴奋的,于是又生一希望:不要远离我,让我们永远在一起!第三节难解。毛传云鱼劳尾赤,喻“王事酷烈”,劝丈夫努力勤王,不能因怠惰而连累父母。高云,因煮鱼给丈夫吃,见到鱼尾红似火烧,联想到王室如火烧毁,安慰丈夫在家亦好,就能靠近父母。都似牵强难通。如用文化学的观点,认为“伐条”喻性生活,鱼亦暗指性,亦难通:这性怎么扯得到“王室”的头上?!诚然,今人读诗,想得到古人之确解如闻一多之愿望者已难矣,但臆测应能使诗意连贯,顺畅,妥溜才是。古人之思想情感今人应能理解,他们的思想是不会混乱不清的;如果我们今天不理解,主要是文字意义上的不知(所谓社会风俗,亦反映于文字,或说亦通过文字表现。)由于出现“王室如毁”,则所述应与国难有关;又有“父母孔迩”,则与归家有关。于是上两节之渴望相见与既见之欢欣(既见亦可解为幻象),则不仅可解为夫妇之间,亦可解为诗人(乐师)之间。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王室如毁”,尚有家可归,无奈之下的慰语。“鲂鱼赪尾”仅取其“赤”义,以兴“王室如毁”。诗重在抒情,事实不必细绎。但此类情感后人亦能感味。真情不愿离别,真情亦是乱世之慰藉与心灵之归依!抒情诗重在抒情,既然诗人不详叙事,可见具体之事于抒情无大碍,而后世读诗者亦只需体味情感,不必斤斤于何事何人。

何大抡《诗经主意默雷》解云:悠悠汝水,渺渺遐征。契阔之情悰不堪深道,而仳离之日月何忍复识!一伐枚,再伐肆。惜别烟条,惊寻斧而生意几尽;言此予美,揽物变而愁绪如何?虽薄命数奇,终恃同心;而世故摧残,几能自保。归来相对梦寐,是耶非耶?不我遐弃,喜可知也⑴。

徐光启《毛诗六帖》分析“父母孔迩”云:此语不过四字,而想其气象,恰有依依膝下之意⑵。

戴君恩《读风臆评》:“未见”“既见”,是丹青家布景处耳,传神写照,故应在阿堵中⑶。

钟惺评云:“不我遐弃”,四字情深,后人闺诗,不能出此⑷。

钱天锡《诗牖》: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父母孔迩”处亦不重,总是劳极别久之中,生出一番慰藉⑸。

  

注释:

分别见刘毓庆《从经学到文学——明代〈诗经〉学史论》商务印书馆 2001年版 251页、329页、342页、356页、409页。

《春词》赏析

《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作品赏析

【注解】:

1、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2、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韵译】:

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

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

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

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

【作者小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体裁】:七言绝句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一尤;可"十一尤"通押。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

【注释】:

  1.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2.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3.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韵译】:

  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

  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

【评析】:

这首宫怨诗,是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首句写粉脂宜面,新妆初成,艳丽妩媚,希冀宠幸;二句写柳绿花红,良辰美景,却独锁深院,满目生愁;三句写无端烦恼,凝聚心头,只好数花解闷;四句写凝神伫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显冷落。层层叠叠,婉曲新颖。写宫女形象,丰韵多姿,妩媚动人;写孤凄幽怨,委婉含情,得之于神。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所以,不妨先看一看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此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矇眬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试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该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何苦“下朱楼”,又何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为什么要“数花朵”,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吧?她默默地数着、数着……“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c95bca558f5f61fb73666e4.html

《汝坟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