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之一:一师苦读时

发布时间:2020-07-06 12:39: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青年之一:一师苦读时

1919年的 1918年6月,在一师,时年25岁。毕业班学生全体留影。后排左二为。(本版均为资料照片) 这照片,是所在班上体操课的情景。但照片中,哪一个是呢? 在一师体育锻炼地点示意图 21岁,进了一师。

  21岁,正是风华正茂时。

  21岁,“青春的烦恼”伴随而至。可心无旁骛,明确了“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的学习目的,创立了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而“野蛮其体魄”的办法,坚持着读书的“四种方法”,还坚守着“三不谈”的修养,因而收获“打好了”学问基础的硕果。不过,青年也有过一般青年学子偏科的通病。

  从青涩到成熟,这是求学之路的特色之一。

  本报记者 文热心 1.足印:一师“好学校”

  记者又一次来到一师。不,应该是“青年纪念馆”。

  2003年,一师主体部分搬迁到了河西,这里成为青年的专门纪念地。在记者的眼中,当年这里实在是一个读书地——处在城南郊,坐落书院坪;前对岳麓山,后倚妙高峰;湘江门前流,橘洲映校门;喧嚣几里远,风景清佳地。只是,近些年不断扩的城将它“包围”在一片高楼大厦中。尽管如此,“江”、“峰”依然,那条曾经带来城市繁荣、也带来世间喧嚣的粤汉铁路已成为历史,这里仍不失为城市的理想读书地。

  后来评说一师是个“好学校”,是否也包括环境这个因素?他在一师“做了五年学生,并且居然拒绝了此后一切广告的引诱”。最后“真的毕业了”。

  志存高远的在这个学习环境里,可谓是适得其所。同学们见识了他苦读情景,罗章龙回忆说:“当时一师作息制度规定,早晨晚上都要到自修室学习,每晚自修到九时点名后,即离开自修室回到寝室,九时半吹号熄灯。等学校学监查完寝室后,大家安静入睡了,毛主席又起床到楼道的电灯下继续读书,直到深夜才去睡觉。早上天不亮,毛主席就起床,先到操场跑步,然后冲冷水浴。到六点学校吹起床号,同学们都起床时,毛主席早已到自修室在高声朗诵古文诗词了。”

他并不仅仅满足课堂的学习,而是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另一位同学国基回忆:“对于我国数千年遗留下来的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他都广泛地加以选择研究。课余喜读的书籍有《楚辞》、《诗经》、先诸子的学说;史学方面有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此外,对《昭明文选》、唐宋诗词以及历代各家骈体散文,也加以广泛的涉阅……”

  书读得多、学得好,“下笔如有神”,青年在一师已初步显露出“文章大家”的风华。国基回忆说,那个时候的“作起文章来洋洋洒洒,一写就是几千字。真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笔锋犀利,气势磅礴。”  2.足步:多思“×”“?”“。”

在“青年纪念馆”里,记者看到了那件颇具传奇色彩的文物——青年阅读过的《伦理学原理》。

  于来说,这是一件“失而复得”的故物。其所以“失”,是因为“批”,“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过的书上都有“批”、“注”,同学们在佩服之余,也就借来学习。在这本德国康德派哲学家鲍尔生的著作上,“批”、“注”之多令同学们吃惊,10万字的书上竟写了1、2万字的批语。他在凡原著中比较合乎辩证、唯物观点的地方,必冗长加圈点,他作的眉批则往往有“切论”、“此语甚精”、“此语甚切”、“此语与吾大不然”、“此不然”、“此节不甚当”、“此处又使余怀疑”、“吾意不应立此说”、“此说终觉不完美”等。上个世纪20年代初,他的同学韶华将这本书借去阅读,此后一直未还。

  将近30年后的1950年9月,周世钊应之邀去参加国庆观礼,韶华托周将此书奉还,并在上面写道:“此书系若干年前,毛主席润之兄在小吴门外清水塘住时所借阅。嗣后,各自东西,不复谋面,珍藏至今,深恐或失!兹趁周惇元兄北上之便,托其奉还故主,藉镜当时思想之一斑,亦人生趣事。”可见,“复得”是因为诚信。

  这部书就是在一师发奋学习、长于思考的证明,也是他“分析能力之强,批判眼光之高,是任何人想学而无法学到”天赋的证明。

  国基记得,“对当时学校的教材和一些课外读物,一经过目,就指出哪些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哪些是为帝王将相歌功颂德的,他就奋笔打上‘×’‘?’等符号。如果是思想进步或有革命意义的,就用朱笔‘圈圈点点’,并写入读书笔记。” 3.足步:交往 谈大事

  的学习,动力之源是他救国救民的志向。他自己如此表述这种“源”的力:我“除了不谈女人——普遍在这时期的青年的生活中极为重要——以外,我和同伴连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也是不谈的。记得有一次在一个青年的家里,他和我谈起‘买肉’的事情,并且当面叫佣人来和他商量,叫他去买。我动怒了,以后就不和他来往。我和朋友只谈大事,只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

  在那青春洋溢的岁月里,他只谈大事,一心向学,也就顾不上自己的日常“生活质量”了。他对自己的饮食打扮,毫不在意,总是箪食瓢饮、穿着朴实,却把身上的钱大都花在买书和订报上。初进一师时,学校里发了一套青色呢制服,他一直穿到毕业。衣袖裤管磨破了,颜色褪了,他还是缝缝补补,穿了又穿。他的被褥是一般农民用的蓝棉大布套被,没有枕头,则以书代枕。他唯一比较体面的衣服是一件褪了色的灰布长衫,一年四季常穿,不同的是冬季穿时里面加些旧衣裤,夏天穿时则把它减去。因此,一些同学跟他开玩笑说:“毛润之的‘算术’学得好——冬天用加法,夏天用减法。” 4.足步:锻炼 积“本钱”

