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课 邓稼先

发布时间:2020-05-27 19:22: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课《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2.了解有关杨振宁、邓稼先的资料;了解传记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体会其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培养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传记的相关知识。

2.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

教学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第一颗原子弹升空后的蘑菇云画面。(字幕:这是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升起的蘑菇云)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上空连续升起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所产生的蘑菇云,这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国际地位,使中国在世人面前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其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振宁先生所写的《邓稼先》,走入他的心灵,去感受平凡中的崇高与伟大,去体会默默奉献中的卓越。(板书课题)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代表作有《曙光集》《晨曦集》等。

2.背景资料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的日子。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们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振宁教授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3.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地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实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可细分为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小说化的传记,等等。

(2)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鲜为人知(xiǎn) 元勋(xūn) 氢弹(qīnɡ)

至死不懈(xiè) 癌症(ái) 署名(shǔ)

鞠躬尽瘁(jū cuì) 奠基(diàn) 开拓(tuò)

妇孺皆知(rú) 难堪(kān) 孕育(yùn)

选聘(pìn) 夐(xiònɡ) 黯兮(àn xī) 日曛(xūn)铤(tǐnɡ) 筹划(chóu) 摄氏度(shè) 燕然(yān)勒功(lè) 殷红(yān) 挚友(zhì) 彷徨(pánɡ huánɡ)

(2)多音字

xiǎn 鲜为人知 xiān 新鲜

cān 参加 shēn 人参 cēn 参差不齐

shà 大厦 xià厦门

yān 殷红 yīn 殷实

(3)词语释义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元勋:立大功的人。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承受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截然,界线分明地。

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妇女和孩子都知道。形容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

难堪:难以忍受;难为情。

仰慕:敬仰思慕。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知人之明: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阔别:长时间地分别。

热泪满眶: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蓬断草枯:蓬草断了,草枯干了,形容极荒凉。蓬,即飞蓬,多年生草本植物,枯后根断,遇风飞旋。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燕然未勒:典出《后汉书•窦融列传》。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4)词语辨析

“家喻户晓”和“众所周知”都有“知道的人多”的意思。“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比“众所周知”更深入一步,强调家家户户。“众所周知”指大家全都知道,强调普遍性。

“彷徨”和“徘徊”都有“来回地走,犹疑不决”的意思。“彷徨”指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常用其比喻义,多用于心情不好时。“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或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常用其本义,心情可好可坏。

三、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答案示例:本文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邓稼先的事例。

2.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比较,以凸显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谊”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借用书信内容,用评论性的语言高度赞扬邓稼先一生的功绩,表达作者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

3.说说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民族感情和个人友情写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示例:他是一个热爱祖国、勤奋刻苦的人。从他的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中可以看出。

四、课堂小结

朗读了全文后,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祖国、勤奋刻苦的邓稼先。那么,文中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表现了他的爱国和刻苦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具体分析吧!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为人知(  ) (  ) 至死不(  )

名(  ) (  ) 基(  ) 开(  )难(  ) 育(  ) 选(  )(  )

划(  ) 氏度(  ) 然(  ) 功(  )

红(  ) 友(  ) (  )

2.填空。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________,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地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而成。传记可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谱、小说化的传记,等等。

答案示例:

1.xiǎn xūn xiè shǔ jū ɡōnɡ jìn cuì diàn tuò kān yùn pìn xūn chóu shè

yān lè yān zhì pánɡ huánɡ 

2.生平事迹 编排 描写 说明 一般的传记 自传 评传 人物小传 人物特写 回忆录

二、新课导入

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这节课,我们将来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再从邓稼先的感人事迹中体会他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培养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三、合作探究

(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答案示例: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此种手法,别具匠心,增强了出场人物的使命感。

2.本文中,第12、13自然段独立成段有何好处?

答案示例:这两个自然段独立成段,突出了这两个日子的不平凡,彰显了邓稼先的功勋。

3.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答案示例: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①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②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③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20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4.邓稼先的学生时代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度过的,为了求学他也曾屡遇困境。作者为什么在第二部分中对这方面只字未提?

答案示例: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两弹’元勋”。作者是围绕邓稼先为民族核武器事业做出贡献这一中心选取有关材料组织内容的。在邓稼先64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在1958年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之后的28年间的经历最能表现这一中心。作者很好地处理了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与中心无关的内容省略不写,与中心紧密联系的详写。

5.文中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从第二部分看,作者是如何围绕“始终”二字展开叙述的?

答案示例:中国的“两弹”事业始于1958年,邓稼先是第一批投入此项秘密工作中的一位。28年后,直到他去世前的四个月,他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作者列举的几段时间不光在我国“两弹”事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邓稼先的一生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随着“两弹”事业的发展,邓稼先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他仍然坚持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以作者用“始终”这个词概括了邓稼先的一生。

6.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请概述两人最本质的区别。

答案示例: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鲜明地凸显了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客观分析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才能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平实,从不骄傲。

7.在小标题《民族感情?友情?》中,“感情”后为什么加上了问号?

