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扇”王星记 - 记中华老字号杭州王星记扇厂

发布时间:2020-12-05 22:36: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天下第一扇王星记——记中华老字号杭州王星记扇厂

                              

杭州王星记扇厂创建于1875年,是中国制扇行业中的唯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王星记扇厂当初建厂选址西湖边,即现今的解放路,背依吴山,面临西湖;远眺雷峰夕照,近观柳浪闻莺,烟雨湖色、山岚空濛的意境,都沉淀为杭州文化的意趣,融入了王星记扇子的工艺之中,造就了钟灵毓秀、飘逸洒脱的独特气质,把江南杭城的人杰地灵、小桥流水的风韵全部融化在这精巧的折扇中。此时,你会发现,这已不是一把折扇,而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你也会体味到欲拿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每一支扇骨透出的精致绝伦的工艺,每一个扇面展现的万千气象的意象,你唯有在王星记扇子中才能发现。那种周身散发出的贵气,恰如法国的路易威登品牌一样,是中国清末以来的奢侈品,不仅被选为皇家贡品,也一直是藏家青睐的珍品。

王星记的扇子,在小小方寸之间,既有中国书法的超然物象之外的写意,也有中国绘画中得心源的灵动。每一把扇子的色、型、意,都是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每个品种的设计和创意,都会根据材料的天然质地、纹理、颜色,进行巧妙的构思和安排,犹如书画创造一样,哪里需要留白,哪里需要勾勒,哪里需要书画,哪里需要衔接,都得胸有成竹,了然于心。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材料时,还需要根据其特点合理搭配,如是才能尽得天然之妙。比如,比如白纸扇的扇骨,选青竹打磨加工后,在夏天的太阳下自然至少要八天才能变成淡黄色,配上白扇面,色彩搭配才会浑然一体。

的确,王星记把扇子的实用性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性浑然天成地结合在一起,世界上还很少有结合地如此完美的实用艺术品。一把扇子,可以驱热,可以挡雨,可以遮阳,也可以把玩,可以欣赏,可以收藏,故既有一把扇子半把伞之说,也有一张扇面半幅画之说。当你看到一把扇子已经包浆,那意味着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传承,其实它已经不是实用品的扇子了,而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有收藏家专门在全国各地收藏王星记的扇子,是因为王星记扇子已经成为中国折扇的经典,延续传承着中国工艺和艺术的文脉,也自然成为了杭州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坊间有这样的说法,你去杭州如果没有喝过龙井茶,没有买过王星记的扇子,没有吃过西湖醋鱼,那不能算是真正去过杭州,就像到北京没有去过长城一样。所以,王星记称为杭州三绝中的一绝,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象征意义。

                                

中国是扇子的发源地,早在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扇子,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扇子文化远播日本、韩国等地,扇子成为了文化传播的媒介。至今,王星记扇子还大量远销日本、韩国,印证了中国扇子曾经创造的辉煌。扇子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由功能性产品演变为艺术产品的过程。

中国的许多传说都有扇子的烙印,《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手执鹅毛扇,羽纶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手中的那把铁扇使人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扇子还是京剧、昆曲、评弹等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道具。唐宋以来,扇子与诗书画艺术的结合,产生出了书画中的一个独特的门类——扇面画。诗、书、画、印在扇面画艺术中,得到完美的统一。唐伯虎的扇面画,成为唐代绘画的经典,早已价值连城。梅兰芳对扇面画也是情有独钟,不仅收藏而且自己创作。可以说,扇子的演变的轨迹就是逐渐走向艺术的过程,从实用性走向审美化的过程,也是从产品的同质化走向个性化的过程。在中国传统的文人雅士中,扇子成为了寻求一种心灵释放、张扬自我个性的人格化符号。可以从不同的人使用的不同的扇子中,看出他的审美趣味,看出他的社会身份,看出他的内心世界。的确,扇子在中国文化系统中,扮演了一个独特的文化隐喻的象征的角色。社会中的迎来送往都离不开扇子这一特殊道具的扮演作用。至今在日本人们还常常通过扇子工艺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这其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

自从创建之日起,王星记就力求把扇子的文化功能的发掘做到了极致,为此在全国四处寻访高人,延聘制扇大师,采集优质物料。在吸收了前人扇子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王星记要把中国折扇做成工艺品,使之成为了中国扇子的工艺和艺术集大成者,仿佛就是要降大任于斯人的宿命,没有选择,没有退路,没有逃避。而清末的杭州,正是文人墨客云集,商贾行遍天下的时期。此时,红顶商人胡雪岩如日中天之时,巨商的笑傲江湖的霸气,迁客骚人的灵气,南宋古都的贵气,为王星记把传统的折扇做到极致,营造了不可多得的外在环境和条件。一流的工艺大师,一等的上好材质,均汇集杭州,成为王星记的宝贵资源。为了打造最好的扇子,王星记常常召集一帮扇痴,在西湖边品茗论道,交流思想,从制扇选材到加工工艺,从扇面绘画到市场营销,无不开怀畅叙,这种机缘在中国的制扇史上似乎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一百多年来的风风雨雨,王星记走过了无数的艰难荆棘的道路,确立了做精、做绝、做全、做新、做强的经营理念,凡是王星记出品的扇子,那种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工艺几近成为绝唱,绝非外界常人所能想象。

