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练习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8-10-13 15:13: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精神的三间小屋

一、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zhuó) è (yòu) 自惭形(huì)  

B.怀(jīn)    广(mào) ní) 铁马(gē)  

C. 晃(shuó) (yì) (qù) 销(xiāo)骨立

D.è 放(shèng (líng) 俯拾(jí)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鸡飞狗跳 不知所措 铮铮作响 净手焚香

B.不约而同 月冷风清 竹木箫箫 金戈铁血

C.针芒在身 泛味麻木 俯拾即是 抽丝剥茧

D.鸠占鹊巢 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 缤纷和谐

不知所措 竹木萧萧 乏味麻木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4.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堂堂七尺大汉,就这么醍醐灌顶般地被折磨了一番,磨得形销骨立,瘦得只剩一张皮了。

B.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鲜为人知的秘密。

C.没料到芝麻大的事儿竟会引让他自惭形秽

D.一人偷盗,一人望风,两人配合, 相得益彰

5.对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一)细读14-17段),思考后回答

1.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建造“安放我们自身”好像一个怪异的说法?

2. “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具体指哪些?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后回答。

3.作者凭什么推断“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

4.文中达对人对己迥然不同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作用是什么?

5.文中17自然段开头说“如果真是那样”,这里的“那样”指的是什么?

6.“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又会怎样?

(二)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冬霜暖阳

①上午,我坐在客厅的日影里,剥平包菜,一片一片撕碎,放到洗菜盆里……做这些零碎琐屑的事,一屋子都是安宁……因为专心,无杂念,情绪也随之平和。宛如一些美好的时光,因为短暂,让人贪恋。把平包菜撕完,日影移走——大概因小区前面起了三四十层的高楼,冬天的日光贵重,但凡投罩下来,必然暖融融的,所以美好。

②儿时,我们村里老人集体坐在背风的草堆旁,无别事,也就为晒晒太阳,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不知他们在日光下想些什么,但,那一刻是安宁的。

③一年里也没有多少次机会,可以望见蓝天了。

④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常年的失眠纠缠,让人感叹青春岁月一去不还。医生建议,唯锻炼,方能缓解一二。于是,清早买菜,特意拐弯去屋后的荒坡走了走。

⑤荒坡上的枯草仍有霜迹,寒光凛凛,踩上去格外清脆。水渠里倒伏的莽草身上,霜意犹深,迎着光,直刺人眼。这些自然界中的东西,比如雾呀,霜呀,总是招人喜爱。

⑥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雾天,白茫茫,一个人走在上学路上,前后均不见人,到了学校,头发能拎出水。我妈妈每次去一个叫作“横埠河”的集镇买柴,总是有雾的天气。站在村口,我望着她去时的方向,渐渐地,渐渐地,茫茫白雾里,一个妇女挑柴的身影终于显现出来,她把一担柴来回换着肩,一点一点地出现在圩埂上……我总是幻想,她或许会带一根油条回来,或许别的好吃的呢,总会有的吧。我站在原地,仿佛胜券在握。

⑦只是,每次都落空。也不介意,至少望着她一点点自白雾里现身——那么漫长的等待过程,我起码是快乐的,充满着企盼和渴念的。

⑧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过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有时,更甚至,失去未必比得到更沮丧。失去,可以让灵魂痛苦;得到时的狂喜,永远那么浅薄轻飘,不值一提。生命只有在一次次失去时的煎熬里,才会慢慢强大无摧。

⑨失败也是升华,如浊浪淘沙,日日年年,总有一天成就你珍珠或者金子,只要自己不先撒手放弃。

⑩所以,一直喜欢雾天,天地同白,湿了山川草木,以及行走其中的人。如今,雾已难见,雾霾常有。幸而还有霜,让我魂牵梦绕。

11)相比雾来说,霜更美,满身寒气,萧杀而来,又呼啸而去。小时候村庄里每一户人家的鱼鳞瓦,都是霜的同谋。童年,每到严冬,屋头上皑皑一片浅白,不是雪,是霜。泡桐树被冻僵了,生在原地一动不动。在日光下,唯有霜是跳跃的,麻雀一样忽东忽西。最疼爱的事情是,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稻草,被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裹起来,呵护备至——你说霜为何这么疼惜掉在地上的一根稻草呢?夜里,一根稻草独自躺在地上,孤单无依,没有谁肯给它暖意,唯有霜是宽厚仁慈的——还是我来裹它取暖吧。