  在“青年纪念馆”里,有一口水井,那是学生完成“常规动作”——每天清晨的“冷水浴”的地方。其实,他在一师的“浴”与“泳”是丰富多彩的。

  “今日星期日,约与蔡和森、毛润之、则厚作一二时之旅行……三人遂沿铁道行,天气炎热……经大托铺,前行六里息饭店……饭后稍息,拟就该店后大塘浴,以水浅不及股止,遂至店拿行具前行。未及三里寻一清且深之港坝,三人同浴……”当晚,他们借住在昭山寺。

  “晚饭后,三人同由山之正面下,就湘江浴……”

  “昨日下午与毛君润之游泳。游泳后至麓山蔡和森君居……”

  “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凉风大发,空气清爽。空气浴,大风浴,胸襟洞澈,旷然有远俗之慨。归时十一点钟矣。”

  以上摘自同学昆弟烈士的日记,其中满是“泳”、“浴”的字眼。在一师的“野蛮其体魄”的“五浴”锻炼法,校的水井、操场、妙高峰,校外的城南路、天心阁、岳麓山的“小道”和爱晚亭、湘江、橘子洲都可以作证。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独自跑到操场上,赤着臂膀,走着卧着,让太阳晒得皮肤通红透紫、汗流浃背;

  在大雨倾盆时,他跑出屋子,脱下衣服,让大雨浇淋;

  在严冬寒风怒吼时,他只穿一件衬衫,挺立在旷野或山谷,任寒风吹打;

  他还时常在山中对着树木大声讲话,对着大风大声叫喊,大口地呼吸。

  其冷水浴是很苦的,特别是春夏秋冬四季坚持不辍,在第一师罕有人。同学早起看到他在井边赤膊冲凉,毫不在意刺骨的寒风和冰冷的雨雪,十分诧异,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边把皮肤擦得泛红,边答道:“冷水浴既可以锻炼意志毅力,又可以练习猛烈与无畏。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就能坚持下去,不感到难了。”

  1936年,和斯诺谈话时,他谈起在一师的体育锻炼活动时感叹:“确实对我有不少的帮助,使我后来南征北战,受益不浅。” “泳”与“浴”不过是强身健体,积累救国救民“本钱”的途径之一。

  当然,学生这种强韧的体育锻炼,既有长远考虑,又是当前需要。“为何死了七个同学?只因不习十分间操”,就是当时同学忽视体育的写照。没有身体“本钱”,又如何能读好书?

5.足步:问题 轻“图”“数”

  与所有青年学子一样,同样有着“偏科”的不足。他自己回忆说:在一师,“我反对自然科学中的必修课程。我希望专攻社会科学……我最讨厌的就是必修的静物写生。我以为这是透底的愚笨。我总想画简单的东西,快快画完就离开课室。记得有一次画一幅‘半日半石’(是太白的一句名诗),我用一条直线和上边半个圆圈来代表。还有一次,在图画考试时,我画了一个椭圆就算数了,我称之为鸡蛋。结果画图得到四十分,不及格。幸亏我的社会科学的分数都非常好,这样和其他课程的坏分数扯平。”

  在一师,著有《尊师风》的黄露生老师,可以直白地指出,那位给图画打40分的老师是谭柄锷先生。但谭先生很器重的,那年校长干要开除等17名学生,他是强烈反对者之一。

  “扯平分数”是事实,另一个事实是,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自然科学的重要性,不仅数学从不缺课,而且采取了补救措施——补课。这还可从他日后的“教子经”中领略到。同样,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对图画课认识也产生了飞跃。1915年9月6日,他在《致萧子升的信》中,特别谈到美术能力培养技能、审美,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中间,应有一份谭柄锷的功劳。1917年下半期,主持一师学友会会务日常工作时,在学友会组织中设立十五部,其中专设图画部,聘请谭柄锷先生任“教授”。  6.足音:学问基础是一师打下的

  自己回忆说,他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

  在这里,说的是“学问基础”,而不仅仅是文化知识。

  的学问如何?京波在《与国学》中,主要总结了国学方面的成就。他把前些年网上评出的10位“我心目中的十位国学大师”——王国维、钱钟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郭沫若、友兰的成就与相比较。最后的结论是:“有句话说一个人——教授中的教授;还有另一句话说另一个人——大师中的大师。前者,叫寅恪;后者,叫。”

  套用的话,“大师中的大师”基础是一师打下的。当然,的学问宽度,远不是国学所能覆盖的。 ■

  的“三、四、五”

  “三不谈”:不谈琐事,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

  读书“四法”:其一,大量批注,言如珠玉。其二,领悟真谛,掌握方法。其三,广收博览,发展创新。其四,考察社会,读无字书。也有人总结读书为“三法”的:即正确处理“学”与“问”、看书学习与“质疑问难”、自学与“共学”的关系;正确处理“博”与“约”、“通”与“专”、“新”与“旧”、“中”与“西”的关系;正确处理积累与条理、精与粗、恒与不恒的关系。

  “五种浴”:“日光浴”“雨淋浴”“冷风浴”“空气浴”“冷水浴”。(记者 文热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f6dd542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d.html

《青年毛泽东之一:一师苦读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