王星记的精、绝、全、新、强的特色,打造了中华老字号的核心竞争力。

精,制作精。以扇骨的选料来说,王星记扇骨的选料有传统的竹子、红木、牛角,也有珍贵的象牙、檀香木、玳瑁等。而竹子材料中当中又可分为若干种,每一块材料的选用,往往都有超出常人想象的艰辛。湘妃竹黑色折扇自创业开始,就是王星记的当家产品。当初之所以选择这款折扇作为主打产品,主要是考虑湘妃竹那种天然的纹理,与扇面的书画往往能神韵呼应、浑然一体,这是其他任何材料也无法取代的。但是,湘妃竹扇骨的选料往往是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因为湘妃竹上的斑纹并非自然生长而成,而是鸟屎粘在竹节上,再经过数年的风吹日晒的自然浸透,才能慢慢变成湘妃竹上的自然斑纹,所以这种斑纹绝无相同的,每一中斑纹都是世界上的唯一,这种神工鬼斧般的大自然的杰作,真正让人感受了自然那种奇妙的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当王星记把这种魅力移植到折扇工艺中时,便成为了王星记折扇的无穷魅力。但是,有天然斑纹的湘妃竹杭州并不出产,王星记就安排人员去江西、福建、广西等地蹲守收购,甚至走进深山老林中,自行寻找。更让人犯难的是湘妃竹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植物,能够成料的一般要生长十年以上,而粘过鸟屎经过自然侵蚀的湘妃竹更是少而又少。王星记外出的采购人员一旦发现几支可用的湘妃竹,就如获至宝,精心收藏好,带回杭州来。而空手而归的情况也不少,但是王星记从不为追求产量降格以求,使用不合格的原料。因此,王星记湘妃竹折扇,可以说件件是精品,每一件产品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每当一块湘妃竹原料从采购人员手中交到工艺师手上加工的时候,每道工序工人的那种珍惜、呵护,犹如在养育自己的孩子那样的精心,因为他们都深知,每块原料有多么的来自不易。

绝,工艺绝。中国工艺贵在绝,王星记就是做到极致,做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品。一把黑纸扇的工艺,王星记就有八十六道工序,从制骨糊面、褶面上色,到磨砂整形,每道工序都是精益求精,每个环节全部是手工制作,故人称王星记黑纸扇是扇中一绝。王星记另一个工艺绝活是留青雕,就是把原生态的竹子保留其原汁原味的青皮,不能有丝毫的划痕,更不消说有碰伤。取材后让其自然风干,然后由工艺师在竹子上雕刻,稍有闪失即前功尽弃,那种细心的功夫,需要目不转睛、屏息凝神,与绣花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或者说是在竹子上的超级绣花活儿。所以,留青雕的成品率极低。一件留青雕作品制作出来,那种丝丝入扣、层次分明的浮雕感,把中国的雕刻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与古希腊雕刻经典拉奥孔、断臂的维纳斯相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掌握这种技艺的秘诀与其说是技巧,毋宁说是心气。现在人心浮气躁,已经没有那种静谧的心气来做这样的事情了,所以,留青雕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王星记老员工对每一件扇子的那份感情,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现在的王星记掌门人孙亚青告说,每当看到年轻的工人重手重脚搬运扇子的时候,自己的心就揪紧了。她告诉青年员工,这些扇子都是有血有肉小生命啊,怎么能这样对待它呢?是的,在孙亚青这些王星记老员工的心里,一已经把扇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了,当成了一个生命灌注的有灵性的伙伴,与它们朝夕长处,一起说悄悄话,相互感受着对方的体温。这种对扇子的理解,早已超越了生产经营的概念,而是成为了对人生、对自然、对生活的一种诠释和体验的方式。用这种理念做扇子,怎能会做不到中国一流的水准呢?

