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发布时间:2020-03-03 04:23: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先天素质的影响

先天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任何能力都无从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听觉或视觉生来就失灵者,无法形成与发展音乐才能,也不能成为画家;早期脑损伤或发育不全的人,其智力发展会受严重  影响。

神经系统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性(强度、灵活性、平衡性)对能力的形成是有影响的。如神经系统的强度水平影响人的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并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神经系统的平衡性影响注意的分配;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影响知觉的广度。

我们承认先天素质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并承认先天素质具有遗传性,但并不能由此而得出能力(主要指智力)由遗传决定的结论。第一,先天素质本身就不完全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有些是因胎儿期由于母体环境的各种变异的影响,如孕妇的营养、疾病、药物和受到辐射等,都会给儿童的智力形成和发展带来危害。这些危害是先天因素造成的而非遗传因素。第二,先天素质只能为能力提供形成与发展的可能性,并不能预定或决定能力的发展方向。例如,人的手指长短是由遗传决定的,手指长为学弹钢琴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但这不能决定将来就一定能成为钢琴家,因为成为钢琴家还需要许多主客观条件。又如,个子矮的人不利于排球场上拦网,但如有较好的弹跳力,又灵活,就能补偿个子矮这一无法改变的先天素质条件而成为出色的拦网手。所以说,先天素质并不等于能力本身。第三,同样的先天素质可能发展多种不同的能力,而良好的先天素质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产前环境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胎儿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母亲怀孕期间服药、患病、大量吸烟、遭受过多的辐射、营养不良等,能造成染色体受损或影响胎儿细胞数量,使胎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出生后婴儿的智力发展。

 2.早期环境的作用

 在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智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对近千人进行追踪研究后,提出这样的假说,即五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提出了智慧发展的递减规律,他认为,生下来就具有100分能力的人,如果一出生就得到最恰当的教育,那么就可以成为有100分能力的人;如从五岁才得到最恰当的教育,那么就只能具有80分能力;若从十岁才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有60分能力的人。可见,发展能力要重视早期环境的作用。

 3.教育条件的影响
   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如歌德小时候,歌德的父亲就对他进行有计划多方面的教育,经常带他参观城市建筑物,并讲解城市的历史,以培养他对美的欣赏和历史的爱好;他的母亲也常给他讲故事,每讲到关键之处便停下来,留给歌德去想象,待歌德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母亲再继续讲。歌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为他能成为世界著名的大诗人打下了基础。

在教育条件中,学校教育在学生能力发展中则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学习和训练的同时促进了其能力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自发的,而是依赖教育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等。

 ()实践活动的影响

 实践活动是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所特有的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前面提到的素质和环境、教育是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影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汉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就曾提出过“施用累能”和“科用累能”的思想。前者是说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后者指从事不同职业活动可以积累不同的能力。许多关于劳动、体育、科研等实践活动影响能力形成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油漆工在长期的工作中,辨别漆色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可以分辨的颜色达四五百种;陶器和瓷器工人听觉很灵敏,他们可以根据轻敲制品时发出的声音的性质,来确定器皿质量的优劣。同样的道理,人的自学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人的组织能力也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人的各种能力,脱离了具体的实践活动是无从提高和发展的。

 ()其他个性因素的影响

 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即理想、兴趣及勤奋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

许多学者和有成就的人指出,人的智慧同坚强的信念、崇高的理想联系在一起。没有理想和信念,发展能力就缺乏强大的动力;兴趣和爱好是促使人们去探索实践,进而发展各种能力的重要条件。高尔基说过:才能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对事业的热爱。当人们迷恋于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时,就会给能力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内部力量;勤奋与坚强的毅力也是能力得以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性格因素。歌德说过:天才就是勤奋。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从这个公式看出,爱因斯坦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多种因素的结合,但勤奋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把它放在首位。

综上所述,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能促进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注重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

二、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品质的反映,人格健全的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积极乐观去改善环境,适应快节奏的生活,高效率地学习,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意向一致,行为符合社会群体要求。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树立他们良好的人格尊严,给学生健康的人格感化,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一)以心育为基础,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崇高的道德、坚定的信念。

  中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能力,他们对自己最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一定的思考,并产生自我实现、成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愿望。这是他们对待自己的形象进行态度选择的过程,是他们构建理想人格模型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利用班会、演讲会、故事会,宣传板报等宣传伟大人格与光辉人生的哲学内涵,要在学生的心田洒下如何构建正确人生的种子,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教育他们为人之道,建立他们的道德人格,并通过学习和生活实践把它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促使他们坚定不移地朝着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前进。

  (二)开展各种人格教育活动,给学生提供人格实践机会。

  对于健全人格的培养,活动所发挥的作用是课程学习无法替代的。平时,我们通过“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体验助人的愉快,领会以人为本、与人为善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含义。通过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系列活动,培养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并让它化为具体行动。通过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渠道,且由于获得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而比课堂上的书本知识更吸引学生,更有利于训练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及想象力。同时,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和创造机会,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索,自我发现,推动创造力的发展;有助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敢于正视现实、正视失败,敢于战胜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开辟心理咨询空间,做好心理调研和矫治。

  我们执教的学校开设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构建心理咨询的平台,提供有针对性的人格心理咨询帮助。并订置各种心理资料,让学生学习心理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自我调适方法。同时,我们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及新生心理档案建设工作,为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第一手资料,并通过邀请知名人士开展心理讲座等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心理矫治,引导学生自觉克除消极心理,自主地改善自己的行为,促进社会化和良好个性的形成。使学生心理健康,富有人格力量,学校文明和谐。

  (四)在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渡过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人格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我们通过不同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唤起高昂、饱满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心理品质训练,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勤学、务实、上进,有良好的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逐步形成崇高的人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254e82cbd64783e09122bf9.html

《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