12)天地之中,真是有情有义。霜不仅裹落单的稻草,还裹稻草垛、棉花垛……霜想把天地里一切孤单的东西都暖起来。

13)脚下的荒草,在霜的包裹中依然清脆,迎着光,熠熠生辉。我内心的狂热,竟也在日光里一点点激发出来,然后点燃。或许命运不尽完美,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暖、有期盼……这一生,何曾白活。

(作者:钱红莉。文章有删改)

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描写了儿时的三个场景, ,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

(2)结合语境,分析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的理解。

4.文章第(11)(12)段在写作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参考答案:

一、1.【答案】B

【解析】憎恶(wù) 晃(zhuó) 放(chéng)。

2【答案】D

【解析】不知所错 不知所措 竹木箫箫 竹木萧萧 泛味麻木 乏味麻木

3【答案】B

【解析】A中缺少主语;C中前后不一致;D中说法不合事理。

4【答案】D

【解析】成语使用题所涉及的词语往往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所以一般不存在意思理解的问题,可从词义、范围、程度、褒贬、语境等方面去辨析。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这个词用在表贬义的句子中语境不合。

5【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可采用逐项“排除法”,文段记叙的是“种子”,所以⑤放在最前面。可排除AB两项。第③句紧承接第⑤句,由此排除D项。

二、阅读理解

(一)1.因为人们根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

2.我们所认识的人指他人思想、最新信息、别人的生活(别的喉咙都囔过的,别的手指圈划过的)、世界万物。(不仅只是我们我们所认识的具体的人)。

3.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4.作用: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对比,深刻的印象,刻骨铭心的震撼。

5.“那样”即第16自然段中鲜明对比的有关情况:我们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

6.“如果真是那样”则“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一切化为乌有,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我们的精神,将会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二)1.【答案】村里老人集体晒太阳 作者在雾中期盼母亲归来 霜包裹稻草,给天地带来温暖 对人生满怀期盼,饱含爱心与温情。

2.1)【答案】外貌描写。通过对老人们外貌的描写,展现了冬天暖阳给人们带来的安宁与惬意,为文章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2)【答案】“贵重”说明看见蓝天的机会不多,照应了第③段,也表现了作者见到蓝天那份惊喜和珍惜的心情。

3.【答案】人生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最终的结果一一得与失是次要的,有时甚至失去的痛苦对人生更有帮助,更有意义。

【答案】示例:这两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霜给稻草、稻草垛、棉花垛及天地万物带来的温暖,展现了霜宽厚仁慈,充满爱心与温暖的特性,为下文的抒情铺下情感基调。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2)背景链接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居住条件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家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身体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宽敞,可人们是不是也该想到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需要拓宽,也需要达标呢?正如书中所说,“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是应该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2.生难字词

(1)字音

(yòu)  (yì) 轻(qù) (huī)

广 (mào) (zhuì) (líng) (tān)

(jué) (è) 怀(jīn) (zhuó)

自惭形(huì) 憎恶(zēng wù )

(2)词义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品种繁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 (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我们的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

明确:(1)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2)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3)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

2.第16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明确:第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第46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的心灵活动空间的思考。

3.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4.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5.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2.拓展延伸

如果我们也来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你们会盛放哪些内容呢?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拓展美读:师生朗诵毕淑敏散文《造心》第1617段。

(3)完成本课练习。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盛着爱恨——光明温暖

盛放事业——坚固优雅

安放自身——独特安稳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的思想境界有了变化,他们明白了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所以,我们只有学会珍视自我,这间小屋才会更加独特与安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fd6954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8.html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练习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