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聆听』及其他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谢谢聆听』及其他
□张英俊
【期刊名称】秘书之友【年(,期】2018(000012【总页数】2

在某省委党校学习,发现两个教授讲课完毕时课件上显示出了“谢谢聆听”的字样。作为学员,“聆听”教授讲课,是对教授的尊重和敬意;但教授自己说“谢谢聆听”,总叫人感觉有点别扭。聆听一词,本义是倾听吩咐;按习惯用法,聆听是一个敬词,是充满敬意而认真听取教诲的意思,其主语只能是说话人自己。再说老师怎么就知道在座的都是以虔敬之心来听您讲课的呢?说一声“谢谢大家”即可,大可不必再来“谢谢聆听”了!类似这样的词语误用,在一些日常应用文中屡见不鲜。
某年春节,一朋友的女儿结婚,朋友用短信发来一请帖云:“谨定于×月×日在××酒店为令嫒××举办结婚典礼,恭请您的光临。”看罢请帖,不禁哑然失笑,我给朋友开玩笑说:“你这家伙,凭啥为俺女儿办婚礼啊?”朋友不解,我遂告其缘由。原来他没弄明白“令嫒”(也作“令爱”)是个敬辞,指的是对方的女儿,而错把“令嫒”当成了自己的闺女。
2018213日,某微信公众号发了一篇题为《剑》的小说,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其中有段话是这样写的:“一年后,父亲大摆筵席,邀请王宫贵族、朝廷官员到府上为我庆生。”“府上”是对别人的家或家乡的尊称,同义词有尊府、贵府等,说自己的家只能用舍下或寒舍,是不能称作府上的。
有次在某微信公众号上读了一篇文章《我教女儿学作文》,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女儿上大学不久,就竞选上了团干,负责班级文化建设。没想到,她弄出的一套东西有模有样,理念鲜活,文字简练,还挺有感召力,颇有乃父风范,让我刮目相看。”此微信号的主办者是一厅局级笔杆子,文章写得好,课也讲得好,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免费开课,金针度人,颇受读者喜欢。但其文中“乃父”一词的用法有待商榷。“乃父”在旧时是称对方或别人父亲的,用在这里不太恰切,如将“乃父风范”(亦可作“乃父之风”)加上引号,或许就更准确了。
还有一次读一篇散文,文中有这样的句子:“直到201710月,我再次莅临这里,才从讲解员口中知道:三座戏台曾同时唱过三场戏,前面是蒲剧,后面一左一右是秦腔和豫剧。”文中“莅临”一词用得也不恰当,“莅临”虽也是来、来临、亲自到临的意思,但“莅临”也是一种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自己怎么能对自己说“莅临”呢?说“我再次来到这里”即可。
前不久看网上一图片,曝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曾给一名叫周凡的先生赠书一事,书上写着:“惠赠周凡先生”。其实“惠赠”一词只能用作“对方对自己的赠送”,你赠书给别人谦虚点应该是“敬赠”,或者写“××同志惠存”即可,堂堂一名教授竟也闹出这样的笑话!笑话一出,清华学子纷纷造句调侃:1.向胡鞍钢教授不耻下问地请教;2.感谢胡教授拜读我的论文;3.答辩完成后感谢胡教授聆听;4.送论文时受到了胡教授贱内的热情接待;5.笑纳了,希望能向你不吝赐教;6.读完足下拙作,希望有机会给你斧正。7.听完国师胡博导演讲后,贤弟告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中国乃礼仪之邦,旧时人们交往多讲究礼貌客套,用词上常有“敬辞”“谦辞”

之分。敬词,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是对对方的尊称,常用的敬词如“尊”(如尊姓大名)、“贵”(如贵校、贵姓、贵公司)、“大”(如大作、大著,用于称对方的作品)、“拜”(如拜托)、“赐”(如赐教)、“雅”(如雅正,请对方指正)等。称别人的父母子女常用“令”,如称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别人的儿女用“令郎”“令爱”等。而谦辞则表示谦虚,常用的谦辞如称自己的文章为“拙作”,称自己的看法为“鄙见”“愚见”等,”“”“”““家”“舍”是绝不能用来称他人父母兄弟的。
现代应用文虽不如古时那样讲究,但一些敬辞、谦辞仍被广泛使用,这不能不引起写作者的注意,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db9665947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3.html

《『谢谢聆听』及其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