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11-09 17:45: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见图3)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大学生的失业问题,通过分析失业的情况和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供求矛盾、市场缺陷

【正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就业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敏感的,我们大多数大学生读四年大学无非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我们有可能失业,这给很多大学生很大的打击,甚至有损我们读大学的积极性记得我们社会问题研究老师对我们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是这样说的:“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难道真的是企业不需要大学生了”是啊难道真的不需要了大学生了不是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大学生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结构性失业由于学习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二是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大约有35万毕业生就业时未找到工作;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超过50万人;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预计毕业时未就业人数将超过70万人[1]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毕业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数还将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促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新变化毕业生就业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广大毕业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围绕高校、地区、行业存在不少就业市场但是未形成较统一的大市场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等等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和较高成本影响就业当前买方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会导致两种现象:一是部分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二是一些毕业生被迫退出市场形成周期性失业;市场信息不完全会导致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市场进入和运行成本较高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周期性失业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单位是市场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的直接体现[2]

此外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虽然这种现象随着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务措施的出现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距离由毕业生就业障碍转变为就业动力还有不小差距

那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篇一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1』『3』

第三: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第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

第五: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我们走的时候也绝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绝不要就这样失去了信心或许我们以后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还是要有我们来时的那颗火热的心把我们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管以后会样只要我们在这四年内无愧于心这样就够了如果我们太注重结果的话我们有可能欣赏不到沿途的美丽的风景毕竟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想通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失去信心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现在把什么就业烦恼都抛到一边认真学习我想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302efc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0f.html

《2019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