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5)

发布时间:2019-09-14 21:19: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注】①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数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葺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于是写了这首哀辞。②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被贬,墨石与世不闻,“石与人俱贬”中的“俱”字,道尽当时的炎凉世态。

B.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诗人感到一丝欣慰。

C.“重添丈八盆”体现了诗人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思念之情。

D.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苏轼病逝,诗人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

※【答案讲评】B (“足以让诗人感到一丝欣慰”错,人亡石存,充满了物是人非之悲。)

2.结合全诗内容,谈谈诗认写“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两句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诗人表面上写墨石坚硬厚重的特点,实则以石喻人。②墨石坚重之质,不轻易改变本性,这正是苏轼坚贞品格的象征。③诗人借此句表达了对苏轼坚贞品格的赞美及对其逝世的悼念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

【答案】

(1)A

(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项,“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从诗中来看,并没有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2018年高考天津卷在诗歌阅读上也在向全国卷靠拢,第一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范围比较广,重点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如A项,选项中对诗人的情感态度分析有误,选项因为陶渊明“立志躬耕”就认定他否定孔子人生选择——“忧道不忧贫”,却忽略了第一句“先师有遗训”,可见陶渊明把孔子“忧道不忧贫”记在心里,只是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画面,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天津高考题多年在这方面设题,如202年“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017年“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只是提问方式略有不同,而2018年完全延续了2017年的提问方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此类题目的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意思是: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从而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对于诗歌情感,应是诗歌鉴赏的必考题,只是有的是明考,有的是暗考。如2012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016年“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2017年“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2018年“‘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202年、2017年、2018年都是明考,只是有的针对全篇,有的是针对局部,2016年借助炼字来考查情感。诗歌情感的考查既包含情感的体现方式,又包含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寄和州刘使君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5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

1.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2.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这是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区域在诗歌的一二两联,“闲向春风倒酒瓶”是当春把酒,突出“闲”字;“送客特过沙口堰”,送客特意绕道沙口堰,目的是下一句中的上水心亭“看花”。原因结合诗歌注解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而刘禹锡当时是被贬和州,长期得不到升迁,只得寄情山水。作答时本题要对刘禹锡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了解。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分析近三年的江苏高考试题中诗歌鉴赏的第一题,可以发现,其实这几年在第一题的设置上一直很稳定,202年“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2016年“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2017年“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2018年“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都是针对人物形象考查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先圈出题干中的引文,如今年的“闲”,理解其意思,即“闲适”或“没事干”,然后圈出诗句中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概括表现并分析具体的原因。

2.【试题分析】题干问“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理解,关注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并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考虑等,尾联“到此诗情应更远”,这是直接表达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醉中高咏有谁听”,“有谁听”是对刘禹锡目前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并暗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2个小题。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体现出诗人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

1.(1)久留(逗留)(2)依依不舍

2.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淹留”一词的含义,可以联想屈原在《离骚》中“岁月忽其不淹兮”的“淹”字,该句中的“淹”为停留、停滞之意,代入“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意义通畅。结合诗歌标题“送王昌龄”和“送君多暮情”,可知此诗为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点染一词是借用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景物,然后再用侧锋加以层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方体感。运用到诗词创作上,“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枯瘦。一般说,点出的是内在情感和诗歌主题,而渲染用的是外在的环境和景物形象。点染分为三种类型,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时加染,染中有点。此诗就是先点出离情,再以景染之,结尾再次点明别离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

1BE

2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注意易错点:意象错误+情感错误+手法错误。

2试题分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答题重点: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de53dd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2b.html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