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爬行类保护动物

发布时间:2011-06-24 15:17: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57.鼋图片
别名蓝团鱼、银鱼,属于龟鳖目鳖科,拉丁学名Pelochelys bibroni,英文名 Bibron's soft-shelled turtle

鼋是鳖科动物中最大的一种,背甲长3347厘米,宽3041厘米。背盘圆形,背甲外包有柔软的革质皮肤,呈灰色,平坦,裙边不发达。头小,吻突较短,鼻孔在吻突前端。四肢具发达的蹼,内侧三趾具爪。尾短,不露出裙边。头、颈可完全缩入壳内,四肢不能缩入。头部为灰褐色,具浅色不规则斑纹,颌黄白色,腹面白色。瞳孔椭圆形。

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善于钻泥沙。以水生动物为食。

中国古代即开始饲养,常在庭院放养一两只。由于鼋的背甲骨板可以入药,且肉味鲜美,曾遭到大量捕杀,现在野外数量已经不多。分布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

58.鳄蜥
别名懒蛇、睡蛇、雷公蛇、瑶山鳄蜥,属于蜥蜴目鳄蜥科,拉丁学名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英文名Chinese xenosaurs

全长33.6厘米,尾长超过体长。身体类似蜥蜴,呈圆柱形,尾则侧扁,类似鳄,故得名。吻低钝,头高略呈方形,两侧具明显的棱,一直延伸至尾部。体表粗糙,背面为深棕色,体侧为土棕色,杂有黑纹。腹面浅黄有短黑斑纹。尾部有黑与棕色相间的横纹。四肢短小,指、趾端具尖锐而弯曲的爪。

生活在山间溪流的积水坑中,晨昏活动,白天在细枝上熟睡,受惊后立即跃入水中。每年68月份繁殖,卵胎生,11月至次年3月冬眠。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蝌蚪、蛙、小鱼、蠕虫。

产于广西大瑶山,为中国特有种。瑶山鳄蜥在分类上为独科、独属、独种,除具有一般蜥蜴的特征外,还有一些原始性,如头骨为古腭形、具顶眼孔等,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需加强保护。

59.蟒图片
别名南蛇、蚺蛇、琴蛇,属于蜥蜴目蟒科,拉丁学名Python molurus,英文名Indian python

蟒是中国最大的蛇类,体长67米,头颈分区明显。肛孔两侧有后肢残余,呈爪状。身体背面为灰棕色至黄色,中央有一列棕红色、镶有黑边、略呈方形的大斑块,两侧又各有一列较小的斑块镶嵌排列。头顶背面的斑块呈矛形。腹面为黄白色,具少数黑褐色斑。眼小,瞳孔直立,呈椭圆形。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丛林中,善攀援,亦可栖于水中,夜间活动。以各种脊推动物为食,有时可吞食几十千克重的小牛。捕食较大的猎物时,通常是把猎物缠紧,待窒息后吞食。每年46月份产卵,每窝数10100枚,雌蟒盘伏于卵上孵育。

产于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目前野外的数量已经很少。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60.扬子鳄图片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鳄目鼍科,拉丁学名Alligator sinensis,英文名 Chinese alligator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国已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61.巨蜥图片
别名四脚蛇、圆鼻巨蜥,属于蜥蜴目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salvator,英文名Asian water monitor

巨蜥是中国蜥蜴中最大的一种,全长近2米,尾长约占五分之三。全身密被细小鳞片,头窄长,吻较长,尾侧扁如带,四肢粗壮。鼻孔在近吻端处。舌较长,前端分叉较深。尾背鳞片突起形成两列嵴。背面为黑色,杂有黄色斑纹。腹面为淡黄色或灰色,散有少数黑色斑纹。尾部则为黑黄相间的环纹。

生活于山区的溪流附近,常到水中游泳,亦能攀附矮树。以小型哺乳动物、鱼类和蛙类为食。67月份产卵,每窝1530枚,产于岸边洞穴或树洞中。

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

62.四爪陆龟图片
别名草原陆龟,属于龟鳖目陆龟科,拉丁学名Testudo horsfieldi,英文名Horsfield'storties

四爪陆龟是生活在内陆草原地区的龟类。背甲长1216厘米,宽1014厘米。头部与四肢均具黄色。头小,顶部有对称的大鳞。盾片中央棕黑色,边缘黄色,并有同心环纹。四肢均有四爪,指、趾间无蹼。前臂与胫部有坚硬大鳞,股后有一丛锥形大鳞。

生活在海拔7001000米的黄土丘陵地,常在蒿草丰富、土质湿润、螺壳较多的阴坡凹地栖息。阴天或夜晚躲藏在洞穴中。喜食植物的花果及肉质叶片,好饮水。45月份交配,产卵24枚,卵白色椭圆形,孵化期60天左右。幼龟出壳后仍在土里,翌年春季才爬出来活动。7月下旬入洞穴夏眠,休眠洞较深,常在阳坡栖居。

在中国仅产于新疆霍城县。

106.中国大蝾螈
中国大蝾螈

(Andrias davidianus davidianus)

蝾螈,火蜥蜴,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中国大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1.5米。

蝾螈出世以后,一般都要经过幼体时期,这个时期可能是几天,也可能是几年。幼体长有外鳃和牙齿,没有眼睑。这些特征可能会保留到性成熟。栖息在北美洲东部的一种泥蝾螈和墨西哥中部的蝾螈都有这个特性。

蝾螈主要食昆虫,蠕虫、蜗牛和一些小动物,包括它们的同类。像其他两栖动物一样,它们养靠皮肤来吸收不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它们会进入冬眠状态。

大多数成年的蝾螈白天躲藏起来,晚上才出来觅食。有些则在繁殖季节才从地底下出来,或者是到温度和湿度适合于它们生存的时候中,才会露面。有些种类的蝾螈,特别是性于无肺螈科的蝾螈完全是陆栖动物,它们远离河流和池塘的日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e4326bdf121dd36a32d826f.html

《国家一级爬行类保护动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