答案示例:具有引人入胜的作用。这一部分,写杨振宁从邓稼先处得知中国研制原子弹没有外国人参与而引起感情的激荡,为民族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8.在《永恒的骄傲》这部分中,作者从哪四个方面对邓稼先进行了评价?

答案示例:从邓稼先的为人、才能、思想和品格四个方面进行了评价。本章节摘引了邓稼先去世后,杨振宁给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电报和书信中的四个片段,对邓稼先从四个不同的方面作出了概括性的高度评价。邓稼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具有崇高品格的优秀儿女,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品格和精神。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和精神的人,才会为国家、为民族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一部分是对邓稼先综合品质的高度评价。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如何理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一句?

答案示例:引文画龙点睛地总结了邓稼先忘我工作、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2.“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试阐释这句话。

答案示例:“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3.如何理解“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的含义?

答案示例:①这是对邓稼先具有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纯”字代表的气质和品格的赞美。中国是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优良传统的文明古国,邓稼先是在这种传统文化中所孕育出来的具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也是一个具有崇高品质和伟大理想的普通公民。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以及对邓稼先的敬仰之情。②这一切主要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人。字里行间流露出民族的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钦佩之情。③“‘两弹’元勋”邓稼先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都是作者的朋友,他们都是两国的功臣。但是性格迥异,一个锋芒毕露,恃才自傲;一个忠厚平实,纯正坦白,从不骄人。课文将两人放在一起,对比鲜明,更加突出了邓稼先的品格。

4.“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案示例:一方面说明了邓稼先没有确凿的证据来得出结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5.如何理解“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的含义?

答案示例: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自力更生,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而感到骄傲。显示出作者对民族、对老朋友的深情。

6.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里的句子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悲壮、凄凉的气氛,一方面从侧面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另一方面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7.“‘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这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出邓稼先从事这项伟大的工作所具备的杰出的科学品质,突出了邓稼先的杰出才能和大将风度,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

8.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句的意思。

(1)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

答案示例:两个“最”字从程度上说明中华民族遭受屈辱程度之深。

(2)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答案示例:“宰割”一词照应小标题,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的社会现实,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让人为中国的处境担忧。

(3)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答案示例:“我不能走”四个字突出了邓稼先的性格特征:身先士卒,不怕牺牲。表明了邓稼先在危难面前坚定不移的信念、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科学事业的决心。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示例:这篇文章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邓稼先,高度赞扬了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在民族历史的大背景中展示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将人物事迹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作者认为中国从任人宰割的地位到繁荣富强、屹立于民族之林,是无数英雄做出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的成果,而邓稼先就是这无数英雄人物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成就是中国的骄傲,是国家强大的标志。这样的人物事迹就不仅局限于个人的成功与优秀,而是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意义的。作者选取了最能表现其精神品质的事例,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如写邓稼先身负重任领导其他科学家工作,作者将邓稼先忠厚质朴、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与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表明了邓稼先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优秀代表,另一方面也说明祖国孕育了邓稼先,需要邓稼先,而邓稼先也甘愿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祖国和人民,有力地突出了他深沉的爱国热情。这种写法将人物植根于更广阔的时空中,使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更丰富,根基更扎实,也更有高度。

2.贯穿文章始终的情感。

答案示例: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以巧立小标题的形式和“板块”并列结构,将内容组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一个主题。文章自始至终以友谊为基调,以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为主旋律,真挚的情意令人感动不已。第一部分将邓稼先的成就推到历史的高度,满含崇敬之情。第二部分叙述邓稼先的生平,饱含赞扬和痛惜之情。第三部分介绍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字里行间充满钦佩之情。第四部分写邓稼先证实中国是独立完成“两弹”研究时作者的激动,更是表达了自己的爱国热情和与邓稼先的深厚友情。第五部分写邓稼先的工作状况,深切表达了对挚友的赞颂和关爱之情。第六部分摘引电文评述邓稼先,同时更是感情发展的高峰。

(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请你仿照示例书写100字左右的颁奖辞,概述邓稼先的品质和历史功绩,隆重地为他颁奖。

“颁奖辞”示例:

杨利伟: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答案示例: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四、课堂小结

让生命绽放一次灿烂,让感情澎湃一次潮汐,让思想散发一次光芒,让信念穿透一次时空……邓稼先做到了,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为了灵魂深处的希望,邓稼先让生命喷发着绚烂激情,他对生活乃至人生永恒的理解和感悟,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虽然邓稼先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会永远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dfe56d7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8.html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课 邓稼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