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形象和简介

发布时间:2011-05-17 23:52: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判词:

1、“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2、“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二、题目:

1、《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2008年江苏卷)

答:“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两人应结成姻缘。“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女娲炼石补天余下的石头化成的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

如答:薛宝钗的“钗”中有金,贾宝玉的名字中有玉,两人结为婚姻为金玉良缘。林黛玉的名字中有木,贾宝玉的名字中有玉,前生有约,今世应结为婚姻为木石前盟。亦可。

2、选取《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作简要的人物介绍。答:[薛宝钗]

宝姑娘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

3、简述一个《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 

宝钗扑蝶  :宝钗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想扑了来玩耍,就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上。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谈一些闺房私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装出一付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三、薛宝钗 形象:(全面)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出生于豪富的皇伤之家,是薛姨妈女儿,她容貌美丽,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做官的,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善于逢迎,随机应变,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锁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四、具体事例

1、举例说说薛宝钗某一典型性格特征(选择某一例即可)
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如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再如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一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夫人--- 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还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
  ②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以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探微恙互看金玉 :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第八回)

2、钗黛互吐剖心语: 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宝钗的百般体贴让黛玉感激不已,黛玉向她说了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奸,后来因宝钗没有当着众人说她读《西厢记》《牡丹亭》而心存感激的话,并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只是略比你强一点,也算是和黛玉同病相怜。(第四十五回)

3、谏痴人

宝玉自从与癞头僧交谈过后,性情大变似有悟道出家之意。对此宝钗等人十分担心。一天,宝玉拿着一本《秋水》细看时,宝钗便拿古圣贤之道相劝,劝他不要抛却人伦。加上袭人也在一旁相劝,宝玉似乎被说服了,与贾兰一起准备参加乡试(即省试)。宝钗对此还是半信半疑。

4.简述海棠社宝钗夺冠的主要情节

第一次,海棠社,探春发起诗社,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秋爽居士,探春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富贵闲人、绛洞花主……李纨出题,题目是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限韵。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5、宝玉挨打后:

(原文)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
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分析比较:1、出场

薛宝钗出场名正言顺,冠冕堂皇。

宝钗是托着一丸药在众丫鬟的招呼声中走进来的,可见她听说宝玉挨打后不是第一时间赶到,而是在探望之前作了充分的心理和行动准备,她来见宝玉不是伤心宝玉挨打,而是在心里认可了宝玉挨打的必然性,只是想到怎么医伤,该用什么药。一个字充分表现了薛宝钗的光明正大之态和探望宝玉的良苦用心。

林黛玉出场两手空空,悄无声息。林黛玉来探望宝玉,本想及时赶到,但她又不想选在人多之时,于是等待时机。她是在袭人梳洗之时、宝玉叫众丫鬟都退出之后才进来的。可见她一心只为宝玉而来,而不是想在众人面前有意表现自己,她的到来,就连宝玉都感到突然。黛玉出场,借宝玉见闻写其声,绘其形,声音悲戚,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而不是像宝钗那样托着药丸进来,可见当她听说宝玉挨打后,心中拥有的只有悲伤、同情和眼泪,而没有宝钗的沉着应对和良苦用心。

2、探望之语

薛宝钗和林黛玉来探望宝玉时,都话中有劝,情意绵绵,只不过二人的心态和目的不一样。

薛宝钗的话劝中有怨,话中有情。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分析此话,不难看出,薛宝钗认为宝玉不听话,挨打是自找的,她完全是站在封建正统的立场上来说这番话的,有责怪之意,但她对宝玉也是充满感情的,少女的腼腆和不自信,到嘴的话被活生生地咽了下去。

林黛玉的话劝中无奈,满含深情。林黛玉只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就好像是从林黛玉心底里发出的,无力又无奈的安慰之语。林黛玉承认了一种事实,那就是势单力薄无力回天。此话虽软绵绵,却情真真意切切,完全是在为宝玉说话,是站在而不是我们的立场上来说这番话的。

3、宝玉反应

当薛宝钗说完探望之语后,宝玉未回一句话,只是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可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贾宝玉对宝钗之语感觉大畅,认为有如此关心之话,死也值得。但这毕竟只是宝玉心中所想,薛宝钗是没有听到的。

而林黛玉说完探望之语后,宝玉的反应就大不一样,他长叹一声: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更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虽然意思差不多,但宝玉是说出口来的。可见宝玉更在乎对黛玉的感情,他要让黛玉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听到他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语。

4、退场

薛宝钗退场:时候已到,主动离去。

林黛玉退场:凤姐来访,被动离开。

小说写二人退场,有三处很有意思。

一是薛宝钗退场时,宝玉正欲说话,宝钗起身告辞;林黛玉退场时,宝玉话语未了,黛玉被迫离开。一处是想说而没有说的机会,一处是正说而不能说完,由此可知钗黛二人对宝玉的用情之异。

二是薛宝钗退场时从前门出去,林黛玉从后院离开。薛宝钗认为事已办完,便大大方方地走了出去,给众人留下的印象是理所当然大方得体。林黛玉则是因为怕凤姐看到她的一双眼睛取笑她才从后院走的,表面上如此,实际上林黛玉认为探望宝玉是她的私事,不能让外人知晓,可见她对与宝玉爱情的坚守与珍惜。

三是薛宝钗退场时告知宝玉明儿再来看你,林黛玉则是回头再来,可见宝玉是一副公事公办不焦不急之态,黛玉则是心急如焚不愿离去之意。一个给宝玉以希望,一个给宝玉以心安。

【薛宝钗形象简评】 对薛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也是受害者,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有口皆碑。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赞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让人感到她的封建守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流露真情,而是常常深隐心机。表面上,她“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都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说出来,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宝钗善于观察,能向人心里做事。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作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听到这一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夫人--- 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至于受压迫的封建阶级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埋怨藏在心底,一笑了之。
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引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里掏将出来。薛宝钗拢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这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eae704dfe4733687e21aab1.html

《薛宝钗形象和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