全,产品全。一般的制扇企业只有几个品种,而扇子作为传统的工艺品,市场适应面因品种少受到很大限制,常常失去了许多市场机会。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条件好的到处有空调,差一点的起码也有电扇。实际上,折扇是与空调与电扇在竞争。这种竞争完全是不对称的。中国古话说,寸有所长,尺有缩短。折扇并不是完全没有市场机会,关键在于如何扬长避短去把握市场机会。扇子有十五类,王星记覆盖了全部类别,生产几千个品种。类型之全,花色之多,在全国的绝无仅有的,在世界也是罕见的。这个王星记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赢得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从消费需求来看,王星记扇子的目标市场分为实用产品市场、收藏品市场、工艺品市场、礼品市场几个不同类别。孙亚青总经理特别关注80后、90后这一块巨大的潜在消费人群,通过打造时尚、创新的概念,引导青年人接受扇子文化,消费扇子产品。近年来,仅王星记开发的礼品扇,就开拓了国内外的几个新市场,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王星记礼品扇与国内知名白酒品牌捆绑销售,包装成酒、扇礼品装,全新的创意理念,全新的营销方式,不仅带来了不同企业跨品类捆绑营销的新思路,也拓展了新的营销渠道。而王星记与日本雀巢公司的捆绑销售,更是堪称为现代营销的经典。日本雀巢咖啡了解到王星记在日本是最有名的扇子品牌之一,在咖啡促销中想到了用王星记扇子做促销礼品,进行捆绑销售,这一策划刚一推出,立刻引爆市场,通过与雀巢的捆绑销售,王星记销售出35万把扇子。这在单一产品销售中,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如果王星记没有开发礼品扇,这样的机会是难以想象的。

新,求创新。创新是中华老字号企业普遍面临的一道难题,老字号不创新没有出路;创新又怕丢掉老传统。对此,王星记掌门人孙亚青认为:老字号是老品牌、老工艺,但觉不是老化的品牌、老掉牙的经营理念。老字号的创新,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坚守与创新之间的度和节点的问题。坚守是要传承和保留老字号的工艺、品牌、文化和诚信的企业价值观,创新是要在营销理念、渠道、技术、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与现代企业管理接轨,借鉴世界优秀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师夷之长以制夷,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增强老字号企业的竞争力。这些心得完全是孙亚青在与国外企业的接触中,获得的深切体会。对外出口加工,在王星记的经营业务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王星记生产的一种折扇出口到日本只卖30多人民币一把,日本企业只是换了商标要卖到300多一把,眼睁睁看着高于十倍的利润被日本企业拿走,我们却无可奈何。孙亚青意识到,必须建立自己的渠道,还要进行品牌、产品和营销创新。我们与日本的差距,并不是工艺的问题,而是机制和理念的问题。从此,创新在王星记掌门人孙亚青的心中扎下了根,可能很少有老字号企业像孙亚青这样重视创新的,她专门成立了产品研发机构,每个月都要推出十几种新产品;她还与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合作,举办扇子设计大赛,借力社会资源进行扇子的设计。

强,品牌强。中华老字号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品牌资源,但是,大多数老字号企业的品牌没有做强,因此,中华老字号企业中整体实力强的不多。王星记掌门人孙亚青深知,做强企业必须从做强品牌开始,她从美国品牌学泰斗艾克提出打造强势品牌、提升品牌资产的理论中得到了启发,对王星记品牌进行了全面而长远的规划,使王星记品牌的含金量不断提升。孙亚青做强品牌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拓展产品线,利用现有的王星记中华老字号品牌资源,做产品的延伸开发。比如,制作檀香扇的下脚料过去都被低价处理了,现在孙亚青利用这些下脚料开发出了系列产品,有香炉、香料、香包,除了檀香香型以外,还有沉香香型的,所有香料全是纯天然,与市场许多用香精生产的香料不可同日而语。正因为利用了制扇的下脚料生产,所以成本和价格都比较低,否则,按照目前市场檀香木每吨180多万的价格,用檀香木生产香料是不可想象的。由于王星记的香料货真价实,加上良好的诚信口碑,一推向市场就出现了供不应求,基本上不用出厂,许多慕名而来的客户就一抢而光。其次是强化品牌传播,孙亚青利用一切机会来传播王星记品牌,尤其是像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杭州西湖博览会这样的高端传播平台。2007年,北京奥运会在寻找外国元首礼品的时候,有关领导首先推荐了王星记扇子。这一切王星记却全然不知。当奥组委官员来到厂里考察的时候,王星记派了企业的最好的汽车——一辆客货两用的皮卡去接送,奥组委的官员满脸的不高兴,以为是被怠慢了。转身去了其他扇厂考察,但是最后还是回到了王星记,因为他们实在发现不了比王星记更好的扇子。不过当他们后来得知这辆皮卡是王星记最好的轿车时,被深深地打动了,王星记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出了中国最好的扇子,这就是中华老字号的精神。于是,王星记扇子成为了奥运会外国元首的礼品。今年,王星记扇子又被选为了上海世博会礼品,成为唯一的礼品扇。

王星记可谓是:一扇绝,绝天下;一技绝,绝古人;独步天下,舍我其谁。

 

          作者:中华老字号品牌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中华老字号百集纪录片制片主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1e6b349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2d.html

《“天下第一扇”王星记 - 记中华老字号杭州王星